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5820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探索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利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

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

装水的整理箱5个。

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

《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

你见过喷泉吗?

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

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

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

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

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

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身制作喷泉的方法。

小朋友刚刚做了很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

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

瓶盖上有什么?

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

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身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身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身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

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

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

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身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3

  活动目标

  1.喜欢小动物,乐意探究动物的鼻子。

  2.认识动物的鼻子,了解其形状特征。

  3.能通过鼻子的不同来辨认动物。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鼻子及动物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我们每个人都有鼻子,而且人的鼻子还分不同的种类,小朋友们还记得有哪些吗?

(引导幼儿说一说鼻子的种类)

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小动物的鼻子?

它们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来认识动物的鼻子。

  二.开拓视野。

  1.利用课件,观察动物的鼻子。

  教师出示大象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大象鼻子的特点,说说大象鼻子的作用。

  出示小猪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小猪的鼻子,相比大象而言,小猪的鼻子有什么特点?

(猪鼻子短)

  出示牛和马的图片,请幼儿观察牛马的鼻子,说说它们的特点。

(扁、平、大)

  出示小熊图片,请幼儿观察小熊的鼻子,说说其特点。

(小熊的鼻子圆圆的)

  出示小狗图片,请幼儿观察小狗的鼻子,说说其特点。

  3.快乐游戏。

  教师把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纸蒙住,只露出鼻子,请幼儿根据鼻子来判断这是什么动物。

  三.学习儿歌《不一样的鼻子》。

  教师有感情地念一遍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活动应变

  在介绍动物的鼻子外形特点时,也可以顺便介绍动物鼻子的作用。

例如,大象的鼻子可以卷东西放进嘴里等。

  活动延伸

  让幼儿继续探索动物的奥秘,例如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鼻子?

鼻子都是用来呼吸的吗?

  区角活动

  益智区:

  1.将动物图片和鼻子图片放到区域内,让幼儿将鼻子和动物逐一配对。

  2.“给动物贴鼻子”游戏:

将动物图片上的鼻子剪下来,请幼儿将它们贴回去。

(剪下的鼻子部分形状要一样)

  环境创设

  主题墙展示区:

贴上动物鼻子及动物的图片。

  家园同步

  请家长给幼儿搜集一些动物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它们的鼻子,并说一说其作用和特点。

  随机教育

  在日常观察小动物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小动物的鼻子的形状和作用。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4

  1.情感、态度:

培养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2.知识:

感受大小的不同,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3.能力、技能: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表演能力。

  录音机、磁带、泡泡糖、泡泡器、小狗、小猫头饰各一个、课件、金箍棒、布帘和架子

  活动过程实录

  一.律动:

教师放幼儿乐曲《走路》,幼儿伴随着音乐,模仿小动物的走路姿势入场。

  二.游戏:

  1.魔术师变魔术:

  宝宝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魔术师(两位教师藏在用布帘挡着的架子后面扮演小动物),你们猜一猜它们是谁?

(幼儿听动物的叫声说出它们的名字),你们想让魔术师给我们变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

想让哪位魔术师先给我们表演?

幼儿自由发言选定一位魔术师。

宝宝们快闭上眼睛说变、变、变,看小狗魔术师(小猫魔术师)给我们变出什么来了?

幼儿说出泡泡。

我们再请小猫魔术师(小狗魔术师)为我们变魔术,闭上眼睛说变、变、变,变出什么来了?

小猫魔术师和小狗魔术师变出的两个泡泡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一个大、一个小)那小朋友喜欢大泡泡,还是小泡泡?

请幼儿自由选择魔术师,变出自身喜欢的泡泡。

  2.幼儿变魔术

  宝宝们看魔术师变魔术,你们想变魔术吗?

好,下面就请魔术师休息,由你们这些小魔术师来变魔术。

老师闭上眼睛说大泡泡,你们就用手势变出大泡泡,我说小泡泡,你们就用手势变出小泡泡,准备好了吗?

开始!

  

(1)、老师说,幼儿变。

  

(2)、一个幼儿说,其他幼儿变。

  3.小鱼变魔术(观看课件)

  宝宝们,鱼儿见我们玩的这么高兴也游来了!

我们一起叫鱼儿的名字,请它们出来吧!

鱼儿、鱼儿游出来。

播放课件,鱼儿出来了,听它们在说什么?

鱼儿说:

“我也会变魔术!

”小朋友们想看吗?

我们一齐说:

“鱼儿、鱼儿变、变、变!

”大鱼儿变出什么来了?

(泡泡)我们再一齐说:

”小鱼儿又变出什么来了?

(泡泡)鱼儿变出了几个泡泡?

这两个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有什么不同?

哪位小朋友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大泡泡,用金箍棒去指一指,指对了,我们一起用笑脸鼓励他。

同样的方法找出小泡泡。

  三.体验实践活动:

吹泡泡

  鱼儿说:

“你们的火眼金睛可真厉害!

我们从东海龙宫带来的礼物奖励给你们了!

”小朋友猜一猜什么礼物?

出示泡泡器,请幼儿说说玩法,教师补充。

重点强调瓶内液体不能接触到嘴。

请幼儿尽情地吹泡泡,感受泡泡大小的不同。

  四.延伸活动:

到室外去感受阳光下吹出的泡泡和室内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同。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5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杯子为什么有的重有的轻”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轻与重的现象,并对轻与重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天平是最原始的计重秤,是一种测量物体重量的装置,一般构造为一根直柱上支著一根横杆,而杆的两端则各悬挂著一个小盘。

当进行测量重量时,其中一边的小盘放置被测量的物品,另一边则放置若干数量的砝码,使两端呈平衡状态,届时只要计算砝码的重量,便可得知该物品的重量。

  【材料来源分析】

  1.天平:

利用天平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不同重量。

  2.铁碗、杯子、万花筒、颜料:

利用这四种物体来进行比较重量。

  3.铁碗、杯子、万花筒、颜料、积木若干:

了解天平砝码的作用,理解平衡的概念。

  所设计的《天平秤》科学探究活动,共设计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策略利用如下:

  第一环节:

利用工具支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出主题。

  第二环节:

利用问题支架,引导幼儿猜想,进行思考。

  第三环节:

利用范例支架和建议支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实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对天平进行感性的认识,了解天平砝码的作用,理解平衡的概念。

  2.体验天平的趣味性,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一定的表述能力。

  1.幼儿对多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小型玩具天平;

铁碗、杯子、万花筒、颜料、积木若干;

幼儿记录纸两张(空白但有折痕),记录笔。

  3.场地规划:

小组形式

  一.认识衣架天平,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引导幼儿学习记录。

  1.认识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什么?

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利用工具支架,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用天平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老师取出一个杯子和一个万花筒,请幼儿猜测,谁轻谁重?

引导幼儿放入天平上验证。

  利用问题支架,让幼儿尝试思考猜想

  3.引导幼儿做记录,要求用简单、快速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示范把第一次的实验结果记录在第一格。

  4.幼儿操作并记录。

  5.幼儿看着记录纸简单讲讲操作了几次。

  鼓励主动动手操作实验,了解操作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证实自身的猜想

  二.以积木为砝码,探索一样水果等值于几块积木。

  1.出示积木,每一种天平都有砝码,我们今天就用积木做砝码,我想知道一个铁碗和几块积木砝码一样重,怎么做?

  利用问题支架,让幼儿尝试思考猜想,

  一个杯子和几块积木砝码一样重?

  2.请幼儿来探索,老师引导幼儿放砝码时放一个数一个。

  鼓励主动动手操作实验,了解操作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证实自身的猜想,并做好记录。

  3.与幼儿探讨记录的方法并示范做记录。

  5.组织幼儿交流,根据记录推测那种水果最重、最轻?

  三.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兴趣:

积木为添加码,使两边的水果能平衡。

  1.老师出示第一次的记录,这两样物品有轻重,你能用砝码作为添加使之平衡吗?

请一位幼儿来探索。

  2.下次我们再来玩这个游戏。

  教学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身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天平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愿意主动地将自身的发现与老师小朋友分享。

同时,在活动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材料的多样性,和工具的便捷性,在今后的活动将多注意这些不足之处,尽量做到完美!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6

  1.观察图片,初步了解雨的形成。

  2.在体验中获得乐趣。

环境创设图片教具:

雨从哪里来。

  选择一个下雨天,幼儿幼儿与家长穿上雨衣在户外感受过下雨的感觉。

  重点与难点:

  了解雨的形成。

  观察图片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请幼儿说说下雨时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请幼儿尝试用声音模仿雨声,如:

大雨声,哗啦啦;

小雨声淅沥沥。

  二.了解雨的形成

  1.探究问题:

为什么会下雨呢?

你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

  2.请幼儿自由发表自身的想法。

  3.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4.教师小结:

在太阳的照射下,陆地上的水有的变成了水蒸气,慢慢上升,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鱼落下来了。

  三.雨的旋律

  演唱歌曲《大雨小雨》,自然结束。

价值分析:

  第一环节,以自身的经验讲述,和用声音模仿雨声,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第二环节,学习有序地观察图片。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雨的形成。

  第三环节,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7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身看见的东西。

  透明塑料杯如干个蓝色、红色瓶子(鹌鹑蛋、水、盐、记录表)搅棒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蛋宝宝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这个蛋宝宝放到水里,会怎样呢?

"

(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表达自身的观点。

  二.出示表格并介绍"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

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

(把整个记录表格先完整地讲解了,然后再指导幼儿先猜想了记录,再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幼儿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样的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记录四.简单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身的记录表,"

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

(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实验课题

  1."

刚才小朋友将蛋宝宝放到蓝色的清水瓶子里,发现蛋宝宝是沉在水底的,现在再给你们一个红色的瓶子,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红色瓶子里的水变成盐水呢?

(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身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利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盐水。

  3."

如果把蛋宝宝放到盐水里,蛋宝宝会怎样?

请你们先猜一猜,还是将你们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旁边的红色瓶子里,再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小手旁边的红色瓶子里。

  六.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在上一次的记录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差错,在第二次的记录中,幼儿全部都记录正确了。

  七.总结,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蛋宝宝放到清水和盐水里有什么不一样?

(将幼儿所做的两种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进行总结,让幼儿在视觉上再次用语言来表述,加深概念,也为下一步进行经验的迁移作铺垫。

)2.出示两瓶水:

一瓶盐水,一瓶清水"

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

(这里让幼儿充分想象,可以说出不同种区分的方法,可能幼儿对这方面经验不多,基本上幼儿没能说出多种方法来,不过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幼儿还是说出了用蛋宝宝放到两杯水中以沉浮来分辨清水和盐水,我觉得幼儿能想到用这个方法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经验。

)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到清水里沉下去,放到盐水里却会浮起来?

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8

  1.通过亲自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1.充气皮球一只、瘪皮球一只、气球、塑料袋若干。

  2.玻璃杯、蜡烛、透明塑料杯、粉笔头、吸管。

  3.装有水的玻璃盆、充气玩具。

  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与没有气的皮球,请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兴趣。

  问:

是什么让皮球鼓起来的?

(让幼儿大胆猜测)并为瘪皮球充气。

  2.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1)气球放气,让幼儿观察,看一看,能看到空气吗?

  2)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能闻见空气吗?

  3)让幼儿用手抓一抓,能抓住空气吗?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请幼儿分组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内及走廊各处找空气。

  2)分组实验:

用吸管往杯子里吹气;

在水中捏充气玩具;

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往透明塑料杯中扔粉笔头;

摇晃装有水的塑料瓶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

(轮胎、游泳圈、热气球等)

  4.简单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空气是宝贵的,树立环保意识。

  1)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感受片刻。

  2)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因此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空气。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9

  一.适宜对象:

  中班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纸的特性

  2.利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体验快乐

  3.了解生活中纸的用途

  三.活动重点:

  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动口共同参与认识纸的特性,并体验到活动过程的快乐。

  四.活动难点:

  南桥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相对较弱,需细心引导;

要掌握好活动秩序,防止幼儿把纸塞到耳朵鼻子等部位。

  五.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纸质品

  物质准备:

黑色塑料袋、各色皱纹纸、装有水的瓶子、打火机、纸盒子、书本、卡纸

  六.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头,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看的什么戏,看的《西游记》。

  

(二)教学环节

  1.请幼儿来摸摸黑色塑料袋里有什么?

  是软的还是硬的?

用手掂一掂重不重?

  教师边说“噔噔噔”边取出黑袋子里的皱纹纸。

  2.幼儿动手操作

  各人发一小张皱纹纸,先让幼儿自身看看摸摸,相互交流。

  易撕(让幼儿放到耳朵边撕纸,听听声音)

  易皱(放到手上搓一搓)

  可折、可卷(自身将纸对折,或卷成听筒)

  易湿(教师把水倒一点在每个幼儿的纸上,让幼儿摸摸纸湿了的感觉)

  易燃(本环节需老师自身动手用打火机将纸燃烧,幼儿观察纸的转变)

  3.幼儿讨论刚才的实验环节

  教师与幼儿共同问答,讨论纸的特性。

  4.观察讨论纸制品

  教师:

“纸可以做成很多的物品,你们找找身边有什么东西是纸做成的?

  5.教师总结纸的特性和生活中的纸制品。

  (三)结束环节:

游戏《小猴子踩尾巴》

  玩法:

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把条状皱纹纸夹在裤腰带上当做小猴子的尾巴,另外一组去踩“尾巴”。

教师示范后幼儿自行游戏。

  延伸部分:

让幼儿回去找找家里有什么东西是纸做的,并在下次活动时与大家讨论。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10

  1.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2.饲养蜗牛,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3.养成善于观察小动物的习惯。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身的发现。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1.玻璃板、木板、木棍、放大镜。

  2.米粒、树叶、菜叶、西红柿。

  3.蜗牛、螃蟹、乌龟。

  1.以谜语形式引出课题:

没有脚、没有手、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观察蜗牛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认识蜗牛的触角、头、壳和腹足,知道蜗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动物,也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3)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看看有何反应。

  (4)将蜗牛分别放到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让幼儿观察会留下什么。

  (5)让幼儿从玻璃般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6)让蜗牛在树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地调转木棍的方向,看蜗牛会怎样?

为什么掉不下来?

  (7)让幼儿自由的观察,引导幼儿创造出更多的观察方法。

  3.游戏《赛跑比赛》

  将小蜗牛、小乌龟、小螃蟹放到木板上,观察他们的爬行速度及身后是否有爬行的痕迹,让幼儿知道蜗牛在他经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白色的痕迹,那是为了前进时减少摩擦而分泌的黏液。

  4.喂蜗牛鼓励幼儿用米粒、树叶、菜叶、西红柿等喂蜗牛观察一下他们爱吃什么?

  5.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11

  1.能让幼儿描述勺子照出不同的相貌,感知反射现象。

  2.尝试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幼儿自身的实验结果。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身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创作力及耐心。

  难点:

引导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1.不锈钢的勺子(有新有旧、大小、形状差异,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用纸和笔。

  一.说一说:

勺子的特殊用法

  勺子除了能帮助我们吃饭,还有什么本领呢?

照镜子

  教师问幼儿在自身的勺子上面什么地方看到自身?

把你的发现画下来。

  三.游戏:

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

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

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

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

  教学反思

  1.中班的生活很快又过去了,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升,幼儿思维活跃,幼儿在老师的悉心教养下,不错的情感、态度正逐渐养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