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15篇Word格式.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15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练习15篇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蜗牛很吃惊,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
他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
蜗牛上路了,什么也不用带,他的背壳房子就是他的一切。
当他身体缩进去的时候,他就在休息,当他把身体伸出来的时候,他就在赶路。
这样过了许多天。
一天,蜗牛看见四个巨大的树根,啊,这样的大树,只有森林里才有啊。
蜗牛很高兴,他觉得自己到了森林了。
可是,森林这么大,蜗牛站在地上是看不清楚的,他决定沿着树干一直往上爬。
这是一棵多么老的树呀,蜗牛一边爬一边想着。
蜗牛爬到顶上的时候,感觉到刺眼的阳光,哦,原来他爬到了大象的背上,那粗粗的树根当然是大象的腿了。
大象一点也不知道背上有一只蜗牛,踱着步子慢悠悠地走进森林。
啊,小蜗牛终于看见了真正的森林。
太阳光斜斜地透过茂密的树叶像星星一样洒在地上,也洒在蜗牛的背壳上。
这时候,森林里来了一个巨人,大象很热情地招呼他:
“请休息一会儿吧,这里是大象的森林。
”巨人哈哈笑着说:
“森林?
这里的树就和小草一样,才到我的膝盖。
”是啊,大象在巨人面前显得很小很小,森林就在巨人的脚下。
巨人说:
“再见,小小的大象,我要到我自己的森林里去了。
”对呀,巨人一定有着巨大的森林。
当大象又经过草地的时候,蜗牛顺着他长长的鼻子下来了。
兔子看见这一切的时候,简直惊呆了。
蜗牛安安心心地住在自己的森林里了。
虽然这里最高的草也就过了兔子的靴筒。
1.文中依次出现的人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发现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童话想象十分有趣,让我们细细品味。
对蜗牛来说,________就是自己的森林。
3.蜗牛为什么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
( )
A.听了兔子的描述
B.听了巨人的描述
4.读第四、五自然段,我发现,在蜗牛的眼里,看见四个巨大的树根,就以为自己到了森林。
其实这四个树根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想象有趣又合理。
5.蜗牛跟着大象来到了真正的森林。
可在________的眼里,真正的森林也很小很小。
最后蜗牛还是回到了__________。
作者神奇的想象,让我明白了( )
A.真正的森林在每个人的心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森林。
B.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有巨人的森林才是真正的森林。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fá
)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和“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A.你看不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B.你应该看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原因是(
A.雨来了,他们就没有办法上课了。
B.雨来了,他们就不用去学校上课了。
C.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3.“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从“冲”字中可以体会到花孩子们________心情。
4.对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
发挥想象,然后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二)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
它贪婪(lá
n)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
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
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婉(pì
)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________的细雨 _______的露珠 _______的绿叶
________的梨花________的阳光_______的海洋
2.读短文,找出银梨果的特点填空。
(1)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
(2)颜色:
开始呈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
(3)气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再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
千万别丢题!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
6.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
请把原因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金色的秋天
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弹琴声。
啊!
那可爱的秋天终于来了。
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夏天更有五彩缤纷的景象;
秋天,比冬天更有生机勃勃的景象。
秋天来到了树林里,从远处看,黄叶纷落好似成群结队的金色蝴蝶,它们飞累了,落到了我的肩膀上、头上、脚上。
把我的思绪从绿色的夏日带到了金色的秋季。
我一转身,一片桃叶又落在我身旁,我弯腰拾起,捧在手上,细细地端详,好特别的一片秋叶呀!
它还没来得及完全褪去绿色,仍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香气。
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柿子弯下腰鞠了一个躬,就压得枝头快要折断了;
甜瓜妹妹变胖了,露出了白白的肚皮;
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涩(sè
),或豪放。
秋天来到了花园里,这儿成了菊花的乐园。
菊花的颜色真不少:
黄色、粉红色、白色……那大大的花朵,卷曲的花瓣,像一个个卷发的小姑娘。
流连菊园或独自欣赏一盆艳菊,慢慢地陶醉在那阵阵清香里。
秋天,给大地带来一片金黄,给蓝天送去棉花似的云朵。
秋风,清凉如水,带着一丝寒意染黄了世界。
我喜欢这秋高气爽的季节!
我喜欢有花叶扶疏、朴实无华的菊花的秋天。
我喜欢这独一无二、灿烂辉煌的金秋景色。
1.(词语理解)根据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通过查字典,我知道“欣欣向荣”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A.形容秋天的事物令人欣喜,让人感到光荣。
B.形容秋天的事物繁盛兴旺,富有生机。
(2)想象文中画“_____”的句子所描绘的景象,我知道“陶醉”指的是(________)
A.作者沉浸在美丽的菊花里,忘记了周围的存在。
B.菊花的香味使作者醉倒了。
2.(梳理画面)短文的第3、4、5自然段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描写秋天的。
如果每个自然段描绘的是一幅画,请你给每幅画取个恰当的名字。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3.(品读句子)对短文第2自然段的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秋天与春天、夏天、冬天进行比较,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B.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天与春天、夏天、冬天进行比较,表达了作者讨厌春天、夏天、冬天的思想感情。
4.(语言积累与运用)短文的第4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秋天果园里的景象。
秋天的农田里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请你根据提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写秋天的农田。
秋天来到了农田里,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累表达)用“﹏﹏”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说一说你的阅读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筷子
①说起中国的筷子,话可就长了。
②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到了商代,筷子称为“箸”(zhù
),大约过了上百年后改为“筷”。
从读音和字形上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
③使用筷子不只是能吃饭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好处呢!
通过实验发现,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__多个关节和__多处肌肉。
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___________)进食方便,(___________)可以锻炼手指的协调性,增强脑力,十分有益身心健康,真是一举多得啊!
④中国的筷子原料各异、做工精细。
杭州天竺筷,是由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
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选用上等毛竹或优质楠木做原料,以国内特产的生漆打底、附面。
漆筷头上印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
[A]陕西省商洛地区生产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是陕西省一项著名特产。
它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崖冬青木”为原料。
制作时,烙花艺人用300~500℃的电热钢火笔,在细细的筷子上绘出明快雅致的花纹。
[B]
⑤中国筷子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C]现在,在国外凡吃中餐者,几乎都用筷子。
大家以学习使用筷子为乐趣。
许多来中国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筷子作为纪念。
小小的筷子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递了浓浓的友谊之情。
1.短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入第③自然段的括号中。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3.短文中标出了[A][B][C]三个位置,如果把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________)。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就被一位加拿大记者带回了自己的国家。
”
4.第③自然段中划“______”的语句能不能删去?
结合短文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小老鼠去海滨
一只小老鼠,对他的父母说,他要到海边去旅行。
“这太可怕了!
”他们叫道,“世界上到处充满了危险,你可千万不能去!
“我已经下定决心了。
”小老鼠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我早该去了!
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我的主意!
“既然我们已无法(阻止阻挡)你,”父母说,“那么,就希望你一路小心谨慎吧!
第二天,天边刚升起第一缕霞光,小老鼠就碰到了危险。
一只猫从树后跳出来。
“我要吃掉你!
”他说。
幸而旁边还有一条窄窄的小路,使小老鼠有幸能够逃走。
但他已有一截尾巴,被咬在猫的嘴巴里了。
下午,小老鼠又受到了老鹰和狗的袭击,被咬得浑身是伤,鲜血淋淋。
他还被追赶得迷失了道路。
一路上,他受尽惊吓,疲乏极了。
傍晚,小老鼠缓慢地爬上最后一座小山。
于是,大海一下子展现在他的面前。
他贪婪地观望着。
一排排海浪,不时滚到海滩上,这时,晚霞正铺满天空,大海上金光闪闪。
“多美呀!
”小老鼠叫道,“我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跟我一起来,让他们也看看这美丽的大海!
晚霞隐去了,月亮和星星开始出现在大海上空。
小老鼠静静地坐在山顶,完全沉浸在一片深长的安宁和满足之中了。
走那么多艰难的路程,才换来(永恒片刻)的欢乐,但这也是很值得的。
1.选择括号利用的正确的词,用“√”标出来。
2.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什么为顺序?
请从文中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来。
4.小老鼠要去海边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他父母的态度如何?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带刺的朋友(节选)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
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
我一撩(liāo)竹帘,蹦出门外。
刺猬们惊慌了,掉过头来就要往回跑。
我想起手里拿着吃的,赶忙扔过去。
兴许它们猜到我就是供应它们食品的人吧,大刺猬不动了,孩子们不跑了,都埋头吃起东西来。
这时我才发现,小刺猬很乖巧,总是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怵(chù
)怵胆胆地吃吃停停。
大刺猬倒像不认生,吸(juē)着小嘴,瞪着小眼,亲昵地看着孩子,像是说:
“孩子们,大胆些,他是不会伤害我们的。
爸爸走出屋来乘凉,见我身边围着几只刺猬,先是一愣,随后坐在我的身边,脸上泛起满意的笑。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是我家的大黑狗来了。
我刚站起身,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头,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
大黑狗很快掉过头去,“昂昂”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笑着说:
“俗话说:
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你瞧,大黑狗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
”可不是,等我追上大黑狗一看,大黑狗嘴上正滴着血哩。
“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
”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
”我高兴得直拍手,回头看看,这几个刺猬又在悠闲自得地吃着我送的东西哩。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地游着(______)地缩成一团
(______)地吃(______)地吃吃停停
2.吃东西的时候小刺猬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用“____”画出来。
3.吃东西的时候大刺猬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用“﹏﹏﹏”画出来
4.刺猬的护身法宝是__________,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就会__________。
5.关于刺猬的歇后语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
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
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
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积起来,点燃了。
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
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
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
我明白了,梧桐树!
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找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
①短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
②“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意思是________;
③“透过密匝匝的绿叶”的“密匝匝”的意思是________。
3.找出比喻句,用“________”划出来,句子中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
十、阅读短文。
大嘴巴和小尾巴
所有美丽的金鱼都被移到金鱼馆里去了。
水池里只剩下两只最难看的小鱼。
一条嘴巴大得出奇,占了身体的一半,另一条尾巴小得可怜,只是一个小叉叉。
没人给它们换水,更没有人喂它们食物。
大嘴巴饿极了,它去吞落在水底下的海棠核,海棠核堵在它的嗓子眼儿里,难受极了。
小尾巴钻进大嘴巴的嘴里,一点一点把海棠核咬了出来。
池水越来越浑浊,小尾巴憋得喘不过气来。
它力气小,游不出水面,大嘴巴就用背把它顶出水面。
沙沙沙,下雨了,池水变得透明清亮了,两条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小尾巴把风儿吹到水里的花瓣送进大嘴巴的嘴里,大嘴巴把小尾巴驮在背上快活地兜圈子,玩得真高兴。
小朋友们都来看,欢喜地叫着:
“快瞧呀!
两条会演杂技的小鱼。
真美!
大伙在水池边围了一圈,金鱼馆的管理员叔叔也来了,他惊奇地说:
“多会表演的小金鱼啊!
我还从来没见过呢!
它们应该被放在金鱼馆最漂亮的鱼缸里!
1.用“_____”画出大嘴巴名字的来历,用“”画出小尾巴名字的来历。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嘴巴和小尾巴因为_____________被留在了水池里。
它们俩生活的环境很_____________,但它们互相帮助,战胜了困难。
下雨的时候,它们在水中戏逐玩耍。
孩子们见了,觉得它俩会_____________。
最后把_____________也吸引来了,也许,不久,他就会把大嘴巴和小尾巴放在_____________。
3.下雨之前,小尾巴遇到了什么困难?
又是怎样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我学到的战胜困难的方法是()。
A.寻求父母和老师的帮助
B.跟身边的同伴互相帮助
C.自己坚持,想办法一定要战胜困难
十一、阅读练习
苦练——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
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
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kà
nɡ),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
”旅客想。
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
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
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道:
“来人呀!
来人呀!
”“什么事,先生?
”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
怎么往地上倒水?
”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
“上面住的是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
”“哦!
贝多芬!
难怪弹得这么好!
”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
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
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
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
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
他感叹道:
“真努力呀!
怪不得他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
1.滴在旅客脸上的水是()。
A.汗水B.茶水
C.矿泉水D.水盆里的水
2.短文写的是()在旅店里弹琴。
A.旅客B.作者
C.贝多芬D.服务员
3.旅客轻步走上楼,是因为()
A.他本身走路很轻。
B.服务员叫他走路轻些。
C.贝多芬不喜欢他打扰。
D.他不想打扰贝多芬弹琴。
4.文中“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用()代替最恰当。
A.情不自禁B.身不由己
C.大惊失色D.慌慌张张
5.“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道:
‘来人呀!
’”这句话朗读时应用()的语气。
A.高兴B.生气C.哀愁D.失落
6.“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
7.从短文的描写中,你还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
8.你看到贝多芬这么努力练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9.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勤学苦练的故事?
请写一个。
十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XX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
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
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
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
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
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
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
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烙画,是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