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docx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讲解
、知识点
<一>常用结论
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
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
面平行.
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
垂直.
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
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
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
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7.夹角公式:
设a=(印82月3),b=(gpb),贝Vcos〈a,b>=/2驾2比'尸=2
Ja+a2+a3Jb+b3
|x)X2十y』2+乙乙2丨
~22222
X1y1Z1.X2y2Z2
(其中二(0°—:
:
:
90°)为异面直线a,b所成角,a,b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
9.直线AB与平面所成角:
--arcsinm(m为平面〉的法向量).
|AB||m|
10.空间四点A、BC、P共面OP=xOAyOBzOC,且x+y+z=1
11.二面角二一I-:
的平面角
8.异面直线所成角:
cost=|cos:
:
a,b十亞里一
'丿|a||b|?
m为平面〉的法向量).
)-arccosmn或專-arccosmn
|m||n||m||n|
12.三余弦定理:
设AC是a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LAC,垂足为C,又设AO与AB所成的角为齐,AB与AC所
(m,n为平面〉,:
的法向量).
成的角为二2,AO与AC所成的角为—则COST-COS可COSV2.
1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x-!
y1,z1),b(x2,y2,z2),则
(y2“23犷
1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n|
d为I1,l2间的距离).
1111
T-4
15.点B到平面〉的距离:
16.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
(abc)1
222
(
2
h,l2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C、D分别是I1,I2上任一点,
17.
(n为平面〉的法向量,AB是经过面〉的一条斜线,A-).
“22彳2
=abc2ab2bc2ca
二abc21a||b|cos.a,b:
:
2|b||c|cos'b,c;'21c||a|cos;c,a;
长度为I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2、l3,夹角分别为片、二2、二3,则有
I2=l:
I;l;=cos2片cos2叮cos2-3=1二sin2齐sinJ2sin2二3=2.
(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s'
18.面积射影定理S.(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S,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二).
cos廿
19.球的组合体
(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
合体:
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正方体的
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
为—a,外接球的半径为6a.
124
20.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
(直接法、体积法)
21.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
(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二〉温馨提示:
1.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
②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I-.-.
〈三〉解题思路:
1、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
a丄b,a丄c,b,c二x,bc=0=a丄:
面〉丄a,面:
丄a=-■//:
a丄0A=a丄PO;a丄P0=a丄AO
⑶二面角:
二面角—I-[的平面角二,0°1:
:
:
X80°
(三垂线定理法:
A€a作或证AB丄B于B,作
BO丄棱于O,连AO,贝UAO丄棱I,•••/AOB为所求。
)
三类角的求法:
1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2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3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
、题型与方法
【考点透视】
不论是求空间距离还是空间角,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算”的步骤来完成。
求解空间距离和角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利用传统的几何方法,二是利用空间向量。
【例题解析】
考点1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其关键在于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垂足,当然别忘了转化
法与等体积法的应用•例1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2,D为CG中点•
(I)求证:
AB丄平面ABD;
(n)求二面角A-AD-B的大小;
(川)求点C到平面ABD的距离.
考查目的: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的大小,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解答过程:
解法一:
(I)取BC中点O,连结AO.
ABC为正三角形,.AO丄BC.
正三棱柱ABC_ABG中,平面ABC丄平面BCCB,
.AO丄平面BCCiBi-连结B1O,在正方形BBGC中,O,D分别为
BC,CCi的中点,.BQ丄BD,.AB丄BD-在正方形ABBA中,ABi丄AB,.AB丄平面AiBD-
(H)设ABi与AB交于点G,在平面ABD中,作GF丄AD于F,连结AF,由(I)得ab丄平面ABD•
.AF丄AD,./AFG为二面角A-AD-B的平面角.
在厶AAD中,由等面积法可求得AF二4&,
5
又;AG=2AB=2,.sin/AFG二空_2•
2AF4/54
""5-
所以二面角A-AD-B的大小为眦前帀•
4
(川)△ABD中'BD二AD二5,AB=2.2,.Sabd二6,£bcd=i
在正三棱柱中,a到平面BCGB的距离为,3•
设点C到平面ABD的距离为d•
•点C到平面ABD的距离为—2
解法二:
2
(I)取BC中点O,连结AO•
ABC为正三角形,.AO丄BC•
.AD丄平面BCCiBi•
—Hr_
取BQ中点Oi,以O为原点,OB,
OQ,OA的方向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i,0,0)-
Bi(1,2,0),
D(-i,0),A(0,2,3),A(0,0,3),■AB=(i,2,-3),BD=(—2,i0),BA=(—i,2j.3)•
TAB_BD--220=0,ABUBA一T4-3=0,
ABi丄平面A1BD.
(H)设平面aad的法向量为n=(x,y,z).
Ad=(-1,1,-3),AA=(0,2,0).丄AD,n丄TA,
n|_AD=0,_xy-3z=0,y=°,
J2"<
'nLAAt=0,2y=0,x=_.3z.
令z=1得n=(』,01)为平面AiAD的一个法向量.
由(I)知AB丄平面ABD,
.AB为平面ABD的法向量.
■22.2
面角A—AD—B的大小为arccoA6•
4
(川)由(n),ab为平面abd法向量,
:
BCy,0,0),AB=(1,2,_..3)
•点c到平面abd的距离
小结:
本例中(川)采用了两种方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法二采用了平面向量的计算方法,把不易直接求的
例2已知三棱锥S-ABC,底面是边长为4.2的正三角形,棱SC的长为2,且垂直于底面
点到平面AMBi的距离转化为容易求的点K到平面AMBi的距离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解
法一采用了等体积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显得更简单些,因此可优先考虑使用这一种方法考点2异面直线的距离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求法,考纲只要求掌握已给出公垂线段的异面直线的距离
BC、AB的中点,求CD与SE间的距离•
思路启迪:
由于异面直线CD与SE的公垂线不易寻找,所以设法将所求异面
直线的距离,转化成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再进一步转化成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答过程:
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F,连结EF,SF,CF,
•E、D分别为
EF为二BCD的中位线,.EF//CD,・CD//面SEF,
.CD到平面SEF的距离即为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又:
线面之间的距离可转化为线CD上一点C到平面SEF
的距离,设其为h,由题意知,BC=4、..2,D、E、F分别是
AB、BC、BD的中点,
_1_
.CD=2.6,EFCD»6,DFh;2SC=2
2
.Vs_cef工1-EFDFSC=116、22=亘
32323
在Rt.SCE中,SE二SC2CE2=2.3
在RtSCF中,SF二SC2CF2h;\4242=30
又EF二6.Ssef=3
由于Vc_sef=Vs_cef=-Ssefh,即13h=23,解得h=2'3
3^333
故CD与SE间的距离为
3
小结:
通过本例我们可以看到求空间距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
考点3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此类题目再加上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主要考查点面、线面、面面距离间的转化
如图,在棱长为
2的正方体AC-中,G是AA-的中点,求
BD到平面GB-D-的距离.
思路启迪:
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再用点到平面距离的方法求解解答过程:
解析一BD//平面GBQ,,
.BD上任意一点到平面GB-D-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
点O平面GB,D,的距离,
■B-D-丄A-C-,B-D-丄A)AB-D-丄平面A)ACC-,
又■B-D--平面GB-D-
平面AACC-—GB-D-,两个平面的交线是O-G,
作OH_O-G于H,则有OH—平面GB-D-,即OH是O点到平面GB-D-的距离.在O-OG中,SO-OG=丄OQAO=12•2=2.
22
O1OG
JOH02」、3OHOH
223
即BD到平面GB1D1的距离等于红6
3
解析二BD//平面GB.D,,
.BD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