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1475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

《山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

(5)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6)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 

(1)信誓旦旦 

(2)积善成德 (3)误落尘网中 (4)歌以咏志 (5)谈笑有鸿儒 (6)负箧曳屣

二、语言文字运用(1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

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显得更大,层次也更分明。

因此,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

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朗中不失收①________(liǎn)、幽深里又有明畅的空间感。

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一卷中国画,画面次第展开,让人②______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2)从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填入②处(2分)()

A.如沐春风B.神清气爽

C.目不暇接D.美不胜收

答案 

(1)敛 

(2)C

解析 

(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确辨识汉字就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据义定形。

(2)如沐春风:

比喻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

神清气爽:

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目不暇接:

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美不胜收:

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其主语不能是人,只能是物。

3.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2分)

①你倘若在餐桌上向人问起最近在读什么书,谈谈对于约瑟夫·

布罗茨基的看法,多半会引发莫名的眼神。

②人们甚至耻于提及一些词汇。

③在王蒙高声说“躲避崇高”十多年之后,人们不仅践踏它,讥讽它,还躲避它。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________

修改:

答案 ③ 语序不当。

应改为“不仅躲避它,讥讽它,还践踏它”。

解析 考生应先逐句根据语感感受,然后再进行语法分析。

可看出③句中一些词语语序不当,从程度由浅入深上说,应是“躲避”“讥讽”“践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人”字一撇一捺仅两笔,却不好写。

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

每个人都有做人的权利,同时又肩负做人的责任,没有没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没责任的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双肩,一肩挑权利,一肩挑责任,从而走完人生旅程。

①只企盼人人为我,不意愿我为人人

②坐享其成,依赖施舍,就会堕落为寄生虫

③只知道享受生活,不愿意创造生活

④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

⑤放弃自己权利的人,专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专靠别人的脑袋思考,就会沦落为奴才

A.⑤②④③①B.⑤④③①②

C.④③①②⑤D.④②①③⑤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目所给文段可知,语段主要讲的是人的一生肩负着权利和责任,横线处的内容应是从权利和责任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⑤说的是放弃自己权利的人的情况,①②③④是讲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情况,④引出话题,①②③具体阐述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表现,其中②是对④③①的总结。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又到一年一度的“学雷锋纪念日”,传统的慰问、义诊等“规定动作”如期而至,相关报道也在这一天达到高潮,一些商家以雷锋为噱头的各种“秀”也层出不穷,很是热闹。

这些高调、密集的“学雷锋”活动,固然能掀起一股助人为乐的旋风,但想让雷锋精神真正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单靠一些已经程式化的活动,无疑是不现实的。

对“传统的慰问、义诊等‘规定动作’”的“学雷锋”活动,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阐述。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答:

答案 (示例)我不赞同这样的活动。

一阵风似的“学雷锋”活动难以持久,还会让人有作秀的怀疑,从而影响其社会效果。

学雷锋重在内化于心,外现于行,贵在内心持久的善念,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发善举。

经过多年积淀,雷锋精神被赋予了众多内涵,如钉子精神、奉献精神等。

雷锋并不“高大全”,英雄也不需“伟光正”,只要存善念,行善举,人人皆可成“雷锋”,“学习雷锋日”不应单纯是纪念某个人的节日,而应成为我们所有人的节日。

解析 材料主要在评述“学雷锋纪念日”的程式化活动,一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又不能使雷锋精神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

题目要求对“学雷锋”活动发表看法,考生可以赞同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反对;

答题时应注意充分阐述理由,注意字数限制。

 

 三、古诗鉴赏(24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注]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 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

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们赞赏,请简要分析。

(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

请简要赏析。

答案 

(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

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

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

②借景抒情:

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汪 藻

月下潮生红蓼汀。

浅霞都敛尽,四山青。

柳梢风急堕流萤。

随波处,点点乱寒星。

别语寄叮咛。

如今能间隔,几长亭。

夜来秋气入银屏。

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1)简要分析下片“夜来秋气入银屏”一句中“入”字的艺术效果。

(2)清代沈雄《柳塘词话》中说,“柳梢风急堕流萤。

随波处,点点乱寒星”虽脱胎于诗人庾信“秋风驱乱萤”,“而景自胜”。

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 

(1)“入”是“穿透”的意思,写出了秋气的浓重,表现了词人内心深重的凄凉。

(2)都写了秋风和乱萤。

庾诗突出了秋风的肃杀,较为直白。

汪词借“柳梢”写秋风,以“点点乱寒星”比喻乱萤,生动且具有较强的画面感,能更好地渲染烘托情感。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 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

(2)“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1)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

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

(2)“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

“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的妻子,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

寨儿令]西湖秋夜

张可久

九里松,二高峰,破白云一声烟寺钟。

花外嘶骢,柳下吟篷,笑语散西东。

举头夜色,赏心归兴匆匆。

青山衔好月,丹桂吐香风。

中,人在广寒宫。

(1)作者在写这首元曲时调动了哪些感官?

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青山衔好月,丹桂吐香风”两句。

答案 

(1)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等。

写“一声烟寺钟”“嘶骢”“吟篷”“笑语”,调动了听觉;

写“松”“高峰”“白云”“花”“柳”“丹桂”“夜色濛濛”“青山衔好月”,调动了视觉;

写“香风”,调动了嗅觉。

(2)青山衔住了皎洁的月亮,朵朵丹桂吐出了阵阵馨香。

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秋夜的景色。

“衔”“吐”二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妙趣横生。

这两句通过对静美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 

(1)本题设置得比较新颖,题目要求对作者在写作时调动的感官加以分析说明。

在解答此题时,需要对整首元曲逐句分析概括。

不难得知,作者从听觉角度写了钟声等,从视觉角度写了青山、明月等,从嗅觉角度写了香风。

(2)赏析诗句,要在准确把握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分析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明确表达技巧后,要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这种技巧是怎样运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要注意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或人物的特点;

三要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