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忏悔主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5211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的忏悔主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佛教的忏悔主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佛教的忏悔主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佛教的忏悔主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佛教的忏悔主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教的忏悔主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佛教的忏悔主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的忏悔主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教的忏悔主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出门行路,看到别人轿车迎送,风驰电掣好不风光,想想别人为此曾熬过多少折磨,吃过多少苦楚,是心血耕耘得来;

而自己努力尚不够,工夫还不深,自然以足代舆,如此安步当车,倒也洒脱自在了。

一念忏悔,使我们原本缺憾的生活,突然时时风光、处处自在,变得丰足无忧起来,这就是能够常行忏悔的好处。

忏悔,是我们生活里时刻不可缺少的美德。

忏悔像法水一样,可以洗净我们的罪业;

忏悔像船筏一样,可以载运我们到解脱的涅槃彼岸;

忏悔像药草一样,可以医治我们的烦恼百病;

忏悔像明灯一样,可以照破我们的无明黑暗;

忏悔像城墙一样,可以摄护我们的身心六根;

忏悔像桥梁一样,可以导引我们通往成佛之道;

忏悔像衣服一样,可以庄严我们的菩提道果。

《菜根谭》里说:

‘盖世功德,抵不了一个矜字;

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犯了错而知道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忏悔虽然有如此殊胜的功德,但是一般人平居无事的时候,总是轻忽怠惰,不容易生起忏悔的心。

我们常常在噩运降临时,才懊恼自己的种种错误;

等到病魔缠身的时候,才嗟叹自己的荒唐无度;

在经济拮据的关头,才正视自己的挥霍浪费;

到了山穷水尽、四面楚歌的地步,才忏恨自己的鲁莽;

活到年老力衰、齿危发秃的时候了,才后悔少壮不知发奋向上,老大徒然伤悲。

佛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和众生的差别,在于菩萨有前瞻远见,不会迷惑于一时的贪欲,造作万劫难复的恶因;

而众生短视浅见,只看到刀锋上甜美的蜜汁,郤浑然不顾森寒锐利的锋刃,等到蜜汁尝到了,舌头也割破了的时候,已经种下无尽的苦果,后悔莫及了。

人生短暂,我们应及早抗心高望,未雨绸缪,趁着年轻力壮的时候勤奋垦拓,趁着富贵丰裕的时候常行布施,趁着因缘凑泊的时候广结善缘,创造自己未来光明而美满的人生。

除了生活上需要反省忏悔之外,在知识上也要时时自我检讨,因为知识是一种深广无涯的东西,常常进化变异,容易产生下面的错误,例如:

1.思想上的错误:

就是佛教说的‘邪知’,是学问和观念上的偏差,譬如:

不相信三宝、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轮回……等,一旦发现自己有这种邪知,就要快快回头猛省:

‘啊!

我的知识错了!

’这就是思想上的忏悔。

2.见解上的错误:

就是佛教说的‘邪见’,是对人对事的看法想法不正确,譬如:

否定道德伦理的价值、处事错乱、误解他人……等等,有了这种邪见,要知道自我警惕:

我的念头错了!

’这就是见解上的忏悔。

3.言论上的错误:

也就是佛教所谓的‘邪说’,在言词上有了缺失,譬如:

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说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

邪知邪见有时潜藏于心中,不易发现;

而邪说往往借口舌发露,变成口业,容易滋生是非,伤害别人,因此我们要守口如瓶,要慎舌如刀,时时警惕自己:

我说话太冒失了!

’这就是言论上的忏悔。

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的忏悔,是身体行为的自我省察;

知识上思想、见解、言论的忏悔,是心理意念的净化修持。

只要常常在生活上反求,在知识上明辨,痛下忏悔工夫,就能使我们身心清净,生命升华了。

禅宗的高僧大德,常常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起来,在生活里体会知识,用知识来印证生活,以免割裂分化,徒然成了禅和子、迷路汉,白云守端禅师说的‘声声解道不如归,往往人心会者稀’,就是这层意思。

当一位学者向南隐禅师请示什么是‘禅’时,南隐不发一言,只是以茶水奉客,持着茶壶倒呀倒的,把茶杯注满了,水都溢出来了,仍不停止,那位学者眼见茶水流溢满桌,而禅师仍然专注的倒茶,毫无止意,学者慌忙提醒说:

“禅师,茶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点点头,说: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心中满是偏执的看法与想法,满满的理论一大堆,如不先将自己心中的妄水空掉,你如何承受法水呢?

二.人事上的忏悔与工作上的忏悔

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间冒犯了别人都不知道。

因此在人事的交往上,如果能常持省思忏悔的心念,天地就宽阔多了。

心中不造作罪业,人事自然和睦,想开了,勘破了,像法庆禅师预言颂所言:

‘四大将离本主,白骨当风扬郤’,生命都把握不住,人我是非又何必执着呢?

如此转念一想,真是人生何处不春风!

过去有一位云居禅师,曾经说过人事上的十种后悔,劝告我们不要轻忽蹈陷,这十种悔事是:

1.逢师不学去后悔:

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能够终生受用,像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参,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都是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郤不知道好好亲近学习,等到机缘流失,徒然悔憾不已。

2.遇贤不交别后悔:

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得一贤达知己,能够常常切磋恳谏,是极希有难得的殊遇。

我们对于犯颜直谏的贤人益友,要能倾心接纳,千万不要排斥,否则贤友诤友一一绝去,人生的好机缘也失之交臂了。

3.事亲不孝丧后悔:

所谓‘生前一滴水,胜过死后百重泉’,父母长辈在世的时候,不能承欢膝下,甘旨奉养,甚至百般忤逆,等到慈亲逝世了,纵然身后极尽风光体面,墓冢巍峨,又有什么意义呢?

‘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

’,倒不如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尽一点孝心。

4.对主不忠退后悔:

跟随上司工作,不能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等到违过被辞退了,悔恨交加,有什么用?

5.见义不为过后悔:

生命的境界,常在一刹那间取决,一念迷即卑私,一念觉即高义。

如果见义不为,错失良机,懊恼也于事无补。

6.见危不救陷后悔:

良知,是一种无法欺瞒的东西,见他人危难而吝于伸出援手的人,事后总难免有‘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无穷悔恨。

7.有财不施失后悔:

有能力布施做功德时不做,等到失去财势机缘了才后悔,已无济于事了。

过去有一位居士对我说:

“师父!

您来为佛教办一所大学,我捐助净财。

”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想不到没有几天,他真的把钱送来了。

我跟他说办佛教大学不容易,不必那么快把钱送来,他回答:

“不行啊!

我现在有钱不布施,万一将来潦倒了,想参与佛教大学建校这么有意义的事也不行了。

”,这位居士能够未雨绸缪,已得到佛法的深深妙用。

8.因果不信报后悔:

一粒稻种子撒在不同的土里,会以不同的因缘生长结穗,沃田里的稻穗必丰收,瘠土上的稻穗必贫枯,一粒稻种子都有因果差异,我们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的业报真理,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放逸六根种下恶因,否则感受恶果时已噬脐莫及了。

9.爱国不贞亡后悔:

‘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的兴盛,即是国民的福祉,全体国民,不论在朝在野,不分公职私职,都应当以国脉存亡为己任,努力贡献。

10.佛道不修死后悔:

身强体健时,不好好修行求菩提,等到白发频添齿牙动摇了,连佛号都念不住了,把‘南无阿弥陀佛’都念成‘哪有阿弥陀佛’了,还能精进修持吗?

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等到无常来临,才劳驾别人为我们持念‘往生咒’,就太迟了。

综合上面十种后悔来看,人际之间的因缘要及早把握,经常保持一颗忏悔的心,觉得我对不起一切众生,有了这颗不争不执的心,就可以避免贪嗔的染污,人事关系自然随之和谐了。

除了人事上的忏悔之外,更要有工作上的忏悔。

譬如盖房子偷工减料,造成崩坍的不幸,良心上能不忏悔吗?

为了骗取厚利,仿冒盗用,粗制滥造,不顾商业道德,破坏国家形象,不应该忏悔吗?

只为满足个人贪欲,而造成金融混乱,恶性倒闭,使多少人生活陷入困境,使社会笼罩了苦难阴影,能不忏悔吗?

如果人人有忏悔的善心,以大众利益为前提,置个人得失于度外,我们的社会不就能繁荣富庶,我们的国家不就能和谐安乐了吗?

佛经里有十种忏悔法门,为我们在人事和工作上的忏悔提出了指引,这十种忏悔法门是:

1.对诸佛忏悔:

诸佛的法力,有时会与我们的脑波相通,藉相同的频率度化我们。

对诸佛忏悔,并不是要我们跪拜偶像,对木头石像磕头,而是要我们洗心革面,移情化性。

过去有一位虔诚的信徒,每天从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终年不辍,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就嘉勉她说:

“你每天都能虔诚的以香花供佛,真是难得。

经典上记载:

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呀!

这位信徒听了,很是欢喜,就请求禅师继续开示:

“师父呀!

我每次来寺中以香花礼佛,觉得心里像甘露水洗过了一样,清凉而宁静;

可是一回到家里,面对琐碎的家务,有时又像陷身火窟一样,只是焦灼不安。

师父呀!

请开示我:

如何在烦嚣的尘市中,保持一颗清净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

“你知道如何保持花朵的鲜艳吗?

信徒回答:

“知道啊!

只要每天换水,并且剪去下面那一截泡烂的花梗,花就不易凋谢了!

无德禅师点头笑道:

“保持一颗清净心,也是这样。

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要每天净化身心,多多忏悔反省,去除腐烂的习性,长养清净的心苗,才是礼佛的真义啊!

信徒听了,恍然大悟,很欢喜的作礼:

“谢谢师父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师父,过一段寺院修行生活,享受暮鼓晨钟、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笑了,伸指一点:

“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如同菩提,言语动静举手投足间,无处不是宁静,何必执着寺院形相呢?

所以在佛菩萨面前参禅或忏悔,并不仅是身体的跪拜诵念,更重要的是抛去心中杂念,息下妄缘,割舍罪业,清净身心!

2.对父母忏悔:

为人子女者,如果常常觉得有亏孝道,不能甘旨奉养,光耀门楣,因而忏悔改进,也是一种孝心。

3.对子女忏悔:

为人父母者,如果常常觉得对子女哺养照顾不够,对他们的呵护关爱不够,因而力谋周全,必定可以做好父母。

4.对师僧忏悔:

过去印度有一个迦阇国王想谋害大象王,就命令杀手穿了袈裟,伪装成沙门的模样前往,被大象王的母亲识破行藏,劝儿子拒见以避祸,大象王决定舍身度化顽劣,因而答谢母亲说:

‘见袈裟一相,知是慈悲本;

此心皈佛者,愍念诸众生。

汝勿怀疑虑,宜应速摄心!

被此法衣人,欲渡生死海。

师与僧,都是传道人,是真理的化身,是暗夜的明灯,我们即使不能效法大象王的慈悲,也应该常常惭耻于道业没有成就。

5.对弟子忏悔:

我们做师父和老师的人,也要常常反省对弟子有没有尽心尽力教诲,以免误人子弟,作践人才。

6.对国主忏悔:

国家保护我们,领袖领导我们,使我们能安居乐业,而我们对于国家和社会又贡献了多少?

有了这样的忏悔心,就能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7.对檀越忏悔:

一个出家人,对信徒檀越也要有忏悔心,觉得我没有全力为大众解除疑难,没有时时为大众度化灾厄,实在愧对三宝与缁素,所以要好好用心,多做一些弘法利生的事业。

8.对良友忏悔:

与朋友相处,总觉得你待我太好,我对你不厚道,如此多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广结善缘。

9.对所化忏悔:

譬如各位今天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赶来听讲,要耗费多少时间?

花费多少金钱?

我对各位究竟能有多少助益?

一念及此,内心即有海深山积的惭愧!

由于有惭愧忏悔的心,使我每次讲演都很慎重,希望每一句话都能对各位有所贡献。

10.对龙天忏悔:

天龙八部护持我们,在冥冥之中加被我们,使众多因缘成就我们,度越一切夷险,不堕愚痴迷途,我们能不好好回馈十方大众,报答天龙八部吗?

忏悔是如此的美好,当人人前争后逐、暴戾愁恼时,我们要退让礼敬、谦敬忏悔,使心地如熙日般光明,性情如和风般安祥,忏悔是多么美好呀!

可是,很遗憾的,社会上对于能忏悔改过的人,并不能真正尊重,也少见包容。

譬如服刑犯人释放之后,虽然他已经改过自新,立志向善,可是社会这么现实,一个回头悔改的浪子常常找不到工作,缺乏机会,没有出路,在无立足之地的恶况下,只好变本加厉再度犯罪,实在可惜!

《五分律》中说:

‘若知有罪,而忏悔者,增长善根’,我们佛教徒应该有大度量、大胸襟,包容忏悔的人,协助忏悔的人。

金代禅师养兰的公案,就是一个例子。

他在寺旁庭院里栽培了几百盆兰花,讲经说法之余,视兰花为爱徒。

有一天,禅师因事外出,吩咐一个弟子代为照顾,这个弟子在浇水时,不小心把兰架绊倒,整架的兰花毁成一堆,弟子非常愧疚,决定等师父回来以后勇于认错,甘愿受罚。

金代禅师回到寺里,看见兰园里的残破景象,听了弟子真诚恳切的忏悔,不但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的安慰弟子说:

“我之所以喜爱兰花,是为了用香花供佛,美化寺院,不是为了生气发怒而种植的。

生死流转,物相无常,如果迷恋于心爱的事物,执着不能割舍,就不是禅者的行径了!

三.感情上的忏悔与修持上的忏悔

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

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

有的人断欲守空,过着清净清凉的日子。

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我们在感情的生活里,要有忏悔的心情,觉得这件事我对不起某人,这个地方是我错了,这种情形是我疏忽了……,日日忏悔,日日改进,性情胸襟自然能开阔,生活品质自然能提升,否则每天被感情牵制束缚,住在五欲六尘的牢狱中,不能超拔,不能解脱,那种嗔恚惊怖、垢秽怨祸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

佛经里记载一段事情,说明忏悔的心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并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相貌:

印度波斯匿王膝下,有一个面容丑陋的女儿,因为长得实在难看,即使贵为公主,恐怕也没有男子喜欢她。

国王不得已,只好在贫民窟中找了一位青年,赐予高官厚禄,让他与公主成亲。

婚后,这个青年因为公主实在丑陋,见不得人,不敢带她出双入对的参加宫廷应酬,每次盛宴都是只身前往。

日子一久,大家都觉得奇怪,怎么驸马爷老是不带公主出来,莫非公主美如天仙,怕别人看了怦然心动,所以深藏不出?

有几个跟驸马交情好的官员决定一探究竟,商议把驸马灌醉,偷了他身上的钥匙,去他家拜见美貌的公主。

而被锁在家中的公主,因为感伤自己的丑陋使夫婿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日日虔诚地在佛前礼拜,忏悔自己丑陋的业障。

当她恳切忏悔的时候,说也奇怪,原本粗糙不堪合掌的双手,渐渐变得雪白润泽起来;

那双瞻仰佛像的细眼,也慢慢变得晶莹美丽;

而当她向佛陀倾诉心曲,求佛宽恕的时候,整个人忽然变得气质高雅,仪态优美。

当那些官员偷偷窥见虔诚礼佛的公主时,一个个摒气凝神,见公主果然千娇百媚,国色天香,几乎看呆了。

回去后纷纷数落青年驸马自私小气,藏美人于深宫之中。

从这个故事可以了解:

忏悔者常蒙三宝加被,忏悔者多能移情化性;

经常在感情上忏悔的人,能洗涤一切烦恼垢,长养无边诸善根,消除业障,种植福田。

至于修持上的忏悔,天台宗有三种忏悔的法门,就是:

1.以戒律门忏悔:

精持戒律,夙夜不懈的修持,犹如大火,烧去一切情识障。

2.以功德门忏悔:

常行功德,供养三宝的修持,犹如春风,消去一切烦恼障。

3.以无生门忏悔:

勘破生死,修习无我的修持,犹如净水,洗去一切知见障。

修持忏悔的法门虽多,最重要的是要真诚发露。

发露,就是把自己的罪过在大众面前坦诚无讳地说出来,从忏悔的情状,可以看出一个人忏悔的心情。

如果是上品的挚诚恳切,忏悔时会痛哭流涕,全身流血;

中品的忏悔,至少也会满身大汗淋漓,懊恼欲死;

最普通的下品忏悔,则是涕泪纵横,俯身不起。

忏悔,要发心;

至诚发心,罪业才能消除。

过去有一个小沙弥在走夜路时,不小心踏死了一只青蛙,师父知道以后,神色黯然的责怪小沙弥说:

“你怎么可以随便踩死生灵呢?

阿弥陀佛,这一来罪孽深重啊!

为免业报轮回,你只好到后山跳悬崖舍身谢罪了。

小沙弥一听,刹那间犹如五雷轰顶,这才知道祸根大了,只好含泪拜别了师父,万分伤心去到山后悬崖,往下一看,唉哟!

又深又暗,此时命在须臾,小沙弥心想:

跳下去,粉身碎骨,必死无疑;

不跳呢,三涂受苦,累世轮回,业报逃不掉,这可怎么办呢?

小沙弥左思右想、右想左思的,真是进退为难,忍不住掩面痛哭了起来。

就在他哭得伤心的时候,有一个杀猪的屠夫经过,看到小沙弥跪在路旁哀哀痛哭,觉得很奇怪,上前追问,小沙弥便一五一十地把前因后果说了一番,屠夫听了,顿时悲从中来,悔恨万分的说:

“小师父呀!

你不过无心踏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悬崖自杀才能消业。

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的,满手血腥,这罪过岂非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重了。

唉!

小师父呀!

你不要跳崖了,让我跳吧!

应该谢罪赴死的是我啊!

屠夫一念忏悔心生起,就毫不迟疑地,纵身朝悬崖一跳,正当他随风飞坠,眼见就要命丧深谷时,一朵祥云冉冉从幽谷中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生命。

这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涵义,正是显示修行忏悔的希有殊胜。

真诚的忏悔,可以洗除我们无边的罪孽,还给我们本来清净的面目,譬如磨镜,垢去而光现。

过去有一位学僧,拜访越溪禅师向他求道:

“禅师,我潜心研究佛学和儒理二十年了,对于禅法还是一窍不通,您能开示我一些吗?

越溪禅师二话不说,挥手一巴掌迎面打去,吓得学僧夺门而逃,心中莫名其妙,在法堂外越想越气,正要转身回去找禅师理论时,首座老禅师恰好来到。

老禅师见他一脸怒容,就和蔼的垂询:

“出了什么事吗?

到我那里喝杯茶吧!

求道的人,有什么事值得生气呢?

学僧一边喝茶,一边抱怨越溪禅师无缘无故的挥掌打他,没有佛门风度……,正说到气头上,冷不防老禅师笑了起来,扬手兜头打了他一巴掌。

学僧一怔,手上的茶杯哗啦一声掉在地下,半晌作声不得。

只见老禅师含笑问道:

“刚才你说已懂得佛学和儒理,只差一些禅法,我现在已用禅法供养你了,你晓得什么是禅法吗?

学僧被问得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

老禅师看他怔忡犹豫,再问,他还是答不出来。

老禅师就卷起袖子,微笑的说:

“真不好意思,请看看我们的禅法吧!

说着,就低低俯下身去,把破碎的茶杯一一细心捡起来,又从容拿着抹布,徐徐把溅洒了一地的茶水擦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这才悠然微笑立起身来,感喟的说:

“禅法,禅法,这不就是禅法吗?

学僧一凛,这才悟出:

佛法,不是口舌啊啊的空谈,而是日用修持的本领。

当下拜倒受教。

四.行为上的忏悔与心理上的忏悔

我们平日在身、口、意三业上,不知造了多少的罪业:

身体所造的罪业如杀生、偷盗、邪淫;

口说所造的罪业如妄语、恶口、两舌、绮语;

心想所造的罪过如贪欲、嗔恚、愚痴。

这些身、口、意行为上所造的恶事,称为‘十恶’,也就是十种过失。

自古以来,有许多大德撰写过许多忏悔偈文,无非是劝世人去除三业上的过失。

譬如梁朝简文帝曾作过《六根忏悔文》,为眼、耳、鼻、舌、身、意忏悔;

梁武帝也作过《摩诃般若忏悔文》、《金刚忏悔文》;

对声韵学有极大贡献的文士沈约,也作过忏悔文;

陈文帝作过《妙法莲华经忏悔文》;

宝志禅师作过《梁皇宝忏》;

悟达国师作过《慈悲水忏》,各朝各代文士君主的类似作品不计其数,可知不仅出家人要修持忏悔,一国之主要行忏悔,甚至全国的国民都要行忏悔,能够这样,这个国家的国民道德必然高尚,社会风气也会和谐。

佛教徒如何从行为上忏悔呢?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从下面四种行为上,成就自己的惭耻正觉:

1.说好话来忏悔:

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抱着慈悲喜舍的心情,以好话去赞美,这就是忏悔。

经上说:

‘甘露及毒药,皆在人舌中’,为人好口齿,既能助长他人善根,又能增益自己德行,何必吝啬呢?

2.捐善款来忏悔:

多行布施,多做功德,既能驱伏贪爱,又可以惠施众生,也是一种忏悔。

3.勤劳服务来忏悔:

发心为大众服务,来忏悔自己的罪业,《法句经》上说:

‘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这种忏悔方式,也是福田。

4.成就他人来忏悔:

多为别人着想,多成就他人好事,如别人做生意,我多光顾买东西,让他多赚钱,表面看来是帮别人,可是功德会回向,常常也是帮自己。

像我跟别人买罗汉鞋,他一双鞋卖一百五十元,但是我却给他二百元,他觉得奇怪,问我说:

“大师,别人买我的鞋,我一双卖一百五十元,他还嫌贵,要跟我讨价还价;

您不但不嫌贵,反而添到每双二百元,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就说:

“你一双鞋子卖一百五十元,赚钱不多,品质无法改良,穿鞋的人也吃亏,万一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倒闭了,我们想买罗汉鞋穿,就再也买不到了。

现在我用一双二百元买鞋,是赞助你赚钱,你可以改良品质,扩大生意网,使天下人有罗汉鞋穿,天下人受福报呀!

所以,有时候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我们只要感到亏欠别人太多,时时惭愧忏悔,时时想去报答人,自然能获得很大的法喜。

这种由心理上的忏悔转化成行为上的乐善好施,依经上的记载,可以有五种福报:

‘一者,终不远离一切圣人;

 二者,一切众生,乐见乐闻;

 三者,入大众时,不生怖畏;

 四者,得好名称;

 五者,庄严菩提。

至于心理上的忏悔,在《摩诃止观》里,也提到五种忏悔法门:

1.忏悔:

就是常常诵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来消除深重的罪业,获得内心清净的生命。

2.劝请:

譬如说话得罪了人,做事冒犯了人,主动地去请他指教,邀他聚餐,礼请他参加各种活动。

请大家来做功德、做好事,劝导社会大众共同发慈悲心,发菩提心,这也是忏悔法门。

3.随喜:

别人欢欢喜喜说话时,我们欢欢喜喜的聆听,为他助兴;

别人高高兴兴做事时,我们高高兴兴随缘参与,不忘给予赞美,给予鼓舞,这种随口的赞叹,就是随口的欢喜。

此外还有随手助人,广结善缘,是随手的欢喜;

随耳听话,欣赏同情,是随耳的欢喜;

随眼注视,关怀慈爱,是随眼的欢喜;

随心赞同,同感同受,是随心的欢喜。

这种种随喜都是功德,每天欢喜快乐,就是忏悔。

但是一般人常常忽视欢喜的忏悔,和别人相处时愁容满面、泪眼汪汪,把烦恼传染给别人,影响大家的情绪。

为了个人的不乐,增加大家的忧虑、苦恼,实在罪过。

因此我们要自己欢喜,也给大家欢喜,这就是忏悔。

4.回向:

我们自己做的功德,不敢自己独享,回向给大家共同享受,如此回自向他,就是心念上的好忏悔。

譬如我们现在点一盏光明灯供养菩萨,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发愿点这一盏灯,普天下的人都能照到,都能蒙受佛陀的光明,这是多么好的愿心!

布施一块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钱,但是布施的时候,发愿将这布施的功德,能解决天下人的苦恼,这种回小向大、回事向理的忏悔,是多么大的力量!

有些人对于回向偈,只是口中唱唱而已,还需要身体力行,真正付诸实践。

5.发愿:

在寺院里,出家人早晚功课,常念四弘誓愿文: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种发愿忏悔,就是为了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

过去胜鬘夫人在佛陀授记后,曾经恭敬发十大愿,成为佛教发愿的师范,这十大愿的前五愿,就是最具体的心理忏悔法门: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