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员上岗证混凝土砂浆性能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
《检测员上岗证混凝土砂浆性能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员上岗证混凝土砂浆性能题库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1kg/m3B.2kg/m3C.3kg/m3
19.当砂或石的质量比较稳定、进料量又较大时,可以(C)为一验收批。
A.600tB.800tC.1000t
20.当水泥质量比较稳定时,可以(C)为一验收批。
A.300tB.400tC.500t
21.当粉煤灰质量比较稳定时,可以(C)为一验收批。
A.100tB.150tC.200t
22.当减水剂质量比较稳定时,可以(C)为一验收批。
A.30tB.40tC.50t
23.当两次试验砂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B)时,应重新取试样重做试验。
A.0.10B.0.20C.0.30
24.用标准试验方法在()龄期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概率为(),即()的保证率。
(A)
A.28d、5%、95%B.7d、5%、95%C.3d、5%、95%
25.混凝土含气量与合同规定值之差不应超过(B)。
A.±
1.0%B.±
1.5%C.±
2.0%
26.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时,应搅拌机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B)之间部位采取试样。
A.1/4至1/2B.1/4至3/4C.1/2至3/4
27.如使用环境无氯盐作用,配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氯离子含量也不宜超过水泥重的(C)。
A.0.02%B.0.06%C.0.2%
28.水泥的含碱量(按Na2O当量计)不宜超过水泥质量的(C)。
A.0.2%B.0.4%C.0.6%
29.用于强度和坍落度出厂检验的试样,取样频率按规定进行:
每100盘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次;
每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次;
耐久性出厂检验的试样,取样频率应为同一工程、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得少于()次。
A.1、1、1B.1、1、2C.2、1、3
30.每个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用量的(1.5)倍,且不宜少于(A)。
A.0.02m3B.0.03m3C.0.04m3
31.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须送有资格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每(B)至少送检一次。
A.一个月B.两个月C.三个月
32.在使用过程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C)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A.1B.2C.3
33.预拌混凝土应选用品质稳定且有相关产品标准的(A)。
A.矿物掺合料B.粉煤灰C.矿粉D.硅灰
34.对存放期超过(C)个月的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35.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经性能检验合格后粉碎至全部通过(B)筛后方可使用。
A.0.50mmB.0.63mmC.0.83mm
36.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A)校核。
A.零点B.正确C.无误
37.在生产中,应测定集料的含水率,第一工作班不少于(A)。
A.一次B.二次C.三次
38.记录贯入阻力与测试时间,0.2-28MPa之间至少进行(C)。
A.4次B.5次C.6次
39.试验室成型温度为(),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温度为(),相对湿度为()以上。
A.20±
5℃、20±
2℃、95%B.20±
2℃、20±
1℃、95%C.20±
1℃、90%
40.水泥中的氯离子不大于(B)。
A.0.02%B.0.06%C.0.08%
41.水泥凝结时间:
初凝不小于()分钟,终凝不大于()分钟,而硅酸盐水泥的终凝不大于()分钟。
A.45、600、390B.35、390、600C.45、390、600
42.试验室温度为(),相对湿度不低于()。
(A)。
2℃、50%B.20±
5℃、90%
43.一般用抗折强度试验仪,加荷速度为(B)。
A.30±
10N/SB.50±
10N/SC.100±
20N/S
44.抗压强度测定有专用抗压夹具,承压面积40×
40mm2,加荷速度为(A)。
A.2400±
200N/SB.2800±
250N/SC.3200±
300N/S
45.测定水泥凝结时间时,当试针沉至距底板(B),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A.2mm±
1mmB.4mm±
1mmC.6mm±
1mm
46.中国ISO标准砂是由粗砂()、中砂()、细砂()各占三分一组成。
A.1-2mm、0.5-1mm、0.08-0.5mmB.1-3mm、0.5-0.09mm、0.06-0.4mm
C.1-3mm、0.5-0.08mm、0.06-0.2mm
47.对重要桥梁等基础设施,各种环境下氯离子含量均不应超过(C)。
48.混凝土含气量与合同规定值之差不应超过±
(B)。
49.下列属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特殊混凝土正确标记的是(B)。
A.AC30P6-160-GD25-P.OB.BC30P6-160-GD25-P.O
C.AC30P6-160-GD25-P.SB.BC30P6-160-GD25-P.S
50..碎石或卵石的堆料高度不宜超过(),对于单粒级或最大粒径不超过()的连续粒级,其堆料高度可增加到()。
A.5m、20mm、10mB.5m、10mm、20mC.10m、20mm、5m
51.标准立方体试件的边长是(B)。
A.100mm×
100mm×
100mmB.150mm×
150mmm×
150mmm
C.200mm×
200mm×
200mmD.300mm×
300mm×
300mm
52.有一批C30的试压件,其检验强度分别是:
34.0、33.0、35.0、35.0、32.5、29.0、30.5、36.0、32.5、29.5、33.0、32.0、29.0、33.0、31.0,这批试压件的检验结果是(B)。
本题要通过统计计算
A.合格B.不合格C.2.19D.4.9
53.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A)。
A.P·
OB.P·
SC.P·
ⅡD.P·
P
54.以下表示压力、压强符号的是(A)。
A.paB.KNC.N
55.以下是比表体积符号的是(A)。
A.m3/kgB.kgfC.kg·
mD.kg/m3
56.将5.650修约成一位小数后是(B)。
A.5.7B.5.6
57.当一次连续浇筑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有1001m3时,整批混凝土应取几次样(D)。
A.3B.4C.5D.6
58.当混凝土强度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A)
A.
B.
C.
D.
59.当混凝土强度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B)
60.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是(A)
A.
61.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是(D)
62.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是(C)
63.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是(B)
64.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40-160mm时,允许偏差范围(C)
A.±
10mmB.±
20mmC.±
30mmD.±
40mm
65.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00-130mm时,允许偏差范围(B)
66.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00mm以下时,允许偏差范围(A)
67.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80mm以上时,允许偏差范围(C)
68.当检验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计算值小于2.5N/mm2时,应取(B)
A.1.5N/mm2B.2.0N/mm2C.2.5N/mm2D.3.0N/mm2
69.标准差已知方案的
由同类混凝土、生产周期不应少于()d且不宜超过()d、样本容重不少于()的强度数据计算确定。
A.60、90、45B.90、60、45C.45、60、90D.60、45、90
70.扩展试验: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m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度值。
(B)
A.40B.50C.60D.80
71.坍落度试验,拌合物分()层装入。
(C)
A.1B.2C.3D.4
72.抗水渗透试验的齡期宜为(B)
A.7dB.28dC.60dD.90d
7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固定加水法测得S仅为()以内时应使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
A.>13mmB.<13mmC.≤13mmD.≥13mm
74.水泥安定性仲裁检验时,应在取样之日起()d以内完成。
A.3B.7C.10D.15
75.用伸臂式振实台成型,胶砂分()层装入,各振()次。
A.2、30B.2、60C.3、30D.3、60
76.试件成型坍落度大于()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
A.50mmB.60mmC.70mmD.80mm
77.不属于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是(C)
A.动弹性模量B.抗冻C.静力受压弹性模量D.钢筋锈蚀
78.不属于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是(B)
A.稠度B.抗压强度C.凝结时间D.表观密度
79.不属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是(D)
A.抗折强度B.抗压强度C.静力受压弹性模量D.抗压疲劳变形
80.泌水试验是测定混凝土自然泌水总量,压力泌水是在3.2,MPa()压力下进行。
A.3.2,MPaB.3.5,MPaC.4.2,MPaD.4.5,MPa
81.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测得一组试块3d龄期抗折强度的数据:
4.1MPa、3.5MPa、4.3MPa,则该组试块3d的抗折强度为。
A.4.0,MPaB.4.1,MPaC.4.2,MPaD.该组结果作废
82.对一组标准试件(150mm×
150mm×
150mm)进行试验,其试件破坏荷载分别为:
636.7KN、612.9KN、499.8KN,请确定该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为(B)
A.25.9MPaB.27.2,MPaC.27.8,MPaD.试验结果无效
83.有一批水泥试样,用雷氏法测定其安定性,测试数据如表所示。
经计算判断该水泥试样的安定性为(B)
编号
A
C
C-A
测定值
判断
1
12.5
16.0
3.5
3.0
2
13.0
A.不合格B.合格C.应重做D.应立即用试饼法重做
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代号写在括号中,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碱骨料反应的三个条件(ABC)。
A.碱浓度B.潮湿条件C.骨料具有活性
3.砂的细度程度按细度模数
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
A.
f=3.7~3.1B.
f=3.0~2.3C.
f=2.2~1.6D.
f=1.5~0.7
4..测定混凝土凝结时间的贯入阻力仪由(ABCD)四个部分组成。
A.加荷装置B.测针C.试样筒D.标准筛E.维卡仪F.跳桌
5.检测混凝土凝结时间所用测针的承压面积为(BDF)mm2三种。
A.10B.20C.30D.50E.80F.100
6.依据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当水泥进场抽样后,应检测(ABC)。
A.凝结时间B.安定性C.强度D.粘聚性
7.混凝土的和易性包括(ABD)。
A.流动性B.保水性C.安定性D.粘聚性
8.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为(ABCD)
A.42.5B.42.5RC.52.5D.52.5R
9.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3组试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以下(AB)
10.按非标准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以下(CD)
11.非标准试件尺寸是(ACD)
A.100mm×
100mmB.150mm×
150mm
C.200mm×
200mmD.300mm×
12.配合比计算时遵循的规律是(ABC)
A.绝对体积律B.表观密度律C.耐久性D.流动性
13.预拌混凝土质量检验主要性能(ABCDE)
A.拌合物性能B.力学性能C.耐久性能D.氯离子含量E.强度
14.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类,可以分为(ACD)。
A.通用水泥B.高强水泥C.专用水泥D.特性水泥
15.标准稠度用水量分为(AC)。
A.标准法B.非标准法C.代用法D.替用法
16.水泥安定性检验分为(AB)
A.雷氏法B.试饼法C.锥型法D.烘烤法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
)
1.若有一个试件的强度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的15%时,取中间值。
(√)
2.若有两试件的强度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同时超出中间值的15%时,则试验结果无效。
(√)
3.凝时间:
初凝不大于45分钟;
终凝不大于600分钟,而硅酸盐水泥的终凝不大于390分钟。
(×
)
4.水泥净浆在稠度测定仪中,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4mm±
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5.使用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在水泥净浆试体内下沉的深度,如果试针沉至底板6mm±
1mm时,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6.胶砂的组成:
水泥350克,标准砂1350克(一包),水250毫升。
7.抗折强度取六个强度测定值的平均值作试验结果,若其中有一个超过平均值的±
15%时应予剔除,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作为结果。
8.抗折强度剩下五个测定值中有超过它们平均数±
10%的,则此结果作废。
9.砂中含泥量是指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颗粒含量。
10.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应不大于3.0%。
11.一批水泥经检验强度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故判定为废品。
12.复合水泥在水泥分类中属于特性水泥。
13.中国标准砂用于水泥的合格检验。
14.不得使用海水拌制钢筯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15.混凝土取样可以在不同的车或不同盘取样。
16.混凝土进入工地后坍落度偏小不好施工,由试验员可以进行加水调整。
17.法定单位是行业协会通过文件行式规定在本行业采用的计量单位。
18.将5.650修约成一位小数后为5.7。
19.将16.4682修约成整数是16。
20.同一个楼层同一个强度等级混凝土可以只取一次样。
21.每组3个试件应由同一盘或同一车的混凝土中取样制作。
四、计算题
1.计算出个别值和代表值填写到对应表格栏。
序号
试件规格(cm)
承压面积(cm2)
破坏荷载(KN)
抗压强度(MPa)
个别值
代表值
15×
15
225
522
488
515
670
680
855
3
555
850
4
10×
10
100
255.5
253.0
252.5
2.计算出这组水泥试件的代表值填写到对应表格栏。
试件规格(mm)
抗折强度(MPa)
40×
43.6
5.2
44.4
41.2
5.4
42.2
42.9
4.5
36.2
3、有二组砂经筛分,测得其各筛筛余量分如下表,计算该砂的细度模数。
筛孔尺寸(mm)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
0.15
筛余量1
(g)
40
31
89
122
161
45
12
筛余量2
43
30
118
166
29
14
第一组
筛余量比
(%)
累计筛余
第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