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项目可行性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1005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项目可行性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项目可行性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项目可行性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项目可行性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项目可行性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项目可行性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项目可行性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项目可行性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项目可行性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2010年生态畜牧业建设

方案的通知”【2010】93号文件和中共海北州委北办发(2010)175

号文件“建设全省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

2

的通知精神,要强化组织管理、转变经营方式,着重研究和解决制约

畜牧业发展转变的关键问题,要根据草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牧草及家

畜生长发育的规律,发挥动物生长规律的“时间差”、“空间差”等特

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转变家畜饲养方式”为突破口,缩短

天然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周期,达到草畜同步、生态平衡,从而提高牲

畜的周转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

拟定在海北州海晏县

哈勒景乡哈勒景村试行以“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为核心内容

的示范点建设项目。

四、实施地概况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哈勒景乡哈勒景村。

哈勒景村是一个纯牧业村,是全州高效畜牧业示范基地、青海半

细毛羊重点繁育区、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示范村。

全村总面积28.76

万亩,可利用草场23万亩、其中:

冬春草场10万亩、夏秋草场13

万亩,饲草料基地8500亩。

共有农牧户163户667人,其中:

农户

15户54人,牧户148户613人,劳动力393人。

存栏各类牲畜35531

头只,其中:

马170匹,牛2725头,羊32636只。

全村母畜比例达到

55.26%,繁活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79.83%,41.57%和39.33%。

2010年全村农牧业总收入达到499.57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

7489.8元。

据2010年全县天然草场测产结果显示,哈勒景村天然草原理论

载畜量2.5272万羊单位,而全村实际载畜量为马170匹,牛2725头,

羊32636只,折合羊单位4.4386万羊单位,超载1.9284万羊单位、

3

超载率为76.3%。

超载1.9284万羊单位按日补饲0.5

公斤干草、采

食期365天计算,年需饲草351.9万公斤,每亩产饲草

1200公斤计

算,需要饲草基地2933亩,而目前哈勒景村有饲草基地

8000亩,完

全可以为超载牲畜提供圈养饲草。

(基本情况见附表)

五、确定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的理由

(一)交通便利。

西柳公路和哈甘公路贯穿全村东面和南北,西海镇和三角城镇离村仅7公里。

(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1.目前全村建成羊用暖棚170幢2.04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冷季养羊暖棚化;

2.全村四季草场全部实现围栏化,采取化区轮牧,实行随季分群放牧,有效草场利用率,遏制了草

场的进一步退化;

3.共修人畜饮水管道2条21公里,饮水入户95户,打土井12眼,占66%;

4.100%的牧户实现了定居和通电,通讯广播电视全覆盖。

(三)具有丰富的饲草料基地。

全村建有饲草料基地8200亩,户均达50亩,为发展生态畜牧业搞舍饲养殖提供了饲草料保障。

(四)畜群结构相对比较合理。

近年来,哈勒景村把畜牧业结构调整作为牧业发展的主线,按照“一高带三高”发展优质畜的思路,目前母畜比例达55.26%,60%羔羊全部出售,另外哈勒景村八户地区是我县半细毛繁育重点地区。

(五)具有一定科学养畜的能力。

按照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的目标,结合“阳光工程”技能培训,每年培训人数都不少于80人,使群众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养畜,牛羊育肥,人工授精等

4

方面的技能。

(六)全县生态畜牧业建设示范村。

2010年被省农牧厅确定为生态畜牧业建设示范村1.大力宣传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了群众思想认识,得到群众认可。

2.成立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初步规范了运行机制。

3.大力整合牲畜及生产资料。

对牲畜和生产资料通过作价入股的形式进行整合,向集约经营、规模化经营迈出了很好的一步。

(七)积极探索转产创业、增加收入。

按照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为了减少单位草场承载的人和牲畜的数量,2010年由合作社负责开办了“蒙古人家”草原旅游度假村,提供蒙古族特色的饮食服务,解决富余劳力10人。

(八)全村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两委”班子团结,凝聚力强,各项工作都能得到和好的落实。

近七年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未出现过群体性上访事件,村社民风好、群众法制意识强,发展生产积极性高。

六、建设实施的内容及技术

(一)整合项目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标准卫生厕所:

修建卫生厕所163座。

2、砂石料坑恢复2000平方米。

3、残桓断壁、土筏墙整治6000平方米。

资金来源:

以上各项总投资50.19万元,其中:

整合各方面资金

共11.78万元,群众自筹17.41万元,省级专项资金21万元。

5

(二)经济合作体的建设

按“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的要求,以养殖户自愿为原

则,组建2个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组建综合服务站

1处,

积极宣传和动员牧户,整合生产资料,力争加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减轻天然草场放牧压力,进行舍饲牛羊、羔羊、犊牛育肥,开展规模

化合作经营;

同时,计划开展科技培训163人次,以增加剩余劳动力

的转移,积极探索第二、三产业、改变增收渠道,围绕转产转业,积

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各项总投资23万元,其中:

整合各方面资金共

21万元,省级专项资金2万元。

(三)开展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力争达到草畜平衡

1、草地保护与治理工程鼠虫害、杂草的防治

实施退化草地治理、鼠虫害防治、毒杂草防治等3项工程,其中:

退化草地补播0.2万亩、鼠虫害防治23万亩、毒杂草防治5万亩。

2、建立草地生态监测点3处。

3、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以上几项总投资191万元,其中:

计划争取财政资金

188万元,羔羊育肥技术推广使用示范点建设资金3万元(山东援建专

项资金);

(四)完善牧业基础设施

项目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按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的需

要,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确定建设内容。

1、重点建设舍饲半舍饲养殖小区建设1处,养殖规模达到10000

6

只,修建120平方米暖棚40幢,40平方米贮草棚20幢,药浴池、

羊用注射栏联合建设5处,配种点2处,牧业机械(剪毛机、牛奶分

离器等)100件。

2、道路建设:

硬化道路16公里。

3、后续产业发展:

马背民族旅游餐饮娱乐

以上各项总投资610万元,其中:

整合资金等项目资

金486万元,群众自筹62万元,专项资金62万元。

(五)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羔羊产业化发展

1、羊繁育体系建设和品种改良

本项目依托当地绵羊品种资源,从减轻草场压力、科学高效养

羊为出发点,拟对项目实施点现存青海半细毛羊和藏系羊,通过种公

羊、核心母羊群品质鉴定,对不良种畜进行严格淘汰,重新组群,以

项目为依托,引进良种半细毛种公羊20只,生产母羊1500只;

引进

藏系种公羊100只,母羊1500只,提高畜群整体质量水平。

3打造早期断奶羔羊强度育肥精品产业

开发饲草基地,加大补饲力度,建立季节性的舍饲、半舍饲生产

母羊的高寒草地放牧绵羊规范养殖技术和羔羊早期断奶强度舍饲育

肥技术,羔羊育肥规模达到1万只,增加适龄繁殖母羊的比例,减少

草场羔羊、育肥羊及其老龄羊的载畜量,达到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和提

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开发羔羊代乳料、羔羊育肥料、怀孕、哺乳母羊

饲料产品,开展怀孕哺乳母羊补饲,羔羊早期断乳,羔羊舍饲育肥,

羔羊当年出栏,着力打造具有草地畜牧业特征的有机畜产品品牌,增

7

强市场竞争力。

以上两项共投资99万元,其中:

良种畜引进资金共

69万元,羔羊育肥技术推广30万元,全部使用海晏县高原现代生态

畜牧业示范点资金。

(六)旅游观餐饮业建设

依托哈勒景村当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餐饮业,旅游观光、歌

舞表演、民俗体验、历史展示、休闲娱乐及家庭接待为一体的草原生

态旅游业,打造旅游餐饮景民俗观光点1处,其中:

新建赛马场1处、

占地1000平方米、蒙古包10个;

组建马术表演队1支、歌舞表演队1

支、餐饮牧家乐3处,促进畜牧业二、三产业的发展,促使牧民收入。

项目投资70万元,使用海晏县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专项资金。

(七)饲料基地建设及饲草料加工利用

1、高产饲草料基地建设

选用高产、优质牧草品种,采用“豆草+禾草”混播种植技术,

建设人工饲草基地种植饲草料8000亩,年生产饲草2400万公斤,

建设有机高产优质饲料基地。

配置大型农机具1台套。

2、青贮新技术应用

引进青贮机械、应用青贮生物制剂,提高青贮质量,调制有机饲

草料。

引进设备3个。

3、新建饲草料加工厂1处,购置饲草料加工设备1台套,建饲

草料贮备库200平方米。

8

以上各项总投资281万元,其中:

整合其他项目资金

56万元,牧户自筹146万元,示范点资金45万元。

,计划争取财政

资金34万元。

(八)加强动物疾病防控体系的建设

1、传染病防疫体系建设:

为了搞好项目区的传染病防疫体系,

县兽医站专门为项目实施点舍饲育肥牛羊、强度育肥羔羊,制定免疫程序,对发生的疫病及时做出诊断,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2、寄生虫防疫体系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县兽医站派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强化和健全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

对发生的寄生虫病进行病原的调查、虫体的鉴定、以及制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3、普通病的防治体系的建设:

在现有的基础上,县兽医站做好普通病的防治,在项目区建设一所兽医门诊室,添加一些常用的兽医药品、器械,并培训2名民间兽医技术人员,常年对项目区普通病的防治工作。

海晏县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10万元。

(九)人员培训

1、培训的内容:

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更新观念培训,其二是技

术培训。

更新观念培训:

主要是培训广大户,转变思想,使他们认识随着

人口自然增长规律而产生的压力日益加大,导致环境与资源的威胁也

日益增强,牧民逐渐认识到牺牲生态环境效益而换取有限的经济效益

9

的作法,最终造成“生态移民”,将自己毁灭自己。

建立一种“大市

场”意识。

技术培训:

主要是项目户牧民的饲草料加工、饲料配合、

养殖技术、普通疫病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编制讲义300册。

2、采用的方式:

采用参观现代化牧场和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技术培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参与式培训方法,讲授草场保护、

生态畜牧业经营技术、畜牧业生产技术、家畜育种技术、疫病防治技

术。

通过对牧户的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能让他们感受到

应用科技所带来的实惠。

海晏县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8万元。

以上九项建设内容共投入资金2312.5万元,其中:

整合其他项

目投资1181万元,群众自筹334.5万元,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专项资金260万元,计划争取财政资金527万元。

(建设内容及投资见附表)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舍饲圈养:

圈养牲畜数量为15000只,按三分之一的出栏,

每只养单位50元计算,可增加收入25万元。

2、短期育肥:

育肥数量为10000只,按每只50元计算,可增加

收入50万元。

3、劳务收入:

全村共有人口667人,劳动力392人,增加外出劳动力149人,按人均年创收6000元计算,可增收89.66万元。

以上三项共计增加收入164.66万元,人均增长2468.66元,2010

10

年人均收入7489.81元,人均收入增长率32.96%。

(二)生态和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将产生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一是实现草畜平衡、减轻草场压力,遏制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功能得到逐步恢复。

二是可提高草地、牲畜、秸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较好的解决畜牧业生产与环境治理的矛盾。

三是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使人畜粪便得到无公害处理和合理利用,可明显改善农牧区卫生状况,美化农牧民居住环境。

四是将广大牧民群众从一年四季繁重的放牧中解脱出来,解除牧民后顾之忧,放开手脚从事二、三产业,提高了牧民生产积极性。

五是通过示范点的推广建设工作,将示范、带动、引导全县牧民发展以生态畜牧业为基础的现代畜牧业,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八、实施项目保证措施

(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

成立海

晏县“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海晏县人民政府

主管县长任组长,海晏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局长任副组长,组员由

项目区乡镇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组成,并邀请青海大学专家教授为

技术顾问,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海晏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

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局长和副局长兼任,办公

室主要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协调,总结验收工作。

领导小组名

单附后。

(二)加强技术服务。

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下属县、乡畜牧兽医站、县草原站、县草原监理站、县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等业务部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入驻项目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积极开展优良

11

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工作,为高原现代畜牧业生产提

供科技支撑服务。

青海大学协助或指导家畜规范养殖技术示范、饲草料深加工等技术工作。

(三)建立项目经费监督使用机制,做到专款专用。

为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项目经费使用监督机制,由县财政局、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共同监督项目经费的使用。

(四)进一步加强生态畜牧业经营合作社建设工作的指导。

根据村实际情况,对牧民生产经营的方式、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组建、牧户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充分研究,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措施进行指导工作。

(五)项目扶持。

县党委、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全县项目整合力度,在项目安排上对实施村给予倾斜,乡党委、政府帮助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加快牧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在转移到城镇之后,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能够实现就业。

(六)建立健全项目实施工作档案的建立。

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各小组建立一切工作档案,做到资料齐全、专人管理。

(七)认真开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宣传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带动广大牧民群众,自愿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切实把转变高原放牧家畜饲养方式,减轻草场压力,转移剩余劳动力,最终实现“生态保护,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来抓。

九、预期效果

(一)通过项目实施,扩大饲草料基地建设及其提高深加工技术

水平,改变传统游牧生产方式,推广高原放牧家畜规范养殖技术、早

12

期断奶羔强度育肥技术推广,充分合理利用当地饲草料资源,加强舍

饲、半舍饲饲养方式,实现草畜平衡,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二)探索出一套有效提高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

(三)形成一套适合环青海湖生态畜牧业建设措施、标准和考评

体系;

十、人员配备

按照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的要求,海北州海晏县科技农

牧扶贫开发局与海北州海晏县哈勒景乡人民政府共同协商组建项目

管理领导小组和技术支撑领导小组。

具体配备情况见附件。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长:

华卡才让

海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

刘祥

海晏县农牧局局长

员:

旦巴仁青

海晏县哈勒景乡人民政府乡长

李春阳

海晏县哈勒景乡党委副书记

拉毛扎西

海晏县哈勒景乡哈勒景村支部书记

海云

海晏县哈勒景乡哈勒景村村长

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

刘祥海晏县农牧局局长

苏子正海晏县农牧局副组长

尼玛海晏县畜牧兽医站站长

河生德海晏县畜牧兽医站副站长

13

郑桂清海晏县农经站站长

李启良海晏县草原监理工作站站长

许正友海晏县农机监理站站长

樊海安海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拉毛彭措海晏县哈勒景乡兽医站站长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