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5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2041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5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5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5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5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5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5Word下载.docx

《最新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5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5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5Word下载.docx

滑子菇或其它菌类一样属于好气性真菌,只有在氧气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棚通风不良,CO2浓度达到0.1%以上时,对子实体就有抑制作用,不易形成菇盖,品质差。

(六)酸碱度:

培养基中要求滑子菇的酸碱度在5.5~6.5之间。

二、生产设施及用具要求

(一)栽培场地及出菇棚

一个良好的栽培场地是滑子菇正常生长生育的基本条件,反季节栽培滑子菇主要利用温室大棚做培养室和出菇棚。

出菇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培养室的环境和出菇棚设置(如:

通风、光照等)。

因此为满足滑子菇生长发育要求,栽培场所应具备以下条件:

⑴保温保湿,不易因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而使温度发生剧烈变化;

⑵冬暧夏凉,提高发菌成品率,延长出菇期;

⑶通风条件好,没有直流风;

⑷无直射光,但必须有较强的散射光,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

⑸地面不粘、无积水、无秽物;

⑹菇房内外清洁,远离污染物,靠近水源。

(二)灭菌设施:

采用蒸气锅炉充气的灭菌方式,可用砖垛打底,上面使用钢管焊接的简易灭菌锅。

三、栽培技术

(一)配方:

粗木屑40%、细锯沬41%、麦麸18%、石膏1%;

(二)拌料:

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各种原料,使用拌料机搅拌,拌料要均匀,含水量达到60%—65%。

(三)装袋:

菌袋通常采用18×

5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采用装袋机装袋每台装袋机只需7人,装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拌好的料应尽量在4小时之内装完,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料发酵变酸;

②装好的料袋要求密实、不松软;

③装袋时不能蹾,不能摔,不能揉,要轻拿轻放,保护好菌袋;

④将装好的料袋逐袋检查,发现破口立即用胶带纸粘上。

(四)灭菌:

采用蒸汽锅炉充气式灭菌方法,温度达到100℃保持18~20小时,再闷2小时趁热出锅,做到灭菌彻底,每台锅炉适宜灭菌量为3000袋。

灭菌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将装好的菌袋及时入锅,合理的摆放。

②灭菌时要做到勤看火及时加煤,勤加水防止干锅,勤看温度防止掉温。

③烧火时要做到强攻头、保中间、后彻底。

(五)接种:

将灭菌完的袋检查是否破孔后,运到接种室冷却到20℃以下进行无菌接种,接种空间消毒采用气雾盒消毒。

接种时要做到①取菌块的手要干净无杂菌;

②掰下菌块要掰成锥形体;

③取下的菌块要堵实菌穴,并略偏大些为好;

④每次要将打孔棒用75%酒精消毒;

⑤特别注意接种时间不宜过长,要保持在4小时以内,防止杂菌感染。

(六)发菌:

发菌期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促使菌丝加快萌发,定植、蔓延生长,在50~70天之内长满全袋,并有一定程度的转色,为出菇打下基础。

⑴培养室条件控制

培养室温度的控制要以袋温来调节,袋温控制在10℃~15℃左右,滑子菇菌丝生长快、健壮。

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

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充足的氧气;

暗光发菌,菌丝洁白,长势旺。

菌袋在培养室内呈“井”字形堆放。

⑵管理措施

滑子菇菌丝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每阶段占有的时间,菌落形态与生理特点均有差异,应根据每个时期的特点进行管理。

①菌丝萌发定植期

调节室内温度10℃~1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并且结合通风管理。

尽量做到恒温养菌,经常检查菌垛,发现有杂菌的菌袋要及时防治。

②菌丝生长蔓延期

菌丝萌发定植后,进入旺盛生长期,调节室内温度15℃~20℃,加强室内通风管理,发菌期间可根据菌丝生长情况进行刺孔增氧,当菌丝生长缓慢,边缘纤细、颜色发黄时可进行刺孔补氧,在菌丝外边缘向里1.5cm处刺6~8个,孔深1~1.5cm。

如果菌袋装的较松或含水量偏低的可不刺孔。

③发菌成熟期管理

当菌袋发满由白逐渐变成浅黄色的菌膜,这表明已达到生理成熟,进入了转色后熟阶段,完成转色大约需10天左右。

菌袋发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是否顺利出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

(七)出菇管理

菌丝已长满整个培养袋并逐渐转为浅黄色,已达到生理成熟可进行出菇管理。

用消毒过的小刀割开菌袋两端露出培养基,把菌袋摆成“井”字型,每层2~3袋,垛高不超过1米。

休菌24小时后可进行喷水管理。

喷水时要求喷水量不可过大,最好以雾状水为主,每天喷2~3遍,增加棚内空气湿度达85%~90%,这样管理7天左右可出现菇蕾。

出菇后要减少喷水次数,以做到少喷水为原则,调节相对空气湿度80%即可,另外要加强棚内通风,以满足子实体的生长需要。

(九)采收

当菇体成熟时(根据收购标准定)停水及时采收,采收应以不留菇柄在培养料上,不伤菇袋为宜,采完头茬菇后,停水2~3天,使菇棒上的菌丝恢复、积累养分,使菇袋含水量达到70%,空气相对湿度达85%,加强通风,拉大温差,促使二潮菇形成。

四、滑子菇病虫害防治

(一)防治原则:

常见病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二)常见病害及防治

1、常见病害:

主要有绿色木霉、青霉、根霉、红曲霉、黄粘菌胡桃肉状菌等霉菌。

防治原则:

(一)常见病害:

总的预防措施:

(1)切实搞好环境卫生,作好菇棚、地面、工具、器具消毒。

(2)严防培养料带菌,必须做到灭菌彻底和无菌条件下接种,接种时必须在低温、无菌条件下进行。

发菌时适温培养,最高不超过25℃,并加强通风。

(3)菌种使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适龄良种。

凡退化种、老化种、杂菌污染种均应淘汰。

(4)培养料中,按比例添加麦麸、石膏等营养物,不宜过量。

(5)对出现病害的菌袋,不提倡使用农药,可通过温度、湿度及通风来控制,当病害面积超过2/3,并且较严重时,可进行掩埋或发酵后生产草腐菌。

1、绿霉(木霉),几乎危害所有的食用菌。

①侵染症状:

菌落初为白色,后转为绿色或深绿色。

主要发生在播种以后的菌种块上(尤其麦粒种)和老根上。

木腐菌代料栽培中,由于灭菌不彻底和消毒不严格,种块上和料面上均易发生。

木霉菌常产生毒素,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

②发生条件:

绿霉适应性广,无处不在。

分生孢子靠气流和水滴进行传播。

在高温、高湿和基料偏酸的条件下,很容易萌发和定植。

③防治措施:

一是防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

二是木腐菌代料栽培时,严格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提高冷却室的无菌程度;

使用优质菌种,增强生物优势和抗逆性;

严格控制麸皮,尤其是玉米粉的用量。

三是污染点小于2厘米的可将其割开,让污染料在空气中干燥,使绿霉不再扩大。

2、青霉,青霉菌通常条件下为腐生菌,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寄生致病的能力,引起滑子菇等子实体病害。

初期料面出现白色绒毛状平贴的圆形菌落,随着分生孢子的大量形成和成熟,菌落颜色由白色转变成绿色、蓝色、蓝绿色或青绿色,外围常有白色菌圈。

青霉菌分布极为广泛,是实验室、菌种室和菇场的常见杂菌。

在食用菌栽培中,常污染料面,出现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菌斑。

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喜微酸性环境。

以分生孢子在空气中进行传播,使原料和相关环境带入杂菌,从而造成青霉污染。

一是搞好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青霉发生和蔓延。

二是参照绿霉防治方法。

3、毛霉,谷称长毛菌,可危害各种食用菌。

初期长出灰白色、粗壮稀疏的气生菌丝,并迅速生长蔓延,很快形成交织在一起的棉絮状菌丝;

后期从菌丝丛上,形成许多黑色小颗粒,即孢子串。

凡试管、菌瓶内充斥整个空间的带有黑点菌丝用的杂菌就是毛霉。

毛霉多出现在畜粪和各种禾秆残体物上。

孢子靠气流、水滴传播。

温暖和潮湿的条件下生长迅速。

通风不良的环境易发此菌。

一是搞好环境卫生;

二是培养料要彻底消毒,并防棉塞潮湿。

三是代料栽培中,原料要晒干,降低杂菌基数,配料防过湿。

4、根霉,又名匐枝根霉、黑根霉。

根霉菌丝无隔、无色、有假根和匍匐枝。

初期菌丝平贴基质表面,后期在基质表面形成混有黑色孢子囊的霉层。

这是它的典型症状。

自然界生长在粪便和土壤中,适应性强,孢子靠气流传播。

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由于没有气生菌丝,扩展速度较毛霉慢,范围也较小。

同毛霉。

5、曲霉同毛霉和根霉一样,也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杂菌。

不同的曲霉种,形成不同颜色的菌落,黑曲霉的菌落呈黑色或黑褐色;

黄曲霉的菌落呈黄至黄绿色;

烟曲霉呈灰绿色;

红曲霉呈深红色。

曲霉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有机物上。

曲霉主要利用淀粉。

在含淀粉质量大的培养料上容易发生此菌。

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是主要诱发条件。

6、粘菌

粘菌形态为粘液状物,有粘手感觉,稍提起后即呈网状。

其颜色有黄色、黄白色、绒白色等。

呈半流体状伸展,前端不规则,后端呈网络状。

有时形成不定形的高达几厘米的隆起状。

粘菌主要为害菌丝体。

粘菌一般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枯草、残叶和朽木上,通过孢子和水来传播。

在食用菌和菌丝和杂菌混生的部位,由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粘菌往往乘机侵染和发作,生长迅速,并产生臭味。

一是首先搞好场地的环境卫生和消毒,杜绝污染源。

二是防止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

三是防止用污水喷雾保湿。

四是一旦出现粘菌,应及时消除掉。

感染部位用喷灯火烧,然后挖走烧毁,或埋入土中,并用石灰粉掩埋。

五是也可用消毒盒粉末或石灰粉撒施污染处,抑制粘菌生长。

或将严重的盘或袋在太阳下曝晒1-2天,待粘菌干燥后再进行出菇管理,但注意多通风降温。

(三)常见虫害及防治

1、菇蝇,又称蚤蝇。

(1)形态特征:

幼虫为白色半透明的小蛆,头尖黑色,尾钝。

比菇蚊健壮,爬行很快,常在堆肥表面急速地爬来爬去。

(2)危害特点:

幼虫吃食菌丝体,造成上面的子实体死亡。

还可在菇柄中挖洞穿孔,一直钻到菇盖,使其失去商品价值。

成虫可携带病原菌和螨类充当病虫害的传播媒介。

(3)发生条件:

菇蝇多滋生在粪便,腐烂瓜果等环境中。

卵、蛹、幼虫通过培养料进入菇房。

成虫则从周围环境飞入菇棚(房)。

菇蝇发育速度取决于温度条件。

在24℃时,整个生活史(从卵到蝇)为14天。

(4)防治措施:

一是由于受菇和菌丝香味的吸引,菇蝇可以从很远的地方飞入菇房。

所以菇房(棚)通气孔要设防虫网。

二是成虫有趋光性,菇房内尽量不用灯光。

并于傍晚时在透光薄膜处安装诱杀虫板。

2、菌蚊亦叫菇蚊、菇蚋。

嗜菇瘿蚊成虫微小,体长0.82~1.17毫米,头小,触角念珠状。

(2)为害特点:

幼虫可生活在料内,取食菌丝体及培养料的养分,影响发菌和出菇。

可把菇蕾基部菌丝吃掉,造成菇蕾萎缩死亡。

为害轻微时,幼虫爬上菌柄和菌盖上取食,留下许多虫蛀伤痕或条纹缺刻;

在子实体生长期,大量的幼虫群集于菌柄基部或菌盖与菌柄的交接部,使被害处呈桔黄色,影响菇体外观和商品价值。

幼虫喜欢温暖潮湿的生活环境。

正常情况下,每一条幼虫为成一条“母虫”、幼虫在出生一周内即能产12~20条“子虫”。

在25℃下3d~4d可生一代。

温湿度与食料等条件适宜时,短期内可使虫口数猛增,造成严重危害。

同菇蝇。

3、菌螨。

危害食用菌的螨类很多,统称菌螨,又叫菌虱、菌蜘蛛。

螨类繁殖力极强,一旦入侵,危害极大。

螨类个体很小,成螨的体长仅有0.3~0.8mm,分散时难发现。

集中成团时有黄褐色、白色、肉色等不同色别。

螨类取食菌丝,使菌丝萎缩、变色以至消失,造成栽培失败。

菌种感染螨类后,使菌丝稀少,退化,降低活力,进而侵害菌床。

螨类也可蛀食子实体,造成减产和质量下降。

螨类主要来源于培养料、畜禽粪、棉籽饼、菜籽饼、枯枝烂叶、米糠和麸皮。

也能吸附在蝇、蚊等虫体上进行传播。

在潮湿房间能沿着瓶壁粘附料侵入种瓶。

一是培养室和菇房要远离粮库、饲料厂、畜禽舍,杜绝虫源侵入。

二是菌种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

三是可于晚上用烤香的肉骨头放置有螨的菌盘上,待螨爬上后,再放入100℃的开水中烫死。

四是也可将菜籽或瓜籽,炒香研碎,用布包上放置有螨的菌盘上,待螨爬上后,再放入100℃的开水中烫死。

4、线虫。

线虫是一种无色线状的蠕虫,体型极小,体长仅1mm左右,肉眼看不到。

虫体多乳白色,成熟时体壁可呈棕褐色。

线虫吸食菌丝体后,使菌丝萎缩死亡而出现“褪菌”现象;

若出菇早期受到线虫危害,菌床上常常出现局部或小菇不断大量萎缩、腐烂、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形成无菇区;

较大子实体受害后,长势减弱,颜色发黄变褐,并发粘,腐烂死亡,并散发出刺激性的臭味,这是线虫带进去的细菌发生的腐败效应;

线虫侵害菌床后,培养料往往变湿、变黑、变粘,导致菌丝萎缩死亡。

线虫主要栖息于土壤和腐烂料中。

在闷湿、不通风的条件下大量发生。

培养料堆温不高、湿、粘、臭时,容易发生线虫。

菇线虫耐干旱,存活可达3年之久。

在床架栽培中,线虫经常潜伏在床架材料中,可以连季传染。

另外使用工具和昆虫也可携带线虫进入菇床。

1、菇房巴氏消毒,室温60~65℃,时间一小时左右。

2、线虫耐高温能力很强,防止高温时播种发菌。

出菇温度控制在15℃以下可以制止扩大蔓延。

5、蛞蝓是危害食用菌的主要软体动物,俗称鼻涕虫。

(1)蛞蝓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砖、石块、枯枝烂叶和杂草中,晚上出来取食各类食用菌子实体。

使受害的幼菇或耳芽不能发育成子实体,或在子实体上造成许多缺刻或凹陷斑块,并在爬过的地方留下粪便和白色的粘液带痕,是菇、耳失去商品价值,造成减产和质量下降。

(2)防治的主要方法:

用1%食盐溶液喷雾驱除,人工捕杀;

在蛞蝓经常出没地喷施5%来苏儿或石灰水或20%硫酸铜等喷杀。

总的防治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菇根、烂菇及废料要及时清除,并远离菇棚。

(2)菇棚门窗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杜绝虫源。

(3)菇棚内经常撒石灰粉,以灭菌杀虫。

(4)出菇以后只能使用生物制剂或采用黑光灯、黄板、防虫网、灭蝇灯等诱杀办法除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