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8272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

四、勘查规划区块划分33

五、勘查准入条件34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34

一、矿产资源开采总量34

(一)鼓励开采矿种开采总量34

(二)限制性开采矿种总量调控36

(三)禁止开采矿种36

二、开发利用区域布局37

(一)矿业经济区37

(二)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39

三、矿产资源整合与采矿权总量调控41

(一)矿产资源整合41

(二)矿产资源开采区块42

(三)采矿权投放总量控制43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44

(一)矿山规模结构调整44

(二)矿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44

(三)生产技术结构调整45

(四)两种资源、两个市场46

(五)规范小矿有序开采46

五、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46

(一)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46

(二)提高矿山资源利用水平47

(三)尾砂和废石的综合利用47

六、新建矿山准入条件48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49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指标49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50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点工程52

四、政策措施53

第七章重大工程项目55

一、赣南钨矿整装勘查工程55

二、重要矿区深边部找矿工程56

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57

四、战略性钨、中重稀土矿储备工程58

第八章保障措施59

一、加强规划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夯实规划实施的社会基础59

二、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建设60

(一)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60

(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设60

三、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依法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62

四、深化改革,加快矿业权市场的培育和发展63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构筑规划实施的投入保障机制64

六、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经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65

七、依靠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65

八、建设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66

第九章附则66

附表目录

附表1赣州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

附表2赣州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附表3赣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4赣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5赣州市矿业经济区规划表

附表6赣州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

附表7赣州市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附表8赣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

附表9赣州市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

附图目录

1、赣州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图1:

250000

2、赣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

3、赣州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图1:

第一章总则

2008~2015年是我市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时期。

为落实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宏观调控,促进我市矿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及相关专项规划、《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部门行业发展规划、《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江西省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管理条例》、《江西省采石取土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有关规定等法规政策,编制《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从赣州市情出发,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大局,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理利用与保护等方面进行的统筹规划,提出了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向与战略、矿业经济结构调整布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和土地复垦目标,以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规划》是我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和县(市、区)级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

《规划》在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基础上,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2015年为规划期,2016~2020年为规划展望期。

《规划》适用于本市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章现状与形势

一、矿业经济的地位

赣州市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矿业经济持续强势增长,实现了规模总量和经济效益的历史性跨越发展。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701.97亿元,三产比例已由2000年的34.6:

29.34:

36调整为21.8:

41.0:

37.2。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矿业销售收入342.8亿元,是2000年31.6亿元的10.8倍,是2005年的2.5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3%。

在全市六大主导产业(食品、有色、建材、医药制造、机电制造、现代轻纺)中,矿业增加值106.6亿元,占主导产业的65.2%。

依托资源优势,我市矿业经济已经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钨、稀土、氟盐化工、新型建材四大矿业经济体系。

钨是我市的特色矿种,是国家重要的钨精矿生产、冶炼加工基地,其钨精矿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冶炼产品及钨粉占全省的90%,硬质合金占全省的60%,2007年钨产业销售收入136.7亿元。

中重稀土是我市另一特色矿种,是国家重要的中重稀土生产、分离、冶炼基地,稀土产业销售收入达76.2亿元。

氟盐化工是我市三大集群产业之一,已完成由块矿—萤石精粉—氟化氢产品的过渡,正向精深加工发展,2007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

我市还是省内锡精矿生产、冶炼重要基地,锡精矿年生产能力5500吨,冶炼能力1.18万吨。

以外地资源为原料的钴冶炼和深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

随着基本建设发展,我市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业经过几年整合重组,水泥生产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2007年水泥产量653万吨,砖(折标准砖)41亿块,销售收入30亿元。

二、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截至2007年底,我市已发现矿种110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矿种72种,矿产地451处。

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区中,以有色金属矿产最多,次为稀土、稀有和建材矿产。

其中大型矿床25处,中型矿床61处,小型及小型规模以下矿床(点)365处。

钨矿的勘查程度较高,31处大中型钨矿区都达到详查以上勘查程度;

稀土和萤石矿区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46个稀土矿区中只有3个矿区达到勘探程度,详查矿区也只有4个;

52个萤石矿区只有5个矿区为详查工作程度。

资源储量中,钨矿基础储量所占比例较高,达82%,稀土矿38%,萤石矿53%。

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在全省占首位的有7种,占次要地位的有12种。

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的矿种有钨、中重稀土。

钨矿占全国的8.64%,但其中易采选的黑钨矿保有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重稀土是我市的特有矿产资源,在江西乃至全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离子型轻稀土矿占全省的90%。

萤石矿也是我市的优势矿产之一,占全省53.67%以上。

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选矿工艺流程比较简单,共生伴生组分多,开发的经济价值高。

我市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我市矿产资源潜力大,优越的成矿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了众多的矿业投资者。

至2007年底已设探矿权471处,勘查面积4819平方公里,涉及矿种有铁、锰、铜、铅、锌、钨、锡、钼、稀有、稀土、金、银、萤石、地热等。

商业性矿产勘查已初具规模,发现并勘查了铜、铅、锌、银等一批重要矿产资源。

通过开展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将为我市的矿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2007年底,我市已设采矿权1388个(不包括铀矿和建筑用砂),其中由省、市级发证矿山447座,县级发证矿山941座。

开发利用矿种63种,年采出矿石量3861万吨,销售收入43.7亿元,较2000年增长298%。

钨、锡、煤、金、银、中重稀土,开发程度较高,矿区利用率和资源储量利用率达90%以上。

金、石灰石、锡、银矿区利用率100%。

资源储量利用率较低的矿种有钽(铌)、高岭土、轻稀土。

探明有资源储量但尚未开发利用的矿种有滑石、透闪石、石墨。

1、矿山开采现状。

现有煤矿山58座,较2000年减少57%。

年生产能力155万吨,实际产煤106万吨。

由省级发证金属矿山211座,其中:

黑色金属矿山9座,较2000年增加4座,生产规模均较小。

有色金属矿山106座,其中铜矿山16座,采选能力36万吨,实际采矿22.31万吨,生产铜精矿2775吨,钨、锡矿山综合回收铜精矿1723吨,合计4498吨;

铅锌矿山17座,采选能力52万吨,实际采矿27.3万吨,生产铅精矿5516吨,锌精矿3905吨;

钨矿山66座,较2000年减少1/3,采选能力570万吨,实际采出矿石量530万吨,生产钨精矿18599吨(含其它矿山综合回收钨精矿565吨);

锡矿山4座,采选能力45万吨,实际采出矿石量44.98万吨,生产锡精矿4121吨,加上其它矿山综合回收锡精矿1477吨,合计生产5598吨;

钼矿山3座,生产能力4.67万吨,实际采矿4.5万吨,生产钼精矿62吨,其他矿山综合回收钼精矿160吨,合计222吨。

贵金属矿山5座,其中金矿山2座,年产金40公斤。

银矿山3座,生产能力0.6万吨/年。

稀有稀土矿山91座,其中重稀土矿山20座,采矿能力496万吨,实际采矿442.8万吨,生产混合稀土氧化物3245吨;

轻稀土矿山6座,采选能力90万吨,实际采矿76.5万吨,生产混合稀土氧化物1441吨;

中钇富铕稀土(下称中稀土)矿山62座,采选能力686万吨,实际采矿438.5万吨,生产混合稀土氧化物3023吨;

已建钽铌矿山2座,十五期间未生产;

新建锂矿山1座,年产矿石量4万吨。

由省、市级发证非金属矿山178座,其中萤石矿山55座,生产能力60万吨/年,实际采矿60.5万吨。

岩盐矿山1座,年产盐8.5万吨。

硫铁矿山2座,采选能力3万吨,实际采矿0.5万吨。

水泥用和制灰用石灰石矿山49座,采矿能力407万吨,实际采出379.3万吨。

其余是高岭土、电气石、钾长石、脉石英、白云岩、膨润土、饰面板材等非金属矿山,大部分停产或小规模开采。

县级发证非金属矿山数941座,占矿山总数的67.8%。

其中砖瓦粘土矿山465座,砖瓦用砂页岩矿山174座,建筑石料矿山302座。

2、矿产品加工现状。

矿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钨、锡、稀土、萤石、钴、钼等几个矿种。

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钨精矿及APT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以及国内重要的稀土分离、冶炼基地和最大的稀土产成品集散中心。

有钨加工企业27家,APT生产能力5万吨,钨粉11000吨,碳化钨粉11000吨,硬质合金2500吨。

有稀土分离企业18家,年分离混合稀土氧化物能力26500吨。

稀土冶炼企业4家,年冶炼能力13000吨。

稀土深加工和应用产品企业13家、稀土废渣二次回收企业4家。

2007年实际分离混合稀土氧化物2.2万吨,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和分组产品1.8万吨,稀土金属及合金12486吨,荧光材料320吨,磁性合金和磁性材料1125吨。

已建成氟化氢生产企业3家,氟化氢生产能力4万吨;

萤石加工企业19家,萤石精粉年生产能力47万吨。

2007年生产萤石精粉37万吨,氟化氢3.8万吨。

有锡加工企业11家,其中冶炼企业7家,锡锭生产能力1.18万吨,实际生产锡锭5403吨。

锡制品生产企业4家,锡条生产能力5300吨,锡丝生产能力1400吨,生产焊条250吨,焊丝150吨,焊锡50吨。

有钴冶炼企业3家,钴金属生产能力6500吨,实际生产钴化合物4838吨,电积铜4846吨。

钼加工企业2家,氧化钼生产能力1800吨,钼铁1200吨。

3、主要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现状。

钨矿山回采率一般可达85%,选矿回收率一般80%。

龙南稀土矿原地浸矿工艺综合回收率70~80%,但其它稀土矿采用原地浸矿工艺,总回收率偏低。

会昌岩背斑岩型锡矿锡矿物颗粒较细,选矿回收率不高。

煤矿山采区回采率70~80%,但矿井或井田回采率较低。

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通过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实施,我市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未再新设对地质环境具有不可恢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明显下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取得初步成效。

但我市矿山点多面广,给矿山地质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截止2007年底,由省、市级发证矿山开采用地面积7798公顷,已治理恢复面积845公顷。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43%。

钨矿山和稀土矿山占地面积分别是全市矿山占地面积的35%和19%,钨矿山土地治理率35%,稀土矿山49%。

矿山废渣累计积存量大,稀土矿山3431万吨、钨矿山14214万吨,钨矿山的年综合处理量和累计综合处理量较高,稀土矿山较低,给环境带来较严重影响。

矿山开采废水处理率60%左右。

矿山开采引起的水土流失面积153公顷,水土污染223公顷,治理率27%。

次生地质灾害68处,其中崩塌、滑坡26处,地面塌陷(沉陷)38处,泥石流4处,破坏土地面积290.3公顷,灾害体积53.59万立方米,灾害治理率19.98%,经济损失4405万元。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要成矿带和大型国有矿山深边部勘查程度整体偏低,地质勘查投入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

钨、稀土是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也是我市优势矿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减少,而社会性勘查资金的投入受到较大的限制,优势矿产资源消耗量大于增长量,特别是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多年来没有新的增加,过量开采致使保有资源储量急剧减少。

不少钨矿山资源已接近枯竭,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下降。

全市相当多的中小矿山,特别是小型矿山和小矿的勘查程度低,资源储量可靠程度差。

煤、金、银等矿种资源储量不足,产量连年下降,资源形势严峻。

2、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一是矿山数量过大,矿山规模偏小,小矿比例仍占有58%,有不少小矿仍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

二是集约化程度低,我市水泥用石灰石矿山大多为分散作业的小矿,缺少大中型矿山支撑。

3、矿业结构不尽合理。

我市钨、锡、稀土冶炼已初具规模,但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的开发滞后。

萤石加工还停留在萤石精粉和氟化氢等初级产品上。

膨润土、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以销售原矿为主。

矿产品加工档次低、产业链短,缺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

4、稀土矿山生产工艺急待改善。

十五期间重稀土、轻稀土已采用原地浸矿工艺。

但轻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工艺总回收率偏低。

中稀土矿山采用堆浸工艺,存在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

5、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较突出。

矿山开采因采矿废渣处理不当,造成土地破坏、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次生地质灾害,治理成效不大。

池浸工艺稀土矿山的地质环境尚未治理恢复,堆浸工艺稀土矿山又造成了新一轮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

6、矿业权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勘查准入条件与退出机制不够健全,少数探矿权人存在以采代探、圈而不探、矿业权非法转让等违法违规行为。

部分矿山不按照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方案生产,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资源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

六、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其保障程度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了矿业的经济地位。

我市矿业经济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产业整合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先导,战略合作为重点,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产业政策,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钨、稀土和氟盐化工等产业集群。

要把我市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钨、稀土深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钴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氟盐化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

我市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是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钨、锡、稀土等金属矿产,大宗用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铁等严重不足,主要依靠外购。

以我市查明矿产资源和矿产品产量控制目标测算,能满足20年及以上需求的矿种有锡、轻稀土、钽(铌)、岩盐、硫铁矿、水泥用灰岩等;

能满足10~20年需求的矿种有钨、中钇富铕稀土、萤石、铅、锌、铜等,但钨矿保有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少数矿山,较多钨矿山面临资源枯竭;

不能保证需求的矿种主要是离子型重稀土;

急缺矿种有钴、铁、煤等。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和“科技兴矿”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实现“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为总要求,继续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实施矿产资源总量控制和优化配置,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继续拓展矿产品延伸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做大矿业经济总量,努力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强化矿产资源管理,维护勘查、开采秩序,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与法律法规相一致的原则。

《规划》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编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2、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

《规划》的编制是在对市情矿情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我市矿产资源特点,重点以钨、稀土、萤石等优势特色矿产进行规划,规划目标和任务的确定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制定符合我市实际。

3、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努力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正确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开源与节流、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综合勘查,综合找矿,综合开采,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4、着力延长矿产品产业链,实现矿业经济最佳的原则。

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做大矿业经济总量,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5、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6、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科学规划、控制开采总量,充分利用市外矿产资源,实现资源互补,搞好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和供需平衡。

三、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

紧紧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业的要求,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实施钨矿产整装勘查,加强危机矿山深边部找矿,提高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

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环保型转变,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实施钨、稀土和萤石等矿产品精深加工战略,延伸产业链,做优做精做强钨、稀土和氟盐化工三大产业集群;

完善矿业权市场,实现矿业多元化投资;

规范矿政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实现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规划期(2008~2015年)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调查,探明一批大中型钨、稀土、萤石等重要矿产地。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建立矿产资源勘查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引导在资源危机矿区深部和外围一定范围内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在2007年基础上,主要矿产新增资源储量:

钨20万吨、锡10万吨、稀土氧化物30万吨、萤石1000万吨、铜铅锌4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2亿吨。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健全矿产资源调控体系。

通过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实现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做大做强矿业经济。

实现我市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钨精矿(WO365%)年总量控制指标28000吨(约束性),年产APT45000吨,钨粉20000吨,硬质合金6500吨。

重点发展亚细、超细高性能硬质合金及棒材和微钻、纳米超细硬质合金精密加工工具、纳米钨合金材料、钨基复合材料、钨基高比重合金、钨基硬面材料、钨铜复合材料、钨稀土合金等。

实现钨业及延伸产业产值350亿元。

——稀土氧化物(TR2O3≥92%)年总量控制指标10000吨(约束性),年分离混合稀土氧化物20000吨,生产稀土金属20000吨、重稀土高纯金属及合金4000吨、稀土永磁材料20000吨、稀土储氢合金材料8000吨、稀土荧光材料4000吨、稀土功能陶瓷材料2000吨、各类稀土永磁电机5000万台以上、各类稀土节能灯4亿支以上、汽车尾气净化器10万套。

实现稀土业及延伸产业产值250亿元。

——萤石精粉年总量控制指标40万吨(约束性),建设和完善兴国、瑞金等氟盐化工工业园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氟盐精细加工、氟聚物、氟橡胶等含氟精细化工产品,氟盐化工产值160亿元。

——其他有色金属:

锡精矿金属量3500吨(约束性)、锡锭15000吨、钴金属10000吨、铅锌精矿金属量30000吨、铜精矿金属量4000吨等有色金属及延伸产业产值70亿元。

——年产水泥用石灰石2000万吨、水泥1700万吨等建材业产值90亿元。

——建设晶体硅材料、多晶硅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配套产业链,发展新能源,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产业等其他矿业产值80亿元。

——建设5个各具特色的矿业经济区,矿业经济区产值700亿元,占矿业及延伸产业总产值的70%。

3、矿业结构调整目标

调控采矿权总量,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设置采矿权。

规划期间,加大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和优势矿产资源整合力度,钨、锡稀土、萤石采矿权数量控制在148个以内(其中钨51个、稀土43个、萤石50个、锡4个)。

矿山数由1388个减少27%,其中由省、市级发证矿山减少17%,县级发证矿山减少32%。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整合规定要求,实现矿山规模数量、空间布局等进一步优化,矿业秩序全面好转。

大中型矿山占矿山数7.8%,钨、锡、稀土、岩盐、萤石等主要矿种大中型矿山产量占总产量50%以上。

控制开采总量,实行限产增值,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使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明显提高,深加工产品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

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采、选、冶技术水平,降低成本和能耗,使我市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有明显提高。

4、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