财政学期末原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3520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期末原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财政学期末原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财政学期末原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财政学期末原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财政学期末原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期末原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财政学期末原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期末原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期末原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税基最小,促进投资)

8.二部定价法:

根据边际成本定价的既定原理,对个人收费调整为固定收费和从量收费的定价方法,价格分为两部分:

固定费和从量费。

(是一种公共定价法)

9.公债负担率:

是指一定时期的公债余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

100%,是用来对于公债规模水平的预计和控制,这种判断方式较为武断。

10.公共提供:

政府通过税收取得资金购买产品或服务,并免费提供给公众公共品和试用品的经济行为,理论在于保证社会供给,公众可不受经济约束,无偿取得产品的消费权或享受该产品带来的好处。

11.起点公平:

假设分配给所有人的资源禀赋是相同的,以同样的条件进入市场,经过市场竞争后所获得的收入或是资源的配置我们认为是公正的,是财政政策作用的大致方向。

12.机械论政府观:

社会主体是个人而非群体,政府是公众为了更好实现各自价值目标而创立的,公众通过将自己的部分私人权利委托给政府,使政府实现公众利益。

(集体只是个人达成目标的手段,不允许有离开个人之外的集体利益的存在,离开个人利益集体什么都不是)

13.高峰负荷定价:

又称负荷定价,根据公共品或混合品的使用的量的多少反向确定价格的高低,反向由此来引导错峰消费。

14.外部性:

个人的效用函数或生产函数里包含其他人的函数要素,导致的收益或受损没有得到予以补偿或弥补认为存在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典型表现,构成政府介入市场的必要条件。

15.优效品:

理性的个人对该类商品的消费偏少,往往由家长主义的政府强迫公民消费。

(优效品构成市场失灵)

16.偿债基金:

公债收入的一部分留下作为基金,政府用公债筹集到的部分资金设立的,依靠基金的本金和收益偿还未到期公债的专项基金。

(政府预算的单独的支出科目,这种偿还公债本金的办法不可信,极易被挪用形同虚设)

17.公债:

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凭其信誉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格式化债权债务凭证。

政府之间的债务是仅次于税收的财政形式,财政支出的社会形式包括调控资金手段、宏观调控的相对独立性

公债的特点:

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职能:

弥补财政赤字;

调剂财政收入的余缺;

大众投资的渠道;

为公共资本筹资便于宏观调控

基本属性:

信用特征,发行主体是国家,是经济杠杆,延期的税收

18.增值税:

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增值:

生产流通货币中的新增价值部分

3个增值类型:

生产型;

消费型;

收入型

19.医疗保险:

指社保中的保险,用来解决个人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的保险项目,用来抵御风险,收入减少的弥补,报销比率与缴费时间有关。

20.购买性支出:

政府以市场主体的身份付出资金取得相应的商品劳务的供给,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这类支出在发展中财政占的比例偏高。

二.简答题。

(时间充足的话,每点后面扯几句)

1.如何从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来理解部分私人产品公共提供的现象?

公共提供:

免费和部分免费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品和试用品,理论在于保证社会供给。

比如说医疗品中的药品是一种权力型商品,就是典型的私人品公共提供,私人产品本应由市场提供,但有些私人品涉及到基本生存权利、必需品、尊严等时就需要由公共提供,由公共来提供私人产品可能会破坏效率条件但是促进公平。

(1)从效率的角度看,私人产品应该市场提供。

(2)从公平的角度看,市场分配会带来贫富分化;

私人产品的公共提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困。

(3)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来看,公共提供的对象、产品、数量应以贫困者、必需品、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为界。

2.政府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与社会上其他经济实体个人、家庭、企业有哪些主要区别?

政府:

是国家治理构成中的行政部分。

(1)它的规模是其他经济实体无法比拟的;

(2)它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权力,即拥有合法暴力;

(3)它的收入、权力和资产来源于社会全体公众。

(4)政府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3.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三项职能是什么?

这些职能如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工?

(1)财政在市场经济中的三项职能是: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

(2)资源配置职能应按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来决定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工。

I.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应该由中央政府来提供;

II.地方性的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来提供;

III.准区域性公共产品(本应由地方政府提供但有具有区域性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可由中央政府提供。

资源配置:

地方政府更靠近居民,更了解居民的偏好,所以地方政府配置资源优于中央政府。

(3)收入分配职能主要由高层政府出资,底层政府执行(原因同上)

(4)宏观调控职能应由中央政府行使,财政调控鼓励地方政府参加。

4.分析自然垄断条件下边际成本定价法对效率与公平可能产生的影响。

边际定价法图示:

(必须画图)

(1)边际成本定价对效率的影响:

一方面使产量趋于合理,但另一方面会造成企业亏损。

亏损需要政府通过征税来弥补,征税会产生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

在亏损情况下价格并未反映产品生产的全部成本,由此它可能会对相关产品的价格体系产生扭曲性影响。

(效率比较高,因为价格偏低,提供量偏大)

(2)边际成本定价对公平的影响:

在政府通过征税筹集资金的情况下,亏损的弥补实质上是用纳税人的钱补贴了消费者。

但是对不消费这种产品的社会公众不公平,因为不消费这种产品的社会公众和消费它的社会公众都付了税费,却没有享受政府补贴的服务,这会导致新的不公平。

5.简述政府预算的原则。

(1)完整性:

全部的政府收入都要纳入预算中,不允许预算以外的收支。

(2)科学性:

I.预算的预测方法是科学的。

II.预算表上的所有数据都有依据。

III.保证编写预算的时间充分。

(3)年度性:

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实现有时间的界定,即预算年度。

(4)公开性:

向纳税人公开预算表,并接受纳税人的监督。

(5)权威性:

正式预算是有时效性的法律,对政府有很强的约束。

(6)时效性:

预算的起点到终点指的是一个产业链,正式预算是一个具有时效性的法律。

6.政府部门公债的筹资原则是什么?

政府部门公债发行的限度是什么?

(1)公债筹资原则:

I.公债的债务成本最小化

II.尽量不影响到本币的币值

III.保持它的相对独立性

IV.便利交易

(2)公债发行限度(公债规模管理):

I.财政赤字:

需要多少

II.社会可借贷资金量:

能提供多少

III.借贷成本大小:

即假设只支付利息能发行多少公债,最多能借多少

公式:

政府最大盈余除以社会平均利息率

7.简述分税制的基本框架(记主体部分)

(1)政府间事权划分:

进行职能划分,边界清晰不要出现交叉

I.资源配置职能

从效率角度,应尽量下沉

全国性公共品由政府提供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中央协调

II.收入分配职能:

中央出资,地方执行

III.经济稳定职能:

由区域性政府实现

(2)政府间财权划分:

根据事权分配各级政府的收入权利划分为:

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一级税权、一级债权

(3)政府间财力划分:

主要采用税种划分法和分征制

(税源划分法、税种划分法、比例分成法、附加法)

(4)协调各级政府预算:

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为了协调不同级次预算而按法律发生的政府间资金转移)

合理性:

I.校正政府间外部性

II.均衡财力,保证各级预算平衡

III.体现产业政策

IV.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8.政府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短缺或过剩:

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

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

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充分:

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

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内部性:

缺乏市场激励。

政府干预冲抵或消除了市场的力量,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6)政府失灵:

个人对公共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品时趋于浪费、滥用资源,使政府活动等缺乏效率

(7)决策的预见性

(8)预算的远约束

9.试述公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产生的主要动因,是稳定经济、提高就业水平和缓解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

(2)调剂国库资金空缺:

通过发行公债的方式,获得了一定时期内资金的使用权。

(3)为大众提供投资渠道:

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形势。

(4)便于宏观调控:

发行公债可以保证金融市场的顺利进行,维持经济稳定。

(5)筹集公共资本。

政府集中社会资金进行重点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

10.政府为什么要介入社会保障市场?

(1)私人保险面临的“相反选择”问题

(2)私人保险公司承担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

(3)可以降低决策成本

(4)政府的家长主义

(5)部分解决公平问题,出于收入再分配的考虑

(6)抵御社会风险:

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维持生存,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逐步增进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7)市场失灵:

当市场在经济活动的某些方面难以发挥作用时,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8)优效品:

社会保障是一种应被强制消费的优效品,社会保障是介入公共品和私人品之间的一种准公共品,它是一种宜于由政府提供给公民消费的优效品。

11.价格补贴的效应?

(1)导致效应损失

通过向企业提供补助,降低企业成本及价格,市场需求会有所上升,但是会导致效应损失。

(2)供给的增加或市场交易率的增加(图)

12.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基本公共服务:

涉及到基本权利的公共品和混合品

均等化:

(1)公共品特性:

公共品一旦提供它的边际消费成本为零

(2)权力性商品的非市场特征:

例如药品,强调的是公平而不是效率。

(1)公共品理论:

公共服务应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能出现享受的服务严重不均等的现象。

(2)权利性需要:

享受公共服务是公众的基本权利,均等化是公平的体现。

13.公共投资的范围

(1)公益性领域:

公益型为主,例如教育(政府主投公益性项目,介入基础性项目)

(2)基础性领域:

对资本要求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产业链上游,投资规模偏大,利润率低(政府弥补市场)

(3)赢利性领域:

不应存在,因为政府不应与民众争利

14.公债管理(应该不会考)

(1)确定公债规模

(2)确定公债期限

(3)还本付息方式:

Ⅰ.按期分次支付法:

即将债券应付利息,在债券存在期限内分作几次(如一年或半年)支付。

Ⅱ.到期一次支付法:

即将债券应付利息同偿还本金结合起来,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而不是分作几次支付。

(4)条件

15.增值税的课税范围

(1)生产+进口:

用于刚刚采用增值税,处在初级试用阶段时

(2)生产+进口+部分服务业:

用于增值税税制的发展阶段

(3)生产+进口+全部服务业:

(4)生产+进口+全部服务业+农业:

用于增值税税制发展较高的阶段

16.增值税的算法

(1)加法:

指把企业在各个产品各个部门获得的增值额的加总,得到增值额,然后再乘以增值税率,计算出应纳的增值税税额。

(2)减法:

指企业的销售收入-外国扣除项目的金额,求出增值额,再乘以增值税率,计算出应纳的增值税税额。

(3)现在各国使用的算法是购进扣税法:

指应纳税=销项税-进项税(销项税指的是不含税价乘销售额,进项税指的是由进货发票和海关完税证注明的,或者是按抵扣联计算的进项税)

三.论述题。

(根据重点瞎扯)

1.试述公共支出扩张的原理。

(1)瓦格纳法则:

I.工业化-市场扩大-交易复杂化-法律服务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II.工业化-城市化-高居住密度-公共设施与服务的需求-政府支出增加

III.工业化-人均收入上升-教育、卫生福利需求-人力资本提升同时政府支出增加

(2)棘轮效应:

假设条件为政府希望支出更多,居民希望纳税更少,且税收决定支出

I.正常时期:

T=GDP*t(税收容忍度t=T/GDP)

II.非常时期:

非常事件导致t上升

a.替代效应:

某一商品由公共提供转为私人提供,某一支出转为其他支出

b.集中效应:

短期政府活动扩张-往往会制度化,越来越多的发生

c.审视效应:

由政府反映给民众信息

出于以上三种效应,社会权力被委托给政府-政府职能扩大-政府支出增加

(3)官僚行为模型:

官僚为了追求预算最大化,会通过宣传等方式,使TR变为TR’,以获得更多的预算和支出。

(4)发展阶段论:

按发展顺序

1.防务支出

2.民用支出:

I.公共消费:

对应经济起飞阶段

II.公共投资:

对应经济发展中期,形成社会安全网

III.公共福利:

对应经济发展成熟期

2.简述政府支持教育的理论依据。

(1)教育是混合品:

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收益上的排他性

(2)教育的正外溢效应:

一人成才,全家受益

(3)教育是一种优效品:

教育是有益的,但由于贫穷或其他原因,公众很可能消费不足。

(4)出于对公平的考虑:

起点公平,结合

(1)

(5)信贷市场的不完全性:

教育信用贷款,如果不由国家支持,很可能无人投资

(6)涉及到一国人力资源高低

3.试述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及其改革。

(1)筹资模式:

I.现收现付制,由于同一时期内,退休的老人阶层的养老金由正在工作的一代人支付,故强调了养老责任的代际转移。

II.完全基金制,通过强制正在工作的一代人进行储蓄,为其未来养老做准备,以达到自我养老,强调养老的个人责任,但有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2)改革:

I.基本养老金:

通过基金制获得的基本养老金。

II.企业年金:

企业支付的退休金。

III.家庭互助养老:

家庭成员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IV.商业保险/储蓄:

通过退休前购买的商业保险或存储的储蓄金来养老。

(3)改革方向:

由现收现付逐步过渡到完全基金,因为现收现付无法应付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

(4)基金制改革:

缩短基金的周期,增强它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

4.试论述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

(1)校正政府间的外部性

(2)保证各级预算平衡

(3)扶持某些产业的政策

(4)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趋于发展的均衡

(6)体现高层政府政策意图、

5.税制改革的共性及其方向?

(1)共性:

宽税基,低税率。

宽税基即放宽征收对象的范围,使社会整体税负较为公平(例如网店暂时无法对其征营业税,对于实体店是不公平的)。

低税率指适当降低税率及累进级距,相对减轻纳税人税负,提高民众的工作热情和投资热情。

(2)方向:

优化复合税制,构建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的流转税,改革所得税体系,好处是降低纳税人负担,鼓励创新。

(复合税即多税种多税率相互配合使用,可以灵活搭配采用,特点为灵活性高,弹性大)

6.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管理有何异同?

(1)相同点:

两者都要经过政治程序才能实施。

(2)不同点:

购买性支出的管理采用政府采购制,遵从市场交易原则,尽量引进市场因素,倾向于市场化;

CBA(成本效益分析);

管理转移性支出:

改革政府补贴指的是改革政府补贴(控制补贴的金额和范围越小越好)优先考虑权利与公平,限制支出的范围,使支出完全处于控制之下,杜绝市场化,并且支出的控制权尽量下沉。

政府社会保险制度(改变政府的社会保险的管理方式、筹资方式)

7.论述公共品理论

公共品主要有三个特征:

I.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即公共产品无法分割成单位,例如治安、外交,国防。

II.受益的非排他性:

任何人消费公共产品不排除他人对其的消费(从技术加以排除几乎不可能或排除成本很高)。

III.消费的非竞争性:

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他人对该公共产品的享用。

如果公共品由私人提供,市场机制下,“搭便车”现象将很难解决,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难以达成;

另一方面外部效应会使私人提供的供给不足,形成市场缺陷。

因此公共品需要有政府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