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月亮》Word文件下载.docx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月亮》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月亮》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月亮》2
1、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2、运用挂图和课件,初步理解并形成“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3、萌发对月相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感受半个月里月亮形状变化的过程。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和小兔玩偶、课件、单月的日历一张。
2、律动《月亮婆婆喜欢我》
3、《望着月亮吃大饼》故事挂图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呀?
”(出示玩偶)“打个招呼吧!
”“兔公公家盖房子,兔妈妈要去帮忙,小兔只能在家里等妈妈,它会怎么等妈妈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讲述)“平时,你的妈妈不在家,你会怎样等妈妈呢?
”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初步了解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小兔子怎样等妈妈呢?
请听故事《望着月亮吃大饼》。
教师:
“兔妈妈要多长时间才回来呢?
你们知道半个月时间有多长呢?
”(教师出示日历: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日历,就知道半个月有多长了)除了用数日历的方法,兔妈妈还告诉小兔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3、出示挂图,进一步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好,我们一起来听听兔妈妈的好办法吧!
”(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
提问:
(1)兔妈妈走后头几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演示挂图中的月亮变化)
(2)七八天过去了,月亮变成了什么样?
小兔把圆圆的大饼吃掉了多少?
(3)又有几天过去了,天空中的月亮只剩下了什么?
小兔的饼也变成了什么?
(4)最后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
小兔做了什么?
结果怎样?
(5)小兔是照着谁的样子等回了妈妈呢?
原来圆圆的月亮会变呢!
4、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好,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讲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好吗?
5、律动《月亮婆婆喜欢我》结束活动。
“小朋友,月亮不仅会变样子,它还会和我们做唱歌做游戏呢!
”(教师弹琴,幼儿做律动)
活动反思
《望着月亮吃大饼》是一个童话故事欣赏。
一开始利用头饰兔妈妈和小兔来导入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让幼儿跟兔妈妈和小兔打招呼问好。
在我第一次完整地讲述故事时,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当我故事讲完开始提问:
半个月到底是多久的时候,小朋友的回答千奇百怪,都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答案。
最后我用数一数和故事中兔妈妈教给小兔观察月亮变化的'
方法告诉小朋友半个月到底是多久。
这节课的难点就是在于幼儿对月相变化的理解,在活动中准备了月亮变化的图片,幼儿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半个月中月亮变化的过程,孩子们也可以轻松的说出故事情节,比如老师提问:
兔妈妈走后刚开始几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孩子们积极地说:
“月亮缺了一些”。
老师问:
“小兔把月饼吃成什么样?
”孩子们说:
“吃掉了一点点”。
“七八天过去了,月亮变成了什么样”?
孩子们说:
“变成了半圆”。
“小兔把大饼吃成了什么样”?
孩子们说“吃掉了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演示和提问的方式把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了,这样幼儿既理解了故事内容,也明白了月相变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1、教师在讲述月象的原因时,语言可更简洁。
2、在活动中应发挥幼儿主体,让他们多说,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月亮》3
阅读理念: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的著名图画书。
这是一本看似简单的图画书,但是充满了童真童趣。
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
故事有趣特别的名字,足以吸引所有的孩子们。
月亮可以吃吗?
是软的,还是脆的?
它是什么味道的?
是甜的,还是咸的?
这样饱含智慧的名字不但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在导入的环节中教师就仅仅围绕这一目的,通过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引出故事,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很自然的走到孩子们的身边。
可是,该怎样才能品尝到月亮呢?
一群小动物们采用“叠罗汉”的方式搭起了长长地天梯,一点一点向月亮靠近。
天梯每增高一节,月亮就会跳高一点。
此时,童趣便在这类似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展露出来。
最终小动物们有没有吃到月亮呢?
由于月亮的疏忽和大意,最顶端的小老鼠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动物们如愿以偿地品尝到了月亮的美味,美好的愿望实现了,所以的小动物们都依偎在一起,幸福的享受着。
故事本该就此结束,偏偏这时一条小鱼出乎意料地走进了故事,它在说出自己疑问的同时也把无数小读者引进了未完的思考中,这正是本书智慧之处。
阅读准备:
电子书、图画书、桔子、糖、薯片等
阅读目标:
1.借助图画书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真切的感受童真童趣。
2.在理解故事的情节,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阅读过程:
一、导入:
指导语: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想不想尝一尝?
桔子是什么味道的?
(酸酸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
(甜甜的)薯片吃起来是什么感觉的?
(脆脆的)
过渡语:
有这么一群小动物,它们不喜欢吃桔子、糖果、薯片,它们不喜欢吃小朋友们常吃的东西。
它们很好玩、很可爱,充满了好奇心。
它们喜欢吃什么呢?
你猜猜看?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展开:
1.自主阅读,感受乐趣
其实啊,它们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
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你吃过吗?
月亮在高高的天上,这群小动物怎样能吃到月亮呢?
你们想知道吗?
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带来的这本图画书里,《月亮的味道》,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
你看到了什么?
你读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梗概)
2.细致读图,深入理解
图一:
黑暗中是什么在窥视着月亮?
有几对眼睛?
它们是谁?
(期待的、好奇的、充满等待的眼睛、发着光亮的眼睛)
图二:
所有的小动物这样叠罗汉时,它们的表情是怎样的?
(所有小动物的眼睛都使劲的向上看着,为什么向上看?
它们会想些什么?
它们都在期待着上面的小伙伴够到月亮,还是为了那个美好的共同心愿。
)
图三:
小老鼠吃到了月亮,月亮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和先前有什么不同?
3.完整讲述,升华情感
(1)教师有感情的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
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
它们是怎样尝到月亮的味道?
它们尝到月亮的味道后心情会怎样?
(3)小结:
乌龟是第一个有这么大胆想法的小动物,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它有着探索精神。
动物们迎合了它的想法,一起去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
小老鼠最终勾到了月亮,将月亮又依次传递给了朋友,大家的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都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实现了这个美好的愿望。
所有的小动物们都幸福的依偎在一起,享受着幸福,在静静地夜里甜蜜的睡着。
三、结束:
(1)指导语:
还记得那第九对眼睛吗?
它没有参与够月亮的过程中,但它一直在关注着大家,它是谁呢?
(2)教师讲述图画书最后一页。
(3)结束语:
小鱼是不是也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呢?
水里的月亮会是什么味道的?
它和天上的月亮味道有什么不一样吗?
说不定第二天的夜里,小鱼会和更多的小动物一起去尝一尝水里月亮的味道。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月亮》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图片,月亮变化图(4张:
眉毛、镰刀、小船、圆盘),衣裳图,裁缝师傅图片,皱纸、剪刀、糨糊等,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你们见过月亮吗?
你见过的月亮是怎么样的?
它们像什么?
2、你们见过的月亮它怎么不一样呢,有的弯弯的,细细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圆盘,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结合裁缝师傅,月亮变化图和衣裳变化图,分段欣赏故事。
1、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
为什么要做衣裳?
能穿上衣裳吗?
为什么?
2、看来裁缝师傅得给她重做一件,让我们接着听……这次她能穿上吗?
3、如果裁缝师傅再给她做,你们猜会成功吗?
那让我们接着听……有成功吗?
三、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师:
小朋友们,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吗?
为什么会这样?
让我们仔细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为什么月亮姑娘做不成新衣裳?
四、活动延伸——月亮姑娘做衣裳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来会冷呀,你们想个办法帮她做件衣裳好吗?
反思:
这是一个穿插着科学常识的语言活动。
目的在于通过语言和描述了解月亮每月的阴晴圆缺,同时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和语言组织能力。
完成这次活动后,我对本次活动有了以下几点反思。
1、语言活动的准备不够充分。
本次活动的准备工作除了我们平时的一些教用具,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在课前观察月亮的变化。
但由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安排和我的疏忽,使孩子们对月亮的变化不是很了解。
印象只停留在前一天观察过的“弯弯”的月亮。
因此在课堂中,对于“弯弯的月亮像眉毛,像小船”很能理解。
但是对故事后半段圆圆的月亮那理解却乏善可陈。
2、太注重描述与原文的一致。
在让孩子们复述故事的环节中。
我请庆庆到台前来讲。
在这中间,庆庆多处地方用了自己的话,但语言组织的并不是十分合语法。
我立刻引导他按照故事原文讲下去,当时,并没有觉得不妥。
但事后回想,即使孩子在复述故事中出现了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句子,我们也应当好好鼓励他,让他用自己的话说下去。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月亮》5
1、发展想象力,激发对大自然产生美好的情感。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会朗诵。
3、感受民间童谣的艺术魅力。
1、课件:
《月亮下来吧》。
2、仿编儿歌纸条人手一张。
(一)引入:
回忆月亮形状变化。
月亮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请个别幼儿发言)
播放PPT2,:
每个月的初一,月亮又弯又小,然后慢慢变大变圆,到十五时月亮又大又圆,然后又慢变弯变小。
(二)师生谈话:
圆圆(弯弯)月亮像什么?
1、点击进入PPT3提问:
圆圆的月亮像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
继续点击PPT2,师生一起边看边说。
然后教师:
圆圆的月亮像皮球、西瓜、车轮……,还像我们生活当中的许多东西。
2、播PPT4提问:
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继续点击PPT4,师生一起边看边说。
圆圆的月亮像香蕉、眉毛……,还像我们生活当中的许多东西。
(三)学习朗诵儿歌。
1、完整欣赏儿歌,感受儿歌的意境美。
(1)初次欣赏。
: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儿歌,一起来欣赏吧。
(点击进入PPT5)介绍儿歌的名字《月亮下来吧》。
(点击儿歌名字启动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点击PPT5进入自动播放到PPT15,画面切换可结合点击控制)
儿歌名字叫什么?
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引导幼儿学习词“优美”。
(2)带着问题再次欣赏。
提出要求:
请仔细听,儿歌里讲了什么?
把月亮当成什么?
谁想把它怎么样?
(点按钮回到PPT5,点击方法同上,教师再次朗诵)
2、逐段回忆儿歌内容,结合图谱分段学习朗诵。
(点击进入PPT16)教师提问:
你在儿歌里最先(或接下来)听到什么?
(教师点击PPT16,依次逐段出示图谱后,引导幼儿逐段朗诵二遍。
3、整首朗诵。
(根据教学需要点播PPT16、17声音“掌声”,鼓励幼儿,增加气氛)
(1)结合PPT16的图谱,提醒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将儿歌完整朗诵二遍。
(2)点击进入PP17,引导幼儿脱离图谱配乐朗诵若干遍。
(3)师生共同讨论为儿歌配上合适的动作,视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朗诵儿歌若干遍。
(五)活动延伸:
仿编儿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月亮》6
1、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量词:
一棵、一湾等,学习动词:
挂、漂、盛。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会量词:
1、月亮图片、背景图、背景音乐、青蛙、小鸟图片。
2、课前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在有月亮的晚上在不同地方观看月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有好朋友吗?
你的好朋友是谁?
老师也有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__x。
二、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师配乐朗诵,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首诗歌好听吗?
是什么名字?
你听到诗歌中说谁是月亮的好朋友。
2、再次欣赏,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你听诗歌中小鸟、青蛙、宝宝说了什么?
3、分段理解诗歌,并出示图片。
朗诵诗歌第一段,并提问:
小鸟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
小鸟在树上看到月亮是怎样的?
(引导学习:
挂)朗诵诗歌第二段,提问:
青蛙在池塘里看到月亮是怎样的?
漂)师朗诵诗歌第三段,并提问:
宝宝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
(脸盆里)。
宝宝看到月亮是怎样的?
盛)小结:
小鸟看到月亮是挂在树上的,青蛙看到月亮是漂在池塘里的,宝宝看到月亮是盛在脸盆里的。
三、学习诗歌,并有感情的朗诵。
1、师幼一起学习朗诵。
2、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3、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仿编诗歌句式,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替换人物和树上、水里的动物。
教后反思:
在这次诗歌朗诵过程中,我在练习策略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发现幼儿主动性还挺高的。
我是这样尝试的:
在每一次练习时都有不同的要求,首先一起边看图边和老师一起练习;
接着老师退出,只看图;
然后连图也退出,全凭记忆;
最后是通过分男女、分组等形式来进行比赛,因为进入中班幼儿好胜心更强,所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一次次挑战、比较,幼儿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月亮》7
1、欣赏诗歌,体会诗歌安静、优美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词:
挂、漂、盛的含义,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引起幼儿对月亮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1、诗歌的背景图一幅。
2、恬静、舒缓的音乐;
录音机(或碟机)。
一、谈话:
"
中秋节印象"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教师组织谈话:
中秋节大家是怎么过的?
有没有观察月亮?
月亮看上去怎么样?
二、感受、学习诗歌。
1、出示诗歌背景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
喜欢这首诗歌吗?
你听明白了吗?
月亮在什么地方?
2、第二次欣赏教师的配乐朗诵,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通过想像、讨论,重点理解动词"
挂"
、"
漂"
盛"
的含义,提问:
为什么说"
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
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
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
(2)谁都看到了美丽的月亮?
他们说什么?
3、幼儿跟学诗歌。
请幼儿跟随教师的朗诵学习诗歌,教师随机指导幼儿的朗诵,如吐字发音、衔接等。
4、幼儿多种方式朗诵诗歌。
(1)完整朗诵。
(教师可适当提词帮助)
(2)分句合作朗诵。
(例,甲:
每一棵树梢;
乙:
挂一个月亮……)
(3)配乐朗诵。
(体会并大胆表现诗歌安静、优美的意境)
5、启发幼儿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通过提问:
我们还在哪里发现过月亮?
它看上去像什么?
鼓励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新诗歌,方法:
可以个人或小组商讨创编诗歌的一段,教师随机用简单图标的方式记录幼儿的语言,最后梳理小结,集体朗诵大家创编的新诗歌。
三、教师讲评小结。
1、此活动建议安排在中秋节前后,教师或家长应注意和幼儿一起充分观察月亮并用语言讲述月亮的变化和月亮的美。
2、与区域活动结合,在美劳区、语言区、科学区重点投放有关月亮的操作材料、图书绘本、嵌板、操作卡等,供幼儿自主选择。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月亮》8
学习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运用量词。
(2)激发参与讲述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将废旧物有效的利用起来。
制作材料:
月饼盒、纸卷筒、方便面纸碗、卡纸、纸杯、药瓶纸盒等。
制作步骤:
(1)在方便面纸碗的外面画砖纹,碗口向下做井。
(2)纸卷筒做树干,用绿色卡纸做树叶,粘贴在树上。
(3)用卡纸画猴子后剪出外形并过塑。
并在猴子的背面粘贴上磁铁。
(4)打开纸盒,用深蓝色卡纸做背景,然后将井、树和猴子一起置于盒子里,组合成《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画面。
操作要求:
低、中水平:
能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操作,并能爱护玩具。
高水平:
自己能独立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操作玩具,做到口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