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7383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逻辑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逻辑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逻辑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逻辑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学Word下载.docx

《逻辑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学Word下载.docx

第9题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的性质判断是()。

第10题对于X类中任何两个分子“a”与“b”,如果公式“aRb”成立,公式“bRa”也成立,那么关系R在X类中为()。

A、反传递性关系

B、对称性关系

C、反对称性关系

D、非对称性关系

第11题断定对象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是()。

A、可能肯定判断

B、可能否定判断

C、必然肯定判断

D、必然否定判断

第12题在“每一种金属都是有光泽的”这一判断中,“有光泽的”是判断()。

A、主项

B、谓项

C、联项

D、量项

第13题“所有山区都是贫困地区”与“所有山区都不是贫困地区”之间的对当关系()。

A、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B、既能同真又能同假

C、能同真但不能同假

D、能同假但不能同真

第14题下列判断中主项、谓项都不周延的判断()。

A、所有学生都是音乐爱好者

B、所有学生都不是音乐爱好者

C、有些学生是音乐爱好者

D、有些学生不是音乐爱好者

第15题老张年长于老赵”,这是一个()。

A、对称性关系判断

B、反对称性关系判断

C、非对称性关系判断

D、非传递性关系判断

第16题“华山比泰山险峻”,这一判断断定是()。

A、两项关系

B、三项关系

C、四项关系

D、五项关系

第17题“谎言必然不能长久骗人”,这是一个()。

B、必然肯定判断

C、可能否定判断

第18题“她可能是一位农民劳动模范”,这一判断的表达公式为()。

A、S可能是P

B、S可能不是P

C、S必然是P

D、S必然不是P

第19题“该地区地下可能有石油”与“该地区地下可能没有石油”之间的对当关系是()。

A、能同真也能同假

B、能同真不能同假

C、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D、不能同真但能同假

最佳答案

1.C

2.A

3.A(不确定)

4.C

5.B

6.C

7.A

8.B

9.D

10.B

11.A

12.A

13.D

14.D

15.B

16.A

17.D

18.A

19.B

有这样一句话:

不爱自己爱人的人指望其爱别人是不可能的。

另一句是:

我爱自己的爱人。

能否必然得出:

我才有可能爱别人的结论?

请用逻辑原理说明其判断的正误,以及所犯的逻辑错误。

这样的句子是否符合三段论的判断标准,是不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先将语句规范化:

大前提:

只有爱自己的爱人,才会爱别人;

小前提:

从这两个前提不能必然推出“我会爱别人”

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只有p,才q

p

——————

所以,q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又叫假言三段论),但它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已知前件为真,不能推出后件的真假”的规则,因此是无效推理。

错误不是偷换概念,而是违反演绎推理的规则。

参考资料:

高等教育出版社《逻辑学》(杨树森),2010年5月出版。

一,指出下列各段论述是否违反思维规律,并分析。

1有一个感到教育部工作的人,在对一个同学入党表决会上,他说,我刚到,对她不了解,所以我弃权。

2甲:

“你去过北京了?

乙:

“谁说我没去过北京?

甲:

“那么你一定去过北京了?

'

“我并不是说我去过北京了。

二,写出下列推理的形式结构,判断是何种推理,并说明正确与否的理由。

丙非如果学习基础差一点,就不能获得奖学金。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

2、假言推理

3、划分

4、负命题

5、演绎推理第1题下列逻辑错误,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___________)。

A、偷换概念

B、转移论题

C、自相矛盾

D、模棱两可

第2题已知SIP与SOP都真,S与P可能具有的关系为(__________)。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第4题下列各个概念中,属于单独概念的是()。

A、北京市

B、北京市人

C、北京大学

D、杨老师

E、老师

第5题下列各种逻辑错误,实质上违反同一律的有()。

A、大项不当周延

B、定义过宽

C、定义过窄

D、偷换论题

E、多出子项

第6题科学家在研究低温下某些导体的性质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些导体的电阻随导体温度下降而减小,当温度降到某一值时,导体的电阻突然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

由此可知,导体温度降低与导体电阻减小之间有因果联系”。

这一结论的得出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________)。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E、求同求异并用法

第7题不符合演绎推理特征的有()。

A、或然性

B、必然性

C、前提不蕴涵结论

D、前提蕴涵结论

E、特殊到一般

第8题“并非所有公民都是守法的”这个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为(____________)。

A、主项和谓项都周延

B、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

C、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D、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E、并非谓项不周延或主项周延

第9题“屈原是伟大的诗人”中“伟大的诗人”属于(______)。

A、集合概念

B、单独概念

C、正概念

D、普通概念

E、非集合概念

第10题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是(____________)。

A、或者P或者q;

非P,所以,q

B、要么P要么q;

非P,所以,非q

C、如果P那么q;

P,所以,q

D、只有P才非q;

E、只有P才q;

非P,所以,q

问题补充:

第11题符合下图所示外延关系的概念组有()。

A、科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

B、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

C、人民法院、市人民法院、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D、城市、中国城市、北京市、上海市

E、妇女、女劳动模范、女干部、女党员

第12题当为真时,则其肢判断的真假情况为(_______)。

A、P真,q真

B、P假,q假

C、P真,q假

D、P假,q真

E、

第17题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要做到()。

A、尽量增加相类比的两个思维对象的相同属性;

B、尽量提高相同属性和推出属性的相关程度;

C、尽量增加相类比的对象;

D、尽量增多推出属性;

E、前提中类比的相同属性应是本质的。

 

第14题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它的中项(_________)。

A、可以两次周延

B、可以两次都不周延

C、不能两次周延

D、不能两次都不周延

E、不能一次周延、一次不周延

第15题违反“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划分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_________)。

A、子项相容

B、划分不全

C、多出子项

D、标准不一

E、层次不清

保证你百分之九十的正确率,呵呵

1、AB

2、BD

3、CE

4、AC

5、ABCDE

6、C

7、ACE

8、C

9、CDE

10、ACD

11、没图(为避免得满分,随便填吧!

12、题目不完整,同上。

13、

14、CD

15、AC

16、

17、ABE

分别给下面举一个例子:

1:

一个关系概念

2:

一对交叉概念

3:

一对种属概念

4;

一个特陈否定判断

5;

一个必然肯定判断

6:

一个反对称关系判断

7:

一个充分条件判断

8:

一个对当关系推理

9:

一个条件判断推理

10;

一个反驳判断推理

1、兄弟,2大学生,党员3、人,男人4、有些人不是团员5、社会主义必然胜利6、张三和张四是兄弟7、如果你嫁给我,我会让你幸福的8、有些人不是团员假推出所有人不是团员真9、如果你嫁给我,我会让你幸福的,你嫁给了,所以让你幸福了10、并非所有人都是团员,所以,有些人不是团员。

`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说明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其违反的逻辑规则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1.如是她是自杀,那么她一定有自杀因素;

女孩子的确有自杀因素,所以,她是自杀无疑.

2.只有年满十八岁的人,才有选举权;

这个年轻人已年满十八岁,所以,他有选举权.

主要是指出逻辑推理的种类,指出其违反的逻辑规则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这是<

逻辑学>

的题目

1.自杀因素是自杀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自杀一定有自杀因素,但有自杀因素不一定自杀。

2.年满十八只是选举权的条件之一,但不是唯一条件。

比如被剥夺政治权力但年满十

老师出的题目“结合自己的专业,举出实例,谈谈对逻辑学的认识”。

我是生物专业的,不太清楚应该怎么入手

悬赏分:

10|解决时间:

2008-6-701:

00|提问者:

c1060913

请教下高手,有什么例子可联系?

可能的话给个提纲,谢谢。

前提,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

1、无论是那个学科,都是运用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逻辑学可以应用到任何学科,生物学也不例外

2、既然是研究思维,那么思想只是主观的,而并不是一定实质本身,在这个层面上包含两个含义:

第一,我们从书本从老师那里得到的东西和老师书本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往往不同,学生理解的理论和作者本身可能会有偏差,这种偏差有时是不好的,可能影响学习,但有时也是创造新理论的源泉

第二,生物科学是很依赖于试验的,同样的实验在不同人的眼中可能有不同的可取之处,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理解也会不同。

要重视各种试验的可持续性以及可继承性

3、学习逻辑学不在于学过之后可以背诵多少名人名言,可以说出什么别人听不懂的话,而是在于在一定程度上他教育我们要更加客观的更加深刻去做一门学问。

学习生物学,我们也要从中找到他的精髓,从发现问题,分析过程和解决问题切入点上去找到生物学能够对全民的贡献才是重要的(例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更重要在于它的研究验证方法)

4、科学重要服务于人类社会,是润物细无声的,也许接触逻辑学这门课程的时间很短,但也许在接触他之前,我们已经在学习过程中用到过这样的道理,只不过我们不觉得这也是一门科学。

就像主妇们做饭总要洗米,她也许不知道洗米水中有什么脏东西,她只知道那水脏而已。

生物科学亦是如此,作为和人类自然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科学,他的润物作用远远超过了那些死板的道理

5、逻辑学相对于学习生物的同学是陌生的,同样的道理生物学相对于其他的学科的同学也是陌生的,所以做学问的时候既然要服务大众就要考虑到大众的感受,怎样是这样陌生的东西变得能够接受是艰巨的任务。

同时,作为学生怎么样去寻找一个愉快的方式容易的接受其他学科也是艰巨的任务

(我不是学生物的,只是高考的时候学过一点,很多都不专业,您斟酌)

1、已知下列①、②、③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为真。

请问:

甲班班长是否懂计算机?

①甲班有人懂计算机。

②甲班王英与刘宁都不懂计算机。

③甲班有人不懂计算机。

答题要求:

必须分步骤写出推导过程(根据什么,推出什么),否则不能得分。

2、元朝人写的《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这描写了少妇思念出征的丈夫的矛盾心理。

请你说明这里使用了什么推理形式?

并写出其推理形式。

3、有一个工业公司,组织它下属的甲乙丙三个工厂联合试制一种新产品。

关于新产品生产出来后的鉴定办法,在合同中做了如下规定:

(1)如果乙工厂不参加鉴定,那么甲工厂也不参加。

(2)如果乙工厂参加鉴定,那么甲工厂和丙工厂也要参加。

当甲工厂参加鉴定时,丙工厂是否参加?

为什么?

(答题要求:

必须写出推论过程,否则不能得分)

4、人们观测到,种植豌豆、蚕豆、大豆等植物时,不仅不需要向土壤中施氮肥,反而还能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

尽管这些植物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它们的根部都有突出的根瘤。

由此可见,根部有突出的根瘤的植物能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

上述议论中运用了哪一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请写出该种方法的逻辑公式。

5、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8名职员。

关于这8名职员,有下面三个断定:

①有人是广东人;

②有人不是广东人;

③主任不是广东人。

已知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那么下面的哪项为真?

()

A、8名职员都是广东人;

B、8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

C、只有一个不是广东人;

D、只有一个是广东人;

E、无法确定该财务部的广东人人数。

6、一天夜里,某商店被盗。

经刑警反复侦查,掌握了以下事实:

①盗贼可能是甲,也可能是乙;

但不可能是别人;

②如果甲的证词可靠,则作案时间必定在夜里零点以前;

③只有零点时商店灯光未灭,甲的证词才不可靠;

④如果乙是盗贼,作案时间必定在零点以后;

⑤零点时商店灯光已灭,乙此时尚未回家。

1;

甲班班长懂计算机。

②与③是等值关系,真假情况完全相同,假如③真,那么②也真,因为三个判断中只能有一个为真,所以只能是②与③假,①真。

②假,意味着“甲班所有的同学懂计算机”真,这是因为②与“甲班所有的同学懂计算机”是矛盾关系,既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一个假,另一个必真,而“甲班所有的同学懂计算机”说明甲班班长懂计算机。

3:

丙工厂参加鉴定。

推理过程如下:

已知:

(3)甲工厂参加鉴定。

推导:

一、

所以,乙工厂参加鉴定(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中的否定后件式)。

二、

乙工厂参加鉴定。

所以,甲工厂和丙工厂也参加(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中的肯定前件式)。

结论:

4使用了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

逻辑公式为:

场合

(1)有ABC,产生现象a

场合

(2)有ADE,产生现象a

场合(3)有AFG,产生现象a

所以,A是a现象的原因。

5:

(1)是I判断,

(2)是O判断,根据逻辑方阵图,

I与O可同真不可同假,又由题干“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因此,

(1)与

(2)不可同真,只能一真一假,由此可推出(3)是假的。

由逻辑方阵图,(3)(O判断)对应的是A判断,即所有人都是广东人。

答案为A。

推理题

1.有甲、乙、丙三人,甲在前,乙在中间,丙在最后。

丁拿出5顶帽子(其中3顶红色,2顶兰色)给甲乙丙三人看,然后藏起2顶(所藏帽子为何颜色,甲乙丙三人均不知道)。

余下三顶分别戴在甲乙丙三人的头上。

丙在最后,能看见前面两人所戴帽子,乙在中间只能看见甲所戴的帽子,甲什么也看不见。

丁先问丙他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丙回答不知道,丁又问乙,乙也说不知道。

丁再问甲,甲回答说知道,而且答案完全正确。

甲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请写出推理过程。

2.古希腊有个国王,想把一批囚徒处死。

当时流行的处死方法有2种:

一种是砍头,一种是处绞刑。

怎么处死这批囚徒呢?

国王觉得囚徒自己选一种,挑选的方法是这样的:

囚徒可以任意说一句话出来。

如果囚徒说的是真话就处以绞刑,如果说的是假话就砍头。

结果许多囚徒不是因为说了真话而被绞死,就是因为说可假话而被砍头,在这批囚徒中,有一个人极为聪明,当轮到他选择处死方法时他巧妙的说了一句什么话,结果国王把他的死刑取消了,为什么?

1.甲乙想:

如果甲乙都是蓝的,丙就知道自己是红的.所以甲乙是两红或一蓝一红.

甲接着想:

如果甲是蓝的,乙就知道自己是红的.所以甲是红的.

2."

我会被砍头."

如果囚徒被砍头,那他说的是真话,应该被绞刑.

如果囚徒被绞刑,那他说的是假话,应该被砍头.

"

以小王去北京学习或小张去北京学习或小赵去北京学习"

为前题,如果再分别加上下面两个前提,能否推出必然结论?

为什么?

(1)小王去北京学习

(2)小赵和小张没有去北京学习

加上第一个前提不能推出必然的结论。

因为“小王去北京学习或小张去北京学习或小赵去北京学习”这个前提是相容的选言前提,“小王去北京学习”这个前提是肯定判断,相容的选言推理不能由肯定一部分选言支推出对其余选言支的否定,所以,从上述两个前提中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

加上第二个前提可以推出必然的结论。

因为“小王去北京学习或小张去北京学习或小赵去北京学习”这个前提是相容的选言前提,“小赵和小张没有去北京学习”这个前提是否定判断,相容的选言推理可以由否定一部分选言支推出对其余选言支的肯定,所以,从上述两个前提中可以得出必然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