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肥思考题及复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2871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肥思考题及复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土肥思考题及复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土肥思考题及复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土肥思考题及复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土肥思考题及复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肥思考题及复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

《土肥思考题及复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肥思考题及复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肥思考题及复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

1.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B、水解C、水化D、水蚀

2.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是():

A.辉石B.方解石C.白云母D.石英

3.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A.石英B.正长石C.角闪石D.方解石

4.影响土壤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B.结冰C.流水D.风蚀

5.影响土壤化学风化的主要因素是()A.溶解B.水化C.水解D.氧化

6.分布最广的成土岩石是()。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

7.“太湖石”是由()风化而来的A.石灰岩B.花岗岩C.千枚岩D.页岩

8.形成客斯特地貌的岩石是( )。

A.石灰岩B.花岗岩C.红砂岩D.片岩

9.下列岩石中,具有泥质结构的岩石是()A.砂岩B.流纹岩C.页岩D.石灰岩

10.从保肥角度出发,下列哪种粘土矿物的养分保肥持能力最强()

A.赤铁矿B.伊利石C.蒙脱石D.高岭石

11.粘粒矿物固定NH4+的能力为____。

A.蒙脱石>

水云母>

高岭石B.水云母>

蒙脱石>

高岭石C.高岭石>

蒙脱石D.无差异

12.砂粒以( )矿物为主。

A.白云母B.石英C.方解石D.正长石

四、问答题

1.★如何区分岩石、母质和土壤?

概念上区分,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试述砂土和粘土肥力特征,过沙过粘土壤的改良措施有哪些?

肥力特征:

①沙质土:

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少,施肥见效快、昼夜温差大、易耕作等。

②粘质土:

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高、通气不畅、保肥性好、土温上升慢、难耕作等。

改良措施:

客土;

掺沙掺粘;

淤灌;

增施有机肥料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一、填空

1.增加有机质的途径有:

、和。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秸秆直接还田

2.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___,一是___。

矿质化和腐殖化

3.土壤腐殖质由三大部分组成,即___、__、___。

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

4.C/N大于25的有机物料施入土壤中易造成土壤中速效氮素的,因而应配合施用。

减少,氮肥

5.如果有机物质的C/N25或30,分解时就会从土壤中吸收氮素。

大于

二、判断题

1、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受微生物控制的一系列生化反应(√)

2、C/N高会抑制有机质的分解(√)

3、土壤施用的有机肥越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也越高(×

4.有机质转化是先矿化后腐殖化,两个过程是矛盾对立的(×

5、土壤微生物主要分解碳水化合物,不分解腐殖质(×

6、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是完全独立存在的(×

1.简述土壤有机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提供养分;

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保肥性、蓄水性;

提高土壤缓冲性等。

2.增加有机质的途径有哪些?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或粮肥轮作)和秸秆直接还田

第3章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1.比起底层土壤,表层土壤容重。

2.团粒结构形成的必备条件()和()。

胶结物质和成型动力

3.土坷拉是一种()土壤结构体。

块状结构

4.团粒结构粒径范围(0.25-10㎜),微团粒大小为(小于0.25㎜)。

5.孔隙类型有()、()和()。

通气孔隙、毛管孔隙和无效孔隙

6.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其通气孔隙的数量(越多)。

7.土壤表层结皮实际上是()土壤结构体。

片状结构

8.作物适宜的土壤孔度剖面()。

上虚下实

9.典型旱耕地自上而下的土体构型依次为:

(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10.含吸湿水3.5%的风干土2.5克,相当于干土克。

2.5/(1+3.5%)

11.含有吸湿水4%的土壤称为风干土,称该土2.5(1+4%)克相当于烘干土2.5克。

12.衡量耕性标准有、和。

耕作难易、耕作质量和适耕期。

二、选择

1.土壤单个土粒只要形成团聚体,其结构().

A.一般很好B.一般很坏C.没有变化D.视胶结物质而定

2.向土壤加入一定浓度的钙盐,土壤颗粒会()。

A.更分散B.团聚C.没有任何变化D.带有更多电荷

3.在土壤质地粘重以缺乏有机质的耕层土壤中易出现的土壤结构类型是()。

A.团粒结构B.块状结构C.柱状结构D.片状结构

4.理想的土壤结构为____。

A.核状结构B.柱状结构 C.团粒结构 D.块状结构

5.下列四种土壤中,总孔度最大的是()。

A.砂土B.中壤土C.砂壤土D.粘土

6、疏松的土壤比紧实的土壤____。

A.容重小 B.容重大 C.比重小 D.比重小

三、判断题

1.容重大的土壤是疏松的土壤。

(×

2.物理性粘粒含量45%,粗粉粒含量25%的土壤,其砂粒含量为20%。

(×

)30%

3.容重大的土壤是紧实的土壤。

4.土粒经多级团聚形成的结构,具有多级孔隙。

(√)

5.质地层次为粘盖砂的土壤,水气状况良好。

★土壤团粒结构在肥力上的重要作用?

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有哪些?

团粒结构对肥力的作用:

能调节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调节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状况,改良土壤耕性等。

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大量施用有机肥;

合理轮作,扩种绿肥、牧草;

科学土壤管理(合理灌溉,合理耕作、地面覆盖);

施用石膏或石灰和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第4章土壤水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实际含水量占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SPAC--植物从土壤中吸水直到最后蒸腾到大气中去,可看作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体系。

1.土壤水分的类型有()、()、()和()四种类型。

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2.土壤水分运动包括和两种。

液态、气态

3.雨水、灌水进入土壤的两个阶段:

和。

入渗和再分布

4.根据土壤水分含量与其吸力作图,所得到的曲线称为。

水分能量特征曲线

5.停止供水后土壤水分的蒸发一般分为、和三个阶段。

大气蒸发率控制、土壤导水率和扩散控制

6.一般土壤含水量越高,空气含量就越。

7.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或。

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

8.重力水的含最取决于土壤孔隙的数量。

通气空隙

9.土壤毛管水分为和,前者的最大值称为,后者达到最大值时称为。

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

10.作物对水需求存在和两个关键时期.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11.旱田土壤有效水范围是从()到()之间的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萎焉系数

12.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的关系曲线叫,存在现象。

能量特征曲线,滞后现象

1.毛管水是存在于毛管及大于毛管的孔隙中的水。

2.土壤水吸力越大,对作物的有效性就越大。

3.同样的土壤水吸力,粘质土壤的含水量高于砂质土壤。

(√)

4.任何一种土壤,无论是由干变湿还是由湿变干,只要土壤水吸力相同,其含水量就相等。

5.如果不断地向土壤供水,土壤水分就可以维持不饱和流运动状态。

6.土壤的不饱和导水率与饱和导水率几乎相等。

7.作物只能够吸收利用表层土壤的水分。

8.由于水分蒸发的特点使盐分在表层土壤均一分布。

9.播种前镇压,其作用在于接通毛管孔隙,使下层土壤的水分更容易向表层土壤移动,从而为种子萌发提供水分。

(√)

10.粘质土壤水分的再分配速度比砂土要快。

(√)属于不饱和流

四.选择题

1.土壤水吸力相同时含水量(A)砂土高于粘土(B)砂土低于比粘土(C)砂土等于粘土(D)决定于其它因素

2.任何土壤由湿变干时的含水量比由干变湿时的含水量(A)要高(B)要低(C)差不多(D)据土壤而定

3.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供水时,水的入渗速度(A)逐渐提高(B)逐渐降低(C)保持不变(D)略有变化

4.一旦表层土壤形成干土层,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A)仍然比较多(B)比较少(C)决定土壤有机质(D)决定土壤质地

5.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吸收水分的数量

(A)基本保持不变(B)经常变化(C)与土壤质地有关(D)与有机质含量有关

6.旱作农业的关键是(A)加强灌溉(B)减少灌溉(C)合理地利用地下水(D)充分利用降雨

7.当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土壤水吸力最大的是()。

A.砂土B.壤土 C.粘土

8.旱田土壤中最有效的水分的类型是()。

A.重力水 B.毛管水 C.膜状水D.吸湿水

9.风干土中含有()。

A.重力水 B.毛管水C.膜状水D.吸湿水

10.在土壤含水量15%时,其他条件一致,哪种质地的土壤水势最低()。

A.粘质土B.砂质土C.壤质土D.不确定

11.取鲜土15克,烘干后为12克,问土壤含水量是()。

A.25%B.20%C.80%D.75%

1.★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蒸发规律:

为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和扩散控制阶段,保墒措施用于第一阶段的后期进行,采用中耕或覆盖等措施。

第5章土壤空气与土壤热量状况

一、名词解释土壤呼吸-土壤从大气中吸收O2,同时排出CO2的气体扩散作用。

1.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方式:

和.扩散和对流

2.土壤通气性的主要机制包括:

和;

以为主。

扩散和对流,扩散

3.一般土壤含水量越高,空气含量就越。

少或低

4.大气蒸发力和植物蒸腾强烈时,土壤水分有效性。

降低

5.土壤水多气少则热容量,土温上升。

大,缓慢

6.土水势与水吸力数值,符号。

相等,相反

7.土壤有效水上限是,下限是。

田间持水量,萎焉系数

8.北半球南向缓坡接受太阳辐射较平地,因而土温较平地。

多,高

9.含水多的土壤,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主要消耗于,因而土温。

水的蒸发,下降

10.土壤热量主要来源是________,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除了与土壤热量平衡有关外,还与土壤________和________等热特性有关。

太阳辐射能,热容量、导热性

1.土壤空气质量的好坏关键不在其含量而于其质量(√)

2.土壤空气和大气某些组成含量有差异,其他则是相同的(√)。

3.空气相对湿度大则吸湿水多,因而应在空气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测定土壤最大吸湿量。

4.土壤空气是水汽饱和的(√)

5.在土面的扩散蒸发阶段,用中耕措施保水。

×

6.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导致土壤通气性的变化(√)。

7.土壤通气的好坏主要受含水量和结构性的影响(√)。

8.土壤含水量愈低,其热容量越小,导热率愈低,土壤升温越快(√)

9.灌溉可降低土壤表层土的昼夜温差。

(√)

10.中耕松土,可降低土壤表层土的热容量,而促进表土升温。

(√)

11.一日之内土壤上下各层温度变化是同步的(×

12.土温的变化与土壤肥力的高低无关。

13.土壤热容量随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14.土色深,反射率小的土壤,春季接受太阳辐射后土温不易上升。

)。

15.土壤含水少时,孔隙多的土壤导热率小,紧实土壤导热率大。

(√)

16.土壤通气性越好,氧化还原电位越大,因此氧化还原电位可作为衡量土壤通气性能的指标。

(√)

17.气体扩散是土壤通气的主要途径。

18.热容量是影响土温的一个重要热性质,热容量越大,土温越易升高。

四、选择

1.相对于大气,土壤空气中下列气体成分中含量较高的为[]

A.O2B.N2CCO2DCO

2.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导热率与土壤容重的关系是()

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不确定

3.土壤中所有的大小孔隙都充满水时,水分流动的推动力是()。

A.重力势和压力势B.基质势和重力势;

C.基质势和压力势D.基质势、重力势和压力势

4.不同质地的土壤田间有效贮水量不同,有效贮水量最多的土壤是()。

  A.壤土B.砂土C.粘土D.不确定

五、简答

★与大气组成相比,土壤空气有哪些特点?

氧气含量低;

而二氧化碳含量高;

湿度大;

有时含有还原性气体等。

第6章土壤化学性质

阳离子交换量-pH为7时,每千克干土吸附的所有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

或土壤对交换阳离子的吸收总量。

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

1.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主要是和。

可逆反应、等价代换

2.土壤胶体三种类型是指()()和()。

3.土壤胶体性质指(巨大表面能)(带有电荷)和(凝聚和分散)。

4.据来源将土壤电荷分为()和()。

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5.介质pH升高时,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多),土壤永久电荷(不变)。

6.土壤胶体所带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大类。

7.有机质所带的电荷主要属于:

可变电荷,层状硅酸盐矿物所带电荷主要属于:

永久电荷。

8.土壤酸的类型有和,而潜性酸的两种表示方法是指:

和。

活性酸度和潜性酸,水解性酸和代换性酸

9.酸性土壤淹水后,pH值,Eh。

升高,降低

10.土壤pH表示的酸度是。

活性酸度

11.土壤pH随水分增加而().升高。

12.壤pH随Pco2增大而().降低

13.我国土壤酸碱性的分布规律是。

土壤pH的宏观分布格局是南(酸)北(碱)

四、选择题

1.不属于盐基离子的是()。

A.K+B.Ca2+C.Mg2+D.Al3+

2.2:

1型的黏土矿物含有比较多的负电荷,主要是由于()

A.同晶代换的作用B.环境pH的改变C.吸附有机质D.其他原因

3.向土壤加入一定浓度的钙盐,土壤颗粒会()。

A、更加分散;

B、团聚在一起C、没有任何变化D、带有更多的电荷

4.某土壤的CEC很大,盐基饱和度也很高,则该土壤的保肥供肥性()。

A.强  B.弱  C.中等 D.差

5.某一土壤的盐基饱和度越大,该土壤的酸度也越大。

( ×

 )

6.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

A.活性酸B.交换性酸C.水解性酸D.潜性酸

7.碱性土壤的pH值范围是()A.4.6-5.5B.5.6-6.5C.7.5-8.5D.6.6-7.4

8.改良酸性土壤经常使用的是[]A.石膏B.石灰C.明矾D.硫磺

9.我国南方土壤常常施用石灰,其用量一般根据土壤中的()

A、pH值来计算B、氢离子浓度来计算C、铝离子浓度来计算D、交换性酸来计算

三、简答

1.★“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包含什么科学道理?

(或★农业生产中集中施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利用离子饱和度和离子饱和度效应解释。

分析离子饱和度及其效应与集中施肥的关系。

2.土壤胶体有何特性?

简述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促进土壤保肥与供肥,有稳肥作用,促进土壤形成良好的结构,协调水肥气热状况;

3.胶体带电的原因?

同晶置换,表面分子解离,断键等

4.★土壤为什么具有对酸、碱的缓冲能力?

离子代换、弱酸及其盐类、有机物质、活性铝等

第7章土壤的形成与分布

1.熟化过程-人类定向培育土壤肥力的过程;

2.土壤剖面-土壤自上而下的垂直切面。

3.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是、、、和。

4.土壤形成以为基础,以为主导。

母质,生物

5.土壤形成实质()。

大小循环矛盾斗争的统一

6.一般最基本的三个土壤发生层次指()()和()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7.地下水的频繁升降,在土壤中引起(潴育化)成土过程,并产生(锈纹、锈斑等)新生体。

8.土壤长期淹水会产生(潜育化)过程并产生(潜育层)层次。

9.土壤水平地带性分为和。

纬度和经度

10.土壤分类的依据是、和。

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

1.不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A.腐殖质层B.淀积层C.表土层D.母质层

1.生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

选择、创造、富集和保持养分、调整养分比例

2.简述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制。

采用7级分类制,自上而下分: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其中土类和土种作为基本分类单元。

第8章土壤管理(土壤培肥与利用改良)

一、名词解释

土壤退化--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因人类开发利用不当而加速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土壤退化可划分为和两类。

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1.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及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壤(地)资源特点①人均土壤资源占有率低;

②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区域开发压力大

③生态脆弱区,范围大;

④耕地土壤质量总体较差,自维持能力弱

利用存在的问题:

地力下降而补偿不足;

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环境恶化,致使耕地面积锐减;

可耕地人为的不合理占用。

2.我国土壤退化的基本状况如何?

①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

②土壤退化的发展快、影响深远

3.★肥沃土壤的特征有哪些?

生产上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

高产土壤的肥力特征:

①耕作层深厚,田面平整;

②土壤有机质和各养分含量高,且比例协调;

③沙粘适中,结构良好;

④酸碱适宜,不含有害物质;

⑤土体深厚,构型优良;

⑥水利设施健全

高产土壤培肥措施:

①深耕改土,熟化土壤;

②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

③合理轮作,养用结合;

④防止土壤侵蚀,作好水土保持,防止土壤污染;

⑤合理灌排,调节肥水

4.中低产田低产原因

中低产田是指以当地大面积近三年平均亩产为基准,低于平均亩产20%以下为低产田,处于平均亩产?

20%以内的为中产田,二者一起就称为中低产田。

中低产田的低产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第9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有益元素-非必需营养元素中对某些植物生育有益或必需的一些元素。

⏹边际产量—增施单位肥料的增产量。

⏹最小养分-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有益元素?

17

2.根系获取养分的方式:

、和。

截获、质流和扩散

3.植物吸收养分的方式有和。

主动和被动

4.作物营养一般有和关键时期。

植物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

5.一般阳离子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而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存在相助作用。

6.必需营养元素是指在作物体内含量相对较高而且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

)。

7.养分归还原理的核心是必须将作物所携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8.除了氮、磷、钾以外,土壤中的其它养分储藏量很大,基本上是取之不尽的。

9.植物营养三要素是 

 

、 

和 

当土壤缺乏三要素时,植物将先在 

部位出现缺素症状。

氮、磷、钾,老组织

10.养分从土壤迁移至植物根系的途径有 

、 

 

和 

等三种。

截获、扩散和质流

11.植物的有益元素中, 

si 

对水稻、 

Co 

对大豆、 

Na 

对甜菜有好处。

12.土壤溶液中养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 

拮抗和协助

13.施肥技术中,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施肥方法主要有 

或施肥的三种方式。

基肥、种肥和追肥

14.酸性土施用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较高,而 

的有效性则较差。

铁、锌、锰、铜,钼

三、选择题

1.土壤中的P、K养分迁移到根表的途径主要是()

A.质流B.离子交换C.截获D.扩散

2.土壤pH影响磷酸根的有效形态,一般在()的范围内土壤磷的有效性最高。

A.5-6B.6-7C.7-8D.>

8.5

3.所有作物的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最明显的差异在于()。

(A)养分亏缺(B)养分富集(C)氧化还原电位低(D)微生物比较多

4.当其它环境条件适合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中()。

(A)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

(B)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

(C)绝对和相对含量都最低的养分元素的制约

(D)总养分含量的制约

5.根际pH值主要受植物吸收的养分离子种类的影响,当吸收的()(A.阳离子;

B.阴离子)较多时,根际pH值将下降;

而根际Eh值主要与植物种类有关,如水稻根际Eh值与土体比较则()(A.较高;

B.相同;

C.较低)。

6.光照和温度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A.离子的形态;

B.离子的浓度;

C.能量的供应)而起作用的。

7.土壤类型在地球表面自北而南呈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土壤分布规律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