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6735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检查发现,甲所投放的“毒药”根本没有毒性,乙安然无恙。

甲的行为属于()

A.不构成犯罪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

11.拐卖妇女过程中又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应当()

A.以拐卖妇女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B.以强奸罪从重处罚C.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

D.按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

12.成立紧急避险的条件必须是()

A.有条件逃跑、报警B.直接对抗危险

C.进行正当防卫D.出于迫不得已

13.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

A.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医疗的医护人员B.任何人

C.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D.没有医疗实践经验的人

14.某甲意图杀害乙,在乙就餐的食堂的饭菜中投毒。

某甲的行为属于()

A.想像竞合犯B.连续犯C.结合犯D.结果加重犯

15.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必须出于()

A.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D.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16.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

A.一般主体B.纳税人C.扣缴义务人D.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17.某甲为骗取保险金,为自己的厂房投保。

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指使他人放火烧毁厂房,并殃及附近居民安全。

对某甲的行为应()

A.以放火罪论处B.以保险诈骗罪论处

C.以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并罚D.按牵连犯以放火罪从重处罚

18.被害人王某(女)向公安机关控告孙某在2年前强奸了她,公安机关认为证据不足而未予立案。

之后不久,孙某因犯盗窃罪在刑事拘留期间交代了曾强奸王某的事实。

对孙某所犯的强奸罪应适用()

A.时效中断B.不予追诉C.时效延长D.根据认罪态度决定是否追诉

19.决定罚金数额的根据是()

A.罪行轻重B.犯罪情节C.经济能力D.认罪态度

20.我国的船舶航行在公海时,发现犯罪分子正在该船舶上实施犯罪,我国刑法对犯罪分子是()

A.必须适用的B.不适用的 

B.可以适用的D.酌情适用的 

21.我国的留学生K,在他国校园寻衅重伤我国大学生C。

我国刑法对K是()

A.有管辖权B.实行豁免 

C.无管辖权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行为,15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强奸B.绑架 

C.决水D.抢夺

23.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甲乙互不相识,同时在一仓库内行窃B.甲乙共同强奸妇女

C.甲教唆13岁的乙投毒D.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

24.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及刑法规定的是()

A.所有不作为均是过失犯罪B.有因果关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C.对单位犯罪一律采用双罚制处罚 

D.对想像竞合犯按一重罪处罚 

25.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范围是指()

A.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C.违法和犯罪行为D.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6.管制的特点是()

A.犯罪分子享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B.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限制其一定自由 

C.剥夺犯罪分子一定的人身自由D.犯罪分子应当接受人民法院和群众的监督 

27.犯罪分子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属于重大立功的是()

A.协助司法机关捕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B.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

C.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D.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的

28.某甲在审判时被认定犯一罪,判处有期徒刑7。

执行3年以后,发现他还有两个罪未经判决,又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4年和5年。

这时,决定执行的刑期的幅度应该是()

A.4—13年B.7—20年 

C.9—13年D.7—16年

29.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构成()

A.盗窃罪B.诈骗罪 

C.复制电信码号罪 

D.盗窃通信线路罪

30.某国有企业经理李某利用职务便利,以假发票报销,共计20000元。

对李某的行为应当()

A.以诈骗罪论处B.以侵占罪论处C.以职务侵占罪论处D.以贪污罪论处

31.对单位行贿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于()

A.犯罪故意B.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C.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D.谋取正当利益的目的

32.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D.行政执法工作人员 

33.某甲为某法院审判人员,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时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

事后某甲按事先约定从案件当事人处非法收受了数额较大的现金对某甲的行为应当

()

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B.以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论处 

C.以受贿罪论处D.以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论处

34.某甲夜间潜入一仓库盗窃粮食,为将粮食从麻袋中倒出,而用打火机烧麻袋,结果引起火灾,将仓库烧毁。

某甲构成()

A.盗窃罪B.放火罪C.失火罪D.盗窃罪和失火罪

35.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A.只能是交通运输人员 

B.只能是非交通运输人员 

C.只能是交通管理人员 

D.既可以是交通运输人员也可以是非交通运输人员 

36.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非国有金融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个人进行非法经营的,构成()

A.非法经营罪B.挪用资金罪C.挪用公款罪D.挪用特定款物罪

37.被告甲系某村农民,该村曾发生过因关闭门窗使用炭盆生火取暖致人二氧化碳中毒死亡的事件,甲对此也知道。

某年冬天,因天气奇冷,甲拿出家中木炭生火取暖,并紧闭门窗,以防止暖气外泄。

后因室内二氧化碳过多,除甲外,其妻乙和子丙均中毒死亡。

甲的行为()

A.系意外事件B.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C.构成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D.系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

38.某甲意欲杀乙,正举刀准备砍杀乙时,有人经过乙旁,甲见人来,遂仓皇逃离。

对于甲()

A.可以比照预备犯从重处罚B.不应处罚

C.可以比照犯罪既遂处罚D.以犯罪未遂处罚

39.关某因犯倒卖文物罪,被判无期徒刑。

服刑12年后,因表现良好而获得假释。

在假释考验期间的第六年,关某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被判刑9年。

根据刑法规定,对关某应撤销假释,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理,具体的做法是()

A.在9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B.在9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C.在1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D.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40.甲为还赌债,绑架富翁乙之子丙,并勒令乙拿出20万元才肯放人。

乙报警,甲知道后,异常生气,遂将丙杀死。

甲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一罪B.构成非法拘禁罪与故意杀人罪两罪

C.构成绑架罪一罪D.构成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两罪

41.刘某在香港以84万港元的价格购买了12公斤金条。

次日上午,刘某携带经过伪装的金条从某海关入境,入境时未向海关申报,企图将黄金运往内地销售。

经鉴定,该批黄金价值人民币100万元,应缴纳关税8万元。

刘某的行为构成

()

A.走私贵重金属罪和偷税罪两罪B.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C.走私贵重金属罪D.偷税罪

42.某甲想杀死乙,趁天黑后在乙家院落隐藏等待乙回来。

见到“乙”的身影后,甲从藏身之处跳出,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头将“乙”砸死。

邻居听到动静出来查看,电筒的光线使甲发现原来他杀死的不是乙,而是准备到乙家串门的同村的丁某。

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A.手段错误B.对象错误C.客体认识错误D.因果关系错误

43.被告人甲在某市平安保险公司购买了家庭财产保险,保险金额为50万元。

为了骗取保险金,甲于某日深夜将家中财物全部转往他处藏匿,并伪造被盗现场,要求保险公司理赔,领取保险金额50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B.合同诈骗罪C.保险诈骗罪D.金融诈骗罪

44.李某参与赌博,输给王某5万元,输光后,要抢回这笔钱。

王某为了防止钱被抢走,打伤了李某,王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故意犯罪

45.万某犯某罪,应判处有期徒刑7年,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10年,对万某的追诉时效是

A.7年B.10年C.15年D.20年

二、判断题: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

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

2.对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既不能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3.十四周岁以下的人实施任何刑法禁止的行为的,都不负刑事责任。

4.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犯罪。

5.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6.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以挪用特定款物罪从重处罚。

7.妇女不可能成为强奸罪的主体。

( )

8.任何犯罪必然给犯罪对象造成一定损害。

9.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10.非法拘禁他人,具有殴打情节的,才构成非法拘禁罪。

11.王某与李某有仇。

一日,王某趁李某不注意,将一包砒霜投入李的水杯内。

李饮后死亡。

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投放危险物质罪。

12.对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适用假释。

( )

1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甲、丙不构成共同犯罪。

14.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是该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15.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16.伪证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17.行为人系醉酒人是导致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因素。

18.在我国,精神病人不适用死刑。

19.管制由人民法院判决,由劳改机关执行。

20.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

21.防卫过当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之一。

22.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将共同犯罪人分为组织犯的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

23.在不实行数罪并罚时,法定的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3年以下。

24.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取决于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25.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26.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27.紧急避险所保全的利益应当等于受损害利益。

28.《刑法》第335条规定: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该条采取的是简单罪状。

()

29.某甲盗窃15000元人民币之后逃跑,后因害怕被抓获而向公安机关写信如实交待了自己所犯罪行及赃款藏匿地。

甲在去投案的路上被警方抓获,某甲的行为是一般悔罪表现。

()

30.甲殴打乙,乙受伤昏迷倒地,甲扬长而去,乙苏醒后,拣起石块,追上甲并将甲打伤。

乙的行为属于防卫不适时。

三、名词解释:

1.刑法的溯及力:

2.犯罪构成:

3.危害行为:

4.不作为:

5.犯罪故意:

6.意外事件:

7.犯罪未遂:

8.惯犯:

9.紧急避险:

10.自首:

11.假释:

12.时效:

13.间谍罪:

14.绑架罪:

15.妨害公务罪:

 

四、简答题:

1.简述刑法的解释的含义及其分类。

2.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3.如何理解我刑法溯及力的规定?

4.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有哪些?

5.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是什么?

6.危害行为的特征有哪些?

7.什么是刑事责任能力?

具有哪些内容?

8.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与故意因素是什么?

9.刑法中的事实认识错误包括哪些?

10.自动放弃犯罪的中止具有哪些特征?

11.教唆犯具有哪些特征?

12.继续犯具有哪些特征?

13.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14.我国刑法对于死刑的限制表现在哪些方面?

15.简述我刑法中的追诉时效的延长。

五、案例分析:

1.1999年5月,林某得知外村的张某要到村里来收购铝丝,产生盗窃架设到田间供生产用的电线的犯罪意图。

经过一番准备,于5月14日夜里,林某携带克丝钳和其他工具来到田间,剪断四根电力铝线,计三十九点五公斤,以每公斤二元五角卖给张某,共得赃款九十八元。

第二天上午,一位妇女到田间劳动,碰到盗剪后悬落在田间的一截电线,触电死亡。

对本案中林某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

2.丁某流窜到火车站候车室看到两位军人聊天兴趣正浓,不注意身边放的提包,丁顺手牵走,到僻静处打开查看,没有什么钱物,却有“五四”式手枪1支、子弹20发。

后丁又返回候车室趁两名旅客打瞌睡之机先后进行盗窃,得赃款198元。

丁将枪支、子弹邮寄给当地派出所,将赃款挥霍。

问:

丁某构成何种罪?

怎样处罚?

说明理由。

3.国家工作人员甲贪污公款八万元,逃到外地友人处,经友人规劝,甲向原单位党委写了一封信,信中交待了自己的罪行、赃款去向,并表明原意投案,还向单位告知了当时居住得地址。

单位向当地检察机关报告了该情况,检察机关派人对甲进行抓捕,在火车站将甲抓获。

经查甲已购买了回程得车票准备回去投案。

甲後归案,还检举原单位乙贪污二百余万元的事实,后该案得以侦破,认定甲有重大立功。

对甲进行刑罚裁量的时候应当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B4.D5.C6.D7.C8.C9.C10.C11.A12.D13.C14.A15.A16.D17.C18.C19.A20.A21.A22.A23.B24.D25.C26.B27.B28.D29.A30.D31.C32.B33.D34.C35.D36.C37.C38.D39.D40.C41.B42.B43.C44.D45.C

二、填空题

1.√2.√3.√4.×

5.×

6.×

7.×

8.×

9.√10.×

11.×

12.√13.√14.√15.×

16.×

17.×

18.×

19.×

20.×

21.22.×

23.×

24.×

25.×

26.√27.×

28.×

29.×

30.√

三、词语解释题

1.刑法的溯及力

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

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是指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3.危害行为:

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者意识,危害社会的行为。

4.不作为:

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5.犯罪故意: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6.意外事件: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

7.犯罪未遂:

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8.惯犯:

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或挥霍来源,或者犯罪已成习性,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实施同一种犯罪行为,刑法明文规定对其以一罪论处的犯罪形态。

9.紧急避险: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10.自首:

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11.假释:

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可以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刑罚制度。

12.时效:

是指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国家对犯罪人行使刑罚请求权或刑罚执行权的有效期限。

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14.绑架罪:

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15.妨害公务罪:

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或者故意阻碍国家机关、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1.答:

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刑法解释的主要分为:

1.按刑法解释的效力分为: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具有法律约束力。

2.按刑法解释的方法分为:

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论理解释又分为扩张解释与限制解释。

2.答:

我国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这是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基本原则。

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空间区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

我国刑法第6条2款还规定: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根据我国承认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我国驻外使领馆受我国的司法管辖。

我国刑法第6条在确立属地管辖基本原则的同时,提出了法律特别规定的例外情况主要是指:

(1)刑法第11条关于“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刑法第90条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3)刑法施行后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若出现法条竞合,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处理。

(4)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出的例外规定。

3.答:

我国刑法第12条第1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

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第12条第2款规定: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根据这一规定,对于新刑法施行前这段时间内发生的行为,应按以下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即修订后的刑法没有溯及力。

(2)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但修订后的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修订后的刑法。

(3)当时的法律和修订后的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照修订后的刑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原则上按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

(4)如果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4.答:

根据我国刑法,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行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

某种行为,如果没有或者不可能危害任何一种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那就不可能构成犯罪。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能够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客观方面是构成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是构成任何犯罪不可缺少的主观要件。

5.答: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五点: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

犯罪对象本身不是社会关系,而是具体物或者具体人。

单从犯罪对象去看,是分不清犯罪性质的,犯罪对象只有通过其所体现的犯罪客体才能确定某种行为构成什么罪。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对象则不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