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6429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Word格式.docx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Word格式.docx

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

水文

多外流河

以内流河为主

多冰川、湖泊,多大河源头

人类活动

重要农耕区

牧区、绿洲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

内部差异

南北差异明显。

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西差异明显,水分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

②比较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地带

范围

地位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未

包括港澳台)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高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化、国际化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

中部

黑、吉、内蒙古、

晋、豫、鄂、皖;

湘、赣

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

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

山西煤炭外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西部

陕、甘、宁、青、

新、云;

贵、川、

渝、藏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国境线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广阔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协调

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发展

③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有哪些?

比较内容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O℃

>0℃

年降水量

<800mm

>800mm

河流封冻状况

结冰

不结冰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典型例题1]下图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⑴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典型例题2]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

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⑵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典型例题3]图甲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为l:

15000,等高距为20米)图乙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该图比例尺为1:

150000,等高距为10米)。

仔细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幅图中,表示地区范围较大的是;

图中A、B两处坡度较陡的是。

(2)图甲中间空白区域的地形为;

图乙空白区域的地形为。

(3)图甲所示地区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在图乙西南部,该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什么?

应采取哪些措施?

⑶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开发、保护

①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Ⅰ.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Ⅱ.具有促进全球水分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Ⅲ.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②森林生态环境效应

③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措施

⑷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①湿地消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它们迟早会被来自湖泊内外的沉积物所充满,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

人为因素主要有:

土壤侵蚀,导致人流泥沙量大增;

环境污染,造成人流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②湿地的价值:

Ⅰ.生态价值(“地球之肾”):

Ⅱ.经济价值:

Ⅲ.社会价值:

③湿地的组成:

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⑴河流的综合开发

①分析河流内河航运价值

②分析河流水能资源

③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

Ⅰ.区域开发条件及措施

经济中心(港口)

重庆

武汉

上海

资源优势

水能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平原地形,气候温暖湿润,十分有利于农业发展

社会经济优势

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基地;

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开发、整治重点

水能资源的开发

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洪水灾害

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河道;

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Ⅱ.综合治理措施

A.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B.长江中游地区洪水及整治

成因

对策

自然

原因

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沙治沙功能

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人为

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C.下游地区的环境问题与整治

环境问题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整治重点

措施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④流域的综合开发的具体内容:

[典型例题4]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位。

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⑵能源与矿产资源的治理

[典型例题5]读“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三大主要通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①河谷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哪些?

(2)写出晋煤外运的三大路线及运往地区。

(3)山西等省区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方式向外输送外,还主要通过哪种形式向外输送能源?

这种形式有何好处?

(4)山西煤炭的开发对全国和山西都带来许多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煤炭的开发给山西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4.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

区开

⑴四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工程

主要路线

效益

西气

东输

使西部的资源开发与东部的市场需求得以实现

塔里木盆地→上海

经济方面:

①缓解上海等发达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促进对西部的投资,加快对西部的开发;

②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

③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④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社会方面:

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稳定社会。

环境方面:

,减少因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西电

东送

西部能源、资源(水电、煤炭等)丰富;

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

晋陕火电与黄河水电输往环渤海地区;

三峡等长江干支流水电输往华东;

西江水电与黔滇火电输往广东

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

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南水

北调

南方水资源丰富;

北方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生态环境

西线:

西南诸河上游至黄河上游;

中线:

丹江口至华北;

东线:

沿大运河北上至华北

促进北部经济的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

晋煤

外运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当地消费量有限;

东南地区能源短缺

大秦线、神黄线等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实现资源重组

⑵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晌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

国家

原主导产业被新主导产业所替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设计、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将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

中国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的加工

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⑶区域农业发展

①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②东北农业布局特点

③东北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④东北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经不明显,劳动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的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后劲不足;

产业升级的动力减弱;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问题严重

②问题与对策

问题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人地矛盾加剧

重复建设突出

具体

表现

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部分城市和地区缺水严重

由于土地开发过热,农业用地急剧减少,致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急剧下降,人地矛盾加剧

一些城镇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以及投资的巨大浪费

方案

治理污染。

保护生态

优化产业结构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建设“青山蓝天碧水工程”,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保护水土资源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力度;

保护现有的耕地资源

防止建成区的盲强扩大,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

城镇规模要适度;

城镇布局要合理,加强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典型例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他的题为《世界上的城市群体》的论文中,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列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戈特曼所谓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也就是今天的长江三角洲。

这一城市群由以上海为中心,沿长江及杭州湾地区的15+l(台州)个城市构成。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位置示意图。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B,C,D,E,F,H。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分析该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主要制约因素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4)说出上海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的优越条件。

[典型例题1答案]

(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

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

(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

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

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大于B高原。

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

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3)资源差异:

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

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业部门差异:

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

(4)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永向地下水转化迅速儿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典型例题2答案]

(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设置沙障)(4)有利条件:

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

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典型例题3答案】

(1)图乙A

(2)地势较低的丘(山)间小盆地(小谷地)地势较高的平坦广阔的高原面(3)应注意:

发展农业生产时要注意保护水源,合理利用地下水;

注意保护地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开发旅游资源时要防止破坏溶洞景观;

兴修水利工程时要注意防止渗漏;

开采矿产和修筑道路时要注意认真勘探,防止坍塌。

(4)重点是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有:

在河流的干支流和沟道上建库蓄水、筑坝淤地;

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蓄水保土,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物措施有:

在陡坡种草种树搞绿化,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还必须因地制宜调整农林牧用地的结构,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或农林牧结合,进行草灌混种、间种,提高土地利用质量;

或从“保塬、护坡、固沟”三方面进行回答。

[典型例题4答案]

(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

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

开发水能;

发展旅游。

C支流:

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

坡地开垦;

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

湖泊淤积,湖面缩小;

生物多样性减少;

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

河流水文资料;

社会经济资料。

[典型例题5答案]

(1)地壳运动(或断层作用、内力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

(2)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

(3)可以在当地利用煤炭发电,向外输送电能,这样可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减轻用能地区的环境污染。

(4)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

破坏地下水资源;

当地的火电站会污染环境,交通线路承载量过大,污染严重。

[典型例题6答案]

(1)上海、苏州、南京、扬州、南通、杭州、宁波

(2)地形平坦;

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自然条件对城市发展十分有利,农业发达,可以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这里水陆交通便利,工商业、科技文化发达等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区位优势:

具有沿江、沿海优越的地理位置;

有便利的水陆交通;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市场、经济腹地产阔;

人才密集、技术先进;

工农业基础条件好;

资本雄厚。

主要制约因素:

矿产和能源较少。

今后发展的方向:

发展外向型经济;

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4)上海具有极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铁路、公路:

水运、航空运输都很发达;

科技力量强,人才密集;

劳动力资源丰富;

是我国产值最大的工业城市;

近代工业发展历史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