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6824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家属与患者餐具要分开,每天对餐具进行消毒,接触的衣物进行煮沸杀菌,居室用香醋每日进行熏蒸。

4.家中假设有痢疾病人一定要送医院治疗。

除了对病人用过的餐具、马桶进行消毒外,病人的内衣内裤、被单、床褥等最好也要进行消毒。

四.菌痢流行、爆发时中医辨证施治

〔一〕辨证治疗

1湿热痢病症:

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脉:

苔腻微黄,脉滑数。

处方用药:

芍药汤加银花 

 

治那么:

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加减:

白头翁汤。

如血瘀阻,腹痛绞较甚者,酌加地榆、桃仁、赤芍、丹皮等以凉行血

2疫毒痢病症:

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较湿热痢为甚,或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那么神昏痉厥 

舌质红绛,苔黄燥。

脉滑数 

清热凉血解毒

3寒湿痢病症:

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有腹痛,里急后重,饮食乏味,胃脘饱闷,头身重困。

舌质淡,苔白腻。

脉濡缓。

胃苓汤。

温化寒湿

4阴虚痢 

病症:

瘌下赤白脓血或下鲜血粘稠,脐腹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

舌质红绛,少苔或舌光红乏津。

脉细数。

驻车丸 

养阴清肠

5虚寒痢 

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那么滑脱不禁,或腹部隐痛,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腰酸怕冷。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而弱 

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6休息痢 

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饮食减少,倦怠怯冷,咰卧,临厕腹痛里急,大便夹有粘液治见赤色 

舌质淡苔腻。

脉濡软或虚数 

处方用药连理汤。

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细菌性痢疾的中医食疗

【饮食原那么】

l、发热、腹痛、腹泻者,宜流质及半流质。

2、慢性痢疾或恢复期那么予以半流质或软食。

3、宜少食多餐,饮食要易消化、富营养。

4、有足够的蛋白质、热卡、维生素。

【宜食】

鸡蛋、瘦肉、鱼、鸡肉、豆制品。

【忌食】

l、粗纤维、油腻、乳类制品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豆类、薯类等产气食品。

3、瓜果、冷饮等生冷食品。

【推荐食谱】

除忌食食物外,正常饮食。

【食疗方法】

l、山楂、红糖各60克,白酒30ml,文火将山楂炒至略焦时,火加酒搅拌,再置火炉上炒至酒干即可,服用时将焦山楂加水200ml,煎15分钟,去渣参加红糖再煎至沸,趁温一次服下,每日1剂,服数次。

能清热止痛。

2、木耳15克、红糖60克、用水一碗半煮熟,连渣服,每日1次,可连服数次。

能凉血、缓急止痛,治疗痢疾便血腹痛者。

3、红菱壳不拘多少,晒干研末,每次空腹服15克,每日1~2次,服5天为一疗程。

能清热涩肠,治疗痢疾。

(注:

红痢用黄酒送服,白痢用米汤送服)。

4、大蒜马齿苋粥:

大蒜30克,新鲜马齿苋切碎、粳米30克,先将大蒜马齿苋煎煮去渣取汁,参加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温热食用。

适用于急、慢细菌性痢疾和肠炎。

5、鸡冠花粥:

鸡冠花30克、粳米50克、白酒少许,将鸡冠花煎煮去渣取汁,参加粳米煮成粥,再入白酒焖1分钟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用。

适用于赤白下痢、妇女崩中、赤白带下或咯血吐血。

6、莲子生姜粥:

带衣莲子100克、生姜25克、粳米50克、共煮成稀粥,每日二次温热食用。

适用于痢疾不思饮食。

7、姜茶乌梅粥:

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绿茶5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将前三味煎煮,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粘稠时参加红糖焖煮2分钟,每日二次温热食用。

适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8、柿饼粥:

柿饼3枚、粳米100克,将柿饼切碎,同粳米共煮,做点心或早餐食用。

适用于久痢便血,小便血淋、痔漏下血。

肝炎的中医食疗

1、急性期: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适量的蛋白质、蔬食。

2、慢性期:

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并补充足量维生素。

3、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低热量。

4、饮食应定量、定时,适量、稳定。

l、各种主食、脱脂牛奶、瘦猪牛羊肉、兔肉、鱼、鸡、蛋清、面类。

2、蔬菜、水果、豆制品。

3、米仁、西瓜、冬瓜等。

1、肥腻厚味、不消化之食物。

2、烟、酒、海腥发物、辛辣刺激、生冷之品。

3、油炸、硬固不易消化、粗纤维的食物。

【少食】

全脂牛奶、香肠、火腿、成肉、鸭、鹅、动物脂肪、蛋黄、甜食。

早餐:

主食(随意),脱脂牛奶1袋,煮嫩鸡蛋1个。

午餐:

主食(随意),清蒸鱼200克,豆腐干炒油菜250克。

晚餐:

主食(随意),瘦肉丝炒蒜苗250克,加餐:

甜豆浆1碗。

【食疗方法】

1、胡萝卜2根、大枣12个、黑豆15克、茵陈31克,加水适量煎煮,饮汁,每日1剂。

2、大枣100克、茵陈30克、夏枯草9克,加水煎煮,饮汁,每日1剂。

3、红茶20克、葡萄糖粉60克、白糖50克,用沸水冲泡至600ml。

频频饮用,7天为1疗程。

4、米醋10mI,每日3次,并口服VitB12片。

5、鲜香茹、瘦猪肉各100克、共煮,加食盐调味后食用适用于慢性肝炎。

6、绿豆、粳米各25克、同煮粥,熟后加糖2匙后食用。

适用于肝炎恢复期。

7、枸杞予20粒入沸粳米粥内,加麦芽糖一匙后食用

肺结核的中医食疗

l、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吸收,防止油炸,厚味等难以消化的食品。

2、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鳖、黑鱼。

肉、禽、水产、乳类、蛋、豆类制品,各类蔬菜和水果。

胡椒、辣椒、芥末、生姜、韭菜、洋葱、毛菜、菠菜、大葱、

肥肉、奶油、巧克力、烟、酒。

【推荐食谱】一日量

早:

加糖牛奶1袋,煮鸡蛋1个,主食(随意)。

中:

砂锅豆腐碗,肉丝炒蒜苗250克,米饭(随意)。

晚:

溜肝片150克配黄瓜,馄饨150克,加餐牛奶1袋,水果200克。

【食疗选方】

l、乌骨鸡肉100克,冬虫夏草9克,淮山药50克、共煮汤,常食用,有滋肺、补肾、健脾成效。

2、鸭梨2000克(去皮核),白萝2000克,鲜藕2000克、生姜250克。

克,炼乳250克、蜂蜜250克、梨、藕、萝卜、姜洗净切碎,分别绞渣取汁,先将藕汁、梨汁、萝卜汁共置锅中用文火熬成胶稠状,然后参加姜汁,炼乳及蜂蜜,继续加热煮沸后冷却装瓶,每日2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

3、银耳50克、百合30克、两味用清水浸发后洗净,加水用文火炖汤至稠粘为度,参加适量的冰糖,用于干咳低热者。

4、鲜白果500克(带壳),放入瓶中,用生菜油浸没后将瓶密封,埋于土中,5个月前方可取用(越陈越好),每次取白果一个,剥取肉用温开水送服,用于肺结核咳嗽,气喘者。

5、活黑鱼1条、蒜20克、黑鱼去鳞及内脏,清水冲净,锅中清水先煮沸,而投入黑鱼及蒜,用文火煮2小时,再参加盐及味精等调料,佐餐用,用于潮热盗汗,消瘦乏力者。

6、百合粥:

百合100克(干百合30克)、红枣10枚、糯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红枣煎煮20分钟,热后参加百合糯米共煮熬成粥,入冰糖焖煮数分钟,每日二次,温热食,适用于肺燥咳嗽,痰中带血,具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作用。

7、功绩叶、白木耳粥:

功绩叶15克、白木耳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

功绩叶煎煮10分钟后去渣取汁,白木耳浸泡2小时,将药汁与白木耳同煮2小时,然后参加红枣粳米煮成稀粥,加适量冰糖也可。

适用於肺痨病阴虚内热,咳嗽痰中带血,以及慢性便血。

上海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指南

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在卫生部制定的?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21版)?

等防治技术方案根底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建议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以下中医药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内伤湿热蕴结,心火炽盛;

病位在肺、脾、心三脏。

根本病机为外感时邪疫毒,卫表被遏,肺气失宣,症见发热、头痛、身楚、咳嗽、流涕等,由于湿热内蕴、心经火盛,内外交争,心经之火上蒸于口舌,脾胃湿热熏蒸于四肢,那么发为疱疹;

如果毒邪没有及时祛除,耗伤气阴,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

邪毒炽盛,逆传心包,内陷厥阴,可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危象

一、中医药预防:

运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之功能的中药,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一〕中成药:

1.双黄连口服液口:

5~10ml,一日2次,口服。

连续服用7日;

2.健儿清解液:

5~10ml,一日2次,口服。

〔二〕饮食疗法:

1.米仁粥:

生米仁100g、金银花30g、白术30g熬粥,每日一次。

〔托幼机构作为午后点心服用〕;

2.银花茶:

金银花10g、野菊花6g煮沸20分钟代茶,参加适量蜂蜜或冰糖饮用;

3.金银花露:

用市售金银花露5~10ml冲水饮用。

每日二次。

〔三〕预防汤:

金银花10g、野菊花6g、黄芩6g、米仁30g、白术10g,藿香10g,煎汤服用,连续服用7日。

〔四〕预防香袋:

建议佩带儿童香袋。

或自制菖蒲5g藿香5g白芷5g艾叶5g研粉装入布袋佩带胸前。

〔五〕银花洗手液:

金银花煎水洗手,一日数次。

〔六〕漱口液:

金银花10g、野菊花6g、板兰根10g、生甘草5g煎汤漱口。

〔七〕艾菖熏蒸:

用菖蒲、艾叶适量,熏蒸室内,或用鲜药悬挂室内。

〔八〕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饮食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九〕口服提高免疫的中成药槐杞黄颗粒,一次半包,一日2次。

二、中医药治疗:

〔一〕轻症: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阶段

病症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病症。

局部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治疗原那么:

疏散风热、透疹外出,佐以清热解毒根本方及参考剂量:

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10g、黄芩10g,丹皮10g蝉蜕3g、紫草10g。

可以根据临床表现,酌情参加野菊花、蒲公英、大青叶、茯苓、薏苡仁、紫草等药物,以加强清热解毒,化湿透疹作用。

发热咽痛者加柴胡10g、玄参10g;

口唇枯燥加芦根15g;

便秘者加生大黄5g;

高热持续不退加石膏30~45g;

苔厚恶心、呕吐加藿香正气口服液。

烦躁不安者可加莲子心;

口渴甚者可加麦冬、芦根。

中成药可选用牛黄解毒片、万应胶囊、双黄连口服液、健儿清解液、痰热清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药物。

外用药物:

西瓜霜、锡类散吹敷口腔患处,金黄散或青黛散撒布手足疱疹处。

〔二〕重症:

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竭阶段。

邪毒炽盛,内陷心包证:

本证处于疾病出现脑炎、脑膜炎、脑水肿等中枢系统改变的严重并发症阶段,死亡率高。

主要临床表现:

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神志改变治法:

清热解毒,醒脑开窍。

方药:

清开灵注射液。

宜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等。

气阴两伤,阴阳两竭证:

本证处于疾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阶段,死亡率高。

心悸、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或四肢不温,不能平卧,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微欲绝或结代。

治法:

益气养阴,回阳救逆。

参附汤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①神昏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

②冷汗淋漓者加煅龙牡;

③肢冷者加桂枝、干姜;

④喉间痰鸣者加用猴枣散。

〔三〕恢复期:

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

生米仁15g、芦根10g、石槲10g、,白术10g、生谷芽15g、麦冬10g。

每日1剂。

腮腺炎的中医治疗

1.温毒在表:

恶寒发热,头痛腮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2克,连翘9克,桔梗9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板兰根15克,夏枯草9克,丹参15克,黄芩9克。

水煎服,1日1剂。

2.胆热犯胃,气血壅滞型:

壮热烦渴,腮肿拒按,心烦恶心,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或洪数。

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活血。

普济消毒饮加减。

柴胡6克,升麻9克,连翘12克,薄荷6克,僵蚕9克,牛蒡子9克,板兰根15克,马勃9克,黄芩12克,桔梗9克,丹参15克。

3.余毒未清,腮肿尚存:

热退腮肿渐消,或睾丸肿痛,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清解余毒,软坚散结。

消瘰丸加减。

夏枯草12克,玄参9克,全瓜蒌12克,浙贝母12克,牡蛎12克,板兰根15克,大青叶9克,王不留行12克。

4.气血亏损,痰瘀阻留:

热退神呆,痰鸣涎垂,肢体活动不灵,舌淡红或紫暗,体胖苔润,脉细涩。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菖蒲6克,郁金6克,丹参12克,茯苓9克,地龙6克,胆南星3克,葛根6克,黄芪12克,白术9克。

5.邪退正虚,气阴两虚:

头晕心烦,纳呆困倦,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细数。

益气养阴,健脾开胃。

沙参6克,麦冬9克,茯苓9克,白术6克,太子参6克,炒麦芽9克,神曲6克,炒山楂6克,甘草3克。

随证加减:

腮肿硬结不散加海藻、昆布;

热毒壅盛,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

并发睾丸炎,加龙胆草、荔枝核、元胡、枳壳;

并发脑膜脑炎,神昏惊厥加僵蚕、地龙、紫雪丹;

呕吐加玉枢丹。

麻疹的中医治疗

概述:

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Koplik’sspots)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好发于冬春季节,其它季节也有散在发生。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近年来成人发病有增长趋势。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因本病疹点高出皮肤,如触麻粒,故中医名麻疹,又称痧子等,属温病范畴,早在公元二世纪的医学著作?

金匮要略?

中已有记载,以后又有许多有关疹的专著,治疗以透疹、清热、养阴为法那么。

病原体:

副粘液病毒,在电镜下观察直径为90-150nm为圆形颗粒。

麻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弱,在阳光下或空气流通环境中,半小时失去活力,对紫外线或一般消毒剂均较敏感,媒介者假设能在户外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达30分钟,即不致再感染他人。

病毒在患儿前驱期及出疹后5日病毒存在于鼻咽和眼分泌物及血和尿中。

感染后产生三种抗体,即补体结合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及中和抗体。

注射麻疹减速毒活疫苗后,免疫力可维持4-6年。

被动免疫制剂如丙种球蛋白等注射后,免疫力那么维持3-8周。

现代医学病理:

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并第1次进入血流。

病毒在受累细胞中繁殖后,再次进入血流中,即第2次病毒血症。

病变广泛地损害呼吸道肠道上皮细胞引起呼吸及消化道病症,并涉及到全身。

麻疹病毒引起小病灶性肺炎,并常合并继发细菌性感染,它比单纯细菌性肺炎严重,肺炎是麻疹的主要死亡原因,麻疹合并肺炎的病死率约为10%左右。

患儿常有白细胞降低,免疫反响暂时被抑制。

结核菌素阳性反响者,暂时转为阴性(出疹后2周左右再转为阳性),由于对结核免疫力降低可使潜在的结核病转变成重症,如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等而导致死亡。

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学认为麻毒属阳毒,经口鼻而入,主要侵犯肺、脾二经,全身其它脏器也常受累。

发病初期,邪在肺卫,故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

重证可见气急、鼻煽、喉内痰鸣等,肺气闭塞之证。

开展到气分,常有壮热、口渴、纳差、腹泻、烦躁等热毒壅盛之证。

邪毒由内向外,由里达表,那么表现为皮疹色泽红润,自头面部向下蔓延,皮疹透布全身,邪尽外达,无合并症者,为顺症。

麻毒内陷,入营入血,肺心受邪,疹透不顺为逆证;

或麻毒攻喉,邪犯心包或脾气虚衰等均属逆症。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为10-12日,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儿,可延长至21-28日。

1.典型麻疹

前驱期(卡他期):

指从发热到出疹,约3-4日。

有发热、不适、咳嗽、鼻塞、流涕、咽充血及嘶哑,眼结合膜发炎、充血、流泪、畏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体温于2-3日内升高,达40℃,病症也随之加重,重症在高热时偶见惊厥。

起病第2-3日,在颊内粘膜上相当于第二磨牙的外侧,可见白色斑点直径为0.5-1mm,外周有红晕,为本病特征性麻疹膜斑,(即Koplik斑),此斑持续1-2日即消失。

水痘的中医治疗

水痘的治疗主要是预防继发感染和加强护理。

发热期应卧床休息,食易消化食物,保证营养和水分的供应;

体温较高者可予退热剂,皮肤瘙痒甚者可口服抗组胺药,亦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水疱破溃后涂2%龙胆紫等等,均为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时邪,伤及肺脾,生湿化热,发于肌肤所致。

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分以下两种类型

(1)风热夹湿证 属轻型,证见发热,咳嗽,流涕,水痘红润,分布稀疏,内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痒,纳差,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宜用疏风解表,清热祛湿法。

方选银翘散加减。

(2)湿热炽盛证 属重证,多见于体质虚弱的患儿。

发热重,表现为壮热烦渴,唇红面赤,精神萎糜,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浆混浊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见疱疹,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或滑数。

此乃邪盛正笃,湿热毒邪内犯。

治疗当加大清热凉血解毒之力。

方选加味消毒饮加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中选择西药对症治疗,如退烧、止痒等。

其余在护理、饮食、消毒、隔离等方面中西医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毒热型水痘的中医治疗

发热较高,或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过密,疹色紫暗,疱浆晦浊;

或伴有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小便短黄,脉洪数或沉实,舌质红或、绛,舌苔黄燥而少津。

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滋阴。

方药用清营汤合清胃散加减:

水牛角10克,生地15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黄连6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当归12克,丹皮15克。

疹色深红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栀清热凉营;

阴津耗伤甚,口枯燥者加花粉、麦冬、芦根等养阴生津;

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枯燥者,加服硝黄粉或大黄、枳实等泻火通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