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585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1.docx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1.docx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预测试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各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众多激励理论中,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的理论是()。

A能力与机遇理论B.目标设置理论

C.强化理论D.认知评价理沦

2.在激发个体努力工作的动机因素中,属于内源性动机的是()。

A.避免惩罚B.实现潜能C社会地位D.奖金报酬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机要素的是()。

A.决定人行为的方向B.努力的水平

C.贡献机会的多少D.坚持的水平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是指()。

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5.()是指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是对个体得到报酬的愿望的数量表示。

A.工具B.期望C.效价D.价值

6.()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闲素。

A.双因素理论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D.强化理论

7.根据目标-路径理论,让员工明确别人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下:

作程序,这种领导行为称为()。

A.指导式B.支持型C.参与式D.成就取向式

8.西蒙将决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

A.选择阶段-确认阶段-发展阶段B.智力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

C.设计活动-选择活动-智力活动D.确认阶段-发展阶段-选择阶段

9.组织设计过程中的首要工作是()。

A.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针B.进行职能分析和职能设计

C.联系方式的设计D.管理方式的设计·

10.在军事工业、航天工业公司采用()组织结构形式,更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A团队B.虚拟组织·

C无边界组织D.矩阵组织形式

11.目前在组织活动中,最流行的组织形式是()。

A.团队B.虚拟组织C无边界组织D.矩阵组织形式

12.决策集中化程度很高,但部门化程度很低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组织形式是()。

A.矩阵组织形式B.团队

C.虚拟组织D.无边界组织

13.组织的管理层在多大程度上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而不是强调实现这些结构的手段和过程。

这属于组织文化内容中的()。

A.结果导向B.团队导向C.进取心D.人际导向

14.关于舒斯特提出的人力资源指数的陈述,正确的是()。

A它是用来衡量组织中人力资源部门绩效的指标

B.它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费用占总经营费用的比重等6项指标构成

C.它无法说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

D.它由薪酬制度、信息沟通、组织效率等15项因素综合而成

15.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各种激励方案的设计激发员工更积极和主动地工作。

这种描述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

A.管理专家B.员工激励者

C.变革推动者D.战略伙伴

16.不可以用来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指标是()。

A缺勤率B.工作满意度

C.生产数量D.地区的净人口流入

17.集中型的人力资源系统是()。

A.有多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彼此相连也可以没有关系

B.将某些模块集中在一起同时将其他功能留给使用者自行斟酌使用

C.既有一个装置,还有多个与中心装置相连或彼此相连的节点

D.将所有的控制权与责任集中设置在一个节点上

18.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正确的是()。

A.人员需求预测先于组织目标与战略规划

B.评估与反馈先于供需匹配

C.组织目标与战略规划先于人力资源规划

D.执行计划与监控先于人员供给预测

19.关于工作设计原理中的工效学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核心是必须处理好人-机矛盾

C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D.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20.有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这种工作分析方法称为()。

A.问卷法B·文献分析法

C访谈法D·工作实践法

21.在工作特征模型中,下列选项中属于工作自主性高的是()。

A.小型汽车修理厂的所有者B.个体裁缝店的裁缝

C.超市的收银员D.推销员

22.下列选项中,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气质B.动机

C综合素质D.思维能力

23.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或知觉被称为()。

A.知识B.社会角色

C自我概念D.动机

24.一个人在他人面前想表现出的形象被称为()。

A.社会角色B.自我概念

C人格特质D.动机/需要

25.决定一个人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想被称为()。

A.社会角色B.自我概念

C.人格特质D.动机/需要

26.关于人力资源的甄选,正确的是()。

A.组织需要的人一定是最优秀的人

B.最终的录用决策应当由人力资源部门做出

C这一阶段主要依据管理者的判断,技术性含量不高

D.这一阶段中对应聘者绩效的准确预期是最为关键性的事情

27.在非系统的绩效考核方法中,运用()进行绩效考核,优点是简单、实用,缺点是容易给员工造成心理压力。

A.排序法B.配对比较法

C强制分布法D.关键事件法

28.在执行新的薪酬制度时,发现有些职位的薪酬有所下降,针对这种情况的正确做法是()。

A.将新的薪酬水平低于原有薪酬的部分,以津贴的形式长期保留

B.对员工进行培训,尽可能将该职位员工调整到与其当前薪酬相适应的职位上去

C.按照新的薪酬体系降低其原有薪酬水平

D.辞退该职位员工

29.()是指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或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而支付的报酬。

A.福利B.津贴

C奖金D.补助

30.常见的个人奖励计划不包括()。

A.计件制B.佣金制

C收益分享计划D.管理奖励计划

31.斯坎伦计划、拉克收益分享计划及改进生产盈余计划三者的共同点是()。

A.都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B.都能够节约原材料成本

C.都要求员工参与D.都是按月支付奖金

32.在评估内容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评估方式是()。

A.反应评估B.学习评估

C工作行为评估D.投资收益评估

33.下列对培训与开发结束时的评估内容描述错误的是()。

A.知识有无增加或者增加多少B.技能有无获得或者获得多少

C.工作效果有,无提高或提高多少D.培训开发目标是否达成

34.在长期中,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是()。

A.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

B.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

C.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

D.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导致劳动力需求不变

35.反映比较常见的行业市场劳动力供给状况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是()。

A。

向上倾斜B.垂直形状

C.向后弯曲D.水平形状

36.不属于影响个人之间出现收入差距的原因有()。

A.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B,个人能力

C在职培训D.正规教育的数量和质量

37.下列关于基尼系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对个人或者家庭之间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衡量

B.基尼系数越大,它所代表的收人不平等程度越低

C基尼系数是指位于洛伦茨曲线和完全平等线之间区域的面积与完全平等线以下的全部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D.在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的情况下,基尼系数将等于o

3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收入政策范畴的有()。

A.政府力劝员工和企业各自限制自己提高工资或价格的要求

B.扩大政府支出,增加转移支付

C,采取工资一物价的指导方针

D.实行工资、物价管制

39.以下关于短期劳动力需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的下降部分

B.在短期中,企业的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就是它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C.劳动力边际收益反映的是每增加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品增量

D.劳动力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的价值量

40.下列关于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已婚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B.一个人的时间密集型闲暇消费活动主要发生在早年和晚年

C当一个人得到工资报酬的能力高于家庭生产率的时候,倾向于从事更多的市场工作

D.工资率较高的是中年阶段。

41.下列不属于教育所能够带来的社会收益的是()。

A提高国家和社会的福利水平B.减少执行法律的支出

C.增加个人收入D.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42.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下列必须具备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A.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即不低于16周岁

B.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即不低于18周岁

C.必须具备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

D.成为用人单位管理的从事劳动并以此获取报酬的自然人

43.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是()。

A.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

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招聘产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双方协商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4.因劳务派遣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A用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B.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C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D,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45.劳务派遣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A.1B.1.5

C.2D.2.5

46.集体合同由()代表职工方与企业订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