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9745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料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涂料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涂料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涂料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涂料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涂料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涂料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料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涂料行业市场投资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图表1:

溶剂型涂料图示

涂界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2:

水溶性涂料图示

二、涂料上游为石化、矿业,下游主要应用于建筑、工业

涂料行业上游为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材料,决定涂料的原材料成本。

构成涂料的主要成分包括各类成膜物质和溶剂,如乳液、甲苯、二甲苯等,属于石油化工产品,其价格受石油价格影响较为明显;

而决定涂料颜色和功能的各种颜填料和特殊添加物质,如钛白粉、高岭土等则受到矿产加工企业产品售价影响较大。

图表3:

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生产成本分拆

PPG,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全球涂料行业下游应用主要分为建筑涂料(43%)、普通工业涂料(28%)及专用涂料及辅助材料(29%),与玻纤制品行业下游应用多元化类似。

相比行业上游,涂料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多元化,这点与玻纤制品行业下游多元化类似。

根据全球涂料巨头PPG判断,2015年全球涂料下游应用领域中,建筑涂料占比约43%,普通工业涂料为28%,其他应用领域中汽车OEM(原厂漆)、船舶等保护材料、航空材料属于涂料行业中高端应用领域,分别占比8%、12%、1%。

从国内涂料销售额来看,国内除了占比最大的建筑涂料外,船舶漆、木器漆、汽车漆等专用性较强的涂料类型分别占比20%、8%、8%,而其他工业涂料应用则分散在众多领域,如铁质家具、棚架、电气绝缘材料、建筑挤塑涂料、机械设备、卷材、石油天然气管道、油井传送带等。

图表4:

涂料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分拆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5:

全球涂料下游应用领域销售占比(2015年)

图表6:

我国各类涂料市场销售规模占比(2014年)

慧聪涂料网,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第二节涂料行业竞争格局及供需分析

根据世界油漆与涂料工业协会报告,全球涂料行业市场规模约8500亿元,预计2014-2018年复合增速约5%;

全球市场集中度较高(CR10约54%),龙头企业在各应用领域均处领导地位。

我国涂料行业市场规模约2500亿元,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增速仍高于全球;

国内涂料行业整体供给过剩,开工率仅约50%;

但高端工业涂料生产线供给有限,主要由外资垄断。

国内市场竞争相对分散(CR10约22%),外资仍占优势地位,珠三角聚集了较多民族建筑涂料企业,外资涂料企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地区。

一、外资企业占市场主导地位,民族企业整体处相对弱势地位

我们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国内涂料行业竞争环境。

上游厂商:

石油化工企业整体议价能力较强。

涂料行业上游主要为石化类企业,集中度较高,而涂料行业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对上游厂商的议价能力较弱。

下游客户:

建筑涂料厂商经销渠道议价能力较强,直销渠道议价能力一般;

高端工业涂料议价能力较强,普通工业涂料厂商议价能力一般。

我国建筑涂料大部分通过经销渠道销售,生产企业对经销商议价能力较强,而直销渠道客户为大型地产商,议价能力相对一般;

工业涂料方面,高端涂料厂商凭借领先技术及施工方案,议价能力较强,而普通工业涂料议价能力一般。

同业竞争者:

全球集中度较高(CR10约54%),国内较为分散(CR10约22%)。

全球涂料行业较为集中,且领头羊企业在各类涂料应用市场均处领先位置。

全球前10强涂料企业占据市场半壁江山,CR10约54%,其中前三者分别为荷兰的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el)、美国的PPG工业和宣伟(Sherwin-Williams),合计销售额全球占比达34%,三家企业在各类涂料应用市场均处于较为领先位置。

表格2:

2015年涂料行业全球前10强企业及其销售额

WPCI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表格3:

全球领先涂料企业在各类涂料应用领域均处领先位置

国内涂料市场集中度相比国外较低,民族涂料企业整体处相对弱势地位。

根据涂界网发布的“2015年中国涂料企业50强排行榜”,我国2015年前10家企业销售收入合计约554亿元,CR10仅约22%。

从市场地位来看,外资企业在我国市场仍较为强势,前10强中7家为外资企业,国内规模最大的企业嘉宝莉仅排名第6。

从地理位置来看,50家企业中,16家位于珠三角(多为民族建筑涂料企业)、17家位于长三角(多为外资企业),该两地是全国涂料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

图表7:

2015年中国涂料前10强及销售额

表格4:

我国涂料前50强企业收入区间分布

1、潜在进入者:

普通涂料进入壁垒较低,高端涂料技术壁垒较高

一般而言,普通内外墙涂料生产线1万吨产能投资在2000-2500万元,国内众多中小涂料企业生产线产能规模较小,如500吨生产线对应投资仅需约100-125万,因此该类涂料进入壁垒较低。

高端涂料主要由于涂料配方及施工工艺技术壁垒较高,如PPG为市场不多的可以同时给兰博基尼、马萨拉蒂、法拉利、柯尼塞克、帕加尼等高档汽车提供汽车涂漆;

国内核电站涂料(耐辐射性),主要由少数国外(主要负责技术、施工支持)与国内部分特种涂料研究院合资建厂供应。

表格5:

不同涂料生产线投资情况

2、替代者:

短期无大规模替代产品威胁

由于涂料行业产品规格众多,性能丰富,作为表面保护、装饰材料,短期来看不存在被其他产品大规模替代威胁,但更多的是内部不同类型涂料之间的互相替代。

表格6:

波特五力分析涂料行业竞争环境

二、国内普通涂料供给过剩、高端涂料供给有限,全球需求平稳增长

供给方面:

普通涂料生产线供给过剩明显。

由于近年来涂料需求增速有所下降,而前期新增投放生产线较多,行业开工率由2013年的约80%下滑至目前约50%水平,其中国内产能规模较大的企业如嘉宝莉、三棵树产销率均接近100%,但大部分中小涂料企业开工率整体偏低。

高端涂料生产线主要由外资占据,国内企业高端涂料生产线供给有限。

国内高端工业涂料生产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如汽车涂料中美国Axalta公司、德国BASF公司和美国PPG公司为保时捷中国指定供应商;

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级涂料来自美国PPG公司。

图表8:

涂料行业开工率:

%

隆众化工,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需求方面:

2015年全球涂料市场规模约8500亿元,预计2014-2018年行业规模复合增长率约5%。

2015年国内涂料市场规模约2500亿元,增速趋缓,但仍高于全球水平。

2015年全球涂料市场规模约8500亿元,同比增长3.5%;

预计2014-2018年复合增速约5%。

根据世界油漆与涂料工业协会报告,2015年全球涂料销量约3727万吨,销售额约13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按汇率6.5计算,全球涂料市场规模接近8500亿元。

根据世界油漆与涂料工业协会(WPCIA)预计,2014年至2018年世界涂料产值年复合增长率约将保持在5%左右。

中国涂料市场规模约2500亿元,近年来增速趋缓,但仍略高于全球。

WPCIA数据显示,2015年亚太市场占全球份额为49%,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占亚太市场的60%和14%,以此计算,国内市场规模约2500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涂料市场规模增速由10-30%的较高增长阶段下降至10%以内的平稳增长阶段,但增长仍高于全球整体水平。

图表9:

全球涂料各地区销售额占比

图表10:

我国涂料市场增速情况

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第三节涂料分行业分析

一、建筑涂料:

“二次重涂”是未来核心市场,耐用消费品属性强

建筑涂料相比应用多元化的工业涂料而言,应用领域较为集中,主要为内外墙面涂料、屋面防水涂料等领域。

我国建筑涂料市场集中度相比其他国家较低,行业内东方雨虹作为防水涂料领先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

三棵树等优秀的民族墙面及木器涂料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我国民族建筑涂料企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有望继续得到提升,成长空间较为广阔。

1、我国建筑涂料集中度较低,民族涂料企业份额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全球涂料龙头PPG对涂料行业的判断,全球涂料市场中,建筑涂料销售额占比为40-50%,2015年市场规模超过3300亿元,2016-2018年复合增速将提升至约4%;

我国建筑涂料2015年市场规模约500-600亿元。

我国建筑涂料销售额占全国涂料比重约20-25%,销售量占比约30-35%。

2015年全球建筑涂料市场规模约3300亿元,不同地区增速在-1%-5%之间。

根据全球涂料巨头PPG估算,2015年全球涂料市场规模为500亿美元,以汇率6.5计算,约合人民币3300亿元。

得益于全球建筑工程增加、城市化加快及经济弱复苏,预计建筑涂料整体规模增速将由2012-2015的约2-3%提升至2016-2018年约4%。

2015年我国建筑涂料市场规模约500-600亿元。

根据PPG估算,我国建筑涂料市场规模约80亿美元,以汇率6.5计算,约合人民币520亿元。

我国建筑涂料销售额占全国涂料比重仅约20%(我国涂料市场规模2500亿元),销售量占比约30-35%(建筑涂料产量约520万吨,全国涂料产量约1720万吨)。

图表11:

亚太市场各地区建筑涂料销售额占比(2015年)

图表12:

我国建筑涂料产量及增速

建筑涂料竞争格局及人均消费情况:

我国建筑涂料市场外资企业仍处领先位置,但不具备垄断性;

国内人均建筑涂料消费水平低于全球平均值,相比水泥等建材人均使用情况偏低。

我国建筑涂料市场集中度低于世界其他地区。

2015年我国建筑涂料企业CR5不到40%,而世界其他地区均在50%以上,北美等市场CR5甚至接近90%。

国内前三强建筑涂料企业为外资占据,但不具备垄断性。

2015年我国建筑涂料市占率前三的企业分别为Nipsea(立时集团,“立邦”为其在我国核心涂料品牌)、AkzoNobel(阿克苏诺贝尔,“多乐士”为其在我国主流品牌)、Vaspar(其在我国核心涂料品牌为“威士伯”),其中立时集团旗下的立邦中国2015年销售额约150亿元,预计其建筑涂料市占率超过20%,为国内第一。

外资企业主要份额主要集中于1-2线城市,而其他城市内民族建筑涂料企业份额较高并开始出现“农村包围城市”之态,1-2线城市渗透率提升可期。

我国人均建筑涂消费值偏低。

我国水泥人均使用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6倍(国内1.8万吨/人〃年,全球300公斤/人〃年),而建筑涂料人均消费却不及全球平均水平(国内37元/人〃年,全球46元/人〃年)。

总体来看,不管是从行业集中度提升还是从市场人均消费量来看,民族建筑涂料企业仍具备不小的成长空间。

图表13:

亚太市场(中国占比接近一半)集中度远低于全球水平(2015年)

图表14:

我国建筑涂料集市场竞争格局(2015年)

图表15:

2015年我国建筑涂料人均消费低于全球水平(元/人〃年)

国家统计局,PPG,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二次重涂”将是建筑涂料核心需求,建筑涂料品牌属性趋强

市场部分观点:

在地产库兹涅茨长周期下行下,下游为地产的建筑涂料行业将受较大负面影响,市场将给予相关企业一定估值折价。

我们的观点:

地产周期下行确实将影响新房的装修需求,但事实上建筑涂料需求中,重涂市场(二次装修)占有比重较大。

我国巨大的住宅存量市场以及前一轮住宅建造高峰期将带动“二次重涂”需求持续较快增长。

此外,随着中国逐步进入中产阶级社会,重涂市场这类改善居住环境和升级绿色建筑需求使得建筑涂料产品属性逐渐由工业品转向消费品;

销售渠道中直营店及建材卖场比重有望增加,品牌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全球重涂市场占建筑涂料总需求约70-75%,是建筑涂料核心市场。

全球建筑涂料龙头PPG及AkzoNobel均判断全球建筑涂料下游中,重涂市场需求占比在70-75%;

根据住建部统计,2014年我国住宅存量面积约318亿平米,而每年新增住宅8-9亿平米,仅占比存量住宅面积的约3%,存量住宅市场较大。

从地产投资来看,不考虑危机后4万亿投资带动地产增速反弹,前一轮地产投资高峰在1999-2007年,距目前10-15年,因此我们认为“二次重涂”将是未来支撑国内建筑涂料需求持续较快增长的核心动力。

图表16:

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

图表17:

我国存量住宅面积远超每年竣工面积:

亿平米

住建部,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8:

国际建筑涂料主要需求来自重涂市场

未来国内直营店/品牌经销店、建材卖场渠道销售占比或提升,品牌建筑涂料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拉开,促使行业优胜劣汰。

目前国内建筑涂料主要销售渠道为经销,如三棵树、嘉宝莉等涂料经销占比约85%,市场上涂料门店均为经销商开设,直营门店比例较低;

除1-2线城市外,建筑涂料通过建材卖场(如宜家、百安居等)销售比例较低。

对比经济较为发达的美国和西欧,该地区建材卖场和公司直营店渠道销售合计比重约65%并持续提升。

随着国内恩格尔系数(衡量食品支出占收入比重)持续下降,改善居住环境及升级绿色建筑需求将提升,相对应的建材卖场(品牌涂料、产品较网点更丰富、满足DIY需求)、直营店/品牌专营经销店(一站式服务,满足专业重涂需求,售后服务良好)的销售比重或将提升,而传统的非品牌专营经销门店(施工队伍多为分散的“游击队”,施工质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难有保障)销售比例或将逐步下降。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施工服务、产品品牌等建筑涂料企业将抢占竞争对手市占率,行业集中度及行业秩序有望得到改善。

图表19:

国内销售渠道以经销为主,国际市场中经销店、直营店、建材卖场并存

PPG,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注:

WE为西欧,EE为东欧

图表20:

立邦刷新团队及服务图示

立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21:

路边装修“游击队”

中工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建筑涂料产品“消费品化”是趋势,精装房地产商亦会选择品牌供应商,因此有别于其他传统工业品,建筑涂料品牌影响力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建筑涂料终端消费者主要依靠装修公司或装修师傅推荐涂料品牌以及朋友口碑推荐,产品消费属性已不同于普通化工工业产品。

从毛利率上来看,三棵树和嘉宝莉等涂料公司家装渠道毛利率均约50%或以上(行业毛利率约20%),且毛利率稳中有升(产品具备一定品牌,价格刚性,上游成本下降不会完全传导至销售端)。

从需求面看,以美国市场为例,其建筑涂料需求中,消费者DIY占比达41%,因此零售端(网点、建材卖场)涂料的品牌影响力在DIY占比较高的销售环境下尤为重要。

此外,虽然精装房渠道会将产品价格考量放在重要位置,但品牌地产商亦需要选择具备品牌影响力的供应商与之相匹配。

综合以上两方面要素,与传统工业品不同,未来建筑涂料的品牌影响力重要性将持续提升。

图表22:

品牌涂料企业毛利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单位:

%)

各企业招股书,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23:

美国建筑涂料需求分拆,消费者DIY涂刷是主流(2015年)

Sherwin-Williams,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注:

Gal为单位加仑,1加仑=3.78升

3、国内建筑涂料企业成长之路:

差异化营销及渠道、产品组合创新、外延并购

我们可以借鉴国际涂料龙头立邦及PPG的成长之路来思考民族建筑涂料企业的成长路径:

差异化营销、产品组合创新、外延并购等三条路径或是未来民族涂料主流成长路径。

差异化营销及渠道:

立邦90年代首推涂料电视广告占得市场先机;

“扁平化”销售渠道可助力企业后期稳定发展。

立邦早期占领1线城市的核心原因在于其抢占了用户对乳胶漆品牌的认知空白。

立时集团(旗下拥有“立邦”涂料品牌)1992年进入中国,与众多广东顺德90年代起家经营建筑涂料企业时间上并无太大区别。

然而,立邦于1993年首个将涂料广告搬上电视,广告攻势迅速占领顾客心智,潜意识中将立邦品牌与乳胶漆(一种主流墙面水性涂料)绑定在一起。

而多乐士(AkzoNobel在国内主流品牌)及本土企业亦后起追随花费巨额资金在广告投入上,但显然追随者在广告费用边际效用上远不及立邦先发优势带来的明显。

目前国内企业如三棵树等企业跳出立邦、多乐士等早期的省级代理模式,将经销商自县、镇开始划分,“扁平化”渠道的差异性可大大加强其管理执行力及服务稳定性,可对比塑料管道行业的同类型公司伟星新材。

与省、市代理不同的是,扁平化销售渠道模式销售费用率较高(支持经销商的销售人员增多)、渠道推进较慢,但该模式下公司管理执行力、控制力及稳定的服务体系有利于提升产品品牌力。

因此三棵树接近60%毛利率的家装墙面漆盈利能力可媲美在工业漆优势明显的PPG、Sherwin-Williams、AkzoNobel的国际龙头企业。

国内其他企业如嘉宝莉等企业亦开始实行扁平化销售渠道,给企业在全国各地经销商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为企业后续深耕细作做好准备。

我们可对比塑料管道行业同样实行扁平化销售模式的伟星新材,其伟星PPR管的毛利率亦超过50%且稳中有升,产品品牌力是其核心因素。

图表24:

90年代涂料企业成立/进入中国及立邦电视广告时间表

展辰,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25:

三棵树扁平化二级经销模式

三棵树招股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产品组合创新:

立邦作为产品推陈出新的领先者,自其进入中国开始,产品组合创新一直是伴随着其领先的广告营销战略的执行,持续引领国内建筑涂料产品创新。

立邦自1992年进入中国以来,率先打起涂料产品品牌战略,如“净味全效”、“瓷净净味”、“冷面墙”、“黑板漆”、“艺术漆”、“儿童漆”等等,不断刷新消费者对于涂料的认知,同时也逐步开拓涂料应用市场。

2011年推出的“立邦刷新服务”开启由材料服务商到涂装一体服务商的转变,唤醒中国重涂市场,此后多乐士的“家易涂”、三棵树的“马上住”等刷新服务均为立邦的跟随者。

表格7:

立邦产品持续创新

立邦官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26:

立邦无胶水墙面体系

图表27:

立邦刷新服务推广

外延并购:

建筑涂料企业成长为涂料行业龙头之路除了内生增长外,外延并购不失为快速有效的选择。

我们以全球涂料巨头美国PPG公司为例,其成长史与并购紧密相关。

美国PPG公司成立于1883年,为全球涂料行业龙头,今年以来其规模一直保持全球前三。

1997-2000年、2005-2008年、2010-2014年由并购带来的销售收入增量分别达20亿美元、45亿美元、37亿美元,其中2006-2014年,由并购所带来的额外收入复合增速达6%,其并购标的涂料下游应用不仅涉及PPG的建筑涂料优势部门,也涵盖了工业、包装以及汽车原厂漆、修补漆、航空漆等多个领域。

由于建筑涂料、工业涂料、特种涂料等子行业所用到的设备、施工工艺、下游渠道、客户均有较大区别,通过自身研发、市场开拓速度、效率较低,经济效益多不理想,而通过并购可快速获得新客户、生产设备及施工工艺,是世界涂料巨头的主流选择。

因此,并购将是国内建筑涂料企业后续持续保持增长的重要来源。

图表28:

全球涂料巨头PPG公司1997年以来的并购史

图表29:

PPG公司营收规模(百万美元)

Bloomberg,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30:

PPG公司利润规模(百万美元)

表格8:

近年来涂料行业内重大并购事件

各公司公告,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二、普通工业涂料、专用涂料:

产品为王,国际企业占据高端市场

与建筑涂料不同,普通工业涂料及专用涂料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多元化,普通工业涂料和专用涂料均属于工业涂料大类,但由于专用涂料在特定领域应用(如汽车原厂漆、汽车修补漆、船舶涂料、航空涂料等),一般将普通工业涂料和专用涂料予以区分。

工业涂料中大部分高端市场被外资企业所占据,其核心原因在于国内企业涂料技术及涂装工艺相对落后。

工业涂料的护城河在于涂料产品性能,与建筑涂料注重品牌、创新不同,工业涂料“产品为王”特征明显。

1、汽车涂料:

外资占领中高端市场份额,内资企业竞争力较弱

汽车涂料分为汽车原厂漆和汽车修补漆:

前者用于在汽车OEM过程中直接在组装企业内涂刷,而后者主要在汽车4S店或汽车修理店用于涂刷覆盖汽车漆破损部分。

汽车涂料根据涂装工艺和对象,大体可分为底漆、中涂漆、面漆、阻尼件涂料和塑料件涂料。

图表31:

典型涂料涂装结构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32:

2014年各种车辆涂料的份额比例

2014年汽车涂料工业年度报告,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33:

国内乘用车单车涂料用量及预测

图表34:

轻型车、重卡、客车的单车涂料消费额(2014年)

Axalt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