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塌方处理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边坡塌方处理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塌方处理专项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高度(m)
26.73
总工期(天)
主体结构
框剪
地上层数
9
地下层数
1
标准层层高(m)
2.9
其它主要层高(m)
2、项目参建单位:
勘察单位:
河南华兴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建设单位:
商丘华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商丘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因基坑开挖近1个月时间内由于出现罕见的连续大雨天气,导致边坡土体不稳定,造成13#楼及该区域地下室基坑东侧坡面局部出现塌方现象。
为有效采取应对及防护措施,避免后期施工再次发生类似现象,特编制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
1、《尚锦华城13#楼及地下室设计施工图》
2、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相关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
三、处理方案
3.1现场边坡塌方情况
由于近期连续大雨天气,基坑地下水位大幅上涨,现场土体含水率饱和,大雨天场地外围村落雨水排放不畅,围墙外道路积水较深,雨水通过围墙外道路不断往13#楼场内灌渗连续冲刷,造成13#楼基坑东侧边坡出现塌方及围墙倒塌。
现场情况详见下图:
出现边坡塌方区域
图3-1边坡塌方现状图
2017年9月11日上午由甲方经理邵亚、监理刘松建、施工方吴和任、胡为忠、郭梦华等现场察勘,在项目部会议室召开临时会议,由监理刘工在会议中明确边坡坍塌处理施工方案及方法。
1、先确定坍塌边线至民房间距然后确定道路切割破碎的位置。
2、沿边坡一侧采用边开挖边打压圆木桩(或钢管桩)对土体进行加固,避免东侧民房出现扰动及沉降。
3、在边坡坍塌处开辟挖机设备通道,由南往北开挖护坡沟槽,槽底采用废CFG桩头垫铺C25混凝土灌注浇筑,分层分段依次往上浇注,桩与边坡土体空隙用混凝土灌满,预防民房地表水渗漏基坑。
4、由甲方邵总明确13#楼边坡处理小组负责人名单:
由监理方刘松建任组长,甲方赵东明、施工方胡伟忠为组员,9月11日下午开始落实组织施工准备。
5、现场施工过程(人工、材料、设备台班等当日记录确认,最后用签证单形式三方签证确认)。
3.2下雨期间边坡处理
1、采用人工对道路进行沙袋截流排水。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快现场基坑积水的临时抽排作业。
3、项目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商丘地区未来天气情况,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4、安排专人对边坡的稳定情况每日进行巡查,如发现边坡异常立即向项目领导报告,并在项目领导组织指挥下,采取相应抢险措施。
3.3雨后边坡处理
针对13#楼基坑边坡出现局部塌方的情况,制定雨后处理方案,以确保边坡东侧的民房及道路的稳定及临时设施的安全。
1、边坡处理施工工艺流程
雨后边坡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3-3边坡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图
2、边坡处理具体操作步骤
⑴施工准备
下雨期间除了对塌方边坡进行防护外,同时考虑雨后边坡处理所需人员、机械及材料计划,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雨后可以及时组织施工。
a、设备计划
用于边坡处理的主要设备如下表所示:
表3-1边坡处理设备计划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功率
数量
备注
震动器
2
挖掘机
3
塔吊
4
汽车泵
5
汽车吊
注:
本设备计划表主要为边坡加固使用设备。
b、施工前准备
在施工前进行材料的配置,主要废CFG桩的集中、汽车泵的停靠支撑位置、挖机入场通道、商混的协调等。
c根据会议方案先确定坍塌土体的边线至民房间距约4.2m,确定道路切割破碎的位置为预留道路2.2m,用道路分隔缝切割机切割,破碎铺填由北向南挖机进出通道,便于挖掘及吊运废桩头。
d沿边坡一侧采用打压圆木桩或钢管桩进行土体加固,避免东侧民房出现扰动及沉降。
e由南往北开挖护坡沟槽,槽底采用废CFG桩头边挖掘边垫铺,准备混凝土汽车泵采用C25混凝土边铺废桩头边灌注浇筑混凝土,分层分段依次往上浇注,桩与边坡土体空隙用混凝土灌满,预防民房处路边地表水的渗漏,在坡脚如基坑空间富余可在低于基坑底标高处设置A300的波纹导管引入排水沟及集水井抽排。
f根据方案要求项目部必须全力以赴投入13#楼边坡抢修作业,确保在本周内完成边坡处理施工任务。
四、安全防护措施
现场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郭梦华、刘小高、胡伟忠),工地设专职安全检查员蒋国生,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及各种安全教育活动,由安全管理小组对现场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整改。
1、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缝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护或放坡,并注意支护稳固和土壁变化。
2、基坑四周应按要求设安全护栏,封闭通道,派专人值守。
以免行人出现意外。
2、基坑上口边不许堆料和停放机具,以免载荷再次坍塌。
3、基坑施工期间设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4、坑下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及放坡处,以防不慎,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5、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
6、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7、护坡施工时,要备应急器材,如装土用的草袋、麻袋、千斤顶、应急用楞木等。
8、大雨袭来时,设监视员专职巡视,另安排现场工人待命,应急器材准备就绪等;
按应急准备响应预案处理,防止事态恶化造成污染。
五、监测方案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及设计要求,针对13#楼区域基坑边坡进行施工监测,掌握基坑开挖过程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周边变化情况,判断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安全状态,指导施工。
遇异常情况时,及时预报,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5.1监测点的布置与埋设
1、基坑边坡顶地沉降监测:
采用在坡顶上及民房预设监测点。
2、周围护坡的变形监测:
监测点布置在坡上,每20m设一个位移监测点。
用拉线方法监测局部侧移。
六、事故应急救护预案
结合本工程安全应急预案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本次边坡出现的局部塌方现象,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护预案。
6.1应急工作职责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视具体情况及时送往市医院进行抢救,要尽快调动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和有效的办法控制事故事态的发展,把事故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尽最大努力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6.2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成立相应的应急领导小组,由6人组成,组织机构及职责如下表所示:
表6-1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及各组员责任和相应岗位工作
职务
姓名
应急职责
组长
钟如奎
应急急救抢险总指挥
副组长
吴和任
具体安排现场急救工作
组员
郭梦华
具体实施现场急救、抢险工作
胡伟忠
楼芳青
及时采购急救工具、材料
蒋国生
具体急救联系、抢险登记工作
6.3应急措施
1、由于基坑施工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为能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安全,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⑴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监控小组,在土方开挖和护坡施工阶段进行24h监控,监控内容包括:
墙体水平位移,护坡结构变形,周边土体,道路及管线的变化。
⑵施工现场准备砂袋。
⑶当围护体位移超过预警值时,用土体堆载防止支护结构位移的发展。
⑷当支护结构的位移增大时,必要时可使用挖土机迅速回填土方反压,以阻止位移的进一步发展,并在位移较大处设置超前支护,待稳定后方可继续开挖。
⑸当施工时遇上流沙等土层时,应先打入竖向加固桩进行加固,然后开挖。
2、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针对假设出现的几种险情,制订了如下应急措施:
⑴围护体滑移的应急措施根据监测信息,如发现围护体位移超过容许值,应即采取如下措施阻止位移:
①坑外卸荷,具体办法同上相关措施。
②在坑内紧急垒堆回填压载。
③位移较大并有发展趋势时,可在坑内设置内撑。
内撑可为水平撑或斜撑,可用型钢或坚固的木料支撑。
⑵坑底土体隆起的应急措施
①由于围护体滑移造成的坑内土体隆起,应采取处理围护体滑移的措施,同时用重物(叠袋、回填土)压制隆起的土体。
②由于淤泥绕过围护体流向坑内造成的土体隆起,应在坑内利用重力压制隆起土体的同时,对围护体进行加固,设置竖向土体(注浆)加固围护体的有效措施。
⑶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
①及时查明地下裂缝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裂缝的发展。
②及时用浓水泥浆灌缝。
6.4应急物资
施工现场备有“应急药箱”(备有常用外伤药品、止血纱带),夹板、担架等。
应急材料、设备准备如下表所示:
表6-2应急物资表
材料设备名称
卫生急救箱
1套
担架
1付
碘钨灯
10盏
手电筒
20把
对讲机
5套
手机
30部
胶鞋
25双
应急车辆
1辆
6.5应急通讯联络
本预案应急通讯联络电话如下:
火警:
119
匪警:
110
急救中心:
120
6.6应急救护工作的开展
1、一旦施工现场发生特大重大安全事故,应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伤亡、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施工中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火灾、电击等重大伤亡事故,应立即拨打120或119报警。
3、同时电话报告公司领导,报告应急救护领导小组,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首先,抢救伤员并组织必要人员和物质疏散,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把伤亡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做好事故发生后的现场保护工作,避免人为破坏,以便对事故进行取证、调查和处理。
5、事故发生后,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工程所在地的有关上级部门(建设局、劳动局、总工会、安全生产监督局、建设安监站等)。
6、报告内容
⑴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⑵事故单位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⑶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⑷事故原因及性质的初步判断;
⑸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⑹需要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⑺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