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浅析范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2202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浅析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浅析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浅析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浅析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浅析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浅析范文文档格式.docx

《《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浅析范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浅析范文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浅析范文文档格式.docx

  根据句子的用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及感叹句;

根据句子的结构,句子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及复合句。

  句子用途层面――陈述句的使用

  此演说辞中的陈述句叙事方法多样,且其数量较大。

此演说辞共约36句话,其中,陈述句共约30句,占句子总数的约83%。

  以第一部分(演讲词第一至二段)为例

  ①IseetheRussiansoldiersstandingonthethresholdoftheirnativeland,guardingthefieldswhichtheirfathershavetilledfromtimeimmemorial.②Iseethemguardingtheirhomeswheremothersandwivespray――ah,yes,fortherearetimeswhenallpray――forthesafetyoftheirlovedones,thereturnofthebread-winner,oftheirchampion,oftheirprotector.③IseethetenthousandvillagesofRussiawherethemeansofexistenceiswrungsohardlyfromthesoil,butwherearestillprimordialhumanjoys,wheremaidenslaughandchildrenplay.④IseeadvancinguponallthisinhideousonslaughttheNaziwarmachine,withitsclanking,hell-clicking,dandifiedPrussianofficers,itscraftyexpertagentsfreshfromthecowingandtyingdownofadozencountries.⑤Iseealsothedull,drilled,docile,brutishmassesoftheHunsoldieryploddingonlikeaswarmofcrawlinglocusts.⑥IseetheGermanbombersandfightersinthesky,stillsmartingfrommanyaBritishwhipping,delightedtofindwhattheybelieveisaneasierandasaferprey.

  ⑦Behindallthisglare,behindallthisstorm,Iseethatsmallgroupofvillainousmenwhoplan,organize,andlaunchthiscataractofhorrorsuponhumankind...

  从句子的用途来看,以上段的所有句子均为陈述句,叙事方式既有从全知的角度,也有从丘吉尔的视角的叙述。

从全知的角度,是在文稿的开篇之处,即对纳粹军团性质的综述,这种叙述有助于将听者引入话题。

剩余部分则是从丘吉尔的视角来向听者详尽叙述纳粹军团的侵略攻势。

同样都是陈述,若只是单一角度的长篇大段的叙述,容易使听者产生疲劳感,且难实现劝谏的效果。

  从句子的含词量来看,以上7个句子平均含词量为30个,均为长句。

一般情况下,演说辞采用长短句交替来展开叙述。

但此处,演讲者密集地堆积7个长句,旨在表达自身情感的同时,给听者施加一种压抑感,从而增加了听者对纳粹军团恶行的憎恶之情。

  从句子的语义传递来看,以上7个句子的语义排列绝非偶然。

先描述苏联军民遭受的劫难,再细致刻画纳粹军团的恶行。

当听者已为这两种强烈对比感到愤恨时,演说者再将战火硝烟的场面带到听者眼前,极易煽动听者的情绪。

  从句子的修辞来看,以上7个句子是以“Isee”开头的平行结构。

在描述苏联士兵捍卫家园和纳粹军团入侵苏联时(句子①②⑤),其句子的结构均为“Iseesomebodydoingsomething”。

第一人称“I”使演讲者成为形象画面的描述者,他从自己角度,激情慷慨地讲述着发生在苏联的正义与邪恶之战。

动词“see”的选用,使听者不自觉地进入联想状态,仿佛自身其中。

“doing”结构的使用,使演讲者口中的画面更加鲜活,倍增了听者的身临其境之感。

这种平行结构的使用,增加了演讲者欲传达内容的明晰度和紧凑感。

同时,带给听众押韵感,迎合了其仅靠听力来接受大量信息的特点。

  从句子用途来讲,该演说辞较多采用陈述句。

语义上的气势通过陈述的精心安排得到加深,句式上的气势通过排比得到加强。

两者的完美结合,为演说辞的劝谏和号召目的的实现作了完美铺垫。

  句子结构层面――复合句和复杂句的使用

  此演说辞中,复合句和复杂句数量较大。

该演说辞共约36句话,其中,复合句和复杂句共约22句,占句子总数的约61%。

  复合句和复杂句均可由简单句合成而来。

利奇等人认为,从一个简单句扩展到有更多成分的句子,主要方式有三连接、列举和嵌入(linking,listingandnesting)。

句子可通过这三种形式来增加词、短语、小句等,从而扩展成意义更丰富、结构更复杂的句型[3]。

该演说辞的复合句及复杂句的主要的构成方式为连接和嵌入。

  

(1)复合句的构成连接。

  Ihavetomakethedeclaration,butcanyoudoubtwhatourpolicywillbe

  此句用“but”一词将两个语义连接起来,给听者传达了更多信息。

前半句是演讲者单方面的宣讲,后半句用反问句唤起了听者的好奇心,从而实现了演讲的煽动效果,语义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听众一方。

  

(2)复杂句的构成嵌入。

若从属句在句中充当主、宾、补或状语等成分,为直接嵌入;

若其在句中充当主、宾、补或状语等成分的一部分,则为间接嵌入。

  HewishestodestroytheRussianpowerbecausehehopesthatifhesucceedsinthishewillbeabletobringbackthemainstrengthofhisIsland,whichheknowshemustconquerorsufferthepenaltyofhiscrimes.

  此句包含了直接和间接嵌入两种形式。

直接嵌入为粗体部分,间接嵌入是画线部分。

较之单用几个单词,用句子来充当宾语和对宾语进行修饰使语句逻辑更清楚、信息传达更全面、描述也更具体。

  从句子结层面来讲,该演说辞的句子采用最多的构成法为嵌入式,这跟演说辞的信息内容有关。

此演说辞并非直接大篇幅地号召劝谏,而是通过大手笔、多角度地对纳粹军团恶行的叙述来激起听者对法西斯的强烈不满,引起听者的共鸣,从而实现演讲的号召和劝谏目的,这样比直接劝谏更具有号召力。

  四、结语

  《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型以陈述句、复合句和复杂句为主,演说者通过大量运用陈述句叙述事件,而非直接大篇幅地进行号召。

另外,对于事件的细节,演说者则是通过大量运用复合句和复杂句,进行淋漓尽致的描述,其文体效果是更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唤起听者的共鸣,让听者感受到不用直接号召语言的演说也能如此精彩与富有号召力,从而真正达到其演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

  [2]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

  [3]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4]马仁良.丘吉尔《论希特勒入侵苏联演讲稿》的语言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33-3

  [5]张汉熙.高级英语(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

  在危难之际出任英国战时首相的温斯顿·

丘吉尔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这使他一生中的数百篇演说无一不具文采。

为此,他曾被美国《展示》杂志列为近百年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在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大举入侵苏联的当晚,丘吉尔即发生了援助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演说。

  “今晚,我要借此机会向大家发表演说,因为我们已经来到了战争的关键时刻。

  今天凌晨4时,希特勒已进攻并入侵俄国。

既没有宣战,也没有最后通牒;

但德国炸弹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像雨点般地落下,德国军队大侵犯俄国边界。

一小时后,德国大使拜见俄国外交部长,称两国已处于战争状态。

但正是这位大使,还却喋喋不休地向俄国人保证,德国是朋友,而且几乎是盟友。

  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

而纳粹制度除了贪得无厌和种族统治上,另无主旨和原则。

它横暴凶悍,野蛮侵略,为人类一切形式的插劣行径所不及。

  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了。

我看见俄国士兵站在祖国的大门口,守卫着他们的祖先自远古以来劳作的土地。

我看见他们守卫着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母亲和妻子在祈祷——呵,是的,有时人人都要祈祷,祝愿亲人平安,祝愿他们的赡养、战斗者和保护者回归。

  我看见俄国数以万计的村庄正在耕种土地,正在艰难地获取生活资料,那儿依然有着人类的基本乐趣,少女在欢笑,儿童在玩耍。

我看见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来,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

我看见全副戎装,配剑马刀和鞋钉,叮响的普鲁士军官,以及刚刚威吓,压制过十多个国家的、奸诈无比的特工高手。

我还看见大批愚笨这钝,受过训练,唯命是从,凶残暴戾的德国士兵,像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

我看见德国轰炸机和战斗机在天空盘旋,它们依然因英国人的多次鞭挞而心有余悸,却在为找到一个自以为唾手可行的猎物而得意忘形。

在这番嚣张气焰的背后,在这场突然袭击的背后,我看到那一小撮策划、组织交向人类发动这场恐怖战争的恶棍。

  于是,我的思绪回到若干年前,他们坚韧不拔,英勇善战,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但后来,他们却完全同这一切隔绝开了——虽然这并非我们的过错。

  我亲身经历了所有这一切。

如果我直抒胸臆,感怀旧事,你们是会原谅我的。

但现在我必须宣布国王陛下政府的决定,我确信伟大的自治领地在适当时候会一致同意这项决定。

然而我们必须现在,必须立即宣布这项决定,一天也不能耽搁。

我必须发表这项声明,我相信,你们绝不会怀疑我们将要采取的政策。

  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一个唯一的、不可变更的目标。

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

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

什么也不能!

我们决不能谈判;

我们决不同希特勒或他的任何党羽进行谈判。

我们将在陆地同他作战;

我们将在海洋同他作战;

我们将在天空同他作战,直至邀天之助,在地球上肃清他的阴影,并把地球上的人民从他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

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国家,而且适用于所有那些卑劣的、吉斯林之流的代表人物,他们充当了纳粹制度的工具和代理人,反对自己的同胞,反对自己的故土。

这些吉斯林们,就像纳粹头目自身一样,如果没有被自己的同胞干掉(干掉就会省下很多麻烦),就将在胜利的翌日被我们送交同盟国法庭审判。

这就是我们的政策,这就是我们的声明。

  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

我们将呼吁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采取同样的方针,并且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推行到底。

  我们已经向苏俄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可能对他们有用的技术援助和经济援助。

我们将日以继夜地、越来越大规模地轰炸德国,月复一月地向它大量投掷炸弹,使它每一个月都尝到并吞下比它倾洒给人类的更加深重的苦难。

  值得指出的是,仅仅在昨天,皇家空军曾深入法国腹地,以极小损失击落了28架侵犯、玷污并扬言要控制法兰西领空的德国战斗机。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从现在起,我国空军的扩充将加速进行。

在今后6月,我们从美国那儿得到的援助,包括各种战争物资,尤其是重型轰炸机,将开始展示出重要意义。

这不是阶级战争。

这是一场整个大英帝国和英联邦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党派,全都投入进去的战争。

  希特勒侵略俄国仅仅是蓄谋侵略不列颠诸岛的前奏。

毫无疑问,他指望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这一切,并在美国海军和空军进行干涉之前击溃英国。

他指望更大规模地重演故伎,各个击破。

他一直是凭借这种伎俩得逞的。

那时,他就可以为最后行动清除障碍了,也就是说,他就要迫使西半球屈服于他的意志和他的制度了,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的一切征服都将落空。

  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

俄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

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吧!

  “历史的诉说夹杂着悲痛”,尽管人们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得到了慰藉,但二战给人们留下的,都是不堪回忆却又不能忘记的悲痛。

  丘吉尔有两句名言,第一句是“你若想尝试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个真正的勇者一样,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动,这时你的恐惧心理将会为勇猛果断所取代”,二战前期的丘吉尔,在面对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时,可以说是一位勇者,他坚决抗争的态度与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德国的肆意扩张却让英国一时陷入了僵局。

于是,丘吉尔用他的辛劳泪水和血汗,去实现他的第二句名言——“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为了走出英国陷入的困境,丘吉尔依靠其出色的外交智慧,寻求与美国的联盟,于是,二战爆发前后的丘吉尔,与罗斯福的关系就是丘吉尔巴结罗斯福。

丘吉尔究竟采取了哪些特殊的手段争取美国的同情和支持呢

  罗斯福的窘境与丘吉尔的契机

  二战前夕,美国国内对外政策中的孤立主义思潮愈发泛滥,美国在30年代中期制定并几经修订的《中立法》便是这一思潮的产物,《中立法》对战争发生时总统所能采取行动的权力进行了限制。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前夕,1935年8月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的《中立法》,1936年该中立法到期,国会又通过了第二部《中立法》,1937年1月和4月又两度修改《中立法》,重申禁止向西班牙内战双方供应武器。

1937年5月出台了永久性中立法。

这些中立法,实际上断绝了美国对被侵略国的援助,以中立为名,行纵容侵略之实,这无疑使世界和平遭到破坏。

1939年9月1日波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5日,美国政府声明在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

  既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盛行,那么是否意味着丘吉尔没有可能争取美国的援助历史总是在绝望中给人希望,事实上,罗斯福个人并不完全赞同美国的中立,他知道《中立法》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

“罗斯福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代表的外交倾向是不甘于战后美国长期处于守势地位,主张积极扩大美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势力和影响。

他对于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威胁欧洲,也不可避免地威胁美国的利益倍加警惕”。

慕尼黑事件发生后,罗斯福感到十分愤怒,但他的对外政策和言论不得不审慎从事,他必须要顾及舆情民意,不能公然做出有违遍及全国的孤立主义人士之意愿的事,加上他受到《中立法》的限制,不可能采取任何有效的国家干预的措施。

尽管美国尚处于中立状态,但罗斯福的态度,已经为丘吉尔争取到美国援助提供了契机。

  手段之一“信函外交”

  大洋两岸,两个大国的领导人之间,需要一座桥梁,一座沟通的桥梁。

丘吉尔与罗斯福之间的多次信函往来,正充当了这样一座桥梁,它横跨大西洋,勾连着美国与英国乃至其它欧洲各国的命运。

丘吉尔不断地努力着,力求不仅要通过这座桥梁使美国了解欧洲大陆真实的状况,还要让美国的物资和士兵通过桥梁到达欧洲大陆。

  丘吉尔是个善于坚持的人,他始终认为,美国有着巨大的战争潜力,是可以争取的盟友。

丘吉尔担任英国海军大臣时,罗斯福对其出任海军大臣非常高兴,他给丘吉尔写了一封信,除了祝贺他就任海军大臣外,还表示愿意与他建立通信联系。

丘吉尔看到信件后,脸上露出了在战争时期难以见到的微笑,他满心欢喜,立即回信,表示愿意接受这项建议。

我们无法揣测这位极具远见的政治家当时的心理,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此以后二人之间的信件往来是富有历史意义的。

  “1940年5月15日,丘吉尔任首相后给罗斯福写了第一封信”。

信中,丘吉尔介绍了西线的战况,就像大雨盼甘霖一样,希望美国能够积极干预这场战争。

罗斯福表示对于丘吉尔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他将给予最善意的考虑。

  “1940年12月8日,丘吉尔给罗斯福写了一封长信剀切陈情请求援助。

丘吉尔从展望1941年的形势发展和战争形势落笔,通篇的基调是反复从各个方面强调英美两国利益完全一致”。

丘吉尔在尽一切努力来说明目前的现实状况,英国面临巨大困境,但美国的利益也必然会随着英国的败亡而严重受损,因而从国家利益上来讲,美国对英国的援助似乎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且是必须的。

当然,此时的罗斯福,依然面临着国内孤立派的阻挠。

罗斯福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早已预见到美国终难避免卷入这场战争,他一直在努力争取废除《中立法》中的不利条款。

  这些信函的作用,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为重要。

一方面,当时的美国驻英大使是一个孤立主义分子,因而他传达给罗斯福的信息,多少都有些不实之嫌,至少不会看出或挑明美国在其中的利益,更不会主张美国过多的援助和参战。

丘吉尔的信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罗斯福越来越坚定援助欧洲的信念,并且不断做出相关努力。

另一方面,信函频繁的被用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交流,无疑有利于二人个人交情的发展,战火中的这种交情更显珍贵。

  手段之二媒体外交

  “媒体外交是指新闻媒体与现代外交之间的互动关系,既包括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也包括大众传媒对外交的影响”。

法国溃败后,英国便被推向了抗击德国的最前沿,对于独自抵挡法西斯猛攻的丘吉尔来说,现实时残酷的,但幸运的是他的内心既不是崩溃的,也不是懦弱的。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数百年前的移民,又使得美国在文化上与英国有着极大的渊源和极强的相似性。

欧洲大陆的安危,对于美国来讲,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态势。

  英国为了寻求美国的战争援助,运用了一系列的媒体传播手段对美国各阶层展开外交攻势。

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英国一方面奋力抗击法西斯的进攻,另一方面尽一切努力进行对美国的媒体外交。

丘吉尔所进行的媒体外交,既要不引起美国人的反感,又要激起他们的同情心。

从1939年9月到1941年底,英国人在政府对外传播组织、BBC广播和其它各种传播形式的途径上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和发展,适应了不断变化的传播态势,达到了较好的媒体外交效果。

  交战国利用广播作为战争的新式武器来影响美国人民的想法是众所周知的。

要赢得美国的支持,就必须要使美国人相信英国能够取胜,英国具有取胜的决心,如此才能让美国减少战败的后顾之忧。

不列颠之战中,“英国宣传的目标就是向美国显示英国在获得美国的援助和支持下一定会夺取最后的胜利”,同时英国对美国宣扬一种英美共同建立世界美好未来的思想。

  BBC还把前线的录音带到了播音室,试图用真实的战争感觉来带动听众的情绪。

“1941年1月,普林斯顿无线电广播监听中心开始研究美国国内的广播收听情况以及舆论的变化。

他们的研究表明,精确得出收听广播的人数是很难的。

可以确定的是,美国5%—10%的成年人战时每月至少收听欧洲短波广播一次。

这就意味着300万到700万的听众。

”固然,富人比穷人更容易拥有短波收音机,也就是说听众中经济条件好的人更多。

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富人比穷人更容易受到良好的教育,可能对国际事务产生更大兴趣,其眼界和视野也更加开阔,因此他们更可能领导公众舆论。

“调查表明93%的短波收听者至少收听过一次以上的英国广播”。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听众对英国的关注度很高。

  同时,英国还善于利用美国的媒体进一步扩大宣传,不列颠之战时期,伦敦聚集了上百名美国记者。

从英国散播出去的广播信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听众,使他们不断相信法西斯的暴行和英国面临的危局,也使他们逐步意识到美国可能面临的危险与干预战争的必要性。

“1941年1月的民意测验表明,72%的美国人支持援助英国及对其它被侵略国家实施《租借法案》”。

  手段之三锦囊妙计

  1940年10月以前,丘吉尔屡次向美国求援但未收到满意的答案,美国迟迟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丘吉尔正焦急着。

1940年10月27日,在庆祝美国海军节的午餐会上,罗斯福向议员和在场人员展示了一幅地图,宣称这幅地图是希特勒德国新绘制并附有说明的中南美洲地图。

该地图以德国政府名义出版,将中南美洲诸多国家的疆界按照德国的意图作了重新划分,还命名了一个“新西班牙”的国家。

巴拿马运河和大部分拉丁美洲的地域被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而这些是与美国的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的。

  试想,美国怎能容忍希特勒将魔爪伸向美洲,怎能容忍法西斯在美国的“后院”放火。

于是,在场者的脸上,都露出愤怒的神情,他们不知道,美国人愤怒的同时,丘吉尔的内心又多了一份希望。

新闻媒体始终是传播消息、制造舆论的最好途径,当美国媒体公布这张地图之后,美国舆论哗然,纷纷谴责法西斯的罪行,美国国内上下对法西斯的痛恨,极大地减少了罗斯福采取措施给予欧洲援助的阻力。

罗斯福借助这样的绝好机会,顺利通过了《租借法案》,《租借法案》通过后,“以军事物资援助英国以及包括中国和苏联在内的被侵略国家遂成为美国的基本国策,《租借法案》引起了发西斯德国的恐慌·

·

《租借法案》生效次日,罗斯福向国会提出首批租借拨款70亿美元,首批陆海军急需的军事物资也于同日启运英国和希腊”。

  但是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一个惊天大秘密被揭晓,“有两位美国历史学家在查阅英国情报机关大量文件时却意外地发现了这幅地图的秘密原来当年罗斯福总统亮出的那幅中南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