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与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
《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与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与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1事后维修阶段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刚开始时,由于设备简单,修理方便,耗时少,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这就是事后维修制度,此时设备修理由设备操作人员承担。
后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结构复杂的设备大量投入使用,设备修理难度不断增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于是,企业主、资本家便从操作人员中分离一部分人员专门从事设备修理工作。
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工效,们把这部分人员统一组织起来,建立相应的设备维修机构,并制定适应当时生产需要的最基本管理制度。
在工业发达国家,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而在我国,则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
1.1.2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
由于像飞机那样高度复杂机器的出现,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诞生,机器设备的完好程度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
任何一台主要设备或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生产的全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对于建立我国自己的设备管理体制、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多年实践,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精神的指导下,对引进的计划预防修理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预修制度。
1.1.3设备系统管理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宇宙开发技术的兴起,以及系统理论的普遍应用,强调要系统地管理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重点维护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主要内容有:
①对维修费用低的寿命型故障,且零部件易于更换的,采用定期更换策略。
②对维修费用的偶发性故障,且零部件更换困难的,运用状态监测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维修。
③对维修费用十分昂贵的零部件,应考虑无维修设计,消除故障根源,避免发生故障。
至此,设备管理已从传统的维修管理转为重视先天设计和制造的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1.4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体现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的两个典型代表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制”。
“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设备管理目标。
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应紧紧围绕四方面内容展开工作:
①以工业管理工程、运筹学、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方法,管好、用好、修好、经营好机器设备。
对同等技术的设备,认真进行价格、运转、维修费用、折旧、经济寿命等方面的计算和比较,把好经济效益关。
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人员、机器和备件的效益。
②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
无论是新设备设计,还是老设备改造,都必须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因为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可减少故障和维修作业时间,达到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的目的。
③以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即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折旧和报废一生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
促进设备工作循环过程的信息反馈。
设备使用部门要把有关设备的运行记录和长期经验积累所发现的缺陷,提供给维修部门和设备制造厂家,以便他们综合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改造或在新设备设计时进行改进。
“全员生产维修制”,是一种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
它以设备的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要求在生产维修过程中,自始至终做到优质、高产、低成本,按时交货,安全生产无公害,操作人员精神饱满。
“全系统”,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实行全过程管理,从设计阶段起就要对设备的维修方法和手段予以认真考虑,既抓设备前期阶段的先天不足,又抓使用维修和改造阶段的故障分析,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
在设备综合管理阶段,设备维修的方针是:
建立以操作工点检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
实行重点设备专门管理,避免过剩维修;
定期检测设备的精度指标;
注意维修记录和资料的统计及分析。
综合管理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机电设备的定义以及分类
2.1机电设备的定义
设备通常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物质资料的总称,机电设备则是应用了机械、电子技术的设备,而通常所说的机械设备又是机电设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2机电设备的分类
机电设备分类机电设备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中对机电设备有细致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常用于行业设备资产管理、机电产品目录资料手册的编目等。
另外,机电设备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即产业类机电设备、信息类机电设备和民生类机电设备。
2.2.1产业类机电设备
产业类机电设备是指用于生产企业的设备,例如机械制造行业使用的各类机械加工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还有其他行业使用的机械设备,如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等都属于产业类机电设备。
如图1-1所示。
图1-1
2.2.2信息类机电设备
信息类机电设备是指用于信息采集、传输和存储处理的电子机械产品。
例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通讯设备等其他办公自动化设备都属于信息类机电设备。
如图2-1所示。
图2-1
2.2.3民生类机电设备
民生类机电设备是指用于人民生活领域的电子机械产品。
例如,各种家用电器、家用加工机械、汽车电子化产品、健身运动机械等都属于民生类机电设备。
如图3-1所示。
图3-1
三、机电设备的维修
3.1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定义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就是以机电设备为对象,研究和探讨其拆卸与装配、失效零件修复、修理精度检验、故障消除方法以及响应技术。
3.2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作用
在工业企业中,设备维修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产量、能源消耗、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等各个方面。
充分发挥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效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企业经济收益的提高才有保障。
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机电设备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正确而适时地维护与保养,有计划地修理、更新、改造,企业才可以获得明显的收益,主要体现在:
提高设备完好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挖掘设备潜力。
降低成本,减少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
提高产品加工的质量,减少废品损失。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3.3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机电设备越来越机电一体化、高速化、微电子化,这使机电设备的操作越来越容易,而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和维修则变得困难。
而且,机电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尤其是连续生产设备,往往导致整套设备停机,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如果危及到安全和环境,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先进的生产的出现和采用,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必然以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测试技术、表面工程技术等现代技术为依托,以现代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为先导,以机电一体化为背景,以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日益提高的要求为目标,以不断完善的维修技术为手段的方向迅猛地发展。
3.4几种常见的修复技术及应用
3.4.1焊接修复技术及应用
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在民用制造领域主要是车辆制造业,主要应用的产品有汽车变速箱组合齿轮焊接、变速箱齿轮与轴的焊接、轿车用汽车转向器助力油缸的焊接以及高级轿车车灯支架的焊接等。
其中轿车用汽车转向器助力油缸的焊缝形式为马鞍形焊缝;
高级轿车车灯支架的焊缝形式为空间三维曲线焊缝。
焊接修复实例如图1-1所示。
图4-1
3.4.2热喷涂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热喷涂的工艺特点决定了涂层中存在孔隙、甚至未熔颗粒和裂纹等缺陷,此外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机理主要为机械咬合,涂层的结合强度较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激光技术对基体表面进行处理和对涂层进行后处理,可以获得致密和结合强度较高的涂层。
并且有时为获得涂层表面特殊的精细结构,需要对涂层表面进行激光处理。
应用实例:
电机端盖喷涂修复如图2-1所示。
图5-1
3.4.3电镀修复技术
(1)电镀的基本原理
电镀是一种电化学过程,也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电镀的基本过程是将零件浸在金属盐的溶液中作为阴极,金属板作为阳极,接直流电源后,在零件上沉积出所需的镀层。
如图3-1所示:
图6-1
(2)先进的电镀技术及其应用——
脉冲电镀
.脉冲电镀
脉冲电镀是一项新的电镀技术。
它的特点是由脉冲电流对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特效影响所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传质过程中的影响。
.脉冲电镀的应用
脉冲电镀自大容量智能化脉冲电源开发成功并批量生产以来不仅在电子电镀领域而且在装饰性电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脉冲电镀技术应用于铬的质量分数为18%、镍的质量分数为8%的Cr-Ni.Fe三元合金镀层,使它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耐蚀性;
脉冲电镀也用于Ni、PYFE复合镀层,采用调制脉冲电流得到的复合膜耐磨性和硬度比其他方法得到的复合膜性能更好;
脉冲的电镀对于硅太阳能电池电极镀银也有作用,发现用双脉冲电镀的方法可以使得电极线的中心镀层厚度垂直增长,这对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很有好处;
脉冲电镀的镀层也应用在干摩擦抗腐蚀液中,它的耐磨损性比其他方法有较大提高,尤其梯形波脉冲镀层的耐磨性能最好,镀态和经过热处理的镀层晶粒均为纳米晶。
脉冲电镀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印制电路板,脉冲电镀工艺方法解决了深孔或深盲孔电镀铜问题,推动电路板制造向多层化、积层化、功能化和集成化方向迅速的发展。
四、机电设备的维护
4.1正确维护设备的意义
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管、用、养、修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操作工人的主要责任之一,是保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积极的预防工作。
设备的保养也是设备运行的客观要求,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的物质运动和化学作用,必然会产生技术状况的不断变化和难以避免的不正常现象,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耗损,例如松动、干摩擦、腐蚀等。
这是设备的隐患,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设备的过早磨损,甚至形成严重事故。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处理随时发生的各种问题,改善设备的运行条件,就能防患于未然,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实践证明,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的程度。
因此,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必须强制进行,并严格督促检查。
车间设备员和机修站都应把工作重点放在维护保养上,强调“预防为主、养为基础”
4.2设备的维护保养
通过擦拭、清扫、润滑、调整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护理,以维持和保护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称为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维护保养主要有四项:
(1)清洁设备内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的切屑、杂物、脏物要清扫干净;
(2)整齐工具、附件、工件(产品)
要放置整齐,管道、线路要有条理;
(3)润滑良好按时加油或换油,不断油,无干摩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油枪、油杯、油毡清洁;
(4)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设备润滑和冷却系统维护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对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按定额进行考核,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应纳入车间承包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设备定期检查是一种有计划的预防性检查,检查的手段除人的感官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检查工具和仪器,按定期检查卡执行,定期检查有人又称为定期点检。
对机械设备还应进行精度检查,以确定设备实际精度的优劣程度。
设备维护应按维护规程进行。
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坚持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
设备要达到整齐、清洁、坚固、润滑、防腐、安全等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2)
日常检查维护及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
(3)
检查和评定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程度的内容和方法等。
4.3设备的区域维护
设备的区域维护又称维修工包机制。
维修工人承担一定生产区域内的设备维修工作,与生产操作工人共同做好日常维护、巡回检查、定期维护、计划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并负责完成管区内的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考核指标。
区域维修责任制是加强设备维修为生产服务、调动维修工人积极性和使生产工人主动关心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的一种好形式。
设备专业维护主要组织形式是区域维护组。
区域维护组全面负责生产区域的设备维护保养和应急修理工作,它的工作任务是:
(1)负责本区域内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确保完成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指标;
(2)认真执行设备定期点检和区域巡回检查制,指导和督促操作工人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工作;
(3)在车间机械员指导下参加设备状况普查、精度检查、调整、治漏,开展故障分析和状态监测等工作。
区域维护组这种设备维护组织形式的优点是:
在完成应急修理时有高度机动性,从而可使设备修理停歇时间最短,而且值班钳工在无人召请时,可以完成各项预防作业和参与计划修理。
设备维护区域划分应考虑生产设备分布、设备状况、技术复杂程度、生产需要和修理钳工的技术水平等因素。
可以根据上述因素将车间设备划分成若干区域,也可以按设备类型划分区域维护组。
流水生产线的设备应按线划分维护区域。
区域维护组要编制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计划,并规定出每班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时间。
为了使这些工作不影响生产,设备的计划检查要安排在工厂的非工作日进行,而每班的常规检查要安排在生产工人的午休时间进行。
4.4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
为提高设备维护水平应使维护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规范化、工艺化、制度化。
规范化就是使维护内容统一,哪些部位该清洗、哪些零件该调整、哪些装置该检查,要根据各企业情况按客观规律加以统一考虑和规定。
工艺化就是根据不同设备制订各项维护工艺规程,按规程进行维护。
制度化就是根据不同设备不同工作条件,规定不同维护周期和维护时间,并严格执行。
对定期维护工作,要制定工时定额和物质消耗定额并要按定额进行考核。
设备维护工作应结合企业生产经济承包责任制进行考核。
同时,企业还应发动群众开展专群结合的设备维护工作,进行自检、互检,开展设备大检查。
5、设备的管理
5.1设备管理的定义
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的科学管理,即实行从设备的规划工作起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5.2设备管理的分类
设备管理一般可分为前期管理和使用期管理两个阶段。
设备的使用期管又包括设备初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5.2.1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设备在正式投产运行前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设备在选型购置时,应进行充分的交流、调研、比较、招标和选型,加强技术经济论证,充分考虑售后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选用综合效率高的技术装备。
5.2.2设备的使用期管理
设备的使用期管理包括设备初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设备的初期管理一般指设备自验收之日起、使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内,对设备调整、使用、维护、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以及操作、维修人员培训教育.维修技术信息的收集、处理等全部管理工作,建立设备固定资产档案、技术档案和运行维护原始记录。
其主要内容:
(1)做好初期使用中的设备调试,以达到原设计的功能;
(2)对操作、维修工人进行维修技术培训;
(3)观察设备使用初期运行状态的变化,做好记录与分析;
(4)查看设备结构、传动装置、操纵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设备加工质量,性能是否能达到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
(6)设备生产的适用性和生产效率情况;
(7)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及能耗情况;
(8)对初期发生故障部位、次数、原因及故障间隔期进行记录分析;
(9)要求使用部门做好实际开动台时、使用条件、零部件损伤和失效记录,对典型故障和零部件的失效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10)对发现设备原设计或制造不足,采取改善维修措施。
设备使用部门及其维修单位对新投产的设备做好使用初期运行情况记录,填写使用初期信息反馈记录表,送交设备部门,并由设备管理部门根据信息反馈和现场核查出设备使用初期技术状态使用表,按照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等方面分别向有关的部门反馈,以改进今后的工作。
设备的中期管理是设备过保修期后的管理工作。
做好设备的中期管理,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降低维护费用,得到较好的设备投资效果。
设备的后期管理指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报废阶段的管理工作。
对性能落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以及设备老化、故障不断,需要大量维修费用的设备,应进行改造更新。
企业设备管理应当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
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素质,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5.3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装备,采用有效的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主要有以下目的:
(1)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促进设备利用率的提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2)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3)加强设备管理还可以对老、旧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合理她做好设备更新工作,加强实现工业现代化。
5.4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对保证企业增加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由以下几点:
(1)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企业内部管理,指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生产经营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它包括企业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班组管理、现场管理等。
人们常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称为练内功。
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企业内功的强弱。
设备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
(2)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直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
是企业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
设备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3)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
根据有关安全事故的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气设备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
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
(4)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简单地说,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益;
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在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中,设备管理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与管理这三大内容,着重论述了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这对人们了解当今社会机电设备行业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也希望将这些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这些技术,不断地创新,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致谢
通过这阶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与管理》终于完成了,这也意味着我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
在大学阶段,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掌握了许多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将是我踏入社会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此,我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王滨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严格把关。
没有王滨老师的辛勤栽培、细心指导,就没有
论文的顺利完成。
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将铭记我曾是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学子,今后我会把我们航海学子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黄伟.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9
[2]吴先文.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3]郁君平.设备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2
[4]黄子勋.电镀理论,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2.10
[5]陈付林.设备管理与维修,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
[6]贾继赏.机械设备维修工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7]XX百科XX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