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6205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

通过对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分析,在提升工程2.0研修中,我校属于混合教学环境。

2.2019-2022按年度推进安排

根据市提升工程执行办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2020年度推进教师人数是60人。

我校的实际情况是:

1、学校硬件设施配备总体较好,每一个班级装备比较先进的鸿合一体机,但应用水平悬殊,部分教师年龄偏大特别是初中部老师年龄结构偏大不愿意尝试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2、学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班级人数多小学缺教师,更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专业团队的支持,整体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均衡;

3、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学校各种应用比较零散,不成系统,例如我们一直使用钉钉考勤功能,也有自己的微信平台,疫情期间也使用钉钉、学而思、好慕课等平台,但始终只是使用部分功能,缺乏深入开发,不成体系。

4、校领导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各种检查多、杂事多、扶贫工作任务重,对教学有一定的冲击,对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不够,推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后劲不足。

二、构建符合区域的整校推进模式

(一)目标任务

1、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到2022年,对我校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全员培训。

2、构建“以校为本,立足岗位,边学边用”的以微能力课程学习为载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

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教师选学、能力促进、整体提升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

3、建立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引领的信息技术应用长效机制,完善各种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绩效考核办法,教师职称评定信息技术考核方案、学校各学科校本研修信息技术实施方案等形成完整体,形成激励、使用、考核的信息技术应用评价体系。

4、利用现有资源深挖其使用功能,例如利用钉钉形成学校考勤、会议、卫生、安全、文件发放等办公功能,学生自主管理和家校互通上也推广使用,广泛使用微信平台扩展功能,探索学校管理智能化,公开化。

(二)具体措施

1.整校推进模式实施与保障机制

(1)成立管理机构,整校推进

成立组织管理机构,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确立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团队。

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出台相关各项规章和考核规范,组织实施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

(2)校长领衔,全员参与

①组建团队,明确责任。

各校由校长领衔,主管校长或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3-5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明确校长为整校推进工作第一责任人,带领管理团队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②制定规划,完善制度

结合上级有关文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校本研修主题,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修改、完善学校的教研、培训、备课、上课等规章制度,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各环节中,以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观课议课、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引领教师学技术、用技术、用好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到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转变。

③内容选择,模式创新

围绕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选取相应内容,内容要涵盖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教师要从中选择3项微能力,要涵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中的三个方面。

④校本研修,整校推进

指导教师选学和参与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研修。

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在教研组内开展微能力应用的研究活动,选拔优秀案例在校内开展示范引领活动,开展帮扶结对子、学科练功竞赛等活动,营造基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有序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

(3)骨干先行,示范引领

以骨干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采取学科教研、送培上门、远程直播等方式在学科成员之间开展示范引领活动,幅射带动成员共同发展。

(4)鼓励创新,积累经验

积极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STEM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有条件的教师开展创客教育实践研究。

(5)平台支持,混合研修

立足校本实际需求,借助培训机构课程学习平台和校本研修实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以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为原则,坚持整校考核、重在达标,发展为本。

(6)开发形成校本培训资源,引领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质课大赛、学校优质教学资源评选、教师优秀成果推优等方式,遴选能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优质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引领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

(7)整校推进提升工程2.0的保障机制

组建学校管理和培训团队,履行其管理和指导职责。

制定学校整校推进工作手册,内容涵盖:

整校推进目标任务、实施流程、职责分工、考核要求、校本研修活动设计、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实效等方面。

规范、指导和评价各校的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

将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考核。

2.开展能力测评的主要措施

(1)学习路径,成果分享

学校要根据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选取8-10项微能力,选取的微能力要涵盖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教师要从中选择3项微能力,要涵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中的三个方面

平台学习(25学时)。

教师根据选择的内容,通过培训平台完成25学时的线上学习任务。

线下实践(25学时)。

教师根据微能力要求,进行线下的实践练习,课堂实践应用,提交能力测评作品。

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县区校本应用考核”的路径

(2)考核办法,证书发放

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

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

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

得分在80——100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

得分在60——80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

得分在60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

教师最终成绩由教师互评、专家评价两个部分构成,通过校本应用考核的教师,可在省管理平台中自主打印校本应用考核证书。

(3)组织实施

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依据国家能力测评要求,对教师提供的测评证据进行评分;

采用分散提交、集中评分的方式进行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4)管理保障

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领导小组;

下发能力测评考核标准;

为专家测评提供便利。

(5)结果应用

与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相关;

与学校整体评估相关;

与教师绩效考核相关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家团队建设

(1)遴选标准

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学校教研组长、电教、骨干教师、组成校级培训团队。

主要承担学校“整校推进”过程中区域引领研修、教师信息化教学指导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

(2)主要措施

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培训团队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组织培训团队专家定期开展校级培训,提高培训团队规划方案设计、组织教研、指导校本应用、开展能力测评的能力,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力。

4.缩小教师应用能力差距的主要措施

学校制定教师帮扶结对工作实施方案,确立结对关系,采用教研组内和组间帮扶的方式,信息技术好的帮扶信息技术应用弱的教师;

通过阶段成果展示、练功竞赛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促进教师以用促学,学为所用。

依托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发展。

以学校教研活动为契机,以信息化教学引领示范为重点,采取集中研修、直播课堂等方式提供培训,探索集中研修和远程课堂、网络协同研修等多种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发挥骨干教师的幅射带动作用,对年龄在的教师进行帮扶,探索三个课堂对本校教师助学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

与网络公益课堂、互联网校等建立帮扶关系,通过远程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专递课堂等方式加强对本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精准帮扶工作。

5.信息化教学示范引领的主要措施

鼓励不同的教师,依据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实际,探索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

鼓励信息技术应用好的的同志开展智慧教学,探索应用大数据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开展跨学科、翻转课堂、智能化教育等模式探索。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年轻、有热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开展实践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通过测评助学集中培训项目或学科示范引领活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展示和经验交流活动。

6.评价制度建设

明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落实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微能力通过率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考核评价,有序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