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3318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报告Word格式.docx

《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报告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建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报告Word格式.docx

③着力实施村“五个有”文化设施项目。

即有一个不少于200㎡的综合文化活动室,有一个村图书室或农家书屋,有一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或公共电子阅览室,有一批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器材。

以此标准,通过实施民生工程,扶持欠发达乡村优先解决文化设施建设盲区,促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均衡发展。

  二是在增强公共文化供给上形成示范。

我们遵循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原则,着力构建符合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群众物质生活质量与文化生活质量同步提高。

1、切实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①发挥县级公益性文化设施示范作用。

图书馆、文化馆、客家博物院免费开放,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效益。

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72小时,馆藏书平均年流通率1次以上,人均到馆次数0.5次以上;

文化馆、博物院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并积极开展公益性培训、讲座、展览等活动;

电影院等要继续通过设立公益专场,公益服务日活动等向公众提供免费或低票价演出、电影放映等服务;

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56小时。

②重点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服务。

乡镇文化站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42小时;

村文化活动室经常性常态化开放和免费服务;

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实现每村每月放映电影1场以上,每年观看文艺团体的演出5场以上,每个乡镇自办文体活动8次以上;

重点做好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地域,对整个企业年均组织文体活动2次以上。

做到重大文化活动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到70%以上,人均参加文体活动时间每周不少于7小时。

③强化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

重点做好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从活动设施的设置,活动区域的划分和服务项目的设计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专业服务。

④深入开展文化下基层的农村文化三项活动。

20XX-20XX年,继续在全县组织实施“千场电影、百场演出、百场培训”的“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基层村落、企业厂矿、社区街巷,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县地域全覆盖。

同时,结合全市全县“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全县范围内深入推进农村文化三下乡活动,加大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的力度,大力协助乡镇开展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为主题的各项专题文体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2、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

打造公共文化活动品牌。

在群众文化、广场活动、社会阅读、非遗保护、文艺创作、新闻媒体、文博服务等方面,着力打造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品牌,以赛事为平台,以节庆为载体,以资源为依托,以地域和传统为特点。

构建亮点,形成了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有县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如县的“樱花节”、南塘镇劳田村的东河戏团连续三十年开展演出、梅林镇的“弘扬社区先进文化,共建美好梅林家园”系列文艺活动、储潭镇的“油菜花节”和“龙舟赛”、吉埠镇建节村的文化活动室,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天天有活动”,这些文艺活动根植于基层,扎根到群众,与时俱进,经久不衰,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培养了文艺队伍,深受群众的喜爱。

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①实行文化补贴惠民项目。

除主要实施“千场电影、百场演出、百场培训”项目外,还将探索新建立“文化惠民”购书补贴机制等,拓展服务方式。

②推进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拓展计划。

通过整合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农家书屋、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中心等资源,完善提升服务功能。

③开展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工作。

如县、乡镇的樱花节、油菜花节、桃花节、杨梅节;

采茶戏、东河戏、云灯;

从分散到集中、分享到共享、从环节到过程,实行资源整合,合作联办。

4、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

通过实施全县图书馆24小时自动服务计划,实现县文化资源数字化计划,实施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计划,让100%的基层群众使用信息资源和共享数字技术服务。

  三是在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上形成示范。

我们坚持全民共建,着眼提高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制机制建设,构筑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和支撑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能力和管理水平。

1、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①是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以此完善投入制度保障。

②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项资金,从财政预算中保障示范区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经费投入。

③引导社会投入。

利用民间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投资的公共文化发展格局。

2、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

我们按照创建工作的要求,建立起政府、文化和财政部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重大文化项目等工作考核机制,实行文化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政府、社会、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并量化考核指标,开展公共满意度测评,及时公开考核结果。

  四是在加强队伍建设上形成示范。

首先,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从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通过定编定岗工作,重点加强县级文化业务部门、各乡镇站所、文化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整合了全县文化站和广电站人力资源,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在编人员49人,从而夯实了公共文化服务基本队伍;

其次,实施文化人才交流工程,引进骨干精英人才和领军人物,聚集一批高素质人才,充实队伍数量,改善队伍结构,提升团体服务能力;

再次,壮大业余文化队伍,通过给政策、出主意,让业务部门和乡镇将民间的文化能人,把当地文化名品,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开展活动,组织传承,带头引领本地文化发展。

另外,还通过启动文化志愿者服务计划。

鼓励和引导热心文化的公益人士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壮大文化队伍。

  扎实工作,积极打造示范区工作节点和亮点

  1、在体制机制上完成了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任务。

我们按照国家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县实际,修改完善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的相关管理办法,落实了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完善了我县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法规支撑体系,从而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投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为我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靠、有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2、在工作实践中收获了明显成效。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上有新成就。

20XX年,县文化馆被国家评定为一级馆;

客家博物院列入国家免费开放计划;

图书馆因城市建设和读者受众需求,增容增量迫在眉睫,县政府启动了建设新馆规划,20XX年11月已完成新图书馆移交,今年上半年正在进行室内装修;

乡镇文化站建设和社区文化设施均达80%以上;

乡镇社区标准配备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达60%以上。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有新作为。

20XX年,送戏131场,送电影2588场,乡镇自办农民文体活动86场;

20XX年,送戏129场,送电影4424场,乡镇自办农民文体活动196场;

传统节日、纪念日、重大庆典活动等均有文化活动;

创办了樱花节、桃花节、油菜花节、杨梅节、赛龙舟、元宵迎灯彩等名节活动;

保障农民工、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定期开展的农民艺术节、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六一儿童节等的文艺演出、残障人参与的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院等实行了免费开放,读者、游客等较往年大批量增加。

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支撑有新起色。

20XX-20XX年,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规划,有文件指导,有组织机构领导,全县20个民间业余文艺团体活跃在农村文化舞台。

四是在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上有新突破。

县财政年均安排预算资金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结构评聘倾斜,有3名高级职称人员、12名中级职称从业人员;

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文化建设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有所提高;

文化管理队伍人数、志愿者队伍人数逐渐壮大,全县共有286名文化志愿者、273名乡镇财政补贴的村级文化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中吸纳了70名残疾人;

制定了年度文化人才培训计划,20XX年和20XX年均实现培训农村文化人才600名。

五是在公共文化评估上有新进展。

20XX年起,县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考评,把公共文化服务纳入了绩效考核指标。

  三、尚待解决的问题:

  1、三馆达标建设有待继续提高

  目前,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有所不足,博物馆条件较差,没有库房,文物在市馆集中收藏保管;

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人均年购书经费未达标;

县文化馆场馆面积未达标。

  2、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运行、使用不平衡

  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不健全,设施不配套,或者被挪作它用。

农家书屋图书种类较少,适用性强的图书不足,管理不规范,开放不正常,图书流失严重。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站点运行不太稳定,没有明确具体管理人员。

送电影下村,观看电影的人员少,有时只有几个人观看。

  3、乡镇文化活动开展状况参差不齐

  乡镇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差,文化休闲场馆少,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少,能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的乡镇为数不多,如南塘镇、吉埠镇、湖江镇、储潭镇、梅林镇文化活动较为正常,其他乡镇开展不够正常,群众文化活动次数少。

  4、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县财政除保工资外,投入不足,每年有购书经费和稽查经费各2万元,文物保护经费0.5万元,群众文化活动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规定的文化建设项目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5、文化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我县存在着文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青黄不接等问题。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戏剧创作室等单位人才引进困难,有编制没人才,人员更新少,交流少,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专业队伍建设老化,甚至落后。

专业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门类不齐,特别是文化策划、文博管理和文化学术人才缺乏。

  6、特色文化培育有差距

  传统民间艺术后继乏人,特色文化滞后,没有形成县域品牌特色文化。

农村特色文化建设滞后,全县有代表性的云灯、龙灯、柚子灯、麒麟狮象灯等没有专业队伍,濒临失传。

文化农家乐没有文化品位,低档次运作。

  7、文化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

  我县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娱乐业、印刷业、书报音像等传统文化项目,新兴文化产业如文化创意类项目刚刚起步。

各类文化经营单位大多仍处于“低、小、散”状态,产品档次低,规模化程度小,竞争力较弱,难于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市场。

  四、下一步工作目标

  进一步提升免费开放的水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编制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争取文化建设项目资金,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项目设施的建设;

要着力完善三馆一站的免费开放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提升免费开放水平。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建设

  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完善设备设施,更新图书,组织群众文化活动;

培训文化骨干,一村组建一支文化队伍;

要把社区广场舞、腰鼓队、秧歌队等群众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做成品牌,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有目的的培育壮大;

加强乡镇特色文化的弘扬,全县每年举办两次以上农民艺术节和调演,乡镇每个行政村每年组织五次以上文体活动;

加强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管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乡镇自办文体活动按要求落到实处,加强督查,推进工作力度,让民生工程真正造福于民。

  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一是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集成机制和激励机制。

改革文化系统进人模式,先专业考核,入围后再参加人事部门统一考试;

建立文化人才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形成和建立一支复合型的各门类的文化人才队伍;

建立高端文化人才队伍库,引智入县,引进文化专业人才,创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文化作品;

建立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实施项目发展基金和奖励机制;

组织文化专业人才走出去推介本县文化产品,学习交流文化发展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县民俗歌舞演艺有限公司走向市场;

三是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和网络。

建立文化志愿者组织,聘用村专门文化工作人员,成立群众文化协会;

四是挖掘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和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训培养传统特色文化传承人;

五是组织举办文化专业培训班,邀请文化专业人士授课,培训培养文化骨干和各类文化专业人才。

  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

  财政要扩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每年都要有一定的增长,建议中央要加大对贫困县的扶助力度给予财政资金的支持;

要按规定标准解决图书馆购书经费,使图书馆藏书量逐步达标;

整合资源,完善文化馆、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

将群众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配齐文化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建设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