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657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docx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docx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

(1)

4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点击查看: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前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D.申比寥夫

  2.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

  A.8~9岁B.9~10岁C.10~11岁D.11~12岁

  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这说明教育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4.儿童道德性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是在()。

  A.2~5岁B.6~7岁

  C.8~10岁D.11~12岁

  5.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A.英国B.法国

  C.德国D.日本

  6.概念的结构不包括()。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水平

  7.“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这是()的观点。

  A.布鲁纳B.克伯屈

  C.赞科夫D.怀特海

  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开发智力

  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

  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惩罚和服从定向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D.普遍道德原则定向

  1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A.教师角色认知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D.没有正确答案

11.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有()。

  A.比奈智力测验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12.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

  A.桑代克B.苛勒

  C.纽厄尔和西蒙D.布鲁纳

  13.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4.《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C.不为金钱,自甘寂寞D.自强不息,无私奉献

  1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C.1986年4月2日D.1995年9月1日

  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14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

  1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2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

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

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

  A.司机负责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A.群众性活动B.以学生为核心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

  E.班级授课制

  2.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A.教育的自身状况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4.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A.连续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E.不均衡性

  5.品德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

  A.道德意识B.道德动机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

  E.道德行为方式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问题行为

  2.人际关系

  3.德育

  4.教育内容

  5.地方课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2.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什么?

如何体现?

  3.教师的期望经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4.简述学校的法定义务。

  5.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说;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证据。

  请问:

  

(1)什么是遗传素质?

  

(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作用?

  2.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和局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考试吧解析]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即有一个过渡的转折期,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10~11岁)。

  3.C

  4.A[考试吧解析]儿童(2岁~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

这些阶段是: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又称她律阶段;(3)可逆阶段(9~10岁),又称自律阶段;(4)公正阶段(11~12岁)。

  5.C

  6.D[考试吧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等四个主要成分。

  7.A[考试吧解析]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基本要点是:

  第一,“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要领、基本原理。

  第二,“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第三,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8.C

  9.D[考试吧解析]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1)第一水平:

前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主义阶段;

(2)第二水平:

习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定向阶段;(3)第三水平:

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

  10.A[考试吧解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它角色的关系的认识。

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

  

(2)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3)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

  11.D

  12.A[考试吧解析]桑代克以猫为对象,经过猫走迷宫的方式研究问题解决,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试误说”,认为人与动物一样,是经过不断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的。

  13.C[考试吧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14.B[考试吧解析]《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为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故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5.A

  16.B[考试吧解析]《教育法》第73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B[考试吧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经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8.B[考试吧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19.B[考试吧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考试吧解析]课外活动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2.ABCD[考试吧解析]在法律实践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所作的分类,即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四种。

  3.ABCD

  4.ABCDE[考试吧解析]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

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5.BE[考试吧解析]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联系。

为了实现某一种动机,一个人能够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

同样,一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可能是由不同水平的动机引起的。

  三、名词解释

  1.问题行为:

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2.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3.德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

具体要求为: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她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4.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是学习者和教育者互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学习者借以实现发展意图的媒介。

这一媒介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及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从人类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