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7883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16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是公共政策.因此,公共政策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I、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3、政策一般(概念、本质、特征、构成、功能等)

(二)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陈振明P5)

(三)政策过程

1.政策过程就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2.政策过程主要包括:

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规划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变动

二、本书的逻辑体系

v以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来编排

v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人们有关公共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也在产生与发展。

当这些知识、思想和观点积累到相当宏富的程度时,一旦有人能够对它们进行整合并发现和掌握系统地观察与研究政策过程的方法,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就产生了。

一、古代的政策研究

我们把从上古时代直到20世纪中期的政策研究,统称为“前公共政策学时期的政策研究”。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18、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

从产业革命前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有许多学者和思想家,其中佼佼者如亚当·

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

马克思和马克斯·

韦伯等,在经济学、军事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等领域里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探索,其成果不仅对他们各自耕耘其中的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为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三、20世纪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成形而于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的。

这门学科得以形成的历史条件,一些是其他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另一些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

(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二)决策科学的形成

(三)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四)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四、学科的诞生及其初步发展

1、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D.Lerner)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

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这本书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v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2.公共政策学取得的进展主要是在两个方面:

☆在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许多政治学研究者,包括一批著名的政治学家在内,日益重视政治科学的公共政策取向,投身于公共政策学研究。

如戴维·

伊斯顿,他于1953年著成《政治体系一政治学状况研究》一书,对公共政策学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还有拉斯韦尔、林德布洛姆(CharlesE.Lindblom)和阿尔蒙德。

五、学科发展的新阶段

1.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政治学界开始蕴酿着一股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反叛的情绪,并且立即波及公共政策学。

2.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著《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

概念与适用》、《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3、学科研究的近期进展

公共政策学科的发源地美国,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的进展是应予特别指出的:

(一)课题选择的新取向:

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

(二)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

倡导的是“混沌原则”、“不确定性”和“诠释学观点”,强调“权变观点”或“多元思考”。

(三)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

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4、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时期起就十分重视政策研究。

★十年“文革”期间,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政策研究成了一片空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成为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于是,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国外的决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学的专著相继翻译出版

★著名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系率先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公共政策学单科或系列课程。

总起来看,到90年代中期,公共政策学在中国已经形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

 

第二章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方法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认识论(宏观层次)

★一般方法(中观层次)

★操作性分析方法(微观层次)

一、方法论体系的第一个层面是属于认识论范畴的研究方法,

(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如: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

v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

“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不在于他的知识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

v作为一个文科研究人员,你的成功和失败,不是取决于你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的思维方式没有发生变化,即使读了很多东西,写了很多东西,但是不会出现真正的理论创新。

v真理问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实践检验真理的方式

v实践不能证明一个陈述或判断就是真理—不能证实

v实践只能证明一个陈述或判断不是真理---只能证伪

v波普在《科学发现的逻辑》认为,分析经验科学的方法,就是科学发现的逻辑,或者说知识的逻辑的任务。

但是,“经验科学的方法”是些什么?

我们所说的“经验科学”又是什么?

v经验科学的特征是它们运用所谓“归纳方法”。

按照这种观点,科学发现的逻辑等同于归纳逻辑,即这些归纳方法的逻辑分析。

v一般把这样一种推理方法称作“归纳的”方法,它是从单称陈述(有时也称作“特称陈述”),例如对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述,过渡到全称陈述,例如假说或理论。

v从逻辑的观点来看,显然不能证明从单称陈述(不管它们有多少)中推论出全称陈述是正确的,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总是可以成为错误的。

不管我们已经观察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

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v不可能的飞跃:

v单称判断→全称判断

v地方经验→放之四海

v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

v对已有的结论进行证伪----提出新的假说-----再证伪----新假说

v“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的时候才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着知识一道成长”。

————歌德

v“思想本质上就是我们对当前事物的否定”

————马尔库塞

二、第二个层面的方法

v1、系统分析与矛盾分析方法

v2、历史比较法

v3、制度分析法

v4、价值分析法

v5、超理性分析法

v6、多视角分析法

(一)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可以看作包括了运筹学,再加上经济上的考虑和目标的调查以及与此有关的方法。

2.系统分析基础上的公共政策分析可以认为是基于公共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能最大程度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的过程。

3.从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步骤来看,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逻辑顺序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阐释目标、寻找方案、预测效果、构造模型、评估方案。

4.从系统分析的内容来看,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和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5.公共政策研究中的系统分析的主要作用有:

(1)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较;

(2)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

(3)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4)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

(5)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二)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分析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分析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时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三)公共政策的历史-比较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

1.唯物史观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历史性。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作为过程而存在,都是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暂时性的统一。

认识事物和研究问题必须遵循科学的历史主义方法。

这就要求:

(1)在认识事物时,要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2)在评价事物时,要坚持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

(3)在改造事物时,要坚持继承和变革的辩证统一。

2.研究公共政策同样必须坚持历史的观点。

因为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矛盾群体,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

同时,每一项政策也都是一个过程,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

因此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就不能仅限于对当前情况的分析,否则就难以把握政策变化的原因,更谈不上对政策的改进。

3.历史分析法的优点主要有:

可以研究不能直接调查的对象;

资料数量往往比一次性调查丰富,可以采取大样本来提高可信度;

资料来源于历史事实,受干扰小,具有客观性;

有些文献中的基础数据和资料是经过整理归纳的现成资料;

较之其他社会调查方法的花费要少。

4.它的缺点主要有:

虽然资料来源比较广泛,但缺乏足够的深入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限于书面语言,难以见到具体环境下的行为和思想;

定量化困难等。

v如:

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分析

v关于农民“弱势群体”地位形成的历史分析

v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分析与现实思考

v农地制度的历史分析

☆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

1.比较和鉴别是人类认识未知事物的基本方法。

v所谓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类;

v在分类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和相异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进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

2.政治学中的比较研究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城邦政体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的比较方法中所包括的基本逻辑是:

确定一个具有理论意义的研究对象或建构一个问题,然后对相关经验资料进行收集和分类研究,再引入一种关键评判性度量标准并据此对分类结果展开剖析和分析,进而得出解释性的概括。

3.比较政治学的成功启发了公共政策的研究,比较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严格意义上的比较公共政策是对公共政策进行跨国的比较研究。

进行公共政策的系统比较有三个基本的原因:

(1)为制定更好的政策提供指导;

(2)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政府机构和政治过程是怎样运作的;

(3)因为当今世界日益增长的相互依存,很多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相互合作,一个国家的政策常常会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重大影响。

工程移民政策的比较分析

v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种实证研究——基于陕西、广东两省的比较分析

v美、日、中信息政策比较分析

v小布什与克林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分析

4.比较的步骤一般分为:

(1)确定比较研究的范围,即确定要比较的公共政策领域和作为比较对象的国家;

(2)进行个案研究,具体描述各个国家所采取的政策的内容及其相关因素;

(3)类型分析,即按照同一逻辑特征,把一定的政策现象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找出若干种事物的共同特征,以及这类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基本区别;

(4)设定比较对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对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比较,考察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各别特征,发现共同本质和各别事物的特殊属性。

☆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

1.个案分析也叫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2.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还可以是某个现象或问题。

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3.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

(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个案研究(如收集资料、访谈、观察、测量等);

(4)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

(5)起草研究报告。

4.个案研究法的主要特点是: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

(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5.个案研究的优点主要有:

个案研究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特点,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个案研究是历史研究与现实发展相结合的动态研究,能更好地揭示研究对象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个案研究的方法灵活多样。

(四)公共政策的经济-社会分析方法

☆利益分析方法

1.利益是社会化的需要,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

对利益的追求,形成人们的动机,成为推动人们活动的动因。

2.利益的类型

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按照不同的构成内容把利益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按照不同的领域把利益分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

等等。

3.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去分析人们结成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关系,并且认为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政治关系。

4.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贯重视政策的利益实现和利益分配问题。

v毛泽东:

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v邓小平也指出,不讲物质利益是唯心论,要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判断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标准;

v江泽民:

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

5.研究当前我国的公共政策,就要弄清中国目前利益关系的具体状况,也就是说,要明确当前中国存在哪些利益关系(包括利益差别和利益冲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利益关系表现出哪些新特点,其中有哪些关系是不合理的、需要调整的,不合理之处及其原因是什么,如何通过公共政策进行针对性的调控,等等。

如:

高房价下的集团利益分析、房价走势与对策

教育政策执行难的利益分析——以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实施为例

政府收费的原因及其利益分析

利益分析:

研究政策执行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丁煌)

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分析

行政改革的利益分析

☆经济分析方法

1.从经济方面分析政治和政策现象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方法之一。

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历史辩证法的思想,它把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从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政治和政策现象。

2.当代西方政治学和公共政策研究同样重视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只是他们更多的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来分析政治和政策现象。

3.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公共政策获得最大成功的是公共选择理论。

v詹姆斯·

布坎南、肯尼思·

阿罗和保罗·

萨缪尔森,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政治领域,力求解释民主社会中政治和社会选择的过程。

☆社会形态分析

1.社会形态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

社会形态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的总称,是这个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它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和思想上的表现,它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五种基本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5.西方学者同样重视社会形态的研究,只是他们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

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丹尼尔·

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提出的社会发展三阶段论,即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6.后工业社会是贝尔用来指称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是当代西方各国制定公共政策的依据和总体背景。

☆社会阶级与阶层分析

阶级分析

1.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是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有阶级就会有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围绕着阶级利益而进行的斗争,同时也必然要扩展到同经济领域紧密相联的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

3.阶级分析就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研究阶级社会中社会现象的方法。

4.要想正确认识社会,指导社会实践,就必须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它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还要分析各个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各阶级的相互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开篇就指出: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阶层分析

1.传统上通常把阶层看作在同一阶级中,由于所处阶级地位不同而分成的若干层次。

其实阶级和阶层反映的都是社会不平等现象。

2、阶层所反映的就是社会中这种资源分配与占有的关系,这种分配与占有关系决定着人们的社会互动方式、互动过程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形成,因而也是社会结构中占主导性的社会关系。

3.有关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有功能论和冲突论两种。

(1)功能论认为在一个社会中,为了实现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如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需要居于各种社会位置的人们的共同努力。

v社会位置→重要性程度不一样→→人的素质→贡献的大小→社会报酬是不平等的。

v按照这种理论,社会不平等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然的。

(2)冲突论秉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把社会分配不平等的根源归结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在控制社会经济运行过程和公共机构的权力的不同。

拥有这些权力的集团可以用此权力来剥夺无权者,从而从社会分配中获得更多的报酬。

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状况。

5.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

v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并正在向与现代化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

v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等人通过实证研究把现阶段的中国划分为十大阶层。

v通过这一划分,以便于确认哪一类人群是社会主导阶层;

哪一类人群是弱势群体;

哪一类是上升群体;

从而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调整社会结构,扩大弱势群体的上升渠道,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五)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

☆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

1.制度的内涵比较宽泛。

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一般包括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约束两个部分。

(1)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

(2)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包括社会规则、政治规则、经济规则等。

v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2.制度规定了政治体系是如何运转的,因此它占据了政治学研究的中心位置。

从古至今,政治学者一贯重视对制度的研究和分析。

(1)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对当时的各种城邦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

(2)在近代,制度分析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到20世纪20年代,一些欧美政治学家出于对政治学研究现状的不满而开始寻求创新。

行为主义在20世纪中叶开始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流方法论。

(4)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行为主义自身的缺陷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冲击,政治学家开始重新关注制度问题,把制度纳入了当代主流政治学理论的视野。

新制度主义的“新”体现在既关注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又吸收行为主义的动态、过程、定量化的研究方法。

这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

v新制度主义是在传统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同时借鉴了社会学、制度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因此在其内部形成了多种分支。

有:

v“历史制度主义”(historicalinstitutionalism)、

v“理性选择制度主义”(rationalchoiceinstitutionalism)

v“社会学制度主义”(sociologicalinstitutionalism)

历史制度主义

1.历史制度主义是在对政治学中团体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和整合基础上形成的。

v冠之以“历史”,是因为这一学派认为历史是克服人类理性(工具理性)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