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申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4742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村官申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生村官申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生村官申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生村官申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生村官申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村官申论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学生村官申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村官申论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村官申论Word文件下载.docx

  有朝一日的“鲤鱼跃龙门”,无疑是吸引大学毕业生们积极报考“村官”的重要动机,但也有很多人希望把村官的宝贵经历好好经营起来,当做人生一次重要的历练。

  2.一辆借来的旧摩托车、一台旧电脑、一张不大的书桌,这几乎是大学生“村官”陈生的全部家当。

  离开繁华的城市,这个清瘦的男孩,只身来到省级一类重点贫困乡——贵州省修文县大石乡联合村。

凭借自己火一般的热情,陈生给联合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用自己的青春在黑土地上谱写出了一曲动人乐章。

  2006年7月,毕业于贵阳学院法学专业的陈生,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走进律师事务所,而是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08年11月,两年志愿者服务期满,陈生又毅然放弃到广东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机会,选择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先当“村民”,再当“村官”

  “我来自农村,在大学期间就接受到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

现在,我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到农村工作的!

既然来了,就要扎扎实实、安安心心地干。

虽然农村条件艰苦,但也有着广阔的舞台和天地,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老百姓做些事情。

”陈生说。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能当村党支部副书记?

面对村民们怀疑的眼神,刚上任的陈生意识到,要赢得村民的信任,就必须全面了解村情,走进村民的生活,要先当“村民”,才能当好“村官”。

于是,陈生骑着那辆村支书借给他的旧摩托,挨家挨户收集了村里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写出调研报告,为村里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

  他的谦虚和踏实,很快赢得了村民的称赞。

“陈生基本一天来一趟,哪里有事情,他就走到哪个组,要是上面来了救济粮,他就一个组一个组地去通知,对工作很负责。

”联合村村民罗定芳说。

  利用自己的所学,陈生还当起了村里的义务调解员,不仅为村民调解了多起纠纷,还自费印制了400张“连心卡”,把自己的姓名、电话、服务事项等都印在卡片上发给每户村民,村民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都会先想到他。

  扎根“黑土”,尽展所长

  2009年2月17日,联合村办公室门前排起一条“长龙”,村民们正等着领村集体林场的承包费——每人17元。

  “别小看这17元钱,多亏有陈副支书帮我们争取!

”村民贺康海感叹道。

联合村有500多亩的集体林场,是1969年全体村民投工投劳栽种的,后来村委会将林场承包给别人,由于村领导班子换届调整,林场的承包费一拖就拖了40年,一直无人过问。

眼看着集体的资产、自己的血汗就这样被人无偿占有,村民们怨声载道。

  了解这一情况后,陈生和村里的干部一头扎进堆满灰尘的老档案中,翻出了当年签下的承包合同,找到林场承包人,要求清算40年来的承包费,“根据承包合同的规定,你们应该给村民承包费……如果诉讼到法院,法院不但会按照承包合同判决你们支付承包费,还要你们多支付一倍多的滞纳金。

”陈生的努力,维护了村民们“丢失”40年的权利。

  最近,陈生正盘算着在乡里建立一个法律咨询服务平台,这一想法得到了乡领导的大力支持。

现在,依托大石乡司法所建立的大石乡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已经落实了办公场所,很快就会投入运行。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经常向村民们宣传政策法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让法律意识深入民心,让村民们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与此同时,陈生还琢磨着如何帮助村民办黑山羊养殖场、山塘养鱼等,“我要用自己的青春与梦想,为改变联合村的面貌尽一份力,帮助这里早日脱贫。

  3.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教授詹全友在接受采访时说:

“要想留住大学生‘村官’,不仅需要国家建立起相关的机制,更需要我们对大学生‘村官’投入更多的关注。

鉴于目前存在专业知识与农村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在大学生走上‘村官’岗位之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包括农学、医学、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培训。

另外,也要做好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精细分类,将各专业人才分配到特定的领域里,这样才不至于‘乱投医’,浪费人力,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只有当大学生‘村官’充分的学以致用,才能保证他们在树立了‘工作信心’之后,在‘村官’的岗位上呆得长,干得久,做得好。

这样,大学生‘村官’才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为今后的农村建设做出真正的贡献。

  4.人民日报社记者访问了北京大学两代“村官”吴奇修和陈丽娟。

  记者:

大学生去基层是否会荒废以前的专业?

大学所学的知识,如何转化到基层工作中?

  吴奇修:

我认为大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论和思维能力,是以后继续学习、工作的基础。

在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知行合一,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同时在生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学习。

社会是一所多姿多彩的大学,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大学生在基层要向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学习。

把积极进取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既开拓进取又量力而行,既努力奋斗又不急于求成。

  陈丽娟:

不可否认,有些专业比如涉农、法律等对工作有帮助,但是农村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更多的是对基层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

我认为当“村官”最重要的是自我调节能力和责任感,专业和学历都不是最重要的。

大学的教育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之外更多的是对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无论什么专业,只要踏实肯干,在基层工作中总会找到适合的结合点。

现阶段,一批批大学生赶赴农村。

其中比较让人发憷的,可能是怎样和农民打交道。

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我以前是一个典型的从学校到学校的充满书生气的“读书人”。

到了基层后,才发现以前很多想法都太过理想化。

在基层,我学会了和人平等地交流,学会了换位思考,所以就变得比以前宽容、稳重。

我觉得,这是我这3年“村官”工作最大的收获和经验。

和农民打交道,首先要带着一颗真心、抱着一种诚意。

我从心底里看得起农民,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相信他们、依靠他们。

那段艰难而充实的经历,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丰富营养,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群众。

能给大学生或者现在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一些建议吗?

为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实质性措施。

这些措施的含金量都是比较高的,所以现在大学生下基层有很多有利的条件。

但大学生仍需要做很多准备:

一是学习、工作的条件差得多;

二是经济上的待遇低得多;

三是心理上、社会上、舆论上的压力大得多。

我认为大学生下基层,首先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基层工作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艰苦,精神生活的欠缺也需要自己来调整和克服。

大学生应该把握机会,注意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些对于个人成长还是相当有利的。

而在政策上,应该注意“村官”政策的长期性和衔接性,不能把大学生到基层任职简单当做缓解就业压力的方法,应该从建设新农村、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

总的来说,现在的政策确实做到了“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很多人性化的设计免除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我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到基层去。

每一个大学生“村官”都应该珍惜机会,一方面要相信去了以后会改变农村的面貌,也会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我想政策上可以更加细化,比如制订培训计划,帮助大学生度过缓冲期。

当代大学生具有现代知识和思维,我希望他们在选择就业、追求理想、实现价值的过程中,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

  5.从2008年开始,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村任职。

至今,全国大学生村官已有13万人。

最新消息透露,广东省2009年将招聘1600名大学生村官,加上这1600人,广东省大学生村官将达到2649人。

  为什么大学生村官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官方分析,村“两委”干部正在老化是个严峻的事实,新农村建设遭遇人才“瓶颈”;

民间来看,农村本地生源大学毕业生正遭遇就业“瓶颈”。

一者有需,一者有求,大学生入村任“官”是完美的结合。

  2008年以来,经济迅速下滑,就业市场萎缩,而中国高等教育在历经了9年的高速增长以后,却显露出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危机”。

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大学生们与那些滞销的出口商品、无业待工的农民工一起,在这个全球性的寒冬里瑟缩着,等待着买家的挑捡。

大学生与工人甚至农民工,天之骄子与蓝领,在产业链的新一轮调整中均沦为弱势群体。

  1993年到1998年的6年间,中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本科与专科)每年的招生人数从92.4万增加到108.4万,年均增长2.8%。

1999年,高校招生人数却骤增至275万人。

这9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激增。

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的毕业生总量将达到2600万。

  据测算,城市化率每提高1%,就能拉动经济增长3%,而据有关部门统计,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有可能增加70万—120万个就业机会。

美国城市化率在85%—90%之间,日本城市化率是90%,中国香港是100%,欧洲是90%。

正因如此,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即便毛入学率高、毕业生多,也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而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却还比较低(目前是38%左右),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

从这点来看,即使中国高校毛入学率只有20%,与城市化率相比,仍是两个不能相协调的数字。

  各方舆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1999年以来的大学疯狂扩招难逃其咎;

也有评论者认为,中国高校20%的毛入学率比起一些发达国家,比起周边的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扩招大方向是没错的。

  研究经济的专家指出,就业之困在于城市化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社会短时间内承担不了扩招之后庞大的大学生群体。

  6.根据陕西省的政策,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领取工作、生活补贴2.1万元,其中到规定的艰苦边远县(市、区)农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增发1000元津贴。

每名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领取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

  此外,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的、聘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在村(社区)任职满3年、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

在村(社区)任职满2年且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报考省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可适当放宽报名条件并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7分,报考省内高校研究生的,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10分……“报考的时候自己都很迷茫,当时想利用这三年时间考研或考公务员。

实在不行任期满后再择业嘛,毕竟这比失业在家要强些。

”六成以上的村官们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其实我们不少人都是被招聘条件诱惑来的。

  7.“说到合同期满后的出路,这简直就像压在我心口的一块石头。

”说到3年后的出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学生表示,“这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同学们不愿意提及的,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他说,大学生们经常通过网络联络,大家谈论最多、最为担心的就是3年任期满后,大家该往哪里去。

“出路不明已成为大家的一块心病,谈到这些,很多人都萌生过退意。

  社会学家们却认为,中央为大学生“村官”设计的出路只是鼓励与扶持,并不能保证他们平稳进入仕途。

“如果政策设计不好,大学生被‘扔’在穷乡僻壤,任满3年后前路茫茫,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悲剧。

”陕西省安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村官”们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基层组织只拿大学生当通讯员、传声筒使用,有的甚至成了专职的“斟茶接待员”,这种形式化又单调的工作无疑将使大学生“村官”的思维僵化,无法达到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效果。

庆幸的是,在安康,多个区县的组织部门已意识到这种情况,“在经过一段实践工作后,我们将给大学生‘村官’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成长。

”据陕西省石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已安排专人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

安排优秀的村干部给大学生“村官”们上课。

  8.随着大学生报考“村官”人数的日渐增多,人们开始揣测:

大学生当“村官”,究竟是为了寻求前进的跳板,还是真正怀着一颗建设乡村、服务乡村的心?

  大学生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中南民族大学大三的尚同学表示:

“对我来说,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是我选择去当‘村官’的最大原因。

大学生服务乡村,有不错的补贴,国家还可以帮着还助学贷款的本息金。

任职期间有机会晋升。

三年后,能为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加分。

这些优惠政策,给大学生带来很大诱惑。

  “我从小身在农村,那样的环境使我意识到,中国农村的建设需要有文化有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大学生,我觉得我有义务在完成学业之后为家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非常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成为一名出色的大学生‘村官’。

”武汉理工大学新闻系大三男生宋舟说道。

  9.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从目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及开展工作情况来看,他们至少存在四种心态,需要切实加以引导。

  一是就业过渡型。

目前,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来看,确实不容乐观,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村官”作为“正式就业”前的一个过渡期,等待新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也可以说,这部分大学生“村官”中思想相对不够稳定,情绪浮躁,期望值高,对待工作容易走极端。

  二是学习实践型。

这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想法是:

一方面暂时解决了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深入基层(特别是城市学生)了解农村,了解基层,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本领,为获得新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奠定基础。

  三是丰富阅历型。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对自己的未来,思路新颖、超脱,综合素质较好,适应能力较强。

他们只是把大学生“村官”这段经历,作为人生历程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增长社会知识,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一旦出现新的就业机会,他们会很快加入和适应。

  四是扎根发展型。

这一部分,应该说以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大学生为主。

因为他们熟悉农村,热爱农村,农村是他们的用武之地。

但是,他们面临着创业发展的艰难,比如发展项目的选择、发展资金的筹措等等,需要各级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给予扶持和帮助,激励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坚定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念和信心

10.近几年的情况显示,各地普遍存在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的问题。

究其原因,一些已经在村里开展工作的大学生表示:

“村里矛盾多,与村干部难以沟通、村民不认同‘外来客’的领导,使得工作难以开展;

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农村实际需要的背离很远,给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教授詹全友认为:

“目前,大学生‘村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所学知识与在农村实际工作的差距。

”有关调查表明:

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占4%。

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占22%,哲学、历史学以及说不清楚的占18%;

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总数的45%。

  培养几年的大学生流失,给地方政府造成很大损失。

为了解决大学生到乡村工作的后顾之忧和“干不长、留不住”的问题,国家不断给大学生“村官”以优惠政策,并将实施新的政策,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对此,詹教授说:

“一村一名大学生,比较强调数量、忽视质量,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大学生村干部远离农业、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实际需要。

许多人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很快和农民沟通、建立感情。

  湖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要解决大学生‘村官’‘待不住’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协调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从选聘到安排合适的岗位,再到今后的选聘提升制度等,都将完善。

  11.背起行囊,挥别家人,把背影留给都市。

大学生“村官”从“象牙塔”到“黄土地”,无疑是迈出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步。

大学生怀揣着梦想走向农村,他们向往着在这里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期望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识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但下来后,大学生“村官”的表现却是各不相同,有的俯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心系百姓疾苦,积极探索地方发展路子;

有的却把到农村作为“跳板”,在其位不谋其政,一心想着晃悠个一年半载赶紧拍屁股走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一方面给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另一方面他们也因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而面临诸多的困惑。

要想让走下来的大学生“村官”切实待得住,真正增长才干、建功立业,有关部门还有很多事要做,大学生“村官”们也要迈过一道道的沟坎难关。

  就各级党组织和各有关部门而言,要建立健全对他们的帮扶、指导和培养机制。

通过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有关政策,把关爱、帮助、培养落到实处。

首先,要准备充分。

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农业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岗位所需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农村和农民。

其次,要“扶上马送一程”。

选取一批有经验的镇村干部作他们的“成长顾问”和“工作导师”,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岗位必需的沟通技巧和处理问题能力,并由易到难地让他们从“见习”到“实习”,平稳过渡,茁壮成长。

第三,要保障有力。

各地应严格落实补助资金,兑现有关承诺,为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待得住”提供各种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保障人身安全。

  12.一位乡政府工作人员用了“四个待得住、一个沉下去”寄语新大学生“村官”们。

  待得住,需要调整心态,转换角色。

就大学生“村官”本身而言,克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才能度过心理波动期。

不少大学生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他们习惯了城市的校园生活,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有隔膜,刚到农村,会感到现状与媒体的宣传、心中的憧憬反差太大,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畏难和动摇的情绪。

殊不知,艰苦磨难正是人生的财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到基层一线锻炼,大学生“村官”稚嫩的肩膀才能变得坚强有力,才能有朝一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待得住,就要入乡随俗。

尽快完成从大学生到大学生村民的转变,才不会水土不服。

大学生“村官”能从众多报考者中脱颖而出,过五关斩六将,知识能力都没得说,可到了农村一时却未必被承认和接受。

走出城市,走向乡村,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转换,而是一种身份的重新定位。

要成为一个好的大学生“村官”,首先要消除和农民的隔膜。

在那些成功的大学生“村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转变的轨迹。

正如一位优秀大学生“村官”说的:

“多跨农民的门槛,农民把你记在心坎;

多帮农民办事,农民把你牢记。

”从学生到“村官”,不能一蹴而就,要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做起,说百姓话,办百姓事,从一点一滴做起,服务农民;

从一言一行中改起,完善自己。

逐渐让百姓了解接纳,直到和他们交朋友,真正融入新的生活工作中。

  待得住,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而不眼高手低。

大学生“村官”怀揣理想,免不了会有豪言壮语,党员群众和基层干部对于选派下来的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

有的希望这些从城里来的年轻人能为群众带来实用技术、致富信息,有的希望他们能立竿见影为村里带来项目、引来资金。

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后,又会使个别人对大学生“村官”失望,甚至不信任。

大学生“村官”只有正确认识自己,虚心学习,必要时还要经得起挫折,受得了冷落。

要走出自我设定的下车伊始就要挑大梁的误区,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良好心态,下决心在基层的这个大熔炉里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村基层事务,正确面对差距和不足,一步步锤炼自身的意志和才能,才能尽快走出困境,迎头赶上,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得到群众的尊敬和信任。

  待得住,就要意志坚韧。

有的大学生“村官”刚下来时热情高涨,但“三分钟热度”一过,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就成了泄气的皮球,甚至从此消极起来。

大学生“村官”年轻有知识,干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这是优势。

但毋庸讳言,他们所学专业多数远离农业和农村的急需,书本的理论知识也急需“换算”成服务农村建设的具体技能。

而且由于刚离开学校,缺乏组织管理经验、社会工作经验,人际沟通能力也较弱,一时难以适应农村的复杂环境和繁琐工作。

还可能遇到方言听不懂、不会说,交流不畅的苦恼。

这些都需要大学生“村官”真正拿出勇气和决心,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付出汗水和心血,甚至苦涩的泪水,才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拔节,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沉下去,头顶是蓝天。

“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为年轻“村官”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待得住,脚踏黄土地,心系千万家,用行动守望理想,在风雨中磨砺青春,就能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百炼成钢,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找到自己的人生新坐标。

  13.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堰四村的村主任助理陆国华没有想到,按照政策动员拆迁房屋还要请村民喝点小酒、给女主人送点小礼物。

“到农村工作才发现,很多工作并不是用道理能够讲得通的,要靠人情,要靠熟人关系。

”这名2007年来到堰四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说。

  “刚刚到村里来,一切情形,和想象中的相差甚远:

农村干部工作地点的不确定性,农村事务的繁多和复杂,村民们怀疑的眼光等。

很多大学生刚出校门就进农村,心里会很没底。

当初的踌躇满志,在现实的面前,往往会遭到打击。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法律系、在武汉市汉阳区江堤乡已经工作了三年时间的叶同学如是说。

  网友山村野夫在河北某乡村当“村官”,他总结说:

“大学生‘村官’能给农村带来生机,用自己的所学、用自己的热情,为村民谋一方富裕,有很大的意义。

国家在近几年都有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但是,真正到了农村,一切都要依照当地的政策和情况来定。

大学生在村里地位特殊,名分难定;

专业知识与农村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