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6869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十五章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十五章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十五章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十五章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Word格式.docx

《第十五章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五章李嘉图的剩余价值理论Word格式.docx

李嘉图的全部平均利润学说(他的地租理论是以此为基础的),除了归结为确认利润“同资本成比例,而不是同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还能是什么呢?

如果利润“同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那末相等的资本就会提供极不相等的利润,因为这些资本的利润等于它们本部门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不取决于全部资本的量,而取决于可变资本的量,或者说,取决于“所使用的劳动量”。

因此,怎么能说,利润同所投资本的量成比例,而不同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仅仅是某种特殊投资部门即特殊生产部门所特有的例外情况呢?

如果剩余价值率既定,对一定资本来说,剩余价值量就必然总是取决于所使用的劳动量,而不取决于资本的绝对量。

另一方面,如果平均利润率既定,利润量就必然总是取决于所使用的资本的量,而不取决于所使用的劳动量。

李嘉图明确地谈到这样一些部门,如

“海运业、同遥远的国家进行的对外贸易,以及需要昂贵机器装备的部门”。

(第418页)

这就是说,他谈的是那些使用不变资本较多而可变资本较少的部门。

同时,这些部门同其他部门相比,预付资本的总量大,换句话说,这些部门只有依靠大资本才能经营。

如果利润率既定,利润量就完全取决于预付资本的量。

但这决不是使用大资本和使用许多不变资本(这两者往往联系在一起)的部门不同于使用小资本的部门的特点,这不过是下述论点的一种运用,即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因而较大的资本能比较小的资本提供更多的利润。

这同“所使用的劳动量”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利润率一般是大还是小,确实取决于整个资本家阶级的资本所使用的劳动总量,取决于所使用的无酬劳动的相对量,最后取决于花费在劳动上的资本同只是作为生产条件再生产出来的资本之间的比例。

李嘉图本人就反驳了亚·

斯密的下述看法,即认为对外贸易中的较高利润率,“个别商人在对外贸易中有时赚得的大量利润,会提高国内的一般利润率”。

李嘉图说:

“他们断言,利润的均等是由利润的普遍提高造成的;

而我却认为,特别有利的部门的利润会迅速下降到一般水平。

”(第7章《论对外贸易》,第132—133页)

李嘉图认为,特殊利润(如果不是由市场价格涨到价值以上所造成)虽然会平均化,但不会提高一般利润率;

其次,他认为,对外贸易和市场的扩大不可能提高利润率,李嘉图的这些观点究竟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留到后面再说[注:

见本册第494—497页和第535—536页。

——编者注]。

但是,如果承认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一般承认“利润的均等”,那末,他又怎么能够把“利润同资本成比例”的部门与利润“同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的部门区别开来呢?

在前面引用的第二十六章《论总收入和纯收入》中,李嘉图说:

“我承认,由于地租的性质,除了最后耕种的土地以外,任何一块土地上用于农业的一定量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都比用于工业和商业的等量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大。

”(第419页)

这句话完全是无稽之谈。

第一,按照李嘉图的说法,在最后耕种的土地上使用的劳动量比所有其他土地上使用的劳动量大。

在他看来,其他土地上的地租就是由此产生的。

因此,怎么能说,除了最后耕种的土地以外,一定量资本在所有其他土地上推动的劳动量,一定会比在工业和商业上推动的劳动量大呢?

较好土地的产品的市场价值,超过用于耕种这种土地的资本使用的劳动量所决定的个别价值,这同一定量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比用于工业和商业的等量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大”,是不一样的吧?

但是如果李嘉图说,撇开土地肥力的差别,地租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农业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就资本的不变部分而言,比非农业生产中的平均资本所推动的劳动量大;

那当然就对了。

[638]李嘉图没有看到,在剩余价值既定时,有些原因会使利润提高或降低,总之会对利润发生影响。

因为李嘉图把剩余价值和利润等同起来,所以,当他现在要证明利润率的提高和降低仅仅是由引起剩余价值率提高或降低的那些情况决定的时候,他是前后一贯的。

其次,他没有看到,如果撇开在剩余价值量既定时影响利润率(虽然并不影响利润量)的那些情况不谈,利润率就取决于剩余价值量,而决不是取决于剩余价值率。

如果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率既定,剩余价值量就取决于资本的有机构成,即取决于一定价值的资本例如100镑所雇用的工人人数。

在资本有机构成既定时,剩余价值量就取决于剩余价值率。

可见,剩余价值量决定于以下两个因素:

同时雇用的工人人数和剩余劳动率。

如果资本增大,那末,不管资本的有机构成如何,——假定资本虽然增大而其有机构成不变,——剩余价值量也会增加。

但这丝毫不会改变下述情况:

对于一定价值的资本例如100来说,剩余价值量保持不变。

如果这里剩余价值量等于10,那末对于1000来说,剩余价值量就等于100,但是比例不会因此变动。

{李嘉图写道:

“在同一经济部门不可能有两种利润率;

所以,在产品价值对资本的比例不同时,不同的将是地租,而不是利润。

”(第212—213页)(第12章《土地税》)

这只适用于“同一经济部门”的正常利润率。

否则就同前面引文[注:

见本册第225和354页。

——编者注]中的论点直接矛盾:

“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它们的交换价值始终不决定于在只是享有特殊生产便利的人才具备的最有利条件下足以把它们生产出来的较小量劳动,而决定于没有这样的便利,也就是在最不利条件下继续进行生产的人所必须花在它们生产上的较大量劳动;

这里说的最不利条件,是指为了把需要的产品量生产出来而必须继续进行生产的那种最不利的条件。

”(第2章《论地租》,第60—61页)}

在第十二章《土地税》中,李嘉图附带对萨伊提出了如下的反驳。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位英国人总是尖锐地看到了经济上的差别,而那位大陆人却经常忘记这种差别。

“萨伊先生[在他所举的例子中]假定,‘一个土地所有者由于勤劳、节俭和经营本领而使自己的年收入增加5000法郎’。

但是,土地所有者如果不是自己经营,他就不可能在他的土地上发挥他的勤劳、节俭和经营本领;

如果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他就是以资本家和租地农场主的身分,而不是以土地所有者的身分来进行改良。

他不预先增加用于这一农场的资本量,单凭自己的特殊经营本领{因而“经营本领”多少也只是一句空话},就能那样增加自己农场的产品,那是不可想象的。

”(第209页)

在第十三章《黄金税》(这一章对李嘉图的货币理论很重要)中,李嘉图提出了关于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的某些补充或进一步的规定。

这些补充或规定可以归结为一点:

这两种价格的平均化进行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该经济部门所允许的供给的增加或减少是快还是慢,也就是说,要看资本向该部门流入或从该部门流出是快还是慢。

李嘉图关于地租的论述,受到各方面(西斯蒙第等人)的指责,说他忽略了使用许多固定资本的租地农场主抽出资本的困难,等等。

(1815—1830年英国的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不管这种指责如何正确,它根本没有涉及理论,完全没有触动理论,因为这里谈的只不过是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快慢程度问题。

但对于向新地投入新资本的相反的指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李嘉图的前提是,向新地投入新资本只能在没有土地所有者干预的条件下进行,这里资本是[639]在它的运动没有遇到抵抗的环境中发挥作用的。

然而这是根本错误的。

为了证明这个前提,为了证明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土地所有权已经发展的地方存在这种前提,李嘉图总是设想有以下的情况:

土地所有权——或者实际上,或者法律上——并不存在,资本主义生产,至少农业本身的资本主义生产还不发展。

至于刚才谈到的李嘉图关于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的论点,那是这样的:

“商品价格由于课税或生产困难而上涨的现象,无论如何最终是要发生的;

但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经过多长时间才会趋于一致,必然取决于这种商品的性质和它的数量能够减少的容易程度。

如果被课税的商品数量不能减少,如果比方说租地农场主或制帽厂主的资本不能抽到别的部门去,那末,即使他们的利润因课税而降低到一般水平之下,也不会引起什么后果。

除非对他们的商品的需求增加,租地农场主和制帽厂主决不可能把谷物和帽子的市场价格提高到这些商品增加了的自然价格的水平。

即使他们扬言要放弃这个行业,把自己的资本转到更有利的部门中去,也会被看作是虚张声势,决不会实现;

所以这类商品的价格不会靠缩减生产来提高。

但是,实际上一切商品的数量都是可以减少的,资本也可以由利润较小的部门转到利润较大的部门,不过速度有所不同而已。

一种商品的供给越是易于缩减而又无损于生产者,在由于课税或任何其他原因而使生产困难增加之后,该商品的价格就越是迅速地上涨。

”(第214—215页)

“一切商品的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的一致,总是取决于该商品的供给增减的容易程度。

对于金、房屋、劳动以及其他许多物品来说,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可能很快达到这种结果的。

但是,象帽子、鞋子、谷物和衣服这样一些逐年消费又逐年再生产的商品,情况就不同了。

这些商品的供给在必要时可以减少,并且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使供给缩减到与增加了的生产费用相适应”。

(第220—221页)

[

(2)利润率变动的各种不同情况]

李嘉图在这第十三章《黄金税》中说:

“地租不是财富的创造,只是财富的转移。

”(第221页)

难道利润是财富的创造,或者说,利润倒不是剩余劳动从工人到资本家的转移吗?

至于工资,它事实上也不是财富的创造,但也不是财富的转移。

它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由生产这个产品的人占有。

在这一章中,李嘉图说:

“……对地面上的原产品所课的税,会落在消费者身上,并且决不会影响地租,除非这种税通过削减维持劳动的基金而压低工资,缩减人口并减少对谷物的需求。

李嘉图说,“对地面上的原产品所课的税”既不会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也不会落在租地农场主身上,而会落在消费者身上,这是否正确,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论。

但是,我敢断言,如果他是正确的,这种税就会提高地租,而李嘉图认为,这种税不会影响地租,除非它通过使生活资料等等涨价而减少资本、人口和对谷物的需求。

问题在于,李嘉图以为,原产品的涨价只是在它使工人消费的生活资料涨价的限度内,才影响利润率。

这里,说原产品涨价只是在这个限度内才能影响剩余价值率,因而影响剩余价值本身,并因此也影响利润率,那是对的。

但是,在剩余价值既定时,“地面上的原产品”涨价,会提高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相比)的价值,会增大不变资本对可变资本的比例,所以,就会降低利润率,因而就会提高地租。

李嘉图的出发点是:

[640]既然原产品无论涨价或跌价都不影响工资,它也就不会影响利润;

因为他断言{有一段话除外,那一段话后面我们回过头来再谈[注:

见本册第490—491页。

——编者注]},不管预付资本的价值降低还是提高,利润率保持不变。

因此,如果预付资本的价值增加,那末产品的价值也就增加,同样,产品中构成剩余产品即利润的那一部分也就增加。

预付资本的价值降低时情况则相反。

这种说法只有在下述场合才是正确的,即由于原料涨价、课税或其他原因,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价值按同一比例发生变动。

在这种场合,利润率保持不变,因为资本有机构成没有发生任何变动。

即使在这种场合,也必须假定在出现暂时性变动时发生的情况,那就是——工资保持不变,尽管原产品可能涨价或跌价(也就是说,工资保持不变,不管工资的使用价值在价值既定不变时是提高还是降低)。

可能有以下一些情况。

首先说两种主要的差别。

(A)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动,所使用的不变资本量和可变资本量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动。

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工资按价值来说{即按(它所代表的)劳动时间来说}不变,剩余价值率就保持不变。

但是,如果同一资本所使用的工人人数,即可变资本发生变动,剩余价值本身就会发生变动。

如果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动,不变资本相对减少,那末剩余价值就会增加,因而利润率也就提高。

反之,其结果也相反。

这里始终假定,一定量比如说100单位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保持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方式的变动在同样程度上影响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也就是比如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没有变动时必定以同样程度增加或减少,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这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减少和增加的必然性总是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相联系的。

生产方式的变动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这一点,在资本有机构成既定的情况下,与必须使用大资本还是小资本毫无关系。

(B)生产方式不变。

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相对量不变(也就是它们各自在总资本中所占的份额不变)的情况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变动,是由于加入不变资本或可变资本的商品的价值有了变动而发生的。

这里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变资本的价值不变;

可变资本的价值提高或降低。

这总是会影响剩余价值,因此也会影响利润率。

[2]可变资本的价值不变;

不变资本的价值提高或降低。

于是,在前一场合利润率会降低,在后一场合则会提高。

[3]如果不变资本的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同时降低,但降低的比例不同,那末,一个的价值同另一个的价值相比,总是或者提高,或者降低。

[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按同一比例变动,不管两者同时提高或同时降低,都是如此。

如果两者价值都提高,那末利润率就降低,但这不是因为不变资本的价值提高,而是因为可变资本的价值提高,从而剩余价值降低(因为这里只是可变资本的价值提高了,尽管这个资本所推动的工人人数照旧不变,甚至可能减少)。

如果两者价值都降低,那末利润率就提高,但这不是因为不变资本的价值降低,而是因为可变资本(在价值上)降低,从而剩余价值增长。

(C)生产方式的变动以及构成不变资本或可变资本的各要素价值的变动。

这里一种变动可能和另一种变动相抵销,例如,如果不变资本的量增加,而它的价值降低或保持不变(因而一定量比如说100单位的价值也相应降低),或者,如果不变资本的量降低,而它的价值保持不变(因而一定量的价值就相应提高)或按同一比例提高。

在后一种情况下,资本的有机构成不会发生任何变动。

利润率保持不变。

但是,不变资本的量与可变资本相对来说减少,而它的价值却增长,这种情况,除农业资本以外,是决不可能发生的。

一种变动对另一种变动的这种抵销作用,对可变资本来说是不可能的(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条件下)。

因此,除上述那一种情况以外,只有一种可能:

同可变资本相比,不变资本的价值和量同时相对地降低或提高;

因而,同可变资本相比,不变资本的价值绝对地提高或降低。

这种情况我们已经考察过了。

如果不变资本的价值和量虽然同时降低或提高,[641]但是比例不同,那末根据假定,这总是可以归结为:

同可变资本相比,不变资本的价值提高或降低。

这也包括另一种情况。

因为,如果不变资本的量增加,可变资本的量就相对减少,反之,结果也相反。

对价值来说,情况也完全一样。

[641]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上的彼此相反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

[642]关于C的情况(第640页),还必须注意以下这一点:

可能有这种情况:

工资提高了,而不变资本在价值上,不是在量上,却降低了。

如果提高和降低这两端彼此相符,利润率就可能保持不变。

例如,不变资本=60镑,工资=40镑,剩余价值率=50%,于是,产品=120镑,而利润率=20%。

如果不变资本在它的量保持不变时降到40镑,如果工资提高到60镑,而剩余价值从50%降到[33+(1/3)]%,那末产品仍然会等于120镑,而利润率会等于20%。

这是不对的。

根据假定,所使用的[活]劳动量创造的总价值为60镑。

因此,如果工资提高到60镑,剩余价值,因而利润率,就会等于零。

即使工资不提高这么多,工资的任何提高也总会引起剩余价值的降低。

如果工资提高到50镑,剩余价值就等于10镑;

如果工资提高到45镑,剩余价值就等于15镑,依此类推。

可见,在一切情况下,剩余价值和利润率都以同样程度降低。

因为剩余价值和利润率在这里是按保持不变的总资本来计算的。

在资本(指总资本)量相同时,利润率必定不是随着剩余价值率一同提高和降低,而是随着剩余价值绝对量一同提高和降低。

如果在上述例子中[不变资本由亚麻构成],亚麻价格下降,由同一数量的工人纺成纱的那个亚麻量,可以用40镑买到,那末我们就会得出如下结果:

不变可变剩余产品预付利润率

资本资本价值价值资本

40501010090[11+(1/9)]%

这里利润率降到20%以下。

如果不变资本的价值降低到30镑,我们就会得出:

3050109080[12+(1/2)]%

如果不变资本的价值降低到20镑,我们就会得出:

2050108070[14+(2/7)]%

在我们假定的前提下,不变资本价值的降低始终只是部分地抵销可变资本价值的提高。

在这种前提下,不变资本价值的降低不可能全部抵销可变资本价值的提高,因为要使利润率等于20%,剩余价值10镑必须是整个预付资本的1/5。

但是,在可变资本等于50镑的情况下,只有在不变资本等于0时才有这种可能。

如果我们假定,可变资本只提高到45镑,那末剩余价值将是15镑。

如果我们还假定,不变资本降低到30镑,那末,我们就会得出如下结果:

304515907520%

因而,在这里,两种运动完全相互抵销了。

[643]下面我们再举这样一种情况:

2045158065[23+(1/13)]%

因而,在这里,即使剩余价值降低了[注:

同最初的情况60c+40v+20m相比。

——编者注],但由于不变资本价值降低得更多,利润率也可能提高。

同样使用100镑资本,尽管工资提高了,剩余价值率降低了,却能雇用更多的工人。

虽然剩余价值率降低了,但剩余价值本身,因而利润却增加了,因为工人人数增加了。

根据上述20c+45v这个比例,在使用100镑资本时,我们得出如下比例:

30+(10/13)69+(3/13)23+(1/13)123+(1/13)100[23+(1/13)]%

剩余价值率和工人人数之间的比例在这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李嘉图从来不考察这种比例。

[634]

***

[641]前面对于一个资本有机构成内部的变动所作的考察,显然对于各个不同资本,对于各个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之间有机构成的差别来说,也是适用的。

第一,代替一个资本的有机构成的变动的,将是各个不同资本的有机构成的差别。

第二,[代替]由一个资本的两部分价值变动引起的有机构成的变动的,将是各个不同资本之间在它们所使用的原料和机器的价值方面的完全一样的差别。

这不适用于可变资本,因为我们假定各个不同生产部门的工资相等。

各个不同部门中的不同工作日在价值上的差别和这个问题毫无关系。

如果首饰匠劳动比粗工的劳动贵,那末首饰匠的剩余劳动时间也按同一比例,比粗工的剩余劳动时间贵。

[98][641]

[(4)李嘉图在他的利润理论中把费用人价格同价值混淆起来]

[641]在第十五章《利润税》中,李嘉图说:

“对通称为奢侈品的那些商品所课的税,只会落在这些商品的消费者身上……但是,对必需品所课的税,落到消费者身上的负担,不是同他们的消费量成比例,而总是要高得多。

”例如,谷物税[落到工厂主身上的负担,不仅要看他消费的谷物是多少,而且要看谷物涨价使工资提高了多少]。

“这会改变资本的利润率。

凡是使工资提高的一切东西,都会减少资本的利润;

因此,对工人消费的任何一种商品所课的任何一种税,都有降低利润率的趋势。

”(第231页)

如果课税的对象不仅加入个人消费,而且加入生产消费,或者它只加入生产消费,那末,对消费者所课的税同时就是对生产者所课的税。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不仅仅适用于工人消费的必需品,而且适用于资本家在生产上消费的一切材料。

每一种这样的税都会降低利润率,因为它会提高不变资本的价值(与可变资本相对而言)。

我们就拿对亚麻或羊毛所课的税作例子。

[642]亚麻涨价了。

因此麻纺业者用资本100就不可能买到和以前同样数量的亚麻来纺纱了。

因为生产方式不变,所以,麻纺业者为了把原来数量的亚麻纺成纱,就需要和以前同样数量的工人。

但是,与花费在工资上的资本相对而言,亚麻现在比以前具有更大的价值。

因而利润率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麻纱价格的上涨并不会给他带来好处。

这个价格上涨的绝对量,对麻纺业者根本无关紧要。

全部问题只在于产品价格超过预付资本价格的那个余额。

如果麻纺业者想要提高整个产品的价格,以便不仅弥补亚麻价格的上涨,而且使同量的纱给他带来和以前一样多的利润,那末,由于麻纱的原料价格上涨而已经下降了的需求,现在由于为了提高利润而人为地提高产品的价格,就会更加降低。

尽管平均利润率是既定的,这种加价在这里却是办不到的。

[99][642]

[643]也是在第十五章《利润税》中,李嘉图说:

“我们在本书前面一个部分,已考察过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或者更确切地说,划分为耐久资本和非耐久资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我们曾经指出,两个工厂主使用的资本额可能完全相等,由此获得的利润额可能完全相等,但他们的商品的售价,将根据他们所用资本的消费和再生产的快慢而极不相同。

其中一个工厂主的商品可能卖4000镑,而另一个工厂主的商品可能卖10000镑,虽然他们每人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