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卫校五年的落实发展措施计划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4972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卫校五年的落实发展措施计划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读卫校五年的落实发展措施计划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读卫校五年的落实发展措施计划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读卫校五年的落实发展措施计划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读卫校五年的落实发展措施计划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卫校五年的落实发展措施计划书Word下载.docx

《读卫校五年的落实发展措施计划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卫校五年的落实发展措施计划书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卫校五年的落实发展措施计划书Word下载.docx

质控检查结果在护士例会上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达到以下指标:

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5年内)基础护理合格率≥90%,(5年内)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文书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病房满意度≥90%(5年内)。

  四、注重护理安全、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1、质控员要直接负责我科护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质量考核,切实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护士一方面要根据医师的诊疗计划协助实施治疗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3、建立并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讨论制度,认真学习护理安全防范预案和处理措施等。

  4、护理工作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护理工作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担负着对患者的许多治疗性工作和照顾性工作,与患者联系密切,为患者提供主动、全面、耐心、细致的护理服务,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感受,更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我科将加强护理工作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教育,将健康教育知识渗透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项工作的细节过程中,使患者能感受到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全方位、多层次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满足患者健康需求

  五、人才培养:

  1.学历层次:

争取至XX年大专学历达到70%,本科达到5%。

科室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化。

  2.护士骨干的培训:

鼓励护士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各项培训的学习。

积极争取护士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权利和机会,为护士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职业生涯路径。

  3.护理论文:

中级职称的护士至XX年,必须有一篇CN刊物的论文发表,护士每年必须书写一篇护理体会或护理论文等。

  让我们共同努力展望十二五护理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不仅要有新起点、新高度、新视角,更要有新目标、新任务、新成果。

我国的护士队伍要进一步壮大,护士不仅要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更要大踏步地进入社区、走向基层,参与预防、协助康复,照顾老年,关怀临终;

护士还要在专科领域方面不断提升,成为临床护理的业务骨干;

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要得到进一步深化,渗透到我们各个领域的护理服务当中,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

  服务。

在新的发展时期,护理技术要进一步提高,护理领域要进一步拓宽,我国护理事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振奋精神,共同努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中国护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给党和政府,给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积百年历史厚蕴,谱世纪护理新篇”。

篇二:

五年计划书

  个人五年计划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你永远不知道你吃到的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阿甘正传》是的,人生是没有预见性的,我们很难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尝试

  嚼上一口,我们又怎能知道它不是我们想要的味道呢?

关于我的人生,关于我的五年计划,我想这都是我早该完成的构想,我坚信没有计划的

  生活是混乱的,是漫无目的的太空行走,诚如新东方的徐小平所说:

“人生没有设计,你离挨

  饿只有三天。

”是的,计划很重要,但我深刻的明白,计划再好也必须建立在自己的现实情况

  的基础上,所以,在建立计划之前我得完整的分析一下自己。

  一、个人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的剖析自己,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表,具体如下:

  二、我的人生目标及五年计划“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

  羞愧。

”这便是我的人生观,也是我的人生总目标,我不求一生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不能

  碌碌无为,我想在老的那一天能够在回顾往事时能够感动自己就足够了。

为了达到自己的人

  生总目标,我把人生量化为五年一个目标。

下面是我的五年计划:

  三、达到目标具体措施篇二: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书(样表)xxxx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五年计划书

  (XX-XX年度)教师姓名XX年12月xxxx校长室制xxxx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书篇三:

个人五年计划个人五年计划[参考稿]

一、个人现状分析为了更好的剖析自己,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表,具体如下:

  三、达到目标具体措施

  四、结束语: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像跷跷板”人的一生,就像在跷跷板上行走篇四:

历届五年计划回顾

  历届五年计划回顾

  一五计划(1953-1957)“一五”计划的制定历时5年,数易其稿。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

  过“一五”计划。

  计划内容: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由

  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农

  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1957年农村入社户数

  达到总户数的1/3左右,钢产量412万吨,粮食产量1.9亿吨等。

问题:

在“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曾出现过两次经济建设的“冒进”,但都得到及时纠

  正。

  完成情况:

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

  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而“156个项目”在“一五”期间投入施工的只有146项,另有4项推迟施工,还有6项最终没

  有从图纸变现实,但这仍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工业化时期,大多数工程都

  按期或提前完成建设计划。

“二五计划(1958-1962)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编制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并于9月交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计划内容:

《建议》提出“二五”的基本任务是:

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

  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

继续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

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

  五年内主要的指标安排:

工业总产值增长1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

  2年达到1050-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增长1倍左右,职工和农

  民的平均收入增加25-30%。

问题:

“二五”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冲击,《建

  议》被搁置,并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新任务,即要在5年内提前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5年超英10年赶美,农业要在5年内提前实现19

  56年至1967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由于计划严重脱离实际,指标过高,加之自然灾

  害和苏联撕毁合同,使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陷入困境。

完成情况:

与1956年提出的《建议》相比,除原煤、石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

  钢、水泥、粮食、棉花等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远远低于规定指标。

“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最高年32.2%,最低年负31%。

1962年与19

  6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0.7%,平均每年增长3.8%;

农业总产值则下降了

  19.9%,平均每年下降4.3%;

国民收入下降了14.5%;

全民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

  下降了5.4%。

  三五计划(1966—1970)“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

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

  要是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毛泽东提出,1963

年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

1964年,国务院召开了工业交通和农业的长期规划会议,对“三五”计划的

  方针、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了“三五”计划的初步设想,规定主要任务是:

①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人民的衣食问题。

②努力突破尖

  端技术,加强国防建设。

③发展交通、商业、文教和科研等事业。

主要的计划指标是:

到1970

  年,生产粮食4300~4600亿斤,棉花3850~4200万担,钢1600~1800万吨,煤28500~29500

  万吨;

五年累计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000亿元。

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打乱了“三五”计划。

例如1967和1968年,社

  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是下降的。

根据当时的统计资料,1965~1970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6%,低于“一五”和三年经济调整时期的发展速度。

“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

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

  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

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炼钢652.7万

  吨,铁矿开采3590.1万吨,化肥204.16万吨,水泥1533万吨,塑料18.7万吨,棉纺锭322

  万吨,化学纤维1.23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营业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

四五计划(1971—1975)1970年2月15日-3月21日,全国计划会议召开。

会议重点讨论了1970年计划和第四

  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1970年8月23日-9月6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

会议将经过修改的“四五”计划纲要(草案)作为会议参考文件印发。

纲要(草案)增加了要求实行基建投资、财政收支和物资分配三大包干等内

  容。

该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是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改善布局;

大力发展农业,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

  纲要的计划指标是:

工业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要达到12.5%,1975年钢产量要达到3500-4000

  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5-18.1%,煤达到4-4.3亿吨,原油为7000-10000万吨,5年财政收

  入为4000亿元,粮食6000亿-6500亿斤,棉花6500万-7000万担,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

  资为1200-1300亿元。

  问题:

“四五”计划开始执行后,遭到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加之经

  济建设中出现的突出建设重工业、提高指标等倾向,1971年国民经济出现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粮食销售量“三个突破”(即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300亿元、

  粮食销售量突破800亿斤;

1972年,这三项指标分别达5610万人、340亿元、917亿斤)。

1973年7月1日,国家计委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对“四五”计划提出的意

  见,拟订了“四五”经过纲要(修正案)。

经修订的“四五”计划纲要规定的主要经济指标有近一半未能完成计划。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0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

  五”计划。

这个计划没有专门编制,而是与第六个五年计划一并进行编制的。

计划内容: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民经济体系。

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

  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

  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

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

  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

  此

  作了修正。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

  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

1978年社

  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

  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

六五计划(1981—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1981~198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

与前几个五年计划不同的是,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从1981年到20

  世纪末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要求着重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教育问题和科学问题,并提出要分两步走。

“六五”计划规定的主要指标有:

工农

  业总产值增长21.7%,1985年达到871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050亿元,农业总产值2660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6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300亿元,重点安排能源、交通建

  设,更新改造投资1300亿元;

用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经费为967亿元,比

  “五五”计划增长68%;

城乡居民按人口平均的消费水平提高22%,平均每年递增4.1%。

“六五”计划经1975年、1978年两次编制后,指标一次比一次高。

1980年推倒原

  方案后开始重新拟定。

在“六五”计划公布时,已经执行了近两年。

到1985年,“六五”计划规定

  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国内外贸易、教育科学文化、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任务和指标,绝大部分都已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

这五年中,工农业总产值

  每年平均增长11%,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包括村办工业),农业总产值每年平

  均增长8.1%(不包括村办工业);

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都大体相当于“一五”

  时期,高于其他几个五年计划时期。

七五计划(1986~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1990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简称“七五”计划。

①力争在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

  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②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90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

③在发展生产和提高

  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主要指标是:

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国民生

  产总值增长44%。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770亿元,比1980年增长1.3倍;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170亿元,比1980年增长1.6倍。

全民所有制单

  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为8960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近70%。

逐步推行九年制义

  务教育,同时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教育五年共培养近500万高级专门人才,比“六五”

  期间增长一倍。

进出口贸易总额1990年比1985年增长40%,并相应地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

  先进技术的规模。

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五年增长27%左右,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和生活环境。

“七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9月,特点是经济

  发展持续过热,不稳定因素增加;

后一阶段从1988年9月到1990年,为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

价格闯关受挫。

“七五”期间,国民经济每年平均增长7.9%,最高年11.6%,最低年3.8%。

八五计划(1991~1995)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

  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八五”计划期间全部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约为845个,建成投产

  的限额以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约为374个,这些项目使主要产业部门的的技术水平和企

  业的装备水平、市场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八五”期间新建铁路干线5800公里,

  复线3400公里,电气化2600公里,公路新增l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00多公里,港

  口吞吐能力增加1.38亿吨,新建机场12个,铺设长途光缆干线10万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

  量新增5895万门,发电装机总容量新增7500万千瓦,新增产电力年均增长9%。

“八五”期间第一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1%,第二产业产值年均增长l7.3%,第

  三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5%,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由“六五”末期的28.4:

43.1:

28.5和“七五”末期的27.1:

41.6:

31.3转变为“八五”末期的20.3:

47.7:

32.0。

经济体制

  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以增殖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

  立并正常运行。

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经济素质不高,经济效益较差;

农业基础薄弱,不适应人口

  增加、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通货膨胀压力依

  然较大;

国家财力不足,宏观调控实力不强;

地区发展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

  别悬殊;

腐败现象有所滋长。

九五计划(1996~XX):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

  划和XX年远景目标建议》。

1996-XX年是我国执行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

“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

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

  第二步战略部署,XX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加快现代企业

  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XX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九五”前期,针对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突出矛盾,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

  首要任务。

通过综合治理,高通胀得到了有效控制,需求过热的局面得以扭转,国民经济顺利实现了“软着陆”。

而在后期,在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后,又适时通过增加投资、刺激

  消费等措施,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完成情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全方位对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