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与戏仿现象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3687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祛魅与戏仿现象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祛魅与戏仿现象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祛魅与戏仿现象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祛魅与戏仿现象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祛魅与戏仿现象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祛魅与戏仿现象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

《祛魅与戏仿现象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祛魅与戏仿现象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祛魅与戏仿现象探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作家们自命为历史书记官,从事着“立言”的工作,以期在历史上不朽。

所以传统历史小说写作中,大多采用的是宏大叙事方式,历史学家们将精力聚焦于王朝命运和帝王世系,芸芸众生的渺小事迹根本提不起他们的任何兴趣,因而所谓的历史往往只是帝王史、民族史、战争史,个人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完全湮没在历史风云变幻之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历史小说开始呈现“个人化”叙事倾向。

作家们越来越清晰地洞察到历史上一些“逼真”的现实图景背后暴露出的意识形态的支撑和人为运作的痕迹,所谓“真实”也只是相对而言。

作家们开始尽情想象个人在历史风云中的离合悲欢,为小人物写史,企图将个人命运提升到历史高度予以体察;

王爱松认为新潮作家的历史叙事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将集体经验形态的历史改写成个体经验形态的历史”⑦。

刘震云的小说《故乡天下流传》企图争夺历史而当解释权和定义权,将历史聚焦点从宏大江山的改朝换代转移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维度,并且承认这种生存的判断原则。

  二

  小说《故乡天下流传》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涉及的历史上的大事是:

曹操和袁绍之争;

朱元璋移民;

慈禧下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大跃进运动”和自然灾害。

小说运用滑稽反讽的手法对历史宏大叙事展开戏仿,将一部时间跨度近两千年的中国历史书写成了一幕幕荒诞剧,揭示了历史的惊人重复和循环,从而消解了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及权威性,实现了对历史的祛魅。

  小说《故乡相处流传》的戏仿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叙事层次的穿透。

从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来看,有叙事者处于故事“上面”的超故事形态、叙事者与故事的共时状态等。

“故事里面可能含有叙述。

一个人物的行动是叙述的对象,可是这个人物也可以反过来叙述另一个故事,如此类推,以致无限。

这些故事中的故事就形成了层次”⑧。

超故事的叙事者熟悉人物内心思想和情感,了解过去和现在,甚至能预知未来。

“他们处在高于他讲述的故事的叙述权威位置,了解一切情况”⑨。

在小说《故乡天下流传》中,“我”明白无误地显示为姓刘,是当代中国一个写字的,作为小说的创作主体,“我”自由地徜徉在历史长河中,对历史进行着自我书写,是典型的超于故事的外叙述者。

但是“当‘我’返回历史时,‘我’则是一个叙事者”⑩。

当“我”置身于某段具体历史时刻时,“我”也不得不被历史推着走,是历史的附庸,面对历史的纷繁复杂和荒谬乖戾,“我”也往往无力回天。

如皇帝朱元璋用抛硬币方式决定谁迁谁留时,“我”不幸成了要在大槐树告别爹娘的人,但是“我”只能服从,在由权力左右的历史风云中“我”只能背井离乡。

因而在小说《故乡天下流传》中我们无法判断叙事者到底是高于故事还是低于故事,叙事者身份的复杂使小说叙事层次复杂,两者实现穿透。

  2.“越界”的叙事人。

当叙事人以第一人称“我”出现时,是一种有限视角,不同于全知全能的视角,有一种心理和感觉上的限制,叙事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

“在传统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之中,第一人称‘我’只能保持谦卑的姿态。

‘我’最好销声匿迹,隐于幕后,让历史自行上演;

即使被迫上场,‘我’也仅能知趣地充当一个局外的记录员”{11}。

但是在小说《故乡天下流传》中第一人称“我”突破了叙事范围的局限,像第三人称叙事那样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当民间艺人瞎鹿因为太后逃跑而无法举行独奏音乐会,无法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时,瞎鹿只能埋怨道:

“太后,你不该走,你使一个艺术家失去一个脱离苦海和心狱的机会。

太后你太心狠。

”{12}在这里,“我”直接进入瞎鹿的内心,诉说他的不幸和痛苦,突破第一人称叙事的局限。

一些研究者也看到,刘震云“在描写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时候运用第一人称叙事;

揭示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一类时则用第三人称;

而反思历史变迁一类时则采用他这种独特的‘全知型’第一人称”{13}。

这种“越界”的叙事人既可以有自我私语,又可以展现他人的内心世界。

  3.古今杂糅,时空倒错。

传统观点认为,“时间的三种形态――过去、现在、未来――形成了一个不能被分割成若干个别要素的整体”{14}。

但是小说《故乡天下流传》中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的顺序和逻辑关系被完全打破,历史的整体性和传承性荡然无存,历史成了几个片段的拼贴。

刘震云完全颠覆了中国几千年的宏大历史叙事,只是随意选取了四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历史时期:

东汉末年、明初、清朝、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这四段历史叙事中,历史原有的因果关被消解殆尽,时间被任意穿插、扭曲、断裂;

而空间又常常同时,在小说中,“时间转化为空间,历史跨越几千年时空,糅然共处于同一平面,历史语境和当代语境之间的界限消失了,历史与现实在共时中对话”{15}。

在小说《故乡天下流传》中,曹操问“我”最佩服的人是谁时,“我”答佩服毛主席;

曹操教育“我”没事看看美国动画片《老鼠和猫》;

曹袁之战中曹操调来了直升机;

朱元璋不仅有高音喇叭,还派宣传队唱《芦荡火种》鼓舞士气;

太平天国时期就成立了各种现代办公场所,诸如“选美办公室”和“处理遗留问题办公室”;

慈禧太后住进了有抽水马桶、空调和音响的宾馆;

新太后沈姓小寡妇喝的是牛奶,吃的是法式和美式快餐,如肯德基家乡鸡,加州牛肉面,法国牡蛎加中国小肚等。

同时人物的语言也有浓厚的时空倒错特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语言穿越时空位于同一平面上。

东汉末年,猪蛋在操练“新军”时说:

“苏联必败!

刘表必亡!

”{16}曹操在决定是否与袁绍决战时,手里玩着健身球说:

“活着还是死去,交战还是不交战,成问题了。

”{17}慈禧太后在考虑国家大事时思考“是‘联合大众一致对外’好呢,还是‘攘外必先安内’好呢?

”{18}叙事语言的时空古今错位,表明历史被空间化,使得古代与现代社会交织在一起,位于共时性系统中。

  4.对历史人物的降格。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东汉末年一统北方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一代枭雄,同时也是三国中魏国的实际开创者,可以说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而到了小说《故乡天下流传》中,曹操则换了另一副面孔,成了一个屁声不断、有脚气、爱玩弄妇女、沉迷女色、荒废政事的形象,连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的发生也是因为和袁绍争夺沈姓小寡妇。

刘震云对小说中其他人物,诸如朱元璋、慈禧太后和太平天国运动领袖之一的陈玉成等人的人物形象也都进行了降格处理。

皇帝本应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国家统治者,但到了小说中,和尚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出尔反尔、用谎言欺骗民众移民的无赖。

本来说开会只是见见面和发豆腐,来开会的不迁徙,但等人来了之后,又变成来开会的一律迁徙到千里之外的延津,不来开会的以后再处置;

迁徙时承诺迁到延津后是来做王爷、做主人、做财主的,可是一到目的地,老百姓又成了别人的奴才、长工和开垦荒地、吃苦耐劳的奴隶。

同时朱元璋昏聩无能,竟然用扔硬币的方式决定哪一半人留下,哪一半人迁徙;

作为皇帝不忙着关心百姓疾苦,对迁徙路上发生的冰雹、大风雪、地震、龙卷风、痢疾、瘟疫等诸多大事置之不理,却一心扑在沈姓小寡妇的桃花案上,一路陪着沈姓小寡妇在几十万迁徙大军中寻找奸夫。

慈禧太后竟然是朱元璋迁徙时染指的旧情人柿饼脸姑娘,表面上虽然和地方长官说不要劳民伤财,但为了和旧情人重温旧梦,特地视察延津,驱使二十多万人在麦田里捉飞舞的斑鸠。

太平天国运动中有着赫赫战功的英王陈玉成实则是沈姓小寡妇在瘟疫中生下的孩子,一脸麻子,细长,瘦肩,小眼,毫无英雄气概可言;

说话张狂不知好歹,浑身上下有一股瘴气,常弄得周围乌烟瘴气。

历史上骁勇善战的英王在大军压境、军情紧急之时竟然躲在城里办婚礼。

  三

  对于小说《故乡天下流传》的题目,唐云提出了独到见解。

他理解为“故乡――相处流――传,是一种有着相处或伴随关系进程的记载。

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始终不变的人物在不同历史朝代同时复现,而且被固定于‘故乡’这一具体场景中,这一群人伴随了历史的进程……本文既在写历史又在写人物,更主要的是在透视人与历史的关系,人与历史相处的凝固方式整体向前推移,形成历史流动感。

历史不过是一种‘相处流’”{19}。

作家刘震云力图解构历史的形成过程、形成观念,观念使历史成为观念的历史。

作家通过小说《故乡天下流传》试图向读者揭露历史背后的真相和人为运作的痕迹,从而达到祛魅历史的美学效果。

  在现实语境中,历史一词重量非凡,以历史名义发言,暗示了某种不可抗拒的威严。

然而历史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有时历史呈现出来的只能是片面的或相对的真实。

“过去常说,让事实本身说话,当然这话是不确切的。

只有当历史学家用事实说话的时候,事实才会说话:

由哪些事实说话、按照什么秩序说话或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说话,这一切都是由历史学家决定的”{20}。

由此可见历史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历史的巨大声望受到叙事话语权力的挑战,“如果将历史视为一种叙事效果,历史包含的某些重大范畴将被蛀空,历史的光芒就会急剧收敛”{21}。

  科林伍德提出“建构的想象力”,认为“一个历史学家首先是一个讲故事者,历史学家的敏感性在于从一连串事实中制造一个可信故事的能力之中,这些‘事实’在其未经过筛选的形式中毫无意义”{22}。

从此意义上说,历史就是历史学家们的创作,他们在其信仰、种族、所受教育等的基础上,从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选取符合口味的素材,并对之进行重新加工,并且最终只有这样一些被筛选过的素材传至后世,或流芳千古,或臭名远扬。

正如海登怀特认为历史事件在价值判断上是完全中立的(value-neutral),历史既可能是悲剧性的,又可能是喜剧性的,完全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编织情节”,“没有历史事件本身是内在悲剧性的,这点只能从有组织的事件系列语境中的某一个特殊角度才能被观察到。

因为在历史上,从一个角度看来是悲剧性的事件也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喜剧性的。

在同一个社会里从某个阶级立场来看似乎是悲剧性事件,但另一个阶级则可以把它看成一场滑稽戏”{23}。

因而在新历史小说家们看来,历史不再是绝对和唯一的,恰恰相反,历史充满人为操纵的痕迹。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事件,更是历史学家们对它们的重新表述和阐发。

  在小说《故乡天下流传》中,叙事者直面历史残酷与荒谬,历史人物对叙述者来说,既存在于典籍中又存在于无法证实的“事实”之中,曹操、袁绍、朱元璋、慈禧太后等,仿佛皆是难以评价的,“历史人物的言行并不具有历史可靠性,而是叙述者当代意识笼罩下的阐释行为”{24}。

从此角度上说,小说《故乡天下流传》也只是作家刘震云基于自我的历史观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的又一次重新阐释。

而他也确实卓有成效地将历史由政治视角转向了民间视角,消解了历史的神圣性和客观性。

刘震云将“经典历史叙事作为一种语境来运用,在把宏大经典性历史随意打碎的叙事中,寻找一种历史与个人、绝对性与可能性之间构成的叙述张力”{25}。

作家不再追求对历史表象的简单复制,而将漫长历史打碎,以“历史时间空间化”方式对历史进行重新拼凑贴合,将庄严的历史庸俗化,最终实现对历史的祛魅。

正如刘震云在小说中所说的:

“历史从来都是简单的,是我们自己把它弄复杂了。

”{26}

  注释:

  ①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78.

  ②琳达.哈琴.李杨,译.后现代主义诗学.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6.

  ③蒂费纳.萨莫瓦约.邵炜,译.互文性研究.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1.

  ④赵宪章.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

101.

  ⑤巴赫金.李兆林,等译.拉伯雷研究.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6页。

  ⑥刘桂茹.先锋与暧昧:

中国当代“戏仿”文化的美学阐释.镇江:

江苏大学出版社,2012:

63.

  ⑦王爱松.虚构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143.

  ⑧⑨里蒙-凯南.姚锦清,等译.叙事虚构作品.北京:

三联书店,1989:

164,172.

  ⑩{24}唐云.离析与结构――《故乡相处流传》叙述研究.当代文坛,1994

(2):

33.

  {11}南帆.文学的维度.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88.

  {12}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北京:

150.

  {13}陶敏.刘震云小说的言语修辞透视.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2):

91.

  {14}卡西尔.人论.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15}周山丹.历史的嬉戏――重读《故乡相处流传》.探求,2006

(2)2:

76.

  {16}{17}{18}{26}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北京:

18,35,141,29.

  {19}唐云.离析与结构――《故乡相处流传》叙述研究.当代文坛,1994

(2):

31.

  {20}E.H.卡尔.陈恒,译.历史是什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93.

  {21}南帆.文学的维度.北京:

177.

  {22}{23}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63,164.

  {25}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第374页.

  参考文献:

  [1]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哈琴.李杨,译.后现代主义诗学[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蒂费纳萨莫瓦约.邵炜,译.互文性研究[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赵宪章.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5]巴赫金.李兆林,等译.拉伯雷研究[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6]刘桂茹.先锋与暧昧:

中国当代“戏仿”文化的美学阐释[M].镇江:

江苏大学出版社,2012.

  [7]梁静爽.新历史小说中的戏仿现象研究[D].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2013.

  [8]陈戎.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刘震云访谈[N].北京日报,1998-10-13(7).

  [9]王爱松.虚构的可能性及其限度[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10]里蒙-凯南.姚锦清,等译.叙事虚构作品[M].北京:

三联书店,1989.

  [11]唐云.离析与结构――《故乡相处流传》叙述研究[J].当代文坛,1994

(2):

  [12][18]南帆.文学的维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3]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M].北京:

  [14]陶敏.刘震云小说的言语修辞透视[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2):

  [15]卡西尔.人论[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16]周山丹.历史的嬉戏――重读《故乡相处流传》[J].探求,2006,

(2):

  [17]E.H.卡尔.陈恒,译.历史是什么[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19]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0]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本文为苏州大学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2014xj001。

  指导老师:

刘祥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