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上教版Word格式.docx
《上海市嘉定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上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嘉定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上教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场关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争论,一直延伸到西汉中期,汉武帝一锤定音,选择“相濡以沫”的儒术,使其成为治理天下的主流文化。
从此以后的两千多年,孔孟思想作为官方话语,规范、制约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这与当时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是一致的。
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物质与精神如此步调一致,显然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
④历史车轮驶入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的涌现,“五四”运动的发生,标志着中国文化的重心转移。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向中国政府索赔“庚子赔款”,一次又一次提醒着华夏子孙,“相濡以沫”的观念固然重要,但“适者生存”的法则更为根本。
达尔文揭示的生存法则,在人类社会里同样存在。
严复译介的达尔文进化论,引起了轰动;
“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惊醒了沉睡两千多年的华夏子孙。
只有“法自然”,在开拓中创新,才能真正改善民族的生存环境,提高民族的生存能力。
⑤中国文化重心的转向,并不意味着黄河文化的消失。
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相濡以沫”的文化理念在融通人际情感,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绵延两千多年,“相濡以沫”这一文化理念功不可没。
在开拓、创新、进取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
我们主张的核心价值,开拓、创新、进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和平、和谐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1.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从其源头开始,相互交流与渗透的情况可以概括为(2分)
(1)
(2)
2.第②段叙述《庄子》中的一个故事,是为了证明(2分)
3.在老庄看来,孔子的“仁义”教化注定不会如愿以偿的原因是(4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2分)
A.“相忘于江湖”作为主流文化到西汉中期终于让位给了“相濡以沫”。
B.“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化的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C.“和平、和谐”的观点是对“相濡以沫”这一文化理念的继承与发扬。
D.作者在文中更强调“开拓、创新、进取”的价值观对当代中国之重要。
5.依据全文,怎样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重心转移的历史必然性?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
(23分)
水性江南王本道
①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诸多骁勇的斗士。
那用于刺杀的锐利兵器——剑,发展的鼎盛时期正是在地处江南的吴越之地,许多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也是在江南发生的。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剑气凌厉这两种反差极其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在一地呢?
我曾一度处于大惑不解之中。
②一次重读先贤经典,《老子》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
”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
江南是水乡,是水的故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
“瓜洲渡口山如浪,扬子桥头水似云。
”“西风作意送行舟,帆饱清淮碧玉流。
”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③江南的水,如轻纱雾霭,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着江南。
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
宋祖英的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
“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
“清明你看江南的雨,雨中藏着万重山”;
……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对江南人的赞美虽有些夸张,但说的却是实情,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充溢着无边的风月。
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泠桥畔的苏小小,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他们的柔情蜜意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传说。
物美、人美、情浓,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
我十分喜欢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述,琵琶弦乐清丽委婉,其优美儒雅,婉转沉静,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④江南的水也时有“乱石穿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之势。
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那种英豪之气。
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其中许多气势恢弘,似有峥嵘剑气腾越穿行其中。
杭州栖霞岭上的剑门,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是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占尽风云。
那山间的瀑布、涧水,山下的清流,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
江南的人,也因为有了“水性”,才有了那种独特的剑气。
据说古代铸剑的工艺,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经过淬剑过程中两种力量的交合,才会使剑在百转千回,缭绕交错的剑法中得心应手。
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
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与扬州共存亡的史可法……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
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推向了极致。
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也尽显侠骨柔情,秋瑾就是最优秀的代表。
⑤说到江南的“水性”,还应该涵盖它的秀慧与智巧。
江南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秀之水,涵养了江南人的那种聪颖与睿智。
当今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籍的就占了半数,近代和当代全国琴棋书画大师,也大多出自江南。
⑥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
有人说,正是因为江南太美了,阴柔之气过重,因此江南的男人大多被美色所雌化,是美人的风韵像灭火器似的扑灭了男子的阳刚之气。
这种说法是过于偏重水乡的温柔与细腻了……
6.课文中涉及到的江南“慷慨激昂之士”有。
(除本文提及外)(1分)
7.第②段引用《老子》中的一句名言,好处是(4分)
內容上:
结构上:
8.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与第③、④、⑤段之间是关系。
(2分)
9.作者在第①、④两段均提到“剑”,各有什么用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本文从“水”对江南风物、江南人产生影响的角度,介绍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B.作者写莫愁女、杜十娘、苏小小等是为了表明江南大地充满柔情蜜意和美丽传说。
C.江南文人的凌厉剑气经由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淬炼,最后被鲁迅推向了极致。
D.在“水性”的润泽下,江南的女性尽显侠骨柔情,江南的男性却多是“奶油小生”。
E.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诗词名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江南水乡的特点以及不同“水性”。
F.本文语言优美、华丽,热烈奔放,表达了作者对水乡江南的魂牵梦萦与赞颂之情。
11.从全文看,江南的“水性”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
请作简要的概括。
(3分)
(2)
(3)
12.文末说“这种说法是过于偏重水乡的温柔与细腻了……”,请以“其实”开头续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
(5分)
[注:
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3.
(1)谢公宿处今尚在,。
,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雄发指危冠,。
(陶渊明《咏荆轲》)
(4)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
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岁寒,。
(《论语•子罕》)
(7)?
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长亭送别》)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14~16题。
(8分)
游终南山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4.从诗的体裁上来看,这是一首诗。
(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用“南山塞天地”概括作者游终南山的感受,虽夸张而非怪诞。
B.“日月石上生”指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
C.“高峰夜留景”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依然美景如画。
D.“路险心亦平”中以“路险”作反衬,歌颂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
16.“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中用的最好的是哪两个字?
为什么?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
申屠蟠(东汉时人)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
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
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
“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
乡人称之。
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余年。
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
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病困,以身托蟠。
蟠即步负其丧,至济阴,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
从事义之,为符传护送蟠,蟠不肯,投传于地而去。
事毕,还家。
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
年七十四,以寿终。
(选自晋·
皇甫谧《高士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
(2)而不加哀矜()
(3)配善其言()(4)学无常师()
18.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
B.足以感无耻之孙
C.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
D.为符传护送蟠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②投传于地而去
③子居病困,以身托蟠④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
(2)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
21.作者认为申屠蟠是一位“高士”,依据文意,申屠蟠具有哪些高尚品质?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2分)
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韩愈
愿①之言曰:
“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圣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
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
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②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
[注]①愿:
指李愿,韩愈之友,因对权贵不满而隐居于太行山南面的盘谷。
②车服:
代指官职。
古代以官职的品级高低决定所用车子和服饰。
22.中学课本里与本文文体相同的课文有。
(1分)
23.依据第一段文意,不属于描述“大丈夫”的一项是()(3分)
A.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B.坐于庙朝,进退百官
C.入耳而不烦D.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24.人们所称赞的“大丈夫”,其实质是(2分)
25.文章第二段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是(3分)
26.我们应如何辩证地看待李愿言语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试简要说明。
二70分
27.作文。
以“还会回来吗?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
但不可以写成诗歌。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1.(2分)
(1)两种文化向南、向北伸延,交错共存;
(2)吸收、容纳不同地区的文化。
2.(2分)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3.(4分)在老庄看来,还有比“仁义”关怀更好的存在方式,就是完全按照自然规律构建、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
(2分)在生存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生存状态糟糕的社会,所谓的“仁义”关怀并不能真正实现。
4.(2分)CD
5.(5分)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长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顺应自然、开拓创新。
黄河文化在古代中国成为主流文化是与当时专制的政治体制、封闭的经济环境相一致的。
但是,近代以来,国门打开,民族之间竞争的根本法则乃是“适者生存”,只有“法自然”,在开拓中创新,才能真正改善民族的生存环境,提高民族的生存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文化的重心转向长江文化确属历史发展的必然。
要点包括:
(1)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2分)
(2)古代文化重心确立的历史必然(2分)(3)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重心转移的历史背景(2分)给满5分为止
6.(1分)于谦、方孝孺、“东林党人”、“复社众人”、朱自清、夏完淳、蔡元培、瞿秋白、“左联五烈士”等。
7.(4分)內容上:
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为作者的看法找到了依据。
承上启下,既解答了上文的提问,又自然过渡到下文对江南之水两重性的写作。
8.(2分)总分。
9.(2分)第①段提到“剑”,为了点出江南具有凌厉强悍的气质;
第④段提到“剑”,为了表明江南的水涵养了江南人的英豪之气。
(每点1分,意思同即可)
10.(6分)AE
11.(3分)
(1)变幻无穷,风姿绰约,风情万种。
(2)具有坚韧与顽强的性情。
(3)很有灵气,涵盖秀慧与智巧。
12.(5分)内容(体现对“这种说法”的回应)(3分),语气与原文衔接(1分),语言(1分)
原文如下:
其实人不分南北,如果能多一分柔情与细腻,懂得感情,懂得珍藏,心中维系着自己的审美镜框和情感秘笈,并以此为尺度去发现和发掘生活中美妙的、值得神往和迷醉的东西,不是会给男人(也包括女人)增添力度和精神上的健美吗?
这样的多情,不更意味着一种不寻常的正直与高尚!
13.(5分)
(1)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
(2)间关莺语花底滑(3)猛气冲长缨(4)水随天去秋无际(5)江畔何人初见月(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晓来谁染霜林醉
14.(1分)古体
15.(3分)C
16.(4分)“驱”和“拂”字。
“驱”字将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的样子表现得形神毕肖。
“拂”字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
(选准“最好的字”各1分,进而分析准确各1分,大意符合即可)
17.
(1)判罪
(2)怜悯,同情(3)以……为好(4)固定的
18.C(A项“报仇”意为报复仇恨,B项“无耻”意为不知羞耻,D项“护送”意为为了保护的目的而陪同,以上三项古今词义相同;
C项“从事”在句中为官职名,今义为干某项事业。
古今词义不同)
19.A(①句中“而”表转折关系,意为“却”,②句“而”表承接关系,意为“就”,③句中“以”为介词,意为“用,拿”,④句中“以”为连词,意为“来”)
20.
(1)(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牌坊)来表彰(她的行为)(“明时”和“表旌”各1分;
省略部分补全1分)
(2)前前后后凡是(朝廷)用蒲车特意征召(他入朝为官的),(他)都没有前去。
(“特征”、“就”各1分;
21.
(1)仗义执言(为“同县缑氏女玉”申诉而使其死罪得免);
(2)孝顺父母(“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余年”);
(3)励志苦学(“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
(4)忠人所托(蟠徒步将子居之尸送回其家);
(5)淡泊名利(“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答出其中三点,大意相同即可,每点1分)
22.《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或《送东阳马生序》等(1分)
23.D(D项描写大丈夫的姬妾们的言行举止)(3分)
24.权势显赫、骄奢淫逸的得志小人(2分)
25.多用排偶句(或整句),(1分)富于韵律节奏之美,(1分)生动地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闲自在。
26.李愿宁愿独善其身隐退山野,也不与所谓的“大丈夫”同流合污,显其高贵品格。
(2分)但将个人的困窘失意归于“是有命焉”,不免失之消极。
参考译文:
李愿的话说道:
“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我知道他们。
他们把恩惠施给别人,声名显扬于当世。
在朝廷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助天子发布命令。
到了外面,就竖起旗帜,摆开弓箭,武夫在前面吆喝开道,随从人员堵塞了道路,供给东西的仆役,各自拿着所需物品,在路两边飞快地奔跑。
他高兴时就奖赏,动怒时就处罚,身边聚集着很多才华出众的人,这些人谈古论今,赞扬他的美德,满耳都是赞誉之声,也不觉得厌烦。
(众多的美人,)眉毛弯弯,脸颊丰满,声音清亮,体态轻盈,相貌美丽,心灵聪敏,飘动着轻柔的衣襟,拖曳着长长的衣袖,浓妆淡抹地打扮着,闲住在一排排的房子里。
她们相互妒嫉,争艳斗美,都想依恃自己的美貌讨取主人的宠爱。
这就是那些得到了君主信任,在当世施展才干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
我并不是因为厌恶这些才要躲避它,这是命运决定的,不能侥幸取得啊。
“生活贫寒穷困,住在荒远的地方,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坐在茂密的树荫下度过一天,沐浴在清澈的泉水里,保持着自身的净洁。
在山上采摘,甜美的果实可以入口;
在水中垂钓,新鲜的鱼虾可以食用。
作息没有一定的时间,只求安逸舒适。
与其当面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遭诋毁;
与其身体得到安乐,不如心里没有忧虑。
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
既不关心天下清平还是大乱,也不担心仕途的升降。
这就是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做的啊,我就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