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0063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文档格式.docx

《高中化学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文档格式.docx

HCO

+Ca2++OH-===CaCO3↓+H2O

Ca(OH)2少量:

Ca2++2OH-+2HCO

===CaCO3↓+CO

+2H2O

③NaHCO3+NaOH===Na2CO3+H2O

④2NaHCO3

Na2CO3+CO2↑+H2O

 碱金属和焰色反应

1.碱金属元素

(1)物理性质:

导电导热性

密度

熔沸点

银白色(铯略带金色光泽)

良好

Li→Cs:

呈增大趋势,但ρ(K)<

ρ(Na)

逐渐降低

(2)化学性质:

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2H2O===2KOH+H2

2.焰色反应

(1)概念: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应用于检验某些元素的存在。

(2)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

黄色;

钾元素:

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操作步骤

铂丝

火焰无色―→蘸取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注意:

洗涤铂丝用稀HCl溶液洗涤,然后在火焰上灼烧,火焰为无色,说明铂丝洗净。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

(2)钠能把FeSO4溶液中的Fe置换出来(  )

(3)钠与O2反应只能生成Na2O2(  )

(4)潜水艇紧急情况下可以用Na2O2作供氧剂(  )

(5)Na2O和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  )

(6)澄清石灰水可用于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

(7)Na2CO3比NaHCO3稳定可根据反应2NaHCO3

Na2CO3+CO2↑+H2O证明(  )

(8)Na、NaOH、Na2O、Na2CO3的焰色反应相同(  )

(9)K、Li与O2反应也只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

(10)碱金属的还原性Li<

Na<

K<

Rb<

Cs(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与H2O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O2与H2O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与CuSO4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过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a+2H2O===2Na++2OH-+H2↑

(2)2Na2O2+2H2O===4Na++4OH-+O2↑

(3)2Na+2H2O+Cu2+===Cu(OH)2↓+2Na++H2↑或2Na+2H2O===2Na++2OH-+H2↑,Cu2++2OH-===Cu(OH)2↓

(4)CO

+H+===HCO

,HCO

+H+===CO2↑+H2O

3种颜色:

Na2O2—淡黄色,钠元素焰色—黄色、钾元素焰色—紫色。

3类反应:

①钠与非金属(O2、Cl2)的反应;

②钠与水、酸、盐溶液的反应;

③Na2O2与H2O、CO2的反应。

4个性质:

NaOH的化学性质—指示剂变色;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酸反应;

与盐反应。

5个字:

钠与水(滴有酚酞)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

1个转化关系:

钠及其氧化物性质及应用

1.钠的主要性质

(1)金属钠与酸溶液的反应

Na与水反应的实质是Na置换H2O电离出的H+。

酸溶液中H+主要由酸电离得到,所以Na投入到酸溶液中时,首先与酸反应,且比在纯水中反应剧烈,只有当酸反应完全后,剩余的钠才与水反应。

(2)钠与盐溶液反应

①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这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水中一般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即金属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和钠直接接触,因而是钠先与水反应,然后是生成的碱与盐的反应。

②工业上在850℃,钠与熔融状态的KCl反应可以制取金属钾:

Na(l)+KCl(l)

NaCl(l)+K(g),反应能发生是因为在此温度下,体系中只有钾是气体,能从体系中逸出。

2.Na2O2的主要性质

(1)Na2O2的强氧化性

①投入FeCl2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②投入酚酞溶液中,先变红后褪色。

③投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④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4。

(2)Na2O2与CO2或H2O反应均生成O2,在这两反应中Na2O2均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下列叙述或化学用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Ⅱ)钠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Cu2+===Cu+2Na+

B.(2013·

广东高考)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C.(2013·

江苏高考)Na2O2溶于水产生O2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H2O===2Na++2OH-+O2↑

D.(2012·

北京高考)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其反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

E.(2012·

广东高考)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F.(2010·

安徽高考)将0.01mol的Na2O和Na2O2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相同(溶液体积变化忽略)

【解析】 A项,Na与盐溶液反应是先与水反应,不能置换出Cu,错误;

B项,1molNa只能失去NA个电子,错误;

C项,离子方程式不守恒,错误;

D项,Na2O2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固体,NaOH固体吸水形成白色粘稠物,再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E项,Na2O2与呼出的CO2和H2O反应生成O2。

F项,根据反应Na2O+H2O===2NaOH,Na2O2+H2O===2NaOH+

O2↑可知,生成NaOH物质的量相同,浓度也相同。

【答案】 EF

考向1 钠的性质及应用

1.

(2014·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

B.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C.上述反应中无水CuSO4表现了还原性

D.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

【解析】 红色物质为Cu,即2Na+CuSO4===Na2SO4+Cu。

【答案】 C

考向2 过氧化钠的性质

2.向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固体,不出现浑浊现象的是(  )

A.MgCl2溶液     B.Ca(HCO3)2稀溶液

C.K2SO3溶液D.FeCl2溶液

【解析】 加入MgCl2溶液中生成Mg(OH)2沉淀,加入FeCl2溶液中能将Fe2+氧化成Fe3+,最终生成Fe(OH)3沉淀;

加入Ca(HCO3)2稀溶液中可生成CaCO3沉淀;

加入K2SO3溶液中可将其氧化为K2SO4,但没有沉淀生成。

Na2O2与H2O、CO2反应的五大关系计算

 Na2O2与H2O、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2Na2O2===2Na2CO3+O2

2H2O+2Na2O2===4NaOH+O2↑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2.气体体积关系

若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等于原混合气体体积的

且等于生成氧气的体积。

3.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2Na2O2~O2~2e-。

4.固体质量关系

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

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

Na2O2+CO===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不能发生)。

故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 (m=0,1,2……,n=0,1,2……),W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H2O气)通入过量Na2O2固体中,固体增重Wg。

5.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成后,Na2O2再与H2O发生反应。

 (2014·

吉林省实验中学模拟)在一密闭容器中有HCHO、H2和O2混合气体共20g,放入足量的Na2O2用电火花引燃,使其完全反应,Na2O2增重8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

A.40%       B.33.3%

C.60%D.36%

【解析】 根据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可以固体增重的组成为CO和H2,根据题意可知HCHO和H2的质量为8g,O2的质量为20g-8g=12g,故w(O2)=

×

100%=60%。

Na2O2增重的规律

Wg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H2O)通入足量Na2O2固体中①若物质组成为(CO)m(H2)n(m=0,1,2……;

n=0,1,2,……),Na2O2增重Wg,②若物质组成为(CO)m(H2)nOx,Na2O2增重小于Wg,③若物质组成为Cx(CO)m(H2)n,Na2O2增重大于Wg。

考向1 物质的量、电子转移的计算

3.(2011·

上海高考)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二氧化碳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

A

1mol

NA

B

22.4L

C

106g

D

2NA

【解析】 2Na2O2+2CO2===2Na2CO3+O2 转移电子

1mol1mol 1mol(106g) 1mol(NA)

B项,常温常压下22.4LCO2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

【答案】 AC

考向2 CO2、H2O与Na2O2反应的先后及其计算

4.(2014·

东北三校一模)amolNa2O2和bmolNaHCO3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使其充分反应,当排出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a∶b为(  )

A.1∶1   B.1∶2   C.2∶3   D.2∶1

【解析】 该容器中先后发生了三个反应:

2NaHCO3

Na2CO3+H2O↑+C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g)===4NaOH+O2,bmolNaHCO3产生bmol混合气体,amolNa2O2消耗amol混合气体,剩余(b-a)molH2O、产生a/2molO2,有a/2∶(b-a)=1∶1解得a∶b=2∶3,C项正确。

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和鉴别

1.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比较

(1)与等浓度盐酸反应的规律

①放出CO2快慢:

NaHCO3>

Na2CO3

②混合物反应先后顺序

因CO

结合H+更容易,所以Na2CO3先反应生成NaHCO3,然后NaHCO3与H+再反应。

③与足量盐酸反应耗酸量的比较

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前者耗酸量多;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前者耗酸量多。

④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CO2量的比较

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后者生成CO2量多;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两者生成CO2量一样多。

(2)两种情况下NaHCO3的量与生成CO2的量的关系

①受热分解时

2n(NaHCO3)~n(CO2)

②与酸反应时

NaHCO3+HCl===NaCl+CO2↑+H2O

n(NaHCO3)~n(CO2)

2.Na2CO3和NaHCO3的鉴别方法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反应原理:

第一步:

Na2CO3+HCl===NaCl+NaHCO3(无气体)

第二步:

NaHCO3+HCl===NaCl+CO2↑+H2O(有气体)

因此Na2CO3溶液与盐酸可用互滴法鉴别。

 100mL0.6mol·

L-1碳酸钠溶液和200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

A.0.8mol·

L-1B.0.6mol·

L-1

C.0.5mol·

L-1D.0.3mol·

【解析】 将盐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开始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待Na2CO3消耗尽时发生反应NaHCO3+HCl===CO2↑+H2O+NaCl,故要有气体产生,盐酸的物质的量应大于Na2CO3的物质的量;

而滴加顺序不同,产生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物质的量应小于Na2CO3物质的量的2倍。

综上分析0.06mol<

n(HCl)<

0.12mol。

考向1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

5.(2009·

全国Ⅱ高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解析】 A项,CaCO3与CO2、H2O反应生成的Ca(HCO3)2与NaHCO3不反应。

B项,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等物质的量的HCl时,发生反应:

CO

,不生成CO2。

C项,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NaHCO3产生的CO2多。

D项,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时,发生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中消耗H2O,且生成的NaHCO3溶解度小,故NaHCO3会结晶析出。

【答案】 D

考向2 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6.(2014·

扬州模拟)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1)只根据图Ⅰ所示实验,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Ⅱ、Ⅲ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NaHCO3、Na2CO3都与盐酸反应放出CO2,不能达到目的。

(2)Ⅱ、Ⅲ都是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进行鉴别。

(3)试管B装入碳酸氢钠,试管A装入碳酸钠,这样直接加热的碳酸钠温度高,不分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分解,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了碳酸氢钠很不稳定。

【答案】 

(1)无论是Na2CO3还是NaHCO3均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CO2,两者的现象一样,故达不到鉴别目的

(2)2NaHCO3

Na2CO3+H2O+CO2↑,CO2+Ca(OH)2===CaCO3↓+H2O

(3)NaHCO3

考向3 有关Na2CO3、NaHCO3的定量计算

7.

(1)①纯净的Na2CO3ag ②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ag ③纯净的NaHCO3ag,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分别与盐酸完全反应时,耗酸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B.分别和盐酸完全反应时,放出CO2气体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C.分别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的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D.分别配成等体积的溶液,c(Na+)的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2)将ag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其质量变为bg,则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若将问题

(1)中的等质量改为等物质的量,回答上述A、B、C、D四问。

【答案】 

(1)A.①>

②>

③ B.③>

① C.③>

① D.①>

③ 

(2)

100%

(3)A.①>

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

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高考母题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

福建高考)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

(2)(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

(3)(2013·

广东高考)因溶解度:

CaCO3<

Ca(HCO3)2,故溶解度:

Na2CO3<

NaHCO3(  )

(4)(2012·

重庆高考)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  )

【解析】 

(1)NaHCO3比Na2CO3热稳定性差,故可利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二者;

(2)侯氏制碱法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利用NaHCO3溶解度小的性质;

(3)溶解度:

Na2CO3>

NaHCO3;

(5)NaHCO3比Na2CO3热稳定性差。

【答案】 

(1)√ 

(2)√ (3)×

 (4)×

教材溯源

(人教必修1P56)

如图所示,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观察现象。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命题展望

Na2CO3和NaHCO3是钠的两种重要化合物,应用广泛,二者的鉴别和性质是高考的热点。

高考还可能从下面几点设计命题角度:

1.如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提示】 加热法。

2.能否用Ba(OH)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写出离子方程式。

【提示】 否;

Ba2++CO

===BaCO3↓,2HCO

+Ba2++2OH-===BaCO3↓+CO

+2H2O。

3.如何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杂质?

【提示】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CO

+CO2+H2O===2HCO

4.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可以用酚酞鉴别吗?

【提示】 可以。

5.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什么原理?

【提示】 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6.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吗?

【提示】 不一定,可能含HCO

、SO

、H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