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语文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7040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语文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语文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语文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语文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语文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语文1文档格式.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语文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语文1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语文1文档格式.docx

二、其他

6.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

居陋室陷淤泥如莲清净

下联:

三、句子默写

7.默写。

①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③,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④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

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⑥,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⑦,又弗如远甚。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好鸟相鸣,。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⑨,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⑩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学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迄乎成________

(2)可恃而不可恃也________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2)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10.本文第二段是如何论证“为学”的重要性的?

11.请举一个事例,论证“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这一观点。

五、现代文阅读

下班时间就要到了,杂货铺就要关门了,阿尔弗雷多·

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了老板卡尔先生。

卡尔先生上下打量了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

“等等,阿尔弗雷多——”

他说得那么小声,反倒让阿尔弗雷多不知所措了。

“怎么了,卡尔先生?

”“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

”卡尔先生说。

阿尔弗雷多开始有一丝慌乱,但随即很惊讶地说:

“东西?

……什么东西?

我不明白您说什么。

”“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至少两支牙膏,还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

”“我真不明白您是什么意思。

”阿尔弗雷多的脸腾的一下子红了。

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他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

“好吧,小伙子,现在告诉我,你干这种勾当有多久了?

”卡尔先生说话了,“头一回,我发誓,以前真没从店里拿过任何东西……”卡尔先生没等他说完,就插话:

“还想撒谎,嗯?

难道我看上去就那么傻吗?

难道我连自己店里的事都糊里糊涂吗?

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

”卡尔先生脸上的笑容古怪极了。

“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

”他说,“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交给警察。

”“我爸爸不在家。

他是印刷工,晚上上班。

”“那么谁在家?

”卡尔先生问。

“我妈妈在家。

”卡尔先生向电话走去。

阿尔弗雷多越害怕,嗓门就越高,像是在显示着急无所畏惧似的,可尽管他在大声说话,但他的声音却完全憋在喉咙里:

“请等一会儿,卡尔先生。

这是跟别人没关系……”阿尔弗雷多声音小的可怜,卡尔先生已经在跟他母亲通话了。

阿尔弗雷多想象待会儿的情景:

妈妈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

他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他。

噢,那太难堪了!

尽管如此,阿尔弗雷多还是盼着妈妈快来,好在卡尔先生叫警察之前把他接回去。

屋里两个人相互看着,一句话也不说。

终于有人敲门了,卡尔先生开了门。

“请进,您是希金斯太太吧?

”他脸上毫无表情。

“我是希金斯太太,阿尔弗雷多的母亲。

”她大大方方地做着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和卡尔先生握手。

卡尔先生怔住了,他没想到她会那样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阿尔弗雷多遇到麻烦了,是吗?

”“是的,太太。

您儿子从我店里偷东西。

不过,都是些牙膏、口红之类的小玩意儿。

”“是这样吗,阿尔弗雷多?

”她以略带伤感的口吻问儿子,并平静地看着他。

“是的,妈妈……”“你干吗要干这种事?

”“妈妈……”希金斯太太要说什么,却突然又停住了,把头转到了一边,“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卡尔先生?

”希金斯太太转过身来,笑容可掬地望着卡尔先生。

“我?

我本应该叫警察,那才是我该做的。

”“叫警察?

”她反问道。

“是的,是应该这样的,希金斯太太。

”“我本来无权过问您如何处理这件事,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时候给他点忠告比惩罚更有必要。

他看上去个头倒不小,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头脑的没几个。

”在阿尔弗雷多眼里,今晚妈妈完全像个陌生人。

瞧,她笑得那么自然,和蔼可亲。

卡尔先生原以为阿尔弗雷多的母亲会被吓得六神无主,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

她的沉着反倒使他感到内疚,心里暗暗佩服起这个女人。

“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让我把孩子带回去?

”“当然可以,”他想了一会儿说:

“我不想太不近情理。

现在我告诉您我的决定:

告诉您儿子别再上这儿来了,至于今晚的事嘛,就让它过去吧。

”“那真是谢谢您了,我不会忘记您是个好人的……”离开时卡尔先生握着希金斯太太的手说:

“认识您很高兴,非常遗憾我们只能以这种方式见面,请相信我这么做都是为了阿尔弗雷多好。

”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样。

阿尔弗雷多和母亲出了杂货铺,沿着大街走着,母亲迈着大步,两人谁也不开口说话。

阿尔弗雷多终于忍不住了:

“感谢上帝,结果是这样!

”“求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

阿尔弗雷多。

”到了家,。

希金斯太太脱了外套,看也不看儿子一眼,“阿尔弗雷多,还愣着干什么?

睡去吧。

你为什么总是没玩没了地闯祸呢?

听着,今晚的事别告诉你爸爸。

”说完她进了厨房。

“妈妈太伟大了!

”阿尔弗雷多躺在床上,自言自语道。

他觉得应该立即去对她说她有多么了不起。

他起身走向厨房,妈妈正喝茶。

那情景让他大吃一惊。

妈妈失魂落魄地坐在那儿,神态糟糕透了,根本不是杂货铺里那个沉着冷静的妈妈。

她颤抖地端起茶杯,茶溅到了桌上,嘴唇紧张地抿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

阿尔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他突然想哭……从那双颤巍巍的手上,那一条条刻在她脸上的皱纹里,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今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

(有删改)

12.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13.联系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希金斯太太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14.本文主要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5.你认为文中对阿尔弗雷多偷窃行为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为什么?

筷子春秋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

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

《礼记?

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

司马迁的《史记?

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

‘彼为象箸,必为玉桮’。

”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

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

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

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

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

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

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作者李阳波选自2021届5月6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16.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

17.第④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18.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

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19.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

柏拉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我一直在想,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世界上各个民族,什么才是那个民族的故事?

一个民族若有故事,可以解决这三个问号:

因何而著名?

因何而流传?

因何而有用?

我从第一个问号讲起。

前几天我去了德国的莱比锡。

莱比锡有博览会,还有保时捷的生产基地。

但是到了那里没有人向我们提这些,他们首先提的是巴赫。

巴赫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瓦格纳在那里出生,门德尔松在那里出任乐团指挥,并创建了莱比锡音乐学院……每个人都对这如数家珍。

莱比锡的街道上有许多用金属做成的音符,那是地面的路标,指引你通往一个又一个故居。

见到莱比锡市长的时候,他极其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座城市因为巴赫而著名。

我们问市长:

“莱比锡将来要打造成德国东部的著名城市吗?

”市长回答:

“一个拥有巴赫的城市,怎么能只满足于成为德国东部的著名城市呢?

我们要成为国际著名的城市。

”他们的底气源于巴赫在那里生活过。

第二个问号:

因何而流传。

我去浙江南浔古镇时,当地人领我们去了藏书楼。

讲解员开始是这样介绍的:

“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你们看,这家第三代就出了个读书人。

”我一听特郁闷,以为第三代这个读书人要开始败家了。

后来才知道是这个读书人爱书成痴,把前两代积累的巨大财富全买成了书,一共有17万册孤本、善本,建成了这个藏书楼。

现在这座藏书楼是南浔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浙江图书馆的分馆。

即将离开藏书楼时,我们说,幸好第三代是个“败家子”,把祖辈积攒的金钱都“败”成了书,让这个家族因此流芳百世。

第三个问号:

大家都知道《富春山居图》。

几百年前,在富阳郊区的深山老林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开始画《富春山居图》。

我相信那个朝代的“城里人”也在忙着做些“有用”的事,赚名赚利,歌舞升平。

而这位老人,独自在山林中守着孤寂作画。

几年之后,作品完成了,他着急大概也觉得“无用”,便将它送给一位名叫“无用”的僧人,该画因此得名“无用师卷”。

几百年过去了,那些功名富贵都已烟消云散,一幅“无用”的画,却为这座古城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声名和利益。

这些就是“无用之有用”。

我们这一两代中国人,是没有“故乡”和“故居”的,一直都在迁徙。

也许有时能看到父亲领着儿子指着某个广场上的地砖说:

“你爸当年就住这儿。

”1994年,冯骥才老师为了保护天津要拆的街巷,组织100多位摄影师去拍照。

最后房子拆了,艺术家们把它们留在了无声的作品里。

在这个没有故乡也少了故居的时代里,如果再没有了故事,失去了记忆,未来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在好好重视文化,我们将来拿什么回忆,拿什么找到家?

也许将来都会像二十年前,北岛流浪时所说:

“我对着镜子说中文。

”隔了一会儿,北岛又说:

“祖国是一种乡音。

(作者白岩松节选自《白说》略有删改)

20.文章第2自然段阐明,真正能够让莱比锡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

21.根据文章第4自然段内容,解释什么是“无用之有用”。

22.作者为什么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

全文的三个问题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3.联系全文,应怎样理解“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这句话?

24.怎样留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故事”?

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六、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节日是人们用来庆祝、纪念或祭祀的日子。

过节的时候,有的人呼朋唤友,欢聚一堂;

有的人回馈亲友,感恩师长;

也有的人追溯过往,展望未来……而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例如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家庭的节日,一本书出版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作家的节日,一个品牌上市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创业者的节日……

你是否曾有过一些难忘的节日?

你又是怎样看待生命中那些令人有所领悟有所成长的日子的?

阅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按要求完成作文。

要求:

(1)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本题使用反选排除法,A“戈”读第一声,B“粑”读bā,C“徕”读là

i

2.C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A“祟”为“崇”,B“已”为“以”,D“诟”为“垢”,答案为C。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A

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B“一抔黄土”指坟墓,也比喻不多的土地,不答案句意;

C“乐此不疲”是人做某事很愉快不觉得疲劳,不符合句意;

D“闲言碎语”一般指随意而说的无意义、低级趣味的话,不符合句意,答案为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C

【解析】试题分析: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糯米”“豆类”不是干果,所以后面不能和“等干果”一词;

B“方式需要去感受……游历……体验”主谓搭配不当,主语应该是“丰富心灵”而不是“方式”;

D“净化网络语言”与“语言交流”主谓搭配不当,“也是”应当是“更是”,答案为C。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5.B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各项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B错,《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王湾。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6.示例:

处深山立幽谷似兰芬芳

首先要了解对联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承”的特点,分析上联的内容与结构,根据对联要求对出下联。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7.

(1)野渡无人舟自横

(2)柳暗花明.又一衬

(3)烽火连三月

(4)云生结海楼

(5)酒酣脚胆尚开张

(6)气蒸云梦译

(7)窥镜而自视

(8)叹喟成韵

(9)不戚戚于贫贱

(1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

渡、柳、烽、结、酣、尚、蒸、窥、喟、戚、贱、衡、虑,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8.

(1)到。

(2)凭借,依靠。

9.

(1)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

(2)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10.通过对比论证,论证了人最终的成就不是取决于资质,而是取决于能否坚持学习。

11.示例:

在《伤仲永》一文中,方仲永幼时“指物作诗立就”,因其父“日扳仲水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终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充分证明了“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这一观点。

8.试题分析:

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试题分析:

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

“为”“则”“亦”“材”“庸”“逮”,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10.试题分析:

仔细阅读第二段文字,疏通文意,抓住“吾材之庸不逮人也”“吾资之聪倍人也”两句,分析本段两层内容,即可了解本段对比论证的方法。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11.试题分析:

结合全文内容,理解“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此句的意思,即指一个人再聪明而不学习也会自己招致损害,此由自然想到《伤仲永》一文中的例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12.示例:

妈妈,别难过

13.对闯祸的儿子,她平时冲动易怒。

当儿子因偷窃将被送人警察局,她从容冷静地化解了冲突,从褥了失主谅解,使儿子受到教育.是一位有智慈的毋亲。

独自一人默默承担了所有的痛苦,是一位对家人充满了爱的母亲。

14.使用了语言描写。

推动悄节向前发展;

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15.略

12.试题分析:

叙事文章的标题一般来说有充当线索、点明主要情节、突出主题的作用。

阅读全文,从这几个方面来概括,根据文中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拟写标题。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试题分析:

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试题分析:

首先要了解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阅读全文,判断主要使用的描写方法,从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性格特点和推动情节两方面来说明描写的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15.试题分析:

抓住本题解答的要点“阿尔弗雷多偷窃行为的处理方式”,梳理内容,找到有关的情节,了解“处理方式”的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意见。

16.

(1)“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

(2)对“筷子”这一食器诞生的推测。

(3)使用筷子有利于身体健康。

(4)使用筷子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17.

(1)作比较。

(2)通过“等”和“匕”(或“匙”)作比较,来说明。

“筷子”的使用更方便夹菜。

18.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著”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

19.

(1)使用方便灵活。

(2)可以使进食方式更文明。

【分析】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说明内容的提取概括能力。

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

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通读全文,这篇文章开篇引出说明对象“筷子”,接着介绍了筷子的名称的历史演变,然后推测了箸的诞生原因、筷子的健身功能以及筷子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据此解答即可。

17.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阅读所示文段。

文段中从原始社会人们吃饭的方式说到今天人们食用的工具,这是做比较说明。

最后,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箸”的使用更方便夹菜)来表达其作用。

18.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一般方法:

表态+解释+分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在分析效果时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句。

示例:

不能删去,“理论上”一词说明文中对“箸”诞生的介绍仅仅是合理的推测,而非证据确凿的事实。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仔细阅读全文,从文章中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内容,锁定某些段落,或从文中找到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

根据第④段“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第⑦段“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概括解答即可。

20.

(1)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那曾在莱比锡留下印迹。

(2)从官员到普通民众。

莱比锡对自己的城市文化非常珍视并引以为荣。

21.文化(艺术)不一定能马上为人们换米物质收益.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后,却可以为我们带来扎扎实实的声名和利益。

22.

(1)”能激发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23.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并且使之保留并传承下去,这个民族才能在世界立足,并从中收获长远的利益。

24.示例:

中华民砍有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如今经济腾飞,高速发展的年代。

不免会有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所以我们更要努力保护艺术品、古籍、古建筑。

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如学生能举出实例来谈,只要符合题愈.可的情给分。

20.试题分析:

抓住题中提示的答点“让莱比锡闻名于世的原因”,阅读所示文段即第二段文字,找到关键语句理解作答。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

21.试题分析:

解答思路同上。

阅读所示文段即第四段文字,找到作者有关“无用之用”论述的文字,理解作答。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2.试题分析:

阅读全文,了解作者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