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4113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承智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天泉证道四句诗》,这四句话概括了下列哪一思想家的基本观念?

()

A.程颐B.朱熹

C.陆九渊D.王阳明

6.下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救亡图存思想

7.邹容指出: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

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

革命者,有野蛮而进文明者也”这体现了他()

A.以进化论为革命的思想武器

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C.认为传播西方文明为第一要务

D.将社会公正看作是革命的最高目的

8.1917年,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宗旨是

A.推动人的全面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9.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治国主张,下列观点属于儒家政治理想的是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为勇者尽之于军

C.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D.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10.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从“反满”、“反清”到“五族共和”,再到“联俄联共”、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其民族思想的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追求民族独立平等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D.建立工业化国家

11.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

这主要是因为

A.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

B.文学素材的不断丰富

C.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的渐趋放松

12.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

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

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

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B.“双百”方针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二为”方向的提出

13.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14.《列女传》这种题材本为刘向(西汉)所创,范晔(魏晋)在《后汉书》中首次纳入正史之中。

早期几部史书所赞扬的列女系各个领域的优秀女性,如拯救父亲的缇萦、文采卓著的蔡文姬、辅佐丈夫的乐羊子妻。

但《宋史》之后,所载列女几乎全都是保持贞操、不事二夫的“贞妇”,《列女传》成了地地道道的“烈女传”。

正史中关于女性列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后期()

A.妇女其他方面的才能退化

B.理学已影响到修史者的眼界

C.统治者开始强调贞节观念

D.政府致力提升妇女社会地位

15.1866年郭嵩焘奏称:

“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

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

”这一认识()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16.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百花齐放”的含义是

A.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B.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C.鼓励各种戏剧流派的创新发展

D.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

17.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虽为显学,却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西汉初年,黄老学说却成为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这主要表明()

A.道家思想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B.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未发现道家思想的价值

C.道家思想具有出世与入世的双重功效

D.社会环境改变着道家思想的地位

18.民国二年袁世凯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

民国三年,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后仅三个月,就下令取消国会,改任梁启超为币制局总裁。

十二月,梁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

后袁世凯又任命梁启超为政治顾问,梁启超都推辞未就。

这说明梁启超

A.由维新改良转向民主共和

C.坚持民主宪政的追求

B.助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

D.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19.1967年,有位作家说:

“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

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

”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

A.“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B.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C.20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

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20.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主要借鉴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和主体印的字体是()

①书法②篆刻

③小篆④隶书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1.《荀子·

富国》说: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春秋繁露·

奉本》则说:

“礼者,继天地,体阴阳,而慎主客,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

”两人观点

A.完全相反B.如出一辙

C.相互攻击D.彼此欣赏

22.诸子百家中,崇尚自然,主张追求精神自由的是:

A.庄子B.荀子C.墨子D.韩非子

23.晚清有御史上奏称:

“近日人心浮动,民上民权之说日益猖撅,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

24.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

“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

”李鸿章回答:

“臣实是康党。

……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

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该材料表明

A.慈禧太后已对李鸿章产生了怀疑

B.李鸿章承认自己是“康党”成员

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改革

D.李鸿章与维新派的变革有相似之处

25.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26.“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

路德。

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下列说法最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的是

A.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根据,减少变法阻力

C.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具有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

D.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

27.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材料中的“其书”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

A.李贽《藏书》B.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C.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D.王夫之《读通鉴论》

28.2013年,被誉为中国“第五发明”的珠算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一:

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中云:

“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运算方法)材料二: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里绘有算盘。

关于材料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珠算开始出现在汉代,普及于宋代

B.珠算在北宋开始使用于经济活动

C.珠算有其独特的运算方法和实际的运用价值

D.材料二是艺术品,不作为证

29.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30.“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是()

A.全面学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B.仿效物质文明,排斥政治制度

C.重视政治文明,忽略物质文明D.照搬物质文明,选用政治文明

二、综合题

31.奥运会是跨越国界的全球盛事,是主办国向整个世界展现自身风貌的机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奥运会会徽是奥运会最有权威性的形象标志,以下是三次奥运会的会徽。

①②③

材料二

在2006年,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如下图)。

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

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

(1)请你根据会徽①与②,对应说出这两次奥运会的承办国家,并分别指出这两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

(2)会徽③是北京奥运会会徽,名为“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专家认为,这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印章为载体的会徽。

你认为该会徽主要是中国印章与哪种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3)据材料二,概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的设计特点。

32.“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材料二严复认为:

“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

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

“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

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

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

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

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

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

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

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

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ACBBDDABCBCBDBADDCABBACDABBCBD

31.

(1)①美国,经济大萧条。

②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2)传统艺术:

书法。

(3)特点:

中国书法艺术与现代图形的和谐统一;

“形”与“意”的和谐统一。

32.

(1)相同点:

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

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

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

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

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

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①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的兴起;

科学技术的发展;

理性主义的发展。

②观点及论述: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