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9650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知识内容Word文档格式.docx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的不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个体劳动保护以及使用电气工具上,伤亡事故也多发生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坍塌及拆除工程倒塌等方面。

建设工程安全责任体系:

1、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主导地位;

2、勘察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

3、

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

4、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核心地位;

5、其他参与单位的安全责任

第二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方针与原则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是原则和目标,“预防为主”是手段和途径,“综合治理”是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

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个整体。

生茶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不能将二者对立

起来。

安全生产原则: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2)安全具有否决权(3)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原则。

即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及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事故处理“四不

放过”的原则。

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和职工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安全隐患没有整改预防措施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不处理不放过。

安全生产要处理好的五种关系:

1、安全与危险的并存。

2、安全与生产的统一。

3、安全与质量的同步。

4、安全与速度的互促。

5、安全与效益的兼顾

安全与生产要坚持的六项原则:

1、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原则。

2、坚持目标管理原则。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4、坚持全面动态管理原则。

5、坚持全过程控制原则。

6、坚持持续改进原则。

第三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政府监督管理政府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综合性的特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三类人员(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

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任职制度。

2、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和拆除工程

备案制度。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4、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

5、政府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6、危及施工安全工艺、设备、材料淘汰制度。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8、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9、

施工许可证制度、10、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11、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12、群防群治制度

第四节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状况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主要是:

《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建筑法》于1997年11月1日正式颁布,1998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正式颁布,2002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于2003年11月24日公布,200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于2004年1月7日公布,2004年1月13日起施行当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可操作性差,带来政府监管机制不适应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未能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

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安全技术与管理滞后,

给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带来挑战。

3、安全教育培训不健全。

4、从经济角度,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

5、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缺乏内部监管机制。

6、施工企业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制。

第二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第一节现代安全管理概述安全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科学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的危险所产生的伤害与损失问题。

安全科学的研究目标是将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发生损害的可能性或者损害的后果控制在绝对最低限度内,或者至少使其保持在可容许的限度内。

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是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科学是安全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分支科学,是安全科学体系中重要和实用的二级学科。

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有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调学原理、事故预测与预防原理、事故突变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经济学原理、安全哲学原理、安全法学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文化建设等。

现代安全管理的方法有安全目标管理法、PDCA循环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经济技术方法、安全评价、安全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本质安全技术、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危险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危险控制技术等。

现代安全管理的特点是:

从传统的事故管理转变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管理为预防型管理);

从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转变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

从传统的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转变为现代的主动的安全管理动力;

从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转变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

从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转变为现代主动、主导、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

从传统的外迫型的安全指标管理转变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

从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转变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管理等。

安全系统科学原理。

系统科学最基本的原理是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在事故预防过程中安全系统涉及两个系统对象:

事故系统和安全系统。

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通常称“4M”要素: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

机(Machine),机器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因素;

环境(Medium),不良的生产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同时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

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欠缺。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管

理,因为管理对人、机、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安全系统的要素是:

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素质、安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

物,设备与

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

能量,生产过程能的的安全作用(能的有

效控制);

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

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指导我们通过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但是,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的、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的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安全控制是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

安全控制的原则包括:

闭环控制、分层控制、分级控制、动态控制、等同控制以及反馈原则。

另外,能量控制理论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理论,因为事故的本质是“能量的不正常释放或转移”。

安全信息是安全管理和控制所依赖的资源,是反映人类安全事物和安全活动之间的差异及其变化的一种形式。

安全信息原理主要研究安全信息定义、类型,以及安全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流等技术。

安全协调学原理是从协调理论出发,安全管理在组织机构保证、人员保证和经费保证等发面应遵循基本的协调学原理。

安全协调学原理要求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要进行合理的设置;

安全管理机构职能要有科学的分工;

事故、隐患要分类管理,要有分级管理的思想;

安全管理的体制要协调高效,管理能力自组织发展,安全决策、事故预防决策要有效和高效,事故应急管理指挥系统的功能和效率等方面要有总体的要求和协调。

一个健全、合理的能充分发挥组织机能的安全工作组织应解决的问题是:

合理的组织机构;

明确职责和权限;

人员选择与配备;

制定和落实规章制度;

信息沟通和外界协调。

人员保证的协调原理是指企业要建立安全管理系统飞专兼职人员网络,形成从上至下,全面、系统、有效安全管理组织和人员网络,并合理界定组织中各部门、各层次的职责。

安全生产经费保证的协调原理是指安全投资结构的比例协调,要进行科学的安全技术经济评价、有效的风险辨识及控制、保险与事故预防、安全生产经济奖惩等。

事故具有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和再现性的特点。

事故预防的模式可以分为事后型模式和预防型模式两种。

其中,事后型模式是指在事故或者灾害发生以后进行整改,以避免同类事故再发生的一种对策;

预防型模式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预防事故或灾害发生的对策,其基本飞技术步骤为:

提出安全和减灾目标——分析存在问题——找出主要问题——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方案——评价——建立新的目标。

事故突变原理:

事故的发生可以理解为系统内某些参数的连续变化引起系统状态的突然质变,系统自安全状态转化为事故状态实际上是一种突变现象。

人本原理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必须吧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的含义:

一切安全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在安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强制原理是指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等均是强制原理的体现。

其他安全管理理论:

(1)安全管理哲学。

安全哲学是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是安全管理理论之核心。

(2)安全经济学理论。

安全经济学是研究安全的经济形式和条件,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学。

安全经济学理论包括安全投入产出原理、事故损失分析原理、安全经济激励理论、安全效益分析原理等。

(3)安

全教育学原理。

安全教育是人类生存活动中基本而重要的活动。

安全教育的原则是:

教育的目的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原则;

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和教育的有效性原则等。

(4)安全

行为科学理论。

安全行为科学是分析、认识、研究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及模式,掌握人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的规律,实现激励安全行为、防止行为失误和抑制不安全行为的应用性学科。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基础是行为科学的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的分析和认识、导致事故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安全行为的激励理论等。

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应用在安全管理中,主要表现在:

准确地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从而科学有效地控制认为事故;

提高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和安全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素质。

(5)安全法学理论。

安全生产法规,狭义

讲,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以及保护安全生产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法律规范;

广义讲,是指我国保护劳动者、生产者和保障生产资料及财产的全部法律规范。

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是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制化管理,指导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推进生产力的提高,保证企业效益的实现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6)安全文化建设理论。

安全文化:

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

安全文化的范畴:

安全观念文化,即安全文化的精神层;

安全行为文化与安全管理文化,即安全文化的制度层;

安全形态文化,即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安全文化的功能(即文化力)包含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和导向力。

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不但包括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制,还包括安全技术、安全工程、安全环境建设等,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是提升社会和全民的安全素质,要求全社会和全民的参与,这对提高人类的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事故频发倾向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能量意外释放论(前两者为早期,后者为现代的)。

第二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及要素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原理:

1、系统原理。

建设工程安全系统原理就是施工安全管理与投资管理、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是同时进行的,是针对整个建设工程目标系统所实施的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施施工安全管理的同时需要满足预定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2、PDCA循环原理。

计划P(Plan),实施D(Do),检查C(Check),处置A(Action)。

3、动态管理和控制原理。

动态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包含自控和监控两大环节)和事后控制,这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实质上也就是PDCA循环具体化。

4、安全风险管理原理5、安全经济学原理6、安全协调学原理。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1、安全目标管理法。

它包括确定安全目标、分解安全目标、执行安全目标和检查总结等基本内容。

2、全面管理法。

全面管理法也称为“四全”管理法,即全过程、全方位、

全员参与、全天候的管理。

3、无隐患管理法。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要素:

1、安全生产方针(也称安全生产政策)。

2、安全目标。

3、安全计划。

4、安全组织。

5、施工过程控制。

6、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指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行为及设施等进行检查,以确保符合安全要求,并对检查的情况进行记录。

7、审核。

第三节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1、预防型的安全管理模式。

2、事后型的安全管理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应变传统的事后型管理为现代的预防型管理,这也体现了“安全第,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四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实施程序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实施程序包括:

1、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策划。

2、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计划。

3、建设工程实施安全计划的实施。

4、安全检查。

5、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计划验证与持续改进。

第三章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第一节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概述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要具备的条件:

1、存在性,即风险因素的存在性2、风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3、风险产生损失后果风险因素是指能产生或增加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的条件或因素。

风险因素可分为以下三种:

自然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是指造成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

建设工程风险事件是指任何影响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可能发生的事件。

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衡量。

损失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

风险的分类:

1、按风险类型分:

纯风险、投机风险2、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

政治风险、社会风险、

经济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

3、按风险影响分:

环境风险、公司风险、市场/行业风险、项目/个体风

险等。

4、按风险后果分:

可预测性风险、严重性风险、发生频率风险。

建设工程风险是指影响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影响建设工程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实现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建设工程风险的特点:

风险大、个别性、复杂性、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均有风险。

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目标:

1、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2、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3、实际质量满足预期的质量的要求4、建设工程安全。

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

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决策、实施决策、检查五方面内容。

其中,风险评价的结果包括:

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

确定各种风

险事件的发生对建设工程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等。

风险对策有以下四种:

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

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的核心工作是建设工程风险的分解,识别建设工程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后果。

建设工程风险的分解途径:

目标维、时间维、结构维、因素维、环境维。

建设工程风险识别方法是方法有:

风险调查法、专家调查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图法、初始清单法和经验数据法,其中,风险调查法是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的重要方法。

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大类方法。

定性风险评价方法有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有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决策树、定量风险评价法和随即网络等。

在定量评价建设工程风险时,首要工作是将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潜在损失定量化,这一工作也称为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一般包括:

风险损失的衡量、风险概率的衡量。

风险损失包括:

1、投资风险2、进度风险

(进度风险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为赶上进度计划所需是额外费用、延期投入使用的收益损失)3、质量

风险(质量风险包括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结构倒塌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复位纠偏、加固补强等补救措施和返工的费用;

造成的工期延误的损失;

永久性缺陷对于建设工程使用造成的损失、第三者责任损失)4、安全风险(安全风险包括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和补偿费、财产损失——包括材料、设备等财产的损毁或被盗、因引起工期延误带来的损失、为恢复建设工程正常实施所发生的费用、第三者责任损失)。

风险概率的衡量的两种方法:

相对比较法和概率分布法

风险对策中的损失控制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方面工作。

损失控制需形成完整的损失控制计划系统,计划系统由预防计划(也称为安全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三部分组成。

风险自留可分为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和计划性风险自留两种类型。

风险转移分为非保险转移(又称为合同转移)和保险转移(工程保险)两种形式。

其中,工程保险内容包括:

工程物质损失、第三方财产损失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风险管理人员应考虑如下两个问题:

1、风险与收益2、风险态度(个体对风险的态度可简单分为三种:

风险喜好、风险厌恶和风险中立)。

第二节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和减少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目标,实现事故预防。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因此,危险源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

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识别与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相关的所有危险源等,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

对危险源安全风险的管理是一个随施工进度而动态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

它由安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决策、实施决策、检查等五个基本环节构成。

危险源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

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措施计划、实施控制措施计划、检查。

施工现场业务(作业与管理)活动的分类方法:

1、按施工现场场界内外的不同场所分类2、按施工阶

段、工序、活动分类3、计划的和非计划的,被动工作4、确定的任务5、不经常发生的任务。

危险源的分类:

1、按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或有害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产生的根源是能量与有害物质。

因此,第一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

方法有:

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使能量或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图释放、避难与援救措施等。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保障、人的失误(人的失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失误两个方面)和环境因素。

其中,管理失误表现在对物的管理失误、对人的管理失误、对管理工作的失误。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为减少第二类危险源事故发生,控制方法有:

减少故障、进行故障安全设计。

一起事故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危险源识别的首要任务是识别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识别第二类危险源。

2、按引起的事故类型分类,可分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触电事故、机械伤害、坍塌事故、火灾和爆炸等。

3、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可分

(1)物理性危害

(2)化学性危害(3)生物性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害(5)行为性危害因素(6)其他危害因素。

4、职业病分类,职业病种类:

(1)尘肺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职业中毒(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6)职业性皮肤病(7)职业性眼病(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职业性肿瘤(10)其他职业病。

施工现场职业病的种类:

(1)粉尘

(2)生产性毒物(3)噪声(4)振动(5)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现场调查方法、专家调查方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步骤:

确定初始事件—判定安全功能—发展事件树—简化事件树—分析事件树)、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步骤:

熟悉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