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掌握1216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5993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掌握121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掌握121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掌握121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掌握121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掌握1216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掌握1216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掌握1216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掌握1216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基础知识掌握1216Word文件下载.docx

B.代词,这样,如此

C.词尾表状态

D.NO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义的掌握。

解答时,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解答。

“处士笑而然之。

”翻译为:

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然之:

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九曲/黄河/万里沙

D.如今/直上/银河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本题中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B项。

“花木成畦手自栽”意思是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断句是花木/成畦/手自栽。

4、下列四组句子中,不能用“虽然……但是……”连接的一项是(  )

A.爷爷已经很老了。

爷爷坚持每天做运动。

B.地球很可爱。

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C.这件衣服很漂亮。

这件衣服太贵了。

D.天空中有美丽的月亮。

天空中有闪烁的星星。

【答案】D

【解析】虽然……但是……表转折D选项的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不能用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可以用“既……也……”。

5、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

A.翠色欲滴

B.翠色欲流

C.碧澄澄

【解析】考查学生对本课所出现的字词的掌握与理解。

A项中“翠色欲滴”意思是形容树叶颜色十分青翠,上面的水像快要滴下来似的;

6、差”是多音字,在词语“参差”中应读(  )

A.chā

B.chà

C.cī

D.chāi

【答案】C

【解析】略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处所用处住处到处

B.圈养圆圈羊圈圈套

C.停泊湖泊泊车漂泊

D.牲畜畜牧畜养畜力

8、大举进犯。

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往上托;

往上升

B.举动

C.兴起;

D.提出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选自《狼牙山五壮士》。

大举进犯:

意思是率大军大规模地侵犯。

举:

兴起;

发起。

9、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遨游(à

o)

B.纹痕(hé

n)

C.恩赐(chì

D.提供(ɡò

n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错误。

遨游(à

o)应为á

o。

B正确。

C错误。

恩赐(chì

)应为cì

D错误。

提供(ɡò

nɡ)应为gōng。

10、江南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这是很有见地的。

D.《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解析】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11、下列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解之迷威风凛凛跺脚

B.嫦娥奔月弄巧成绌干燥

C.别出心裁一哄而散颓费

D.可见一斑挖空心思抵御

【解析】A不解之迷——不解之谜,B弄巧成绌——弄巧成拙,C颓费——颓废,故选D。

1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腊月通宵宴会天崖海角

B.糊涂排徊惆怅焉知非福

C.荒岛凄凉彩绘头晕目炫

D.拜年远眺外套翻箱倒柜

13、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A.这句话表达出作者思想深处那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B.这些美的人和事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是不真实的,凌乱的,表现出作者的无奈。

C.这句话是本文的文眼。

【解析】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B项错误,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有许多“美的人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飞动起来像“万颗奔星”,幻化无穷,充满生机。

这既是“好的故事”的总体形象,又是作者憧憬的理想的象征。

文章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很生动,景色明朗,充满温暖愉悦的情绪。

14、对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等到宋朝的军队北上统一中原的日子

B.等到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日子

C.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

D.等到宋朝的军队北上定都中原的那一天

15、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A.心志,情志。

B.记,记在心里。

C.记号。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

志:

心志。

16、下列句子出自《论语》的是(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C.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D.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积累。

作答时,学生要从学过的课文和平时积累中,选出出自《论语》的一句,平时要多做题。

A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出《论语·

述而》,意思是指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B项: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语出朱熹《读书有三到》,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C项: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语出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意思是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

D项: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17、下列句子中对破折号的作用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解释说明)

B.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递进)

C.“嗵——啪——”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不断响起。

(声音延长)

D.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转折)

18、下列选字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1)爸爸总改不掉他那暴______的性格。

(2)窗外的_____音太大,我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

(3)相比较而言,北方的空气比南方的要干______些。

A.躁 燥 噪

B.躁 噪 燥

C.燥 噪 躁

【解析】暴躁:

性情急躁,容易发火。

噪音:

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

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干燥:

指缺乏水分。

犹干旱。

故选B。

1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0、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

B.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

C.随着太阳能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D.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解析】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相联系在一起的。

原句中与太阳搭配不合适。

故选C。

2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A.这句话点明了植树的重要性,树木的成长和人的成长一样,需要很长的时间。

B.这句话是《老师领进门》的点睛之笔,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C.NO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出自课文《老师领进门》,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

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重点描写一次讲课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的时间可以把小树苗种植成一棵大树,一辈子的任用才能使培育出的一个人才发挥作用。

比喻培养人才才是长久之计。

还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比喻老师的栽培之恩。

  整句是说,人才栽培非常重要且不易,老师对我的栽培之恩,终身难忘。

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教导人们要学会感恩!

22、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句中的“直奔”表达了(  )。

A.人们强烈的感情

B.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心情

【解析】“直奔”说明人们着急的心理,想尽快赶到现场;

2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熬”的意思是“煎熬”,因为又抱养了两个孩子,加重了渔夫的负担,他觉得很为难。

B.“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

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C.“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对抚养邻居的孩子很犹豫,但又不得不这样做。

【解析】本题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

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主要写了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十分穷苦,但在邻居西蒙死后,却主动收养了他的两个孩子的事,表现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文中“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句话是渔夫回到家,看到桑娜已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说的话,“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2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括号内,正确的一项是。

①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的待遇。

②郭小娟是一个成绩()的学生。

③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A.优厚优良优异

B.优异优厚优良

C.优厚优异优良

25、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父与子》这本漫画集的作者是德国的埃·

奥·

卜劳恩。

B.可以说,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C.《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里的人物张乖崖为官清廉正直。

D.《“推敲”的来历》这篇文章里出现的人物有贾岛和僧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作答时,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文学积累,判断说法是否正确,注意朝代、人物的对应,平时要多做题。

《父与子》作者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埃·

卜劳恩,讲的是父亲与儿子的互相关爱及发生的有趣故事,故A项正确;

王懿荣是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1899年一天,王懿荣感染了风寒,于是就请医生为她诊治。

医生给他开了一幅中药,让他拿回家熬制。

他拿回家之后,发现里面一样叫做龙骨的药材上居然有被小刀刻过的痕迹。

凭着平时对金石的研究他敏锐地发现,这很可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字。

他赶紧的找到了医生,买下了医生手中所有的龙骨回来仔细研究。

故B项正确;

“水滴石穿”意思是指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

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

这个成语故事最早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主人公是张乖崖,他认为库吏今天偷一钱,一千天就能偷一千,绳子的力量虽小,天长日久就能把木头锯断,小水滴的力量很小,日子长了,就能把石头滴穿。

所以把库吏斩首示众,以示警戒,是个十分清正廉洁的人。

故C项正确;

“推敲”的故事来自于,贾岛做了一首诗,有一句是“僧敲(推)月下门”,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他犹豫不决,不小心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的车骑,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韩愈听了,对贾岛说:

“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出现的人物应该是有贾岛和韩愈。

故D项错误。

26、根据上联“九峰近旭日”,选出适恰的下联。

A.石潭绕爆竹

B.池上活水满

C.千级至云霄

D.轻云半岭回

27、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28、生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A.综亲污浊宗庙浑浊

B.支撑缓慢延缓撑杆跳

C.机肉皮肤肌体夫色

D.献血夜体血液输液

【解析】A宗亲  C肌肉 机体 肤色  D液体 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29、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谁坚毅的品质?

A.周恩来

B.阎振三

C.江姐

D.李大钊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