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4295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说课稿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问激疑,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本着教育与教学相一致、教育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相一致、直观性等教育教学原则,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目的,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历史情境创意、图表、讨论探究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3、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在复杂历史现象中把握时代的主流,顺应历史潮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适宜采用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和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

五、说学法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学生已略知一二,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很难把当时的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情况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更难进行探究学习,以捕捉到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再加上本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这些知识之间,时间跨度长、空间变换大、人物也多、政治主张又各不相同,要让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统一,更不是容易的,因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激趣设疑:

1、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姓名?

2、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

为什么?

你心中的曹操、诸葛亮与历史上的曹操、诸葛亮是否一样?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他们有关的两次战争。

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1、官渡之战

(1)学生默读课文后抽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官渡之战的概况,引导说出战争时间、交战双方力量对比、结果、造成的影响。

教师伴以板书并强调影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小组讨论交流:

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

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既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又体现了生生互动、集体活动的智慧,这样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课件出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提问:

(1)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

壮心"

指的是什么呢?

(2)想要统一全国,曹操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

(3)这三大力量最后形成了什么?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

流,重现知识的求索过程。

2、赤壁之战

(1)出示课件“火烧赤壁”的壮烈和地图说明。

(2)学生读文回答赤壁之战的战争时间、交战双方、作战特点及结果、作用。

在教学中结合声像影音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火烧赤壁的壮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清晰体现基础知识,利于学生掌握。

(3)课件比较两次战役。

提问"

两次战役中,曹操同交战对方的力量对比怎样?

结果怎样?

引出问题:

为什么曹操一胜一败?

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评价。

(4)提问:

赤壁之战后出现了怎样一种局面?

指导学生齐读相关内容。

再问: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局面?

教师从经济基础、军事力量对比来进行分析,得出三国鼎立形成的根本原因。

实现官渡之战同赤壁之战的形象对比,培养学生评价历史,创设情景,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突破教材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唯物史观。

3、三国鼎立的形成

(1)课件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之后,自己上台在图上指出三国形成的情况。

了解三国政权建立的基本要素,三国经济发展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影响。

(2)教师说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社会相对稳定。

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历史人物,提问:

在这种局面下,假如你是某一国的皇帝,你首先想要做的事是什么?

教师总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板书)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基础。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突破本课难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评价历史人物

(1)评价曹操。

教师问: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曹操死后三国才相继建立,其实他一天也没有在三国生活过。

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在你们眼中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生1:

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

"

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生3: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生4:

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生5:

指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

(2)你该怎样看待诸葛亮?

组织学生讨论。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生2: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值得我们习。

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生4:

通过对比,使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更加了解。

更进一步的让学生认识到: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三)本课知识小结

历史使人智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感悟?

1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得到启示:

战争带给人民的是灾难、是痛苦。

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我得到启示:

骄兵必败;

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3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中,我得到启示:

三国鼎立局面

的出现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4从三国经济的发展中,我得到启示:

三国时期是分裂而

又富有生机的时代。

稳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5从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过台湾,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通过课堂小结,承前启后,留下悬念。

七、说板书设计根据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归纳。

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

八、说问题设计

我根据教材中的"

动脑筋"

和"

活动与探究"

设计问题,我设计了轻松闯三关做为练习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我结合本班实际,设计问题时注意了新颖性和活泼性,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九、说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

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二0—四年十月日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是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

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

(3)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影响。

2、能力与方法: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教学难点:

四、教法指导

2、以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五、学法指导

《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多次在不同频道中前后播出,这对《三国演义》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学生已略知一二,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很难把当时的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情况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因此本节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课件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英雄在历史的

舞台上上演了怎样一幕历史悲喜剧。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02页,我们来学习《三国鼎立》。

(二)讲授新课板书:

第18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

(1)学生阅读课文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官渡之战的概况,说出战争时间、交战双方力量对比、结果、造成的影响。

教师伴以板书并强调影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有关曹操的介绍:

曹操(155—220),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孟德。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小组合作交流:

板书: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打败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在归途中,曹操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

出示课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小组合作交流

1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

指的是什么

呢?

2想要统一全国,曹操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

有关的刘备介绍:

刘备(161—223),字玄德。

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

幼年贫困,曾以贩鞋织席为业。

(3)学生读有关段落后回答:

1指明学生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2指名学生讲述赤壁之战的含义、战争时间、交战双方、作战特点及结果、作用。

我们许多同学看过《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多次,我想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段《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片段。

请大家结合你看过的《三国演义》以及课本上有关内容讨论一下,在官渡之战时,曹军以少胜多,为什么在时隔仅仅八年之后,曹操就尝到了他曾经让袁绍等人尝到的苦果。

3小组合作交流:

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能够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轻易南下,他统一全国的希望成为泡影。

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得以巩固,但也无力完成统一全国的重任,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三分天下初露端倪。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说明社会相对稳定。

问题:

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历史人物,在这种局面下,假如你是某一国的皇帝,你首先想要做的事是什么?

4、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1)对曹操评价。

教师问: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曹操死后三国才相继建立,其实他一天也没有在三国生活过。

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在你们眼中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生2:

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的精神,值得我们习。

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

到开发

(三)作业设计:

1、动脑筋

(1)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2)看课本右边是明朝人画的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幅画根据你平时知道的三国故事,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

他们去做什么?

这里还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

(3)老人说:

“古人曰,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天实为之'

因为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那一晚恰好又是东风,这都是天意。

”小孩说:

“不对!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南方生活,容易得传染病,这不是天意。

”你怎么看?

那晚恰好又刮东风是怎么回事?

2、活动与探究

(1)找一找:

看课本右边的地图上有错吗?

如果有,看谁能把错都找出来?

(2)比一比:

看课本右边是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整理出

来的一些数据:

……①将有关数据填入三国实力对比表。

②根据表的统计,三国中哪一国的实力最强?

哪一国的实力最弱?

(3)看课本图分析。

(1)从画像上看,诸葛亮的年龄大。

(2)文艺作品从表现

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虚构。

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往往会不一样。

(四)板书设计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三国鼎立形成的根本原因三国鼎立-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后来中国的统一

〈准备了物质基础。

曹操

评价历史人物{

I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