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7294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

《二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

在同学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以极其负责的态度、不懈的热情,深入同学之中,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使细致的具体到人的辅导发生和完成在课堂内,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还在课堂作业中布置了选做题,允许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完成练习时自我选择,这也是课堂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的细微体现。

1和0乘法计算

2014.9.10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其次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先通过直观的情景和操作认识“几个几”;

再通过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引出乘法;

然后引导学生由图说“几个几”并依次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逐步过渡到看图想“几个几”并直接写出乘法算式,从而形成对乘法含义的清晰认识。

再次灵活多样地呈现数学活动的线索。

作为课堂的承担者,我觉得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说:

这节课上,我觉得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比较少,应该着重让孩子自主观察,交流,总结,或者,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探索,让孩子经历由连加到乘法的过程。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轻松学会知识。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继续努力,改进不足,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交流。

上课时改进的方法、措施: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口诀不熟,而导致计算速度慢,还经常出错,那么乘法口诀该如何记忆才好呢?

我想口诀不是背的,是用的,光死记硬背并不能使孩子烂熟于心。

我想理解口诀的意义是关键,在游戏中熟练是载体。

纯粹的背会很枯燥,孩子往往会由于兴趣的降低而思维混乱、错误百出,课堂上的“对口令”、“接龙”等游戏以及网络上的一些小游戏反而能帮助学生提高兴趣。

当然最终乘法口诀应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法口诀的运用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若想更熟练的掌握,课堂是有局限性的,我们需要家长的协作帮助孩子记忆好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2014.9.17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老师先编出第一个乘法口诀‘一五得五’给学生示范;

第二个层次是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引导学生编出第二句口诀‘二五一十’;

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自己编出三、四、五的乘法口诀。

这样在教学中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新知,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整个小学阶段来分析教材,乘法口诀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因此乘法口诀的熟练记忆非常重要,所以我通过闯四关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进一步熟练掌握口诀。

学生只说出了这两个规律,我就匆匆结束。

我想当学生发现的规律不完整,达不到我们的预设目标时,做为教师我们是否及时调整思路,问题的指向再明确一点。

例如本节课中,我可以这样引导:

同学们观察,口诀的前面两个字表示的是什么?

后面的又表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出前面两个字表示的是两个因数,后面表示的是得数。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口诀的后续运用我深有感触,表内除法,多位数乘法,除法中的试商,约分,通分等等。

如果学生对口诀掌握不熟练,会带来一系列的后续麻烦,可能会造成一些学困生。

但我发觉虽然进行了四关练习,但学生对于口诀的掌握还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更达不到脱口而出的效果,我想,是否下面的拓展运用这一环节在这堂课中暂不出现为好,再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诀方面的练习。

2、3、4的乘法口诀

2014.9.24

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有了5的乘法口决的基础,在探究2、3、4的乘法口诀时,特别学3的乘法口诀的时,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通过用3根小棒摆一个汉字,让学生主动学习,列出乘法算式,根据乘法口诀编写口诀,学生很快就编出“一三得三”,也是我的意料之中,我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有学生就说是用5的乘法口诀想出来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

对2、4的乘法口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这样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探索口决间的规律时,尽量让学生仔细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发现每个数的口决相邻两口决间的关系。

例如4的口决,学生能说出,下一句的积比上一句的积多4。

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品尝成功的喜悦。

练习题的设计以教材为主,运用不同的手段,对习题进行加工,使学生得到多种形式的练习。

例如找朋友:

(连一连),学生在音乐中轻松愉快地完成。

练习题具有针对性,既能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

例如做做想想中的题目就孕伏了口决间的联系。

我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自主发展、自由发散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的乘法口诀教学,在环节设计上的跨度比较大,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能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口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角和直角

2014.9.30

在新知的学习阶段,我注意向学生提供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学习材料,及时抽象出角的数学图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操作获得对角和直角特征的认识。

在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概念阶段,教师精心选择训练材料,提供变式图形和否定例证,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理解进一步把握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整节课采用概念学习模式进行教学,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尊重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活思维、学会学习、体验快乐。

重视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建立直观认识,并在比较中使认识逐步清晰。

在前两个例题中,学生对直角的辨认主要建立在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是模糊的。

例3中用已知直角比的方法找出教学书封面上直角,学生对直角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同样,认识锐角和钝角也抓住了“比较”这个环节。

只有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复比较,学生才能真正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

成功的几何学习强调儿童在主动构造他们自己知识中的作用,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感知概念形成的过程,从自己活动的系统模式中构建空间观念。

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折一折、验一验、剪一剪等操作活动,感知角(直角)和抽象出角的特征,同时几何语言伴随着学生的操作活动而自然呈现。

教学中,我始终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真正起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促进学生的观察、抽象、归纳等数学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所以要让学生活动起来,自己去找。

锐角和钝角

2014.10.8

在引入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在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

然后电脑显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哪里有角?

哪些是直角?

通过对角和直角的观察和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认识完锐角、钝角后,让学生说说教室、生活中哪有直角、锐角和钝角。

学生们思维活跃,说出了很多角。

学生已经对“角”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角可以比较自如地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认识了一类特殊的角—直角,它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象,而这正好是区分锐角和钝角的基础所在。

所以,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完全建立在以直角概念为基础,以角的大小判断为手段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

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讨论、验证解决问题。

如在判断一个和直角很接近的角时,学生之间产生了争议,有的学生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

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怎样才能证明谁说得对?

学生回答:

验证。

于是我指名一位同学台上按判断角的三个步骤进行验证,最后发现比直角大了一点点,说明是一个钝角,判断正确的学生顿时欢呼雀跃。

我趁热打铁说,通过这道题,大家明白了什么?

学生总结得出,有的角仅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是什么角,这时候就要用直角来进行验证,不能随便下结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认真,才能做好。

6的乘法口诀

2014.10.15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

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

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

为什么觉得好背?

”“哪几句口诀不好背?

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

”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

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集体背口诀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如生:

六七就比六六三十六多1个6,就记36加6得42等。

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所以,我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7的乘法口诀

2014.10.22

在乘法口诀的探究过程中,主要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分好的小组,提出数学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列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在乘法算式的结果中,引导学生用加法,或者是查刚才填出的表格得到答案,因为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问题,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在写出了与口诀有关的所有算式并且计算出结果后,再根据算式编制出乘法口诀,该乘法口诀的产生是由具体的乘法算式得来的,并且根据结果再来计算乘法算式。

在练习环节中,老师讲的过多,体现在整个环节都是以老师为主,没有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没有真正放手,题目出现应让学生充分地说,多角度地说,而不应该禁锢学生的思维,引导着学生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学生在练习环节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见解与方法,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表扬,学生的思维模式化,只说出老师觉得满意的答案,思考的侧重点由题目的多种想法转移到老师想要的答案上去,所以在该环节上应该充分地放手给学生,而不是学生来迎合老师。

没有利用好课堂上的新的生成。

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填完表格,在说到三个小组共有多少人的时候?

我的预设是学生根据2个小组共有14人,再加上一个小组的7人一共有21人,或者3个7相加是21人,由于该环节主要让学生用加法人数的问题,在一个学生起立回答:

三七二十一后,我显得有些束手无措,是该继续追问,还是忽略他的答案,此时应该再问别的同学有什么方法,但学生用加法后应给予充分地肯定。

9的乘法口诀

2014.10.29

在9的乘法口诀编写后,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并创设了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多种途径,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的激活,使知识建构不再整齐划一,而是个性体悟。

同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介绍了手指记忆法,通过示范介绍、模仿尝试、互相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枯燥的口诀记忆产生了内在的自觉的需求,获得了认知层面与情感层面的“双赢”。

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散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进一步探寻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口诀的记忆一向是个难题,学生往往进行死记硬背,遗忘率比较高,这节课我需让学生找规律使学生找到窍门,知道怎样推算口诀,强化方便了学生的记忆。

最后,运用课件演示用扳手指头的方法记忆口诀。

即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

平均分

2014.11.5

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

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

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多种形式练习中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实践证明,这样的渗透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进行“平均分”这个概念的教学有点过快,学生在比较平均分和不平均分时让学生说的、比的不够充分,什么叫平均分总结的过快,至于一小部分孩子理解消化的并不是很好,从后面个别孩子汇报的语言可以看出来,在这里,要充分铺垫,让概念的引出达到呼之欲出的程度,从而才能让所有孩子接受。

表扬的激励手段必不可少。

本以为孩子到二年级了,对于一些物质性的奖励会淡却,尽管课堂对孩子的精神性表扬有过几次,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孩子还是比较小,对于各种形式的表扬还是很需要,对于红花、小能手的表扬手段还是很需求的。

或许,这样的表扬更能在后半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效率。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桃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0的除法

2014.11.12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

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

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今天学习了有关0的除法,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习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我把教学重难点放在了:

理解有关0的除法算式的含义,能进行正确计算。

即交流有关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得出“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

通过这节课,我自己发现仍然有很多地方存在缺陷:

1、教师的语言描述今后应更加简练。

2、让学生自己描述的时候,应该给孩子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3、个别学生对于“0”的有关除法认识不够好,计算过程中仍有出错现象,针对此状,教师要因人而异,进行个别辅导,不要忽略了这部分学生的掌握水平,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这节课。

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

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认识东西南北

2014.11.19

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目标之一。

我的这节课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东南西北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认识有一定的困难,课前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实践活动,辨别了操场上的东南西北,做了记录。

课上让学生把记录展示到黑板上,学生发现记录图中教学楼有在上面,有的在下面,看起来不方便,提出转一下让教学楼都向下方,并进行了调整。

这样做,学生体验了校园的东南西北,感受到统一方向绘制地图的必要性。

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引导学生现场利用指南针辨认南方向后,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并设计了“对号入座”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不足或失误之处:

但美中不足的是,因是开学的第一堂课,学生的注意力不很集中,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调动所有孩子的参与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实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认识方向的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

例1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

(因为我们的教室是东、西向的,学生背面刚好是东面。

又刚好是早上,学生很容易联系生活经验想起自己后面是“东”。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2014.11.26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通过情景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通过观察数学课本,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

课刚开始引入不到位,显得过度不好,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要全面的去观察物体;

及通过争当小小摄影家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机器人,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以后我会注意这些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好。

在以后的教学我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的运用,数学语言要严密,准确精炼,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易懂,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2014.12.3

让学生探索“求商的方法”。

首先,根据列出的算式,孩子们凭着感觉很快算出了得数,10÷

2=5(个)。

先别急着说答案,先想想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对不对。

孩子们很快动手,用10个圆圈代替10元钱,俩个圈一起,共圈了5圈,我让画的好的到黑板上用老师准备好的磁扣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他们画的一目了然,很清楚明白。

让孩子当小老师讲讲自己的想法,从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探讨过程中,我问他们喜欢哪种方法,多数孩子喜欢画图的方法,因为一看就知道买了几个,很清楚。

有一个孩子说喜欢乘法口诀,因为算得很快。

我因势利导,问其他孩子如果100元钱,你要画100个圈才行,要是更多呢,你还能画图吗,从而达成一致,用口诀算商简便。

突出了重点。

此过程,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1、在授新过程中,孩子们很快列出算式后,我说,我们知道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这里没出现平均分,你怎么也用除法呢?

一个孩子说的很好,他说,都是2元买一个皮球,都是一样多,说明就是平均分了,所以用除法。

我总结道:

每2元就能买一个皮球,10元里面有几个2元,就能买几个球,于是板书:

10里面有几个2?

此过程,我最好再多叫两名学生说一说,老师最好再总结:

像这样的除法是除法的另一种形式,包含除。

我想是不是这样做效果会更好些?

2、语言上还欠锤炼。

有的环节语出后欠精确,以后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