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投资分析简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6878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行业投资分析简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药行业投资分析简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药行业投资分析简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药行业投资分析简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药行业投资分析简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行业投资分析简报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药行业投资分析简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行业投资分析简报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行业投资分析简报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药饮片加工是指对采集的天然或人工种植、养殖的动物和植物中草药进行加工、处理的活动。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各种中药材加工,炮制后形成中药饮片,二是提取中药的加工。

中成药制造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的传统药的加工生产。

包括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作的各种蜜丸、水丸、冲剂、糖浆、膏药等中成药;

用现代制药方法制作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以及专作治病的药酒。

第二节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

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

2009年5月初,国务院下发《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并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加强中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制定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2009年8月18日,为配合中国医改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正式发布。

这份目录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共307个药品品种,其中,化学药盒生物制品有205个品种,中成药102个品种,占了三分之一。

最近发表的“十二五规划”中不仅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单列一节,还在另外两处提及中医药,解读其内容,或可掂出中医药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分量,更能明晰中医药未来五年的新布局。

1、我国中药行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1.1国内市场状况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内早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民族医药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而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也由1998年的3428万吨增长到的6O。

29万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

2003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继续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

2004年,中药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依然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与2003年比较,2004年医药制造业总体和化学药的增长步伐都明显回落,而中药行业则与上期基本持平,利润增速还有所提升,行业的经营稳定性相对突出。

1997到200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多,占整个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18.60%增长到2004年的26.10%。

由于支持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因素,如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持续存在,可以预计中药行业的这种稳定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1.2国际市场状况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强化,我国中药的出口额在1995年达到创纪录的7.7亿美元之后,曾持续走低,连年大幅度滑坡,落后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

2002年之后这种势头有所好转,出口额开始回升,2003年,则取得稳定增长,于8年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2008年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

可以说国产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正处于上升阶段。

中药出口从1950年到2007年的近60年间,出口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950-1979年处于发展初期,1979-1999处于平稳增长期,1999-2007处于高速增长期。

1950-1969年出口额仅在5000万美元以下,从1974年开始出口过1亿美元,1994年开始中药出口突破5亿美元,2006年开始中药出口突破10亿美元大关,从1999年到2008年这8年中,中药出口翻了一翻。

可以说中药出口的历史是从无到有,从平凡到辉煌。

2、我国中药行业发展现状

2.1发展现状概述

2008年1-11月,我国中药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49.09亿元,同比增长23.2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22个百分点。

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29.17、1419.92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8.82%、81.18%。

与此同时,中药累计进出口情况也相对平稳。

出口、进口均呈增势,进出口总额达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95%。

其中,进口额达4.05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出口额达到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7%。

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16个百分点,中药产品贸易顺差达到6.7亿美元。

从贸易比重上看,1-11月份,中药进出口金额占医药产品进出口总额3.55%;

出口金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4.01%;

进口金额占医药进口总额的2.66%。

中药在出口中的比重高于进口1.35个百分点,高于进出口0.4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药在出口中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但是,在2008进入9月份以后,金融风暴对中药出口的冲击已经开始浮现,尤其是11月份反映最为明显,医保商会数据显示,11月份单月中药出口总额为1.09亿美元,同比下降14.1%,主要影响因素是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数量同比下降40.12%,金额同比下降25.39%。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2009年1、2月由于受金融危机的深入影响,中式成药出口额骤降,09年初至今,中式成药出口额同比一直呈现负增长趋势,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缓和,下降趋势也有所缓和。

2009年1~8月份,我国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具有刚性需求的独特产业,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总体发展依然乐观,其中中药进出口额达到1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5%。

09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行业同比增长14%,而中药的增速超过了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速,达到近16%,整个中药行业,包括中药材、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等的增长都超过医药行业平均水平,成为发展最好的产业之一。

我国中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销售收入、资产、企业数以及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稳步增长。

2009年上半年我国中药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39.87亿元,同比增长20.9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74个百分点。

5月末,我国中药制造业资产总计为2382.20亿元,同比增长13.4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05个百分点;

企业数为2151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91个;

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45.8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96万人。

图二:

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中成药月度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

4月份,国家推出新医改方案,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药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并对中医药采取加大扶持的发展政策,这为中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5月份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投入,意见的出台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8500亿的投入将加快中药产业的建设,而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又一次把中药产业推向焦点,入选基本药物目录的中药占了全部目录的三分之一,中药饮片也首次被纳入,这些因素都将带动中药产业的快速增长。

为配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国家发改委10月2日发出通知,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从总体上来看,这些价格的调整,都对这些药品的生产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大,毕竟,这些调价都是微调,它们的变动是很小的,对企业的影响微乎其微。

从此次价格调整来看,独家品种的降价幅度非常小,整体看,此次定价对拥有独家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工业企业已构成实质性的重大利好,未来的增长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2.2目前中药行业的优势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

2.2.1资源丰富

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据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O种。

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

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

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

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

如:

抗癌药物紫杉醇是从名贵树种红杉树中提取的,而世界范围内的又以我国云南的红杉树树种的紫杉醇含量最高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大量的紫杉醇;

绿色健康药物银杏叶片制剂,其原料为银杏叶,而全球银杏叶用量的9O%来自于我国。

2.2.2药品替代优势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

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

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

期望从中寻找出路。

由于中药迎合了这种回归自然的潮流,而且中药疗效稳定。

相对安全以及对一些疑难疾病具有疗效显著的特点,如在美国近几年天然与传统健康业增长就非常迅速。

因此,中药不仅在我国卫生保健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且也有望被世界各国接受。

国际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2.2.3自主知识产权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中药行业可以说是我国医药行业中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

建国以来,我国生产3000多种西药中有99%是仿制的;

近几年生产的837种西药中,97.4%是仿制的。

而我国是世界上中医药理论最为丰富、经验最多的国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许多民间秘方、验方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无价的知识宝库。

2.3目前中药行业的劣势

2.3.1中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差

我国虽然是中药传统国家,但是在中药科技上还是一个弱国。

我国每年人均用药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而且我国医药工业生产的医药品种约95%是仿制国外品种,中药出口额也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很难承受国外“洋中药”的冲击。

这对我国中药产业是个致命的打击。

2.3.2新药研发与国际规则差距大

我国的中药产品常常遇到国外市场的限制,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药品规范与准则与国外的规则有一定差距,我国中药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没有一些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中药企业对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和科技能力落后,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国外各大制药公司的新产品研发人数多在5000人以上。

国外1名医药科研人员每年的平均科研经费约为(12.5~22.6)万美元,而我国仅为(5O0O~6000)美元,只相当于国外的1/300。

国外开发新药的经费大多来自企业,大制药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约为销售额的15%,而我国现不足1%。

目前我国从事药学科研的人员有1万多人,直接从事创制新药的专业人员3000多人,不及国外一家大制药公司,且这些研发者多隶属于卫生部、中科院、中医药局、总后卫生部等部门,专业人才缺乏将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事业发展的瓶颈。

2.3.3中药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

我国中药行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存在一些例如中药产品重复,疗效相差不大、国际竞争力差等严重问题。

我国中药企业绝大多数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重复性的仿制产品很多,另外,我国中药产业方面的人才缺乏,对整个中药产业来说影响非常大。

2.3.4缺少科学有效的监督综合体系

我国对中药基础研究非常薄弱,而且直到现在我国还未能建立起一个适合中药发展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现在有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仍未清楚,对中药质量的监督缺乏一个系统的综合评价,设计标准时对技术壁垒考虑少,监督不够透明有效。

2.4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机遇

2.4.1新医改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新医改中明确指出,3年内,我国将投入8500亿元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五项医改重点工作,这些都表明了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决心,也反映出深化医改对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性。

医改不仅体现出国家花大力气进行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决心,也将对行业产生深远意义的影响,未来几年,我国的医药市场将继续扩容、国家基本药物将会作为制度推行、中医药事业扶持力度将继续加大、而创新将继续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

2.4.2国家政策倾斜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各项中药产业支持政策都提出了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并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将中医药推向世界。

它不但表明政府将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产业的投入,扶植中药产业的建设,还从根本上保护中药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中药产业水平的提升。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国家相继出台的这些政策对中药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也将对所有中药生产企业带来利好影响。

受这些政策的影响,我国主要的中药生产企业将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而有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里的中药企业也会从中受益,从而促使整个中药生产企业业绩的提升。

2.4.3基本药物出台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一拖再拖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最终定于六月底正式出台,基本药物目录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而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里面的药品将来全部要在基层机构配备使用,大医院也要作为首选,基本药物目录里面的药品会得到广泛使用,而且在医保报销比例上明显高于其他的药品,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将来新医改里面中医、中药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基本药物目录一旦发布,会使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格局有所变化,而对于一些小的中药二线企业则有可能难逃消亡的厄运,对于我国传统中药老字号企业来说,其影响最多仅仅只是体现在价格会相应的降低,而并不会影响这些传统老字号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2.4.4中医药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可

在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保健医疗的战略目标的推动下,传统医药/替代药物将纳入国家的医疗体系;

世界各国对传统医药实施立法管理:

新加坡、香港对中医药的立法管理,澳大利亚率先立法承认中医,欧美对植物药实行立法管理,日本汉方药、韩国韩药、台湾的科学中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及中药在抗击全球性重大疾病中的优秀表现,这些都是中药必然发展壮大的良好要素。

所以中药作为中华瑰宝必然会有飞跃式发展,我们也有责任让它服务于世界人民。

2.5我国中药行业面临的威胁

通过对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中药出口形势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药产品出口还是受到严峻考验,出口增幅趋缓或出现下降。

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药产品在国外多用于膳食补充剂、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与化学药品相比,需求弹性相对较大。

同时,受文化认识的影响,中药在多数国家尚未进入主流医药市场,也未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若民众收入受到影响,对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药品需求依赖性更强。

  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日本、香港、韩国、美国(提取物)和东南亚,上述国家均不同程度的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因而影响到我中药的消费量。

  当然,考验中药出口的其他原因还包括:

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需求萎缩及经营渠道中断;

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和其他货币的大幅波动;

标准提高导致的国内外经营的风险加大;

国内经营成本全面上升;

“奶粉事件”的不良影响。

3、我国中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3.1企业将向兼并重组方向发展

近年来,医药领域的兼并重组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中药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整合期,通过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这些措施都提高和改善了中药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医改和中药产业的双赢。

3.2各方资金加快向中药行业倾斜

中药作为我国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新医改和国家刚发布的《意见》都表明了我国对中药行业的发展导向和相应的扶持政策,未来各方资金都将会加快向中药行业倾斜,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3.3企业更注重品牌的发展

国家发布《意见》提出要加大对中药行业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如今,我国已经有一批中药企业被誉为“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未来更多的中药企业将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发展。

3.4产业发展将愈加规范化

另一方面,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药行业内多、小、散、乱的局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以预见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以及中药商业等各个环节。

第二部份行业内企业情况

第一节企业总体特征分析

一、总体分析

截止2009年11月,我国中药行业内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193家,其中大型企业有24家,占1.09%;

中型企业245家,占11.18%;

小型企业1923家,占87.73%。

大中型企业的数量比例较少,小型企业数量占有较大比例。

小型企业的优势是成本低、决策灵活,能迅速发现并满足市场需求,但没有强势品牌、核心技术和雄厚的资金,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及越来越严的国家法规的监管,小型企业的生存会日益困难。

中药制造业属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以维系整个企业的运作。

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引进资金来进行规模扩张,扩大生产能力,以降低成本。

而且,大型企业也有充足的实力去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可能带来的成本压力,因此,大型企业的发展将一直向好。

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成熟。

企业联合重组,扩大规模将是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同时,国家相关部门针对中药制造业出台各项规范和监管措施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大型企业借助品牌、资金、技术、营销等众多优势,逐渐将占据该行业市场的主导和主体位置,中小型企业或以差异化经营为主,或被大型企业兼并,或被市场所淘汰出局。

但是,由于长久以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在中药制造业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各自形成了独立的销售渠道,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短期内中小企业还将发挥主体作用。

2009年中药行业企业规模分布情况

二、规模特征分析

(一)大型企业平均资产最高

截至2009年11月,从中药行业内大中小型企业的资产增长情况来看,所有类型企业的规模平均增速为13.31%,各型企业的资产增速比较差距不是很大,但大型企业的资产增长速度较为突出;

从资产比重来看,小型企业资产比重达到40.83%,在全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从平均资产来看,大型企业的平均资产为25.39亿元,远远高于中小企业的平均资产。

2009年中药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资产情况

企业类型

资产总计(亿元)

同比增长(%)

比重(%)

平均资产(亿元)

全部

2550.48

13.31

100.00

1.16

大型

609.44

16.42

23.90

25.39

中型

899.75

12.42

35.28

3.67

小型

1041.29

12.31

40.83

0.54

(二)小型企业亏损情况较为严重

从中药行业全国的亏损面来看,2009年1-11月为18.33%,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亏损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小型企业的亏损面则相对较高,达到了19.6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从亏损额情况来看,小型企业的亏损总额最多,达到6.69亿元,占全国的84.15%。

企业亏损的现实也进一步表明,中药企业只有在生产、经营上达到一定的规模,才具有良好的效益和发展前景。

销售不上规模,亏损的可能性极大。

2009年中药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亏损情况

类型

企业个数

亏损企业

亏损面

亏损总额(亿元)

亏损额比重(%)

全国

2193

402

18.33

7.96

24

1

4.17

0.11

1.34

245

23

9.39

1.15

14.51

1923

378

19.66

6.69

84.15

(三)大中型企业盈利能力较高

2009年1-11月,中药行业内大中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3.32%和12.50%,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小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6.6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近年来,行业内企业间的联合重组趋势明显,小型企业不断被大型企业兼并,使得大、中型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少数优秀的小型中药企业在市场上也可以是优胜者,但对行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有限。

在各项政策及大中型企业的压力下,小型企业的生存越来越困难。

2009年中药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盈利情况

销售收入(亿元)

利润总额(亿元)

销售利润率(%)

2129.69

23.42

210.24

27.21

9.87

470.83

21.83

62.70

20.70

13.32

630.69

12.96

78.86

21.84

12.50

1028.16

31.70

68.68

41.31

6.68

第二节行业内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1.广州药业(600332)

1.1公司介绍

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龙头,目前的主业可以分为合资部分及自营部分,合资部分包括广州医药(商业)、王老吉药业(工业);

自营工业部分包括星群药业、中一药业等10个子公司,自营商业部分包括采芝林、医药进出口公司。

并拥有众多的老字号品牌和丰富的产品资源。

近年公司本部的各项业务也通过持续不断的变革试图突破各子公司之间联邦式的松散结构。

但作为子公司众多的国有企业,其营销改革亦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完成。

1.2经营情况

截止2010-12-31日,实现主营收入105220.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4%,实现净利润4009.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3%,当期资产负债率为18.6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负债合计比率为5.23%。

2010年报

2010中报

2009年报

2008年报

公告日期

2011-3-28

2010-8-30

2010-3-29

2009-3-30

每股指标

每股收益-基本(元)

0.329

0.208

0.26

0.225

每股收益-稀释(元)

每股收益-期末股本摊薄(元)

0.3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