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全科10套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全科10套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全科10套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另一个是“和谐”。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利益、意见、信念在一个统一体中既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又彼此相容、互补,进而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
中国的传统美食是“和”的典范。
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来约束主料,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
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则极端地强化“同”:
大拆大建之后的千城一面、模式雷同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情……“和”与“同”看似是审美观念的分歧,却反映着人把握意义的能力高下。
“和”意味着包容力,使人发现相异因素之间的交集,在共识、共情的基础上促成彼此的互补、互动;
“同”则意味着不能理解差异。
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越能尊重和欣赏差异,越能得道多助,建设性的事业越容易展开。
一个“大时代”之所以为“大”,是因为能包容众多彼此相异的“小时代”,为每个人提供登上时代舞台的机会。
由此可见,“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
这种“美”也是“平等”“自由”“民主”和“文明”等概念的题中之义。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人民日报》2014年12月5日)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炫富的一项是
A.24岁的金景娥做客韩国一档电视节目时,戴着价值两亿韩元的钻石项链,拿着超过
3500万韩元的手提包,自称不用工作就有父母的大笔零花钱。
B.在旧货市场一个小女孩在别人惊讶的目光中把价值千元的绝版芭比娃娃以30元抛掉,
她另有价值1500元的宠物玩具,几千元的变形金刚,一堆LV的包包待售。
C.一个贵州女孩把自己一张“左手提一个LV大旅行包,右手挎一个橘红色爱马仕包”
的照片传到了网上展示,她这一套行头,价值足有10万余元。
D.陈光标带着15万元现金到云南灾区向每名灾民发放200元现金后,从一沓百元大钞
中抽出两张并举起来,并要求大家做出和他同样的动作合影留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炫富”虽举基于物质,但却指向“名”这一观念性符号,因此其实质是精神性的;
审美虽然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B.用金银珠玉来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这种行为使得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降低为符号
的陪衬,只能揭示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
C.让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这些审美
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
D.“富”的美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它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它得自个人长期
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与金钱没有必然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戏曲艺术中,虽然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极其简单的程度,
但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却依然能创造出角色的美。
B.中国的传统美食之所以是“美”的,主要在于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来约
束主料,去掉主料的偏狭激烈之气,最终呈现独特的味道。
C.城市中大拆大建后出现的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虽然整齐划一,却是只有“同”没
有“和”,这反映出建设者不理解“君子和而不同”的意义。
D.“和谐”的美,体现在对差异的尊重和欣赏,它能为每个人提供登上舞台的机会,从
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
父况,以明经为郎。
弇少好学,习父业。
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
及王莽败,更始立,诸将略地者,前后多擅威权,辄改易守、令。
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
时弇年二十一,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
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
因说护军朱祜,求归发兵,以定邯郸。
光武笑曰:
“小儿曹乃有大意哉!
”因数召见加恩慰。
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
与骠骑大将军景丹、强弩将军陈俊攻厌新贼于敖仓,皆破降之。
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取张丰于涿郡,东攻张步,以平齐地。
帝壮其意,乃许之。
因诏弇进讨张步。
时,张步都剧,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余人守临淄,相去四十里。
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名虽大而实易攻,乃敕诸校会,后五日攻西安。
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
弇曰:
“不然。
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
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拔。
拔临淄即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
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
诸君之言,未见其宜。
”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
张蓝闻之大惧,遂将其众亡归剧。
弇乃令军中无得妄掠剧下,须张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
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
飞矢中弇股,以佩刀截之,左右无知者。
弇明旦复勒兵出,复大破之,杀伤无数。
十三年,增弇户邑。
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
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谥为愍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况,以明经为郎明:
通晓。
B.建旗鼓,肄驰射肄:
演练。
C.乃敕诸校会敕:
命令。
D.弇乃令军中无得妄掠剧下妄:
狂妄。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
/以为宜速攻西安
B.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
以为宜/速攻西安
C.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侩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
D.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耿弇政治上善于审时度势。
父亲是王莽任命的官员,王莽失败后,为了巩固父亲的
权力前去见更始帝,半道上听到光武帝的消息后就马上决定投奔光武帝。
B.耿弇作战时勇气超人。
他常主动请战,先是要带兵平定邯郸,后又主动请命攻打上
谷等地;
战斗中被箭射中大腿,自己悄悄用刀截断箭羽,第二天仍旧率兵出战。
C.耿弇作战时善于使用计策。
在带兵攻打西安和临淄时,故意放风说先攻打西安,而
第五天的半夜,却令将士早吃饭,天一亮赶到临淄,出敌不意攻占了它。
D.耿弇深得光武帝的信任。
见到光武帝不久,就因被认为志向远大而多次被召见和慰
劳,后来建立功勋后,每当各处有不同意见,皇帝就召他进朝咨询方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谢薖①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②天上。
锦楼③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
不见绕梁清唱。
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注】①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谢薖由于不阿谀当权者,一生困居布衣。
②秋期:
即七夕。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
③锦楼:
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
8.词上半阕后三句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9.下半阕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官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江中,四周船儿悄无声息之景来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挂鸟
刘泷
夜来雪下得从容,小山村像铺展开的宣纸,收拢了一地的梅花。
老两口起得早,她做饭,他扫雪,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
山沟袖珍,叫凤翅坡。
别人都搬走了,自家孩子去了城里,一条沟仅剩老两口。
他叫她“老伴”,她叫他“当家的”。
这么多年,习惯了。
见他扫雪呢,她嗔道,当家的,咋忘了自己的营业?
是呢!
他拍下额头,扔下扫帚,碎步跑到沟里去。
沟里场院边一块向阳的坡地上,有两片像渔网那样的挂鸟网。
鸟网的线绳为土褐色,挂在两根坚硬的檩条上,张网以待。
当然,人撞上无所谓,鸟撞上肯定走不了啦。
他养成了习惯,每天一早要跑到这里。
他来不是捉鸟,而是给鸟放生的。
唉,孩子拴的网,老人不好违拗,只好出此下策。
腊八那天,城里的闺女和姑爷回来了。
姑爷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不减,开车拉来鸟网,要挂鸟。
而且,居然当天真有两只呆头呆脑的山鸡挂在了网上。
傍晚,姑爷把缚住双腿的山鸡扔进汽车后备厢,说去城里给领导进贡。
行前,姑爷嘱咐,爸,妈,精心些,有飞鸟挂网,就给我们攒着啊。
也是,这个地方偏,林草茂密,那些鸟,什么喜鹊、啄木鸟、布谷鸟、山鸡、斑鸠、野鸽子、蜡嘴、金翅、红嘴蓝尾鹊,很多,不时在天空和林间飞过,花花绿绿的,很迷幻,很热闹。
自打有了那两片网,好像电视上说的百慕大三角,飞机呀船呀到那里就失踪了。
鸟呢,到这里也仿佛航船遇到了礁石,搁浅了。
几乎,每天都有一两只鸟倒挂在网上,挣扎。
第一次,是只野鸽子挂在了上面。
老两口抓住它,曾有过一番犹豫。
后来,他说,老伴,你看呢?
她说,当家的,我看,那什么,放了吧。
一个带翅儿的哑巴物儿,好歹是条命呢?
二人把那鸽子放了。
鸽子仓皇地钻入云层里。
之后,习惯成自然。
每天早起,到网前巡视一番,即使抓到味美的野鸭子,他也是轻轻地拍下它的翅膀,放飞。
一些大鸟都是鸡叫时分出窝活动,这时候天还很朦胧,星星也很迷离,鸟们最容易挂网。
这就逼着他早起。
第一遍鸡叫,他就站在网前,一是防止鸟挂,一是防止野猫呀山狸子呀对挂网的鸟儿下口。
那天,他从网上抓起了一只难得一见的八哥。
这八哥毛色漆黑,额冠前耸起一撮儿俏皮的黑毛,瞪视着一双橙红色的眼睛,竟然人似的无奈地叹着气。
八哥因逃命心切,过分扑腾,一只翅膀受伤,像折损的伞翼,耷拉着,并涔涔流血,染湿了羽毛。
他把八哥捧回家,把它伤口抹上药面,把整个翅膀和身体包扎在一起,将养起来。
一个星期后,八哥痊愈,放它飞去,竟悬在半空振翅,对他喊一个字,好!
好!
他说,怪,它不走了!
她说,当家的,这鸟儿挺招人稀罕,会说好呢,留下给咱做伴儿吧?
小年那天,老两口又是蒸年糕,又是蒸豆包,忙昏了头。
晚上,顾不得封好煤炉,就睡下了。
岂料,半夜时分,二人中煤熏了。
胸闷,憋气。
她爬起来,却栽倒了。
他呢,要爬到地上去开门,竟摔到了地面,动弹不得。
八哥急了,飞到她身边,喊,好!
又飞到他身边,喊,好!
见两个人没有动静,它飞起来,满屋子转。
好在,有一孔窗户是用报纸糊的。
八哥便一头、一头去撞那窗户的报纸。
报纸开裂了,一股风刮进来,八哥也奄奄一息蜷缩在地面。
后半夜,老两口醒过来。
望着窗棱上凌乱的八哥羽毛,他说,哎呀,是八哥救了咱!
此后,虽然一直虚弱,但他依旧拄着棍子去给找死的鸟儿放生。
初一一大早,姑爷开着车回来了。
姑爷把汽车径直开到鸟网前,摘下了三只悬挂的沙鸡。
姑爷跑进家门,炫耀地说,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今天就让这沙鸡当过年的下酒莱!
姑爷又满屋转了转,问,怎么,一个腊月,你二老没有攒下几只飞鸟?
他说,攒什么攒,你们嘴馋,我们嘴就不馋吗?
吃了!
中午,炖好的沙鸡端上餐桌来,闺女和姑爷吃了几块,连喊好香。
又问,爸,妈,你们怎么不吃?
见老伴转过脸去寻找八哥,他咽口唾沫,说,我们过年吃素!
八哥瑟缩在窗台上,噤若寒蝉。
他抓过它,走出屋去。
一抖手,那八哥竟然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11月7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简洁传神的笔触描写了山沟里老两口挂鸟又放鸟的故事,反映了猎杀野生动
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赞美、乱吃野生动物的不满。
B.城里的闺女和姑爷回来时,姑爷开车拉来了一张鸟网,要挂鸟,说是要给领导送礼,
这表明姑爷虽然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仍然不减。
C.第一次抓到只野鸽子,当家的在老伴的建议下放了它;
后来治好了八哥,也是在老
伴的建议下留下它做伴儿,老伴事实上才是真正的当家人。
D.老两口中了煤熏动弹不得,八哥竟然不顾危险用头去撞纸糊的窗户,鸟儿的这一义
举感动了老两口,这也是他们过年不吃鸟肉、放飞八哥的原因。
E.小说写了四个人物:
老两口和小两口,其中“闺女”这个角色所用笔墨最少,形象
和性格都很模糊,无法判断其对挂鸟的态度。
(2)作品中的“当家的”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3)作品前半部分穿插了对山沟的景物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第一次放飞八哥时,八哥是喊着“好”不走;
后来却是“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作品为什么这样写?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大家孙瀛洲
当代中国文博界,被人称之为专家甚至“著名”专家好像不太难,但称得上“大”的不多,孙瀛洲先生即是这少数中的一个。
孙瀛洲1893年出生于河北冀县一个贫苦的家庭。
1900年到北京“同春永”古玩铺做学
徒,后又到“聚宝斋”、“铭记古玩铺”任职。
他聪明好学,积累了丰富的文物基础知识。
早在20世纪30年代,孙瀛洲先生就对历代瓷器了如指掌,先于他人准确鉴别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以及元代至明代的永乐、宣德、咸化、弘治瓷器。
1956年,孙瀛洲受聘到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陶瓷研究、鉴定工作。
面对故宫数以万计的陶瓷藏品,孙先生如鱼得水,他曾说:
“活到60多岁,没想到还能为人民做一点事,内心很乐意接受这一工作,并愿意把我几十年在文物认识上的一点经验贡献给祖国的文化事业。
”孙先生对自己在古陶瓷鉴定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先后发表了《明嘉靖青花加彩鱼藻罐》、《试谈永乐、宣德景德镇官窑瓷年款》、《元明清瓷器的鉴定》等有关瓷器研究鉴定的论文9篇,文章中归纳的鉴定经验,对古陶瓷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有一次孙先生让人们把宋代官窑、哥窑、汝窑瓷器及一些明清的仿品放在一起,他背过身,人们打乱摆放次序,他闭上眼,转过身来,用手摸,一一准确地说出了各自的名称。
明清时期的墓葬出土瓷器很少,带纪年的更少;
造型不像唐宋及更早期的瓷器那样有相对固定的标准。
明清各个朝代的年限不长,瓷器的品种又繁杂,连续性又较强,因此明清瓷器的鉴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精确的断代是非常困难的。
孙瀛洲先生以明清带年款的官窑瓷器作为标准器,把不同朝代的瓷器所具有的不同时代特征排比出来,进行研究归纳,并将这些“鉴证”提到理论化的高度再用以指导鉴定实践,为明清瓷器的科学鉴定奠定了基础。
孙瀛洲先生是我国采用类型学方法对明清瓷器进行排比研究的第一人,他使明清瓷器的鉴定从朦胧走向清晰。
孙瀛洲先生还是一位真诚待人、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身为古陶瓷界德高望重的大专家却从不摆架子,热心培养青年一代,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同行。
有时生病在家休息,还让学生到家中听讲,对年轻一代寄予莫大的期望。
孙老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大批文物鉴定人才,其中既有耿宝昌先生这样堪称古陶瓷鉴定“泰斗”级的专家,也不乏为数众多、各领风骚的中青年栋梁之材。
孙瀛洲的生活是朴素的,平日一身素衣,一日三餐也是极其简单,每星期只吃一次肉——二两猪头肉。
过春节,自己动手给孩子们做糖葫芦吃。
可是,为了收购绝世珍品成化斗彩三秋杯,孙瀛洲当年一掷就是40根金条。
旧北平古玩商会会长要高价收买,孙瀛洲不为所动,坚决拒绝。
孙瀛洲的子女曾说过,觉得父亲好像就因为文物才来到这个世界,全身心投入到文物当中,生活在文物当中,就像他只有文物。
据女儿回想,视古玩如命的父亲是向来不会让家里人看他的珍宝的,常常自己关门把玩甚至忘了吃饭。
私藏丰盛到不可想象,但家里的日子却非常简朴,她冬天戴的手套都是母亲用袜筒改的。
正是这种对陶瓷的热爱,使得孙瀛洲收藏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陶瓷精品,从晋唐名瓷,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到明清瓷器,无所不包,自成系列。
1950年,为抗美援朝,孙瀛洲拿出一批珍贵文物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国家;
1956年以后,出于爱国热忱,孙瀛洲毅然将毕生收藏的文物精品2900余件全部捐献故宫博物院,陶瓷占2000多件,其中25件珍贵瓷器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森先生说,孙瀛洲先生“从学徒到经营者,从经营者到收藏家,从收藏家到文物鉴定专家,从文物鉴定专家再成为文物捐赠大家,这是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也是由小我到大公的升华过程”。
相关链接:
①明清瓷器鉴定有四个要点,即:
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
掌握住明、清两代款识的规律;
细致观察胎釉的特征。
如果满足于局部的特征相符而失于整体的条件不合,或只看外表而忽略器里,或但观釉色而不问胎质,都是片面的。
所以说造型、纹饰、款识、釉质与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全面一致的效果。
(摘自《孙瀛洲先生谈元明清瓷器鉴定》)
②孙瀛洲先生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明成化斗彩三秋杯、宋代哥窑弦纹瓶、元代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等25件瓷器被定为一级文物,即国之重宝。
如今,故宫馆藏数十万件古陶瓷中只有几百件是国家一级文物,这意味着孙瀛洲捐献的藏品奠定了故宫陶瓷收藏的基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先到北京“同春永”古玩铺作学徒,后又到“聚宝斋”、“铭记古玩铺”任职,丰富
的人生阅历为孙瀛洲提供了大量文物方面的基础知识。
B.孙瀛洲对历代瓷器了如指掌,由于采用类型学方法,总能先于他人准确鉴别宋代五
大名窖瓷器以及元代至明清两代的瓷器。
C.尽管对明清瓷器进行精确的断代是非常困难的,但孙瀛洲采用独特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最终为明清瓷器的鉴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D.孙瀛洲还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既培养出耿宝昌这样堪称“泰斗”的古陶瓷鉴定专
家,也为其他文物鉴定领域培养了为数众多的栋梁之材。
E.孙瀛洲一生收藏了大批陶瓷精品,在受聘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激发了他的爱国主
义激情,最终他用自己的藏品为故宫博物院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2)孙瀛洲是如何“使明清瓷器的鉴定从朦胧走向清晰”的?
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