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2689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开封府的地方志记载祭礼较多,嘉靖《通许县志》卷上《人物·

风俗附》讲到祭礼时说:

“吉祭于清明、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祀于先垄,大族用伎乐,祭既而饮,竟日乃归。

自提学陈公降祭式,命各学行祭礼,乃有祭主于家者。

”可见当地墓祭是传统的,家祭是后起的,是地方官提倡的结果。

嘉靖《太康县志》卷四《礼乐》记载:

“祭:

四时祭先主及墓祭行《家礼》,士大夫家一二举行;

乡民岁时墓祭,多用释道文疏、设食奠酒、焚纸钱、叩首而已。

”这里只有个别士大夫根据《家礼》祭祖。

嘉靖《尉氏县志》卷一《风土类·

祖先随时随事祭告。

”未及祭告场所。

嘉靖《许州志》卷七《典礼·

风俗》则说当地:

“又重墓祭,而祠堂亦渐设云。

”除了传统的墓祭外,祠祭在增加。

在汝宁府光州,嘉靖《光山县志》卷一《风土志·

士大夫家有祠堂,无则祭于正寝之中堂,春秋有墓祭,其礼节除士大夫外,多随时俗行之。

”光山的士大夫依礼在祠堂祭祖。

嘉靖《商城县志》卷六《典礼·

乡仪》也记载:

按朱子祭礼主于尽爱敬之诚,贫则称家之有无,疾则量力而行之。

力可及者,自当如仪。

今庶民之家鲜克由礼,遵式厚俗,当自士夫始。

”从要求士大夫以身作则来看,士大夫祠庙祭祖是不会多的。

士大夫祠庙祭祖也见于其它北方的地方志。

崇桢《历乘》卷一四《风俗纪》记载山东济南历城县的情形:

士大夫有家庙,设主于中,祖考龛椟,依次附焉,累世不祧;

凡遇祭期,则刑鸡以荐。

或谒墓则奠之,即贩夫贩妇亦知负楮镪而往。

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历俗尚有之。

”在陕西,万历修西安府同州《续朝邑县志》卷四《里俗》说:

“乡人祭于墓,士大夫起祠堂,墓祭亦不废。

”以上朝邑、历城二例证明当地士大夫在祠堂、家庙祭祖,而乡人庶民则谒墓祀先。

嘉靖《平凉府志》卷二记载:

“成化中,我先祖平谷君天锡,与先正大名通判桑君桂、知县彭君会,率同志诸友,创移风社,行之七十余年,通古宜今。

时春自庚寅而归,以乞于今,冠婚丧祭,率由先正,本于朱文公者为多,而稍正于《仪礼》、《曲礼》、《小雅》之文。

立祠堂略仿昭穆序祔之意,而先仁者祭于所居之寝堂,俟夫终而后入祠序世也。

”这里士大夫建祠祭祖以移风易俗。

以上考察了北方的祭礼,下面继续考察祭礼在南方的情形。

江苏、安徽在明代隶属于南京,是第二政治中心所在地。

在应天府,嘉靖《六合县志》卷二《人事志·

荐祭多不能如礼,惟三月清明、七月望、十月朔、冬至、除夕通祭祖先。

”讲的是民间的一般情形。

凤阳府,嘉靖《定远县志》卷一《风俗》说:

“祭无祠堂,惟于所居正室中间设案置主,而以岁时供祀,其礼有祭无荐。

士夫之家则设有祠堂,祭荐并举。

”明确指出士大夫祭祖在祠堂进行。

而该府嘉靖《寿州志》卷一《吉凶礼》在冠、婚、丧诸礼记载了缙绅的实行情况后,接着讲祭礼:

“四时无庙祭,有墓祭。

”未提缙绅,可见当地无论庶民还是士大夫均未设家庙。

扬州府,嘉靖《通州志》卷二《风俗》记载:

人家只于节序献先,鲜行时祭之礼,惟墓祭犹近古也。

其奉先惟士大夫家有祠堂、有题主,余皆以纸牌列祖宗厅北,杂祀鬼神而已。

”士大夫与庶民祭祖地点明显不同,前者在祠堂,后者于家中。

嘉靖修属县《海门县志》卷三《风俗》也记载:

士夫家多建祠堂,主式仿《家礼》,四时设奠,清明、十月朔复有墓祭。

”进一步证明该州士大夫建祠堂具有普遍性。

苏州府,弘治《常熟县志》卷三说:

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内节该钦奉教民榜,父母生身之恩至大,其鞠育劬劳,详载《大诰》,今再申明:

民间有祖父母、父母在堂者,当随家贫富,奉养无缺;

已亡者依时祭祀,展其孝思。

”该志号召民间祭祖,表明祭礼的不行。

徽州府,嘉靖《徽州府志》卷二《风俗志》记载当地:

“家多故旧,自唐宋以来数百年世系比比皆是。

重宗仪,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

村落家构祠宇,岁时俎豆其间。

……歙、休丧祭遵文公仪礼。

”另据该府万历《祁门县志》卷四《人事志·

“家有祠,岁时俎豆燕好不废。

……丧祭多用文公礼。

”徽州府以祠堂祭祖普遍,祭礼受到朱熹《家礼》的影响不小。

江西。

嘉靖修南昌府《宁州志》卷一三《风俗》总说当地礼仪:

“分宁吴楚之交,俗多类楚,近世士大夫家冠婚丧祭,悉行文公《家礼》。

”建祠祭祖自然也包括在内。

万历《吉安府志》卷一一《风土志》记载:

“故家世胄族有谱、家有祠,岁时祭祀必以礼。

”临江府,崇祯《清江县志》卷一《舆地》也说:

“邑多巨族,乡村聚族而处……宗祠及公众赡差之田,得古之遗。

”可见吉安、临江地区聚族而居,宗族建有祠堂祭祖。

天启《赣州府志》卷三《土俗》记载:

“四时之祭,杂以乡俗,不纯用古。

”未明确指出是否设立祠堂。

嘉靖《南安府志》卷十《礼乐志》专门讲到祭礼:

“凡祭,古有大夫五祀、庶人先祖之礼,其仪俱在,知礼者以时行之(大小宗祠堂,惟南康为讲,上犹一二姓为然)。

”关于南康宗祠祭祖的具体情况,嘉靖《南康县志》卷四《礼制》说:

士庶家多立祠堂(无者祭于寝),一依朱子《家礼》行之。

清明、中元、冬至合族人于祠致祭,惟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季秋祭祢,尚未有定论。

其仪文简略、合祭太数,当议而正之。

”这里不仅士大夫祠祭先祖,庶民也建祠祭祖。

建祠依朱熹《家礼》,而祭祀则采纳程颐的说法,修志者对其祭祀持保留态度。

湖南。

长沙府,嘉靖《茶陵州志》卷上《风俗》记载:

“祭礼不备,士大夫家间举古礼行之。

”万历《湖广总志》卷三五《风俗》分府介绍,有两处言及祭祀问题。

常德府条说当地:

“正寝中堂比比多列佛老及诸神像,或镂或绘,务为繁侈,旦夕供祀致虔;

至其祖先神位,则杂处其间,或列于其旁,此其俗所当先正者也。

”衡州府条说永明县“族有长,祭有宗,颇有古意。

”上述资料表明,永明县、茶陵州的宗族或士大夫行祭礼,而未提祭祀场所;

至于常德府,民间家祭是一种多神崇拜。

总之,湖南的祠庙祭祖不盛。

浙江。

杭州府,万历《余杭县志》卷二《风俗》说:

“祭则家各异时,忌日无论贫富皆行之,清明日具牲醪率男妇拜墓,祭毕饮胙。

”谈的是百姓时祭情形。

嘉兴府,崇祯《嘉兴县志》卷一五《里俗》记载:

“祭祀自岁时馈奠外,每寒食率妇子一诣坟堂,挂纸钱、洒麦饭,以寄哀思,亦有于十月朔再举者。

”文中的所谓“坟堂”,即建于墓所的祠堂,这里以墓祠祭祖。

该府万历修《秀水县志》卷一《舆地·

风俗》进一步区分了家庙和宗祠的不同:

“士大夫家庙木主,大都高曾祖祢为四亲,岁时、伏腊、忌辰奉主祭于中堂,鸡、豕、鱼、菽荐以时果,仪用三献,祭毕还庙,吉凶事皆告庙。

其一二世家或别建祠宇,祀先世之功德显着者,有加笾。

清明、十月朔祭墓。

”这种世家大族择地另建祭祀高祖以上先世祖宗的祠宇,实为宗祠。

湖州府,崇祯《乌程县志》卷四《风俗》记载:

民间只随时举行,清明墓祭亦皆相率致敬,士大夫家有建祠合祭者。

”所谓“建祠合祭”,当是指祭祀高祖以上祖先的宗祠,而非一般意义上等同于祭祀高曾祖祢家庙的祠堂。

嘉靖《武康县志》说:

“岁时祀先,多无家庙,仪亦简略。

”反映出当地有少数建家庙祭祖者。

绍兴府,嘉靖《萧山县志》卷一《风俗》记载:

岁时设馔于中堂,长者在前,历序亡者私谥,子弟罗拜于下,惟初丧亦行献礼。

”未及祠祭问题。

而万历《新昌县志》卷四《风俗志》说当地祭礼:

“其始祖祠堂以冬至日祀之,古礼也,但宗法未行耳。

”表明这里建有祠堂祭祀始祖。

台州府,万历《黄岩县志》卷一《舆地志·

“族稍大,则置祭田、建宗祠,以为世守。

”当地的宗祠设立十分普遍,已不分士庶。

福建。

兴化府,《闽书》卷三八《风俗志》引弘治《福建通志》:

“莆人以是日具牲醴荐角黍先祠毕,长幼序宴饮。

”可知莆田人祭祖是在祠堂进行。

嘉靖《建宁府志》卷四《风俗》记载:

士大夫家间有行四时之祭者,民家则以岁时祭之。

”该府士大夫有以礼祭祖者,当是在祠堂进行。

邵武府,嘉靖《建宁县志》卷一《地理·

风俗》说:

“旧俗……祠堂不立,神主止设纸轴,书昭穆香火数字,甚至惑异端,刻观音、祖师像以祀。

嘉靖二十三年,知县何孟伦深耻流俗失尚,思欲返而还之,以为古礼不复则敝俗不革,乃制谕俗文。

首先申明使之敦厚伦理,次率士夫家举行冠婚礼……。

家堂之祭,准以文公《家礼》,参酌浦江郑氏,刊为图式,家喻户晓,尤谆谆于孝敬哀思之数言,故今政教甄陶,民俗归厚,而复古之机端有在矣。

”何知县倡导的家堂,近似朱子祠堂之制,对当地的祭俗应有影响。

漳州府,嘉靖《漳平县志》卷四《风俗》记载:

“中元祀祖于家庙,民家颇重之,长至惟行公礼,私家饮米圆供先而已。

”在家庙祭祖这里具有普遍性。

广东。

广州府,万历《广东通志》卷一四说该府连州:

“故家巨族克守祭田,每遇蒸尝,亲疏毕集,衣冠典雅,仿佛中州。

”嘉靖三十五刊《惠州府志》卷五《地理》记载:

旧四代神主设于正寝,今多立祠堂,春秋祭祀,一依朱文公《家礼》,遇忌日素服具奠。

乡曲多重墓祭,惟时节奉荐而已。

”惠州府是在嘉靖后期普遍建祠的。

潮州府,嘉靖《广东府志》卷一八《风俗》说潮州府:

“士族之家又多重丧祭,营居室必先立祠堂,置祭田以供祀事。

”士大夫家族立祠祀先较多。

不过该府嘉靖《大埔县志》卷七《礼乐志·

民俗》则记载:

祠堂之祭,一二士夫家间有行之者,余皆俗节奉荐而已。

”大埔进行祠祭的士大夫极少。

由上可知,明代地方志对祭礼的记载南方多于北方,这是祭礼的实行南方较北方为盛的反映。

地方志祭礼的内容证明,庶民一般有传统的墓祭习俗;

士大夫还要实行属于精英文化的祭祖礼仪。

祭祖礼仪包括在正寝祭祀和祠堂祭祀,基本上依据朱熹《家礼》实行。

依礼仪祭祖,特别是建祠祭祖,成为士大夫的行为特色。

居乡的士大夫不仅自己实行,还以此倡行乡里。

前引嘉靖修陕西《平凉府志》说,当地士大夫创立移风社七十余年,推行以朱子《家礼》为中心的儒家人生礼仪,并给予立祠堂特别的重视,就是一个突出的事例。

时人认为倡行礼制是士大夫应尽的职责,如前引嘉靖修河南《商城县志》就说:

“今庶民之家鲜克有礼,尊式厚俗当自士夫始。

”一些地方官还不遗余力地推行祭祖礼仪,如前引嘉靖修河南《通许县志》讲提学陈公向各学颁布祭礼,于是有士子先行家祭礼。

再如前引福建《建宁县志》说,嘉靖二十三年(1544)知县何孟伦刊行祭礼图式,家喻户给。

士大夫及地方官对儒家礼仪的倡行并非无的放矢,而是针对当时的民俗。

以上所引福建《建宁县志》、《湖广总志》常德府条的记载表明,民间家祭往往祖先与观音、祖师佛老及诸神像杂处,祖先神主也不符合礼制。

所以士大夫与地方官的家祭礼仪推行活动,是儒家对佛道二教民间化以及民俗信仰的移风易俗。

(二)从岁时节日看宗族祠祭活动

岁时节日祭祀祖先除了墓祭外,通常以家祭为主。

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元旦为例,前面提到的河南《通许县志》说当地嘉靖时始行家祭礼,又讲元旦祀神毕,“复于中堂或悬祖考影像,或请主以祭。

”明代元旦祭祖设遗像比较普遍,还有一些方志对此有记载,万历江苏《昆山县志》(华东卷)说:

“岁朝以祖考像悬之中堂,男女参毕,始贺尊长。

”又如嘉靖江西《南安府志》卷十《礼乐志·

岁时节物习尚》记载:

“元旦设先世遗像,焚香烛,率长幼男女展拜。

”贵州在元旦的前一天即除夕祀祖像,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说:

“祖有遗像,至是日俱以父祖者悬挂于堂,自曾高以上惟论尊卑设神土(主?

)奉祀之,尽一月复藏之,无像亦具神主如礼。

”在家里祭祖,一般祭及祖、父。

值得注意的是,明人岁时节日祭祖往往以宗族祠祭形式进行。

在南京,嘉靖修苏州府《太仓州志》卷二《风俗》说元旦列拜神祗后,“次谒祠堂,或悬祖先影像,设神主于中堂,具香烛、糕果、茶饭以祀其先而列拜焉。

”嘉靖修应天府《六合县志》卷二《人事志·

风俗》说,当地清明“其不奠者亦挂纸钱于墓而祀于家庙”。

嘉靖《池州府志》卷二《风土篇·

时序》记载:

“七月中元荐祖,郡人咸谒寺观……惟士人祭于家庙。

”该府嘉靖《石埭县志》(华东卷)则说中元“惟士夫家荐之宗祠”。

弘治修松江府《上海志》卷一疆域志·

“十月朔:

开炉,以面裹菠菜,名菠菜饼,登献祠堂,复拜扫先墓。

”在祠堂对祖先的谒、祭、荐、献,分布于元旦、清明、中元、十月朔,祠堂祭祀祖先活动比较频繁。

嘉靖修南昌府《宁州志》卷一三《风俗》记载:

“腊月二十四日名小除,晦日名大除,皆设祭于家庙。

”所谓小除、大除即灶王、除夕二节,宁州有家庙祭祖之俗。

正德《建昌府志》卷三《风俗·

四时土俗大略》说冬至:

“人初不为重,近时士夫家行祀先礼,人渐效之。

”当地的祀先礼,或许包括祠祭。

嘉靖南安府《南康县志》卷一《风俗·

岁时所尚》记载清明:

“祭先于祠,复以醴馔拜于墓,标以纸钱曰醮墓。

……中元以楮为衣冠,拜献于先祖焚之,仍合族祭于祠,亦有用浮屠作为追荐者。

……冬至礼先于祠,醮墓如清明。

”南康的清明、中元、冬至诸节均在祠堂祭祖,可见祠祭之盛。

一地岁时节日记载中反复出现祠祭也极为罕见。

湖广。

嘉靖《常德府志》卷一《地理志·

风俗》记载冬至:

“惟近时士夫家行祀先礼,乡人渐效之。

”这一记载类似于正德《建昌府志》。

弘治《温州府志》卷一《风俗·

岁时》记载:

“中元:

郡人于是日设盂兰盆,请僧人诵经追荐祖考,亦有具酒肴致祭祠堂不用僧者。

”当地中元节流行用僧追荐祖考,祠祭者占少数。

嘉兴府,天启《平湖县志》卷十《风俗志·

岁时》说元旦要拜天地家庙。

从该卷《家庙》部分可知,拥有家庙的是少数士大夫家族。

天启《海盐图经》卷四《风土记》说:

祭先于祠堂,间有扫墓者。

”则表明十月朔祠祭很普遍。

嘉靖修兴化府《仙游县志》卷一《风俗·

岁时》讲到,元旦首先拜神祗以祈一年之福,其次谒祠堂致祭祖先。

万历修建宁府《建阳县志》说冬至:

“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

崇祯修延平府《尤溪县志》卷四《风俗》也说冬至:

“会通族子姓以祀其始祖”。

嘉靖修漳州府《漳平县志》卷四《风俗·

节序》:

“中元祀租于家庙,民家颇重之。

”同府嘉靖修《龙溪县志》卷一《四时土俗》记载冬至:

“巨家合族祀始祖”。

崇祯《海澄县志》卷一一《风土志·

岁时》说冬至:

“是日巨家祀始祖”。

万历修福宁州《福安县志》卷一《舆地志·

风俗》说中元祀先:

“衣冠之家率族于家庙行祭。

”福建岁时节日祭祖的记载有两个特点:

一是元旦、中元节在祠堂、家庙祭祀祖先;

二是冬至日巨家大族祭祀始祖。

一般来说,始祖之祭以清明墓祭为主。

冬至祭祀始祖,且系巨家大族所为,当是在宗祠举行。

反映冬至祭始祖有四条材料,所在方志纂修时间,嘉靖、万历各一志,崇祯两志,也说明明后期宗族势力的发展。

嘉靖《惠州府志》卷五《地理·

土俗》说清明:

“士大夫举族杀牲墓祭,以祠祭尤盛。

”似乎这里的祠祭盛行于墓所。

岁时节日中的祠祭活动是实行祭礼的结果,所以祠祭流行省区与祭礼流行省区一致,均为南京、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

而且岁时节日的祠祭记载仅见于这些南方地区,祠祭祖先的记载往往与宗族联系在一起,说明祠祭祖先是宗族建设的一部分,明代宗族势力盛于南方。

总而言之,尚需对本节所引明代地方志的数量、纂修时间说明,以进一步把握其资料价值。

本节引用明代地方志63种,是笔者阅读了《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以及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大约总计三百余部明代地方志后选择的,这些地方志分布于全国各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收载明代方志973种,已读方志占现存方志约1/3,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数字,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已读方志有关祭礼的记载占所读地方志总数的1/5,这是一个比例不太大的数字,表明明代祭礼特别是祠祭在全国的空间分布上居少数。

或者更确切地说,明代祭礼特别是祠祭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

从所引地方志的纂修时间来看:

弘治4种,正德1种,嘉靖34种,隆庆1种,万历14种,天启3种,崇祯6种。

基本上是嘉靖以后的,以嘉靖、万历为多。

这一统计结果也和今存明代方志纂修时间分布一致。

这是由于嘉、万两朝持续时间长,重视修志,明后期所修志书较前期修志书容易保存下来的缘故。

再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嘉靖以来祭礼进一步深入民间。

本节第

(一)部分提到的士大夫与地方官倡行礼制的事例均出自嘉靖修地方志,还有方志明确记载祭祖民俗的变化。

如嘉靖三十九年(1560)刻本《平凉府志》所记移风社成立于成化年间,但立祠堂则是嘉靖时。

正德十二年(1517)刻本《建昌府志》说冬至祭祖礼:

”嘉靖十四年(1535)刻本《常德府志》也说:

”如嘉靖二十二年(1594)刻本河南开封《许州志》讲当地:

”嘉靖三十五年(1556)刻本《惠州府志》说:

“旧四代神主设于正寝,今多立祠堂,春秋祭祀,一依朱文公《家礼》。

”上述南北各地的资料表明,虽然成化、正德年间士大夫已有倡导祭礼的活动,但嘉靖时期规模更大,效果更为明显。

而第

(二)部分中福建等地祭祀始祖的记载以嘉靖以后为多,表明宗族势力得到了发展。

嘉靖以来祭礼进一步深入民间。

三、徽州宗祠个案分析

以上我们考察了明代祭礼及祠庙祭祖的一般情形,尚需对不同地区宗族祠庙祭祖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

十分宝贵的是弘治《徽州府志》、嘉靖《徽州府志》、万历《祁门县志》对徽州宗祠有比较系统的记载,下面从这些地方志入手,结合文集、族谱资料具体探讨安徽徽州宗祠的发展问题。

(一)弘治《徽州府志》所见祀先之所

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徽州府志》卷十《宫室》记载了当地“可道”的建筑,修志者在小序中介绍了记述的范围,表示包括“作专构以祀先”的建筑,又在文中列举了一些事例。

下面我们将这些祀先之所列表录出,以便于了解。

弘治《徽州府志》所见祀先之所一览

属地

序号

名称

地点

受祀者

建祠者

本府

有源堂

东山坊西

义易朱氏建

歙县

1

报德庵

县西灵山

汉方储七世孙建,明初十世孙进卿重修,弘治间进卿裔孙更建仙翁祠

2

孝思堂

藤原

山长唐仲实建,三州陈浩记

3

吴氏祠堂

澄塘

中奉得姓之祖泰伯,次奉始迁澄塘开先公而下凡七世神主

明兵部左侍郎吴宁会族人同立祠三间,西建廪室三间,东建义塾三间

4

陆氏祠堂

渔梁霸下

宋五经大夫陆惇彦,太府寺丞陆梦发

远孙彦功率族人建、捐田一十六亩

5

检校江彦杰

休宁

永思亭

县南陪郭

程岘建,为墓祀合族之所,朱升记

兖山汪氏祠堂

里人知县汪道倡族众重立,程敏政记

臧溪汪氏祠堂

臧溪

宋汪时若、汪士良等建,秋崖方岳记

宗贤祠堂

汊川

唐御史中丞都使程沄等

里人程用高等建,程敏政记

永思堂

云溪

处士孙德新之子原中建,汪舜民记

婺源

知本堂

大畈

上奉始得姓祖汪侯,中居初渡江祖汉龙骧将军文和及始居大畈祖

元末枢密院判汪同建,又建庙屋祀汪华等,建永思堂祀高祖以下四世,赵汸记

太白董村

季札、少微及遇龙、遁斋等

弘治间裔孙昶、松、韬、椿重建,程楷记

黟县

承泽堂

横冈

梁太常卿

明知县胡哲建,成化间重建,汪舜民记

绩溪

世德堂

祖仲德

监生胡赞建,胡敬记

明代徽州府辖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志中未记载祁门县宗族祠堂,根据其他资料证明当时该县也有(如善和里程氏),说明修府志时没有提供这方面资料。

在被记载的15例祠堂中,既有宋元祠堂的沿袭,如休宁永思亭、休宁臧溪汪氏祠堂、婺源知本堂;

也有旧祠的重建,如歙县报德庵、休宁兖山汪氏祠堂、黟县承泽堂;

其余则多是明代兴建。

这些新建祠堂多祭祀五代以上的远祖,甚至是得姓之祖,按照古代礼制应该是宗庙,而名称除庵、亭各一例外,其余13例皆以堂或祠堂命名。

祠堂的名与实不符,反映了建祠者对礼的理解,即祭祀远祖出自人之感情,命名则要符合礼制(有关明朝人对对此问题的看法请参见本文四之三部分中汪褆的观点)。

自朱熹《家礼》制定出祠堂之制,深受士大夫欢迎,明朝政府并将其纳入“品官家庙”礼。

但是,宋元以来被社会接受和流行的祀先之所是祠堂一名,所以成化《徽州府志》沿用了这一名称。

(二)嘉靖《徽州府志》所见宗祠

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本《徽州府志》卷二一《宫室》比起弘治《徽州府志》对宫室的记载有很大的不同,宗族祠堂的名称变为“宗祠”,而且宗祠占据了宫室内容的绝大部分。

宗祠的具体情况请看下表:

嘉靖《徽州府志》所见宗祠一览

属县

数量

位置

其它

兖山吴氏宗祠

东门许氏宗祠

江氏宗祠

一在龙舌头,一在桃源屋

上路汪氏宗祠

上路程氏宗祠

6

荷花池程氏宗祠

7

接官亭汪氏宗祠

8

汪氏宗祠

在城河上

9

毕氏宗祠

在穆家巷左

10

詹氏宗祠

在北关门外

11

府前方氏宗祠

在新安卫前

12

朱氏宗祠

在斗山麓

13

萧江统宗祠

在东察院前

14

潭渡黄氏宗祠

一祀黄芮,一祀黄孝则

15

下市黄氏宗祠

祀黄芮

16

沙溪汪氏宗祠

17

五里亭程氏宗祠

18

向杲吴氏宗祠

19

梅村叶氏宗祠

祀叶敷泽

20

岩镇郑氏宗祠

21

佘氏宗祠

22

孙氏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