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B卷 新人教版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8891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B卷 新人教版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B卷 新人教版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B卷 新人教版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B卷 新人教版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B卷 新人教版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B卷 新人教版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B卷 新人教版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B卷 新人教版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五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B卷 新人教版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基督教信仰迷失B.人民缺乏环保意识

C.政府疏松的管理D.工业革命的深入

选D 由材料中“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等信息,可知当时生活环境较差,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根据时间提示“1848年”可知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关,故选D项。

6.下表为1850~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

亿马克)。

据此表可知(  )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A.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

B.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

C.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

D.英国贸易增速居首位

选B 由所学可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其在1850~1870年的国际贸易额最大,遥遥领先于法、德、美三国,所以说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故选B项。

7.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五分钟”,英国是最先发生这“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

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

这表明(  )

A.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很短

B.工业革命仅仅发生在英国

C.欧洲的思想文化相对落后

D.欧洲以工业文明改变世界

选D 由材料“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说明欧洲工业文明影响整个世界,使人类进入现代工业时代,故选D项。

8.“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加剧。

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材料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

A.与资本主义发展无关B.解决了社会阶级矛盾

C.促使工人运动产生D.因时代需求而产生

选D 根据材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加剧。

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可知,时代需求推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D项正确。

9.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

“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

”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  )

A.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对象

B.工人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C.没有意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D.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

选D 根据材料“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产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他们良心发现,改善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这是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故D项正确。

10.《共产党宣言》中写道: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以上论述(  )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选D 由材料及所学可知,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因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而面临崩溃,同时无产阶级壮大也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这就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故选D项。

11.“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

”《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  )

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

B.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

C.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

选C 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可以看出,与原先的雇佣劳动相比,工业进步下的无产阶级斗争有了新特点,故C项正确。

12.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把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

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

A.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B.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D.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选A 材料中介绍的是巴黎公社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职务都由工人阶级来担任,所以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色彩,故A项正确。

13.巴黎公社规定:

“选民不受任何不合理条件,诸如财产、政治态度、思想观点、民族等的限制,全体劳动群众、旧政府职员以及一切不采取公开对抗行为的敌对者,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B.具有普遍的民主性

C.内部阶级矛盾已消除D.贯彻了民主集中制

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中“选民不受任何不合理条件……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巴黎公社具有普遍的民主性,故B项正确。

14.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的提法是“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公社有的委员甚至认为巴黎不是全法国的政权,充其量只是一个自治市而已,认为法兰西银行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公社无权过问。

巴黎公社这些主张(  )

A.混淆了公社与国家之间的区别

B.折射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

D.肯定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

选B 题干这些主张反映了巴黎公社政治上的不成熟,意味着其失败的必然性,故B项正确。

15.1900年,法国女工和童工的工作时间被限制在每天10个小时,而男性工人每天仍要工作12个小时。

到1906年,法律才规定工人每个星期日可以休息1天。

与同时代的德国相比,法国政府没有进行任何社会保障立法方面的尝试。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工业化发展水平极其低下

B.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C.民主共和体制还没有建立

D.社会阶级对立现象严重

选D 由材料可知法国男性工人的工作时间长,且政府没有进行任何社会保障立法方面的尝试,可见法国工业化进程中政府忽视工人利益,因而社会阶级对立现象严重,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4分,共3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英国1623年制定的《垄断法》中规定:

“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

发明必须是新产品;

专利权人有权在国内独占制造和使用发明的物品和方法;

专利权16年;

专利权人不能抬高物价以损害国家利益、破坏贸易。

”该法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完整的专利法。

在英国影响下,欧美其他国家也相继颁布了专利法,有22个国家先后建立了专利制度。

1883年,为解决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欧美国家相互合作,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保护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的国际专利局。

由此开创了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

——摘编自熊英《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理论和法律制度传入我国。

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凡是“益民”类的发明都应受到鼓励并给以保护,仿制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是我国最早的专利立法思想。

1881年,郑观应向朝廷上书,要求给予上海织布局的机器织布工艺以10年专利,得到光绪帝的赐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件专利。

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规定:

“发明、制造船械枪炮等超出原有产品者,或用新法兴办大工程者,皆准许集资设立公司,享专利50年。

”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

1944年,国民政府颁布并施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专利法。

——摘编自任建新《回顾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意义。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利制度实践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6分)

(1)问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一中的五句话分别概括即可。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专利权人有权在国内独占制造和使用发明的物品和方法”可知,有利于尊重知识、维护社会公正;

根据材料一中提及的时间点“1883年”以及《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这一文件可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根据材料一“欧美国家相互合作,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保护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的国际专利局”可知有利于欧美各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对世界各国建立专利制度及国际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2)问,根据材料一、二以及所学知识,从立法保护、专利制度、宣传力度、国际公约、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作答。

答案:

(1)特点:

国家立法确立专利制度;

源于英国并逐渐影响欧美;

制定国际公约;

建立国际机构;

时间早,具有开创性。

意义:

有利于尊重知识,维护社会公正;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有利于欧美各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对世界各国建立专利制度及国际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2)措施:

加大立法保护;

不断完善专利制度;

加大宣传力度;

遵守国际公约;

加强国际合作。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

在这一方面,改革派在各国都越来越成功……还有一些人,他们也看到了冒烟的大烟囱,他们就想到他们能否改变事物的现有秩序,摒弃竞争秩序。

——据王顺义《简明科学神话》、房龙

《人类的故事》等整理

材料二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工人开始参加各邦议会、市镇委员会以及工商仲裁法庭的选举;

他们开始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

——1895年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欧洲社会针对工业革命弊端进行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无产阶级“崭新的斗争方式”,并结合所学,分析采用这种斗争方式的时代背景。

(8分)

(1)问,注意是针对工业革命弊端的探索,从材料一“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可知是资产阶级进行立法,缓和阶级矛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工人运动争取自己的利益;

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工人开始参加各邦议会、市镇委员会以及工商仲裁法庭的选举;

他们开始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可知新的斗争方式是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

第二小问,注意材料二的出处时间“1895年”,即19世纪末,从材料二“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说明当时无产阶级还不够强大,欧洲经济发展还未达到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改革和代议制不断完善,无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在改善,阶级矛盾缓和。

(1)探索: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改革派进行立法规范,调和矛盾;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斗争方式:

合法(议会斗争)。

时代背景:

欧洲经济发展状况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

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改革和代议制的完善,无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无产阶级生活改善,阶级矛盾缓和。

B卷——选考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

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

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注

B.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

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D.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

选C 据材料时间1872~1880年和“徒工学校”结合所学可知,是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培养技术工人,故选C项;

材料“徒工学校”说明只是针对工人,不能体现对人的关注,排除A项;

材料中的现象是法国政府主导的,排除B项;

材料主要培养工人的职业素养,不是国民的素质,排除D项。

2.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

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

该项调查结果表明(  )

A.工业革命并未真正提高社会生产力

B.英国机器化生产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C.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D.经济发展并未使社会贫困得到缓解

选D 材料信息“1844年”,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材料中“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表明全英织袜工生活贫困,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并未使社会贫困得到缓解,故选D项;

机器生产使生产力飞跃,排除A项;

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未得到普遍推广与材料中“1844年”时间背景不符,排除B项;

此时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并不成熟,排除C项。

3.下表是1820年至1880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棉布(100万码)

1820年

1840年

1860年

1880年

欧洲(除土耳其)

127.7

200.4

200.5

365.1

土耳其

9.5

74.6

357.8

588.6

美洲(除美国)

56.0

278.6

527.1

651.6

23.8

32.1

226.8

77.9

英属印度

11

825.1

1813.4

其他各国

33.9

59.8

538.9

999.7

A.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

B.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长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

D.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

选C 据材料可知1820年至188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量在土耳其、美洲(除美国)、英属印度等地区飞速增长,这说明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故选C项;

材料只是英国棉纺织品出口的变化表,没有其他产品的数值比较,得不出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的结论,排除A项;

材料是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不能说明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长,排除B项;

英国出口欧美的棉布数量不及殖民地,不是说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而是因为欧美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能与英国竞争,排除D项。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

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

选A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业迅速发展,“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故选A项;

B项因果关系混淆,与材料中“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不符,排除;

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排除D项。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

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

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选B 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欧洲对外移民不断增加,主要是迁往海外殖民地,给迁入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这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导致海外移民,故选B项;

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欧洲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排除A项;

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世界的经济中心在欧洲,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项;

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

6.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

据图可知,该时期(  )

A.英国仍保持贸易优势地位

B.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英国

C.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地增长

D.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选A 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可知,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最大,占有优势地位,故选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工业水平超越英国,排除B项;

材料无法体现世界贸易增量,排除C项;

材料强调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而非对外贸易,排除D项。

7.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

“阶级的差别将继续尖锐,反抗的精神已经进入工人的头脑,愤慨情绪与日俱增,个别的游击分子开始集结成相当规模的抗争和示威,只要小小的撞击,就足以引起雪崩。

”材料表明恩格斯(  )

A.强调采取城市斗争的重要性

B.已预感一触即发的斗争形势

C.坚持暴力反抗手段的必要性

D.看到工业革命后的阶级变化

选B 根据材料“只要小小的撞击,就足以引起雪崩”可知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发生武装斗争已不可避免,故选B项;

材料无法体现城市斗争的信息,故排除A项;

材料只是体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与必须坚持暴力反抗手段无关,故排除C项;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

8.圣西门将社会中的人群分为“劳动者”和“游手好闲者”,其中“劳动者”包括农民、存在雇佣关系的工人和工厂主、商业阶层以及银行家等,“游手好闲者”包括封建贵族、君主等。

这表明圣西门(  )

A.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将革命的对象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主要从经济意义上划分阶层

D.深刻认识工业革命中的阶级对立

选C 从材料信息看,圣西门对阶层的划分明显是按照经济意义进行的,故选C项;

圣西门对社会人群进行了划分,但没有提出革命任务和目标,因此不能表明他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更不能说明他把革命对象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故排除A、B两项;

圣西门对人群的划分不是按照阶级矛盾划分的,无法表明他深刻认识工业革命中的阶级对立,故排除D项。

9.马克思曾这样设想: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代(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思想

C.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

D.福利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

选C 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资本主义时代则束缚了人的全面发展,故选C项;

材料中并未提及工业革命与城市化,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启蒙运动,排除B项;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排除D项。

10.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材料表明(  )

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渐深化

B.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影响发生变化

D.西方学者逐渐认同社会主义

选A 材料反映了“1894年”“大危机”爆发前后及1942年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不同认识,体现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渐深化,故A项正确;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1.(巴黎)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

B.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

C.法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

选D 据材料“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可知巴黎公社的代表会议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故选D项;

依据所学,巴黎公社实行代议制民主,而非实行直接民主,排除A项;

材料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而不是强调公社的社会管理权,排除B项;

依据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排除C项。

12.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后取消了常备军和国家官吏。

规定公职人员必须是社会公仆和勤务员,只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

这体现了(  )

A.廉洁政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