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急诊与灾难医学 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7079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急诊与灾难医学 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急诊与灾难医学 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急诊与灾难医学 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急诊与灾难医学 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急诊与灾难医学 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急诊与灾难医学 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

《最新急诊与灾难医学 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急诊与灾难医学 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急诊与灾难医学 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

体温上升到高峰后在较高水平保持一定时间,患者不再寒战,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呼吸加快和口唇干燥。

③体温下降期:

此时机体散热>产热,患者表现为多汗,皮肤潮湿。

5.感染性疾病致急性发热的病情分类:

(选)

所属系统

危重症

急症

非急症

呼吸系统

细菌性肺炎伴呼吸衰竭

细菌性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会厌炎

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支气管炎、流感、结核病

心血管系统

心内膜炎、心包炎

消化系统

急性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憩室炎、腹腔内脓肿、急性胰腺炎

结肠炎/小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

泌尿生殖系统

肾盂肾炎、输卵管卵巢炎、急性盆腔炎

急性膀胱炎、附睾炎、前列腺炎

神经系统

脑膜炎、海绵窦血栓形成

脑炎、颅内脓肿

皮肤、软组织

急性蜂窝织炎、软组织脓肿、压疮感染

全身性疾病

感染性休克、脓毒症

6.急诊处理:

①解热治疗:

物理降温;

非甾体类抗炎药。

②感染性疾病致急性发热病情严重者用抗生素治疗。

③综合治疗:

液体复苏;

高热惊厥者可用镇静药地西泮、苯巴比妥。

第三章意识障碍与抽搐 

1.晕厥:

又称昏厥,是一过性全脑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其特点是突然、短暂和自行完全恢复。

分类:

①神经反射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情境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非典型晕厥;

②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原发和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物诱导低血压以及低血容量状态。

③心源性晕厥:

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肺疾病。

急症处理:

①体位:

平卧,双足稍抬高。

②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心律失常与低血压:

心率<40次/分者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1mg;

心动过缓有低血压者静推肾上腺素0.5-1mg;

或静滴葡萄糖250ml。

心源性晕厥:

如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心肺复苏。

药源性晕厥:

停用药物,给予拮抗剂。

2.昏迷:

人体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的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病因:

低氧血症;

血糖异常;

脑低灌注;

代谢辅因子缺乏/缺陷;

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内分泌疾病;

内源性毒物;

外源性毒物;

环境异常与体温调节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或浸润;

原发性神经或胶质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的局灶性损伤。

急诊处理:

①建立静脉通道和连续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检测。

②急诊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检查。

③有颅压增高表现者予20%甘露醇、呋塞米、甘油等将颅内压治疗,必要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

④控制癫痫发作,高血压及高热,预防或抗感染治疗。

⑤昏迷伴呼吸衰竭、休克、心力衰竭及癫痫者应及时救治;

严重颅脑外伤昏迷伴高热,抽搐,去大脑强直发作可用人工冬眠法。

⑥昏迷患者究其病因对症治疗。

3.觉醒程度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①嗜睡:

患者持续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微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

②昏睡:

患者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

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难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③昏迷:

患者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

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

浅昏迷:

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深昏迷:

所有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不稳定,有自主呼吸,节律可不规律,多伴有通气不足。

4.脑出血:

由脑部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实质内和脑室内出血,其中动脉破裂出血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

其特点是:

①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

②多在慢性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

③高血压脑出血来自较大的脑底动脉。

④多数发生在大脑半球内。

类型:

①壳核-内囊出血②丘脑出血③脑叶出血④小脑出血⑤原发性脑干出血⑥脑室出血

辅助检查:

①颅脑CT②颅脑MRI③脑血管造影④腰椎穿刺

鉴别诊断:

脑梗死:

①应用CT检查可直接明确有无脑出血。

②蛛网膜下腔出血:

起病急骤,伴剧烈头痛,呕吐,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很少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呈血性。

③颅内肿瘤出血:

病程长,增强的头颅CT和MRI对肿瘤出血具有诊断价值。

5.脑梗死:

又称缺血性卒中,由于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所致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①病灶对侧出现偏瘫,偏身包括面部痛觉减退。

②病灶对侧同向偏盲。

③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④意识障碍,昏睡。

⑤眼动脉交叉瘫。

⑥病灶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⑦病灶对侧周围性面瘫。

⑧病灶对侧中枢舌瘫。

⑨病灶对侧偏瘫。

椎-基底动脉系统:

①脑桥梗死。

②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③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鉴别诊断:

①脑出血:

有高血压病史,活动中有一过性血压升高诱因,颅脑CT可见脑出血病灶。

②低血糖症:

有糖尿病史,伴有大汗,疲乏无力等表现,血糖<2.8mmol/L,经高浓度葡萄糖治疗后情况好转。

③占位病变:

经CT或MRI检查可确诊。

治疗:

早期溶栓;

降纤治疗;

抗凝治疗;

神经保护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血压期的控制;

中药治疗

6.脑栓塞:

血液循环中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等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管腔急性闭塞,造成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的急性脑功能障碍。

7.抽搐:

骨骼肌痉挛性痫性发作及其他不自主的骨骼肌发作性痉挛。

病因:

痫性抽搐高热性抽搐低钙性抽搐不明原因抽搐

特征:

突然发作;

持续短暂;

意识改变;

无目的性活动;

不能被唤醒;

抽搐发作后急性意识状态改变。

强直-阵挛性抽搐;

局限阵挛性抽搐;

抽搐持续状态

假性抽搐:

反常躯体运动/意识障碍;

EEG一般无异常;

无神经定位体征;

鉴别主要靠EEG,常见于癔症,晕厥,精神性疾病。

强直-阵挛性抽搐:

平卧于空气流通处,头偏向一侧防误吸,解开衣扣。

下齿间置物防咬伤。

使用抗痫药。

8.癫痫:

发作是大脑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所致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是反复发作的慢性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①强直-阵挛性大发作:

全身肌肉抽动及意识丧失的发作,突然意识丧失,尖叫并跌倒,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呼吸暂停,面色青紫,两眼上翻,瞳孔扩大。

②失神发作,其典型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而不伴先兆或发作后症状。

③单纯部分发作不伴有意识障碍。

脑的局部皮质放电而引起的与该部位的功能相对应的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

④复杂部分发作又称精神运动发作,伴有意识障碍。

发作起始有错觉、幻觉等精神症状以及特殊感觉症状。

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

固定四肢防脱臼;

置于安全通风处;

头偏侧防误吸;

解开衣扣

药物:

控制抽搐:

首选地西泮。

氯硝西泮起效快为上述不能控制时用利多卡因,其不降低意识水平,起效快。

地西泮/苯妥英钠不能控制时选用异戊巴比妥钠。

其他药物:

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酌情使用。

治疗脑水肿:

甘露醇或地塞米松。

其他:

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控制高热及感染。

9.呼吸困难:

病因:

肺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

中毒性呼吸困难;

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及其他原因呼吸困难。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减轻。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平卧呼吸时减轻。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端坐或前倾位症状减轻。

④潮式呼吸和间歇性呼吸。

治疗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

纠正缺氧。

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病因治疗。

第五章心悸与心律失常

1.心悸:

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

心律失常:

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顺序的电生理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

由心脏活动过度引起。

常与心搏增强或心率改变有关。

心律失常是引起心悸的常见原因。

分类:

心律失常:

①期前收缩。

②心动过速。

③心动过缓

检查:

心电图,心超,X线检查,生化检查。

快速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普鲁卡因,利多卡因,钙拮抗剂,心律平。

缓慢性心律失常:

阿托品,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

第六章急性疼痛

2.腹痛分类:

①炎症性腹痛,特点为腹痛+发热+压痛或腹肌紧张。

②脏器穿孔性腹痛,特点为突发的持续性腹痛+腹膜刺激征+气腹

③梗阻性腹痛,特点为阵发性腹痛+呕吐+腹胀+排泄障碍

④出血性腹痛,特点为腹痛+隐性出血或显性出血+失血性休克

⑤缺血性腹痛,特点为持续腹痛+随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的腹膜刺激征

⑥损伤性腹痛,特点为外伤+腹痛+腹膜炎或内出血症候群

⑦功能紊乱性或其他病因腹痛,特点为腹痛无明显定位+精神因素+全身性疾病史。

处理:

危重病情的评估急诊处理保守治疗诊断明确,采取相应措施诊断不明确,边观察边治疗

3.腰背及四肢疼痛的分类:

①脊柱源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②神经源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③内脏源性疼痛(肾结石)④血管源性疼痛(腹主动脉瘤)⑤精神性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

①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②腰部姿势不当。

③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负重。

④腰部外伤。

⑤职业因素。

①腰痛以持久性的钝痛最为常见。

②下肢呈放射性刺痛。

③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④马尾神经症状:

会阴部麻木刺痛,排尿无力,排便失禁。

⑤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

卧床休息;

牵引疗法;

推拿疗法;

封闭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

骶椎管液体疗法;

腰围支持法;

给予止痛药物。

4.泌尿性结石:

是泌尿系的常见病,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以肾与输尿管结石为常见。

检查方式:

尿液分析;

超声检查;

腹部平片;

静脉肾盂造影

5.动脉栓塞:

血块或进入血管内的异物成为栓子,随着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较小的周围动脉或内脏动脉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

①心源性栓塞:

周围动脉栓塞最常病因是心源性。

②血管源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时动脉硬化粥样物质形成的栓塞。

③医源性:

心脏人工瓣膜转换和人造血管移植,安置心脏起搏器等应用,都可能引起动脉栓塞。

①急性动脉栓塞而又无侧支循环代偿者,病情进展快。

②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渐向远处伸延。

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近端动脉搏动可能增强。

④麻木、运动障碍:

患肢远端呈长袜型感觉丧失区,近端有感觉减退区,再近端可有感觉过敏区,患肢还可有针刺样感觉,肌力减弱,甚至麻痹,出现不同程度的足下垂。

第十章急性中毒

1.中毒:

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全身性损害。

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有毒动植物

职业性中毒生活性中毒

急诊处理原则:

①中止毒物接触②清除体内已被或尚未吸收的毒物(催吐、洗胃、导泻、灌肠)③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④特殊解毒药的应用⑤对症治疗

2.灭鼠剂:

可杀死啮齿类动物的化合物。

毒物及其表现:

①溴鼠隆,有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广泛出血。

②毒鼠强,有接触史,临床表现为阵挛性惊厥、癫痫大发作。

③氟乙酰胺,有接触史,临床表现:

昏迷、抽搐、心脏损害、呼吸和循环衰竭。

④磷化锌,有接触史,临床表现:

呕吐物有特殊蒜臭味,惊厥、昏迷,上消化道出血

3.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表现:

①兴奋期,血乙醇浓度>

500ml/L,有欣快感,兴奋,多语,情绪不稳,喜怒无常,粗鲁无理,有攻击行为,也可沉默。

②共济失调期,血乙醇浓度>

1500ml/L,表现为肌肉运动不协调,步态不稳,言语不清,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嗜睡。

③昏迷期,血乙醇浓度>

2500ml/L,昏迷,瞳孔散大,体温不升,血压下降呼吸减慢,有鼾声。

严重可见呼吸循环衰竭。

①兴奋躁动者适当约束,共济失调者严格限制活动,以免摔伤或撞伤。

②对烦躁不安或过度兴奋者,可用小剂量地西泮,禁用吗啡、氯丙嗪及巴比妥类镇静药。

③催吐、洗胃、导泻对清除胃肠道内残留乙醇可有一定作用。

④应用葡萄糖溶液、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促进乙醇氧化为醋酸,达到解毒目的。

⑤血乙醇浓度>5000mg/L,伴有酸中毒或同时服用其他可疑药物者,应及早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4.刺激性气体中毒:

化学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中毒:

单纯窒息性气体(甲烷、氮气、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

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

氯气中毒的表现:

①轻度中毒:

变现为急性化学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咳嗽,咳少量痰,胸闷等。

②中度中毒:

急性化学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肺水肿。

变现为阵发性呛咳,咳痰,有时咳粉红色泡沫痰或痰中带血,以及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

③重度中毒:

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

或因其产生的心脏骤停,喉头水肿窒息,休克昏迷,气胸。

①立即脱离现场,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

眼和皮肤接触液氯时,要立即用清水彻底清洗。

②防治喉头水肿、痉挛、窒息,必要时气管切开。

③合理进行氧疗,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缺氧和减轻肺水肿。

④早期、适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积极防治肺水肿和继发感染。

5.一氧化碳中毒分类:

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达10%~20%。

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

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达30%~40%。

皮肤黏膜可呈“樱桃红色”,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兴奋、判断力减低、运动失调、幻觉、视力减退、意识模糊或浅昏迷。

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达30%~50%。

出现抽搐、深昏迷,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部分患者易发吸入性肺炎,或致急性肾衰竭。

①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②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③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④神志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查体对症治疗⑤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⑥呼叫120,尽快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⑥及时有效给氧是最重要的治疗原则。

⑦争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

6.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食物中毒的处理:

①一般处理:

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且为一过性而不需要特殊处理。

对呕吐严重者应暂时禁食。

②补液治疗:

对呕吐、腹泻严重者,评估脱水程度,有无电解质紊乱等,相应进行补液治疗。

③病原菌治疗:

多数患者不需使用抗菌素,对伴有高热、呕吐与腹泻严重者可酌情使用抗菌素治疗。

7.肉毒杆菌中毒的治疗:

①抗毒素治疗:

使用肉毒抗毒血清②促进肠道毒素排泄:

对于疑诊和确诊患者应立即进行洗胃,同时进行灌肠。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衰竭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也可选择气管切开。

④对症支持治疗。

8.淹溺:

又称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害的过程。

因液体吸入肺所致的死亡称为湿性淹溺。

因喉痉挛所致无或很少液体吸入肺,称为干性淹溺。

表现:

窒息,昏迷及意识不清,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

有颜面、指端发绀,面部肿胀,眼结膜充血,口鼻充满泡沫或杂质,肺部听诊干性及细湿罗音,四肢冰冷,腹部鼓胀,寒战。

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均受影响。

1)现场急救:

①淹溺复苏②倒水方法

2)急诊处理:

①机械通气②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③防治急性肺损伤④防治脑缺氧损伤、控制抽搐⑤防治低体温⑥对症治疗

9.中暑:

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①先兆中暑②轻症中暑③重症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处理:

1)先兆中暑: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后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口服淡盐水并休息。

静脉补充葡萄糖盐水,加强观察,直至恢复。

3)重症中暑:

①热痉挛:

治疗主要为补充氯化钠,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

②热衰竭:

及时补足血容量,防止血压下降。

可用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可适当补充血浆。

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

③热射病:

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可使用电风扇、空调。

按摩患者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

监测体温、心电、血压、凝血功能等;

给予吸氧;

降温:

降温速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一般应在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

体外降温:

头部降温可采用冰帽、电子冰帽,全身降温可使用冰毯;

体内降温:

用冰盐水200ml进行胃或直肠灌洗;

或用低温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

10.冻伤:

即冷损伤,是低温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引起损伤。

①非冻结性冻伤②冻结性冻伤:

局部冻伤;

冻僵

临床分度

病理损害

临床表现

预后

I度冻伤

红斑性冻伤,损伤在表层

稍有麻木,痒痛

1周后脱屑愈合

II度冻伤

水疱性冻伤,损伤在真皮层

知觉迟钝,水肿

2-3周后,如无感染,可痂下愈合,少有瘢痕

III度冻伤

坏死性冻伤,损害在全层及皮下

由苍白转为黑褐色出现血性水疱,知觉消失

4-6周后,坏死组织脱落形成肉芽创面,愈合较慢,留有瘢痕

IV冻伤

深层坏死,损害侵及肌肉、骨髓

可为干性坏死,感染后则变成湿性坏死,中毒症状严重

治愈后多留有功能障碍或残疾

11.局部冻伤的抢救处理:

1)治疗原则:

①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受冻;

②抓紧时间尽早快速复温;

③局部涂敷冻伤膏;

④改善局部微循环;

⑤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

⑥应用内服活血化瘀等类药物;

⑦二、三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冻伤治疗;

⑧冻伤的手术处理,应尽量减少伤残,最大限度的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

2)快速复温:

尽快使伤员脱离寒冷环境,如有条件,应立即进行温水快速复温,复温后在充分保暖的条件下后送。

救治时严禁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患部。

3)改善局部微循环:

三度冻伤初期用低分子右旋醣酐静脉点滴,维持7~10天,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

12.烧烫伤:

各种热源、光电、放射线等因素所致的人体组织损伤。

面积计算:

头部1×

9%双上肢2×

9%躯干3×

9%双下肢5×

9%+1%

三度四分法:

Ⅰ度烧伤:

称红斑性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

Ⅱ度烧伤:

又称水疱性烧伤。

浅Ⅱ度烧伤: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与真皮乳头层(真皮浅层);

深Ⅱ度烧伤:

伤及皮肤真皮层,介于浅Ⅱ度与Ⅲ度之间,深浅不尽一致。

Ⅲ度烧伤:

又称焦痂性烧伤。

是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

深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愈合较慢并留下瘢痕,烧伤区的皮肤皱缩、变形,影响功能。

烧伤后常常要在治疗过程中,才能区分深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

伤情分类:

①轻度烧伤:

总面积9%以下的Ⅱ度烧伤②中度烧伤:

Ⅱ度烧伤总面积达10%~29%,Ⅲ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③重度烧伤:

烧伤总面积30%~49%;

Ⅲ度烧伤面积在10%~19%;

烧伤面积虽不足30%,但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复合伤、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或化学中毒等并发症者。

④特重度烧伤:

烧伤面积50%以上;

Ⅲ度烧伤面积在20%;

已有严重并发症。

(1)现场急救:

①迅速脱离热源。

②初步估计伤情,如有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严重中毒等,应迅速组织抢救。

③轻度烧伤,特别是四肢烧伤,应尽可能立即用冷水连续冲洗或浸泡,可迅速降低热度。

④对大面积严重烧伤须及早建立静脉通道,予以输液抗休克治疗,就近转送医院,途中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⑤转运伤员遵循就近的原则。

(2)急诊治疗:

轻度烧伤的处理:

主要是处理创面,剃净创面周围毛发,清洁健康皮肤,去除异物。

中度以上烧伤的处理:

①吸氧、呼吸支持、建立输液通道、留置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比重、pH值,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

②估算烧伤面积、深度,评估病情;

③液体复苏、抗休克,应用林格氏液、生理盐水、葡萄糖液及胶体;

④创面处理,包括烧伤清除术、创面覆盖物应用、环状焦痂切开减压术、植皮术;

⑤镇静、止痛;

⑥创面污染重活有深度烧伤的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⑦抗感染,积极防治烧伤脓毒症;

⑧积极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⑨尽量减少瘢痕和挛缩,进行功能康复。

13.电击伤:

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致使局部性和全身性损伤或功能障碍。

14.动物咬伤:

动物利用其牙、爪、角、刺等袭击人类,造成咬伤、蛰伤和其他损伤。

15.创伤急救:

急诊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可改善伤员存活率,减少伤残率。

16.创伤指数:

主要参照创伤部位及伤员生理变化,加上创伤类型估计测算的分数。

按照其异常程度各评1、3、5、6分,相加积分(5~30)即为TI值。

TI值:

5~9分为轻伤;

10~16分为中度伤;

>

17分为重伤。

17.止血方法:

①指压法②加压包扎止血法③填塞止血法④止血带法⑤钳夹止血法

18.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辅料和协助止血。

种类:

(1)绷带包扎法:

①环形包扎法②螺旋包扎法③8字包扎法

(2)三角巾包扎法:

①头部包扎法②头部风帽包扎法③面部面具式包扎法④腹部包扎法⑤前胸部或背部包扎法⑥燕尾三角巾单、双肩包扎法⑦臀部包扎法

19.徒手搬运方法:

扶行法;

背负法;

拖行法;

轿杠式;

双人拉车式

20.器械搬运及各部位损伤搬运法:

担架搬运

21.转运伤员的注意项:

不可横向;

关注生命体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