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教师用书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1422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教师用书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教师用书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教师用书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教师用书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教师用书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教师用书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教师用书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教师用书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四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6讲 启蒙运动教师用书 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法国开始进入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是1789年,故B项错误;

伏尔泰葬入思想圣殿巴黎先贤祠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伏尔泰提倡理性主义思想,冲击了法国的专制制度,故D项正确。

『』启蒙运动的精神实质

欧洲启蒙运动是通过教育和宣传,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考法2 理解不同阶段的人文主义内涵

【考题2】(2017·

河南洛阳调研)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这三者都(  )

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答案 C

『』解答本题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了解并理解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各个阶段的内涵,其二是理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如前者“笼子”是教会的精神束缚,后者“笼子”是来自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束缚。

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不同阶段的人文主义内涵

智者

运动

智者学派将研究重点从自然界和神转移到人本身,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文艺

复兴

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

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

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宗教

改革

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启蒙

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

考法3 启蒙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伏尔泰说: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

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

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

1.史料一中伏尔泰持的观点有什么意义?

提示 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愿望,推动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2.结合史料二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评价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提示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坚持“主权在民”,创立民主共和国,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

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史料一中伏尔泰主张信仰自由。

伏尔泰以宗教对比的形式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封建的教权,彰显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愿望;

史料二阐述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信息“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揭示出卢梭主张人民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启蒙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②启蒙运动植根于科学精神,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③启蒙运动具有广泛、强大的社会政治基础。

④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一整套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提出了资本主义观念的基本原则,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影响

①为资产阶级争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②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③所宣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民主法治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还直接影响了一些欧洲封建专制君主借助“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④鼓舞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也给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考法4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史料 文学和艺术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历史,反映着现实。

上图是英国画家约瑟夫·

赖特创作于1768年的油画《空气泵实验》。

画面整体呈现暗色,画面正中亮色部分描绘了一场实验。

抽空了空气的玻璃杯中,小鸟已经奄奄一息。

实验者正在仔细观察实验的结果。

他的家人和朋友围绕周围,其中一位朋友平静地向一位妇女及其女儿解释眼前的情况。

妇女用手遮掩着眼睛,不忍观看,女儿紧紧靠拢母亲眼睛望向空中。

坐着的男士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正在观看实验者的操作。

站着的年轻人面带喜色,似乎理解了实验中的道理。

有学者认为:

这幅作品充分地展现了启蒙运动。

请结合所学,从创作时代、画面内容和明暗寓意三个方面论证此观点。

提示 论证:

该作品创作于欧洲启蒙运动的高潮阶段。

画面中人们对实验的解释、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人运用自己的理智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人们正在做科学实验,是为了探索自然规律,而启蒙思想家则进一步探索人类社会的规律。

这充分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精神——理性。

画面的明暗对比,体现出光明驱散黑暗的寓意,这也与“启蒙”相吻合。

『』此类题目,首先要按照题目材料表明观点,否则必然影响得分;

其次,按照题目要求,依次从创作时代、画面内容和明暗寓意三个角度对史料“画面……暗色……亮色部分描绘了一场实验”“……实验者正在仔细观察……一位朋友平静……解释眼前的情况。

……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正在观看实验者的操作”“……年轻人……理解了实验中的道理”等关键信息进行分别归纳,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启蒙运动继文艺复兴之后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发展阶段上:

文艺复兴是早期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先驱;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继文艺复兴以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2)历史作用上:

启蒙运动砸碎了中世纪思想锁链的最后环节,但首先冲破这一锁链的是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为新思想大厦增添了不少砖瓦,但埋下这一大厦基石的是文艺复兴。

(3)基本精神上:

启蒙运动继承了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统治、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想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思想性质上: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延续了这一思想性质,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的思想范畴而导致一次新的、质的飞跃。

1.(2015·

重庆文综,10)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

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解析 题干中“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表明英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故B项正确。

“科学团体”“启蒙运动”“思想自由度”在题干中均没有涉及,故A、C、D项错误。

答案 B

2.(2012·

山东文综,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对美国历史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撞击融合”“共通之处”等信息。

启蒙运动主要反对专制王权和宗教神权,倡导自由与平等。

宗教改革反对教皇的权威,倡导信仰自由,两者的共通之处是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A项正确。

B、C、D三项中的“理性”“法制”不属于宗教改革的内容。

答案 A

3.(2011·

天津文综,8)“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该思想家主张自由和理性。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选D。

A孟德斯鸠提倡三权分立,B伏尔泰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开明君主制。

C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

答案 D

4.(2011·

上海单科,15)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

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

A.伏尔泰B.杰弗逊C.圣西门D.卢梭

解析 杰弗逊的政治思想是分权制衡,圣西门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的观点是社会契约论。

而伏尔泰的观点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特别是让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选举等自由与题干中的“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相符合。

故选A。

一、选择题

1.(2016·

陕西宝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

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

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

《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

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B.阐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C.阐述了宗教改革的原因D.阐述了启蒙运动的原因

解析 材料讲了两个事件,分别是新航路的开辟和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的日心说发生于16世纪中期,而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故B项错误;

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初期,故C项错误;

经济上的新大陆发现和思想上的日心说引发了人们的信仰危机,从而引发了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

2.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

“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这一思想反映了(  )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 材料强调人“思考”的重要性,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理性的含义(人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所以本题选C项。

3.(2017·

安徽芜湖、马鞍山模拟)“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为此,法国思想家(  )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解析 A项是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主张,与17世纪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B项是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内容,故B项错误;

C项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内容,故C项错误;

D项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内容,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

4.(2016·

河北邢台高三摸底考试)“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

A.权力制衡B.君主立宪

C.天赋人权D.社会契约

解析 材料大意是,民众为了管理的需要而推举君主,如果君主违背民意,民众就可以共同废除他。

材料反映出君民之间的契约关系,故D项正确。

5.(2016·

河南开封高三模拟)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

他说:

“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

”他认为:

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

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

A.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

B.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

C.“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

D.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

解析 材料中伏尔泰认为,儒家伦理学有利于世界的稳定,而不仅仅局限于法国社会,故A项错误;

儒家理性有利于抑制人们私欲膨胀,但这仅仅是伏尔泰推崇儒学的表象,故B项错误;

启蒙运动重视法治,而儒家思想强调德治,有利于丰富启蒙思想的内容,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出儒家部分思想为启蒙思想家所利用,与中西思想融合无关,故D项错误。

6.(2016·

湖北黄冈高三质检)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

“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

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

”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

A.法律有阶级性B.法律地位至上

C.司法必须公正D.法律并非万能

解析 材料表明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如果不公正,那是残酷的暴政,“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由此可见,孟德斯鸠强调司法必须公正,而其他各项材料没有体现,选择C项符合题意。

7.(2016·

安徽淮南模拟)战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法国孟德斯鸠撰写了《论法的精神》,这两个“法”对君权的影响(  )

A.基本一致B.正好相反

C.相辅相成D.继承发展

解析 《法经》维护封建君主专制,《论法的精神》抨击封建君主专制,两者对君权的影响恰好相反,故B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两者的主张没有相辅相成,故C项错误;

两者的主张不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

8.(2017·

河北唐山模拟)“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

A.洛克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卢梭

解析 洛克反对君主专制,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

卢梭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且与洛克、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主张君主立宪制不同的是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9.(2016·

山东泰安质检)卢梭提出:

“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D.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 根据材料“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B项正确;

社会契约论主要思想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间的契约关系。

材料反映的是契约已经订立,遵照人民的意愿也可以废除,故A项错误;

自由平等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故C项错误;

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提出的,故D项错误。

10.(2016·

吉林长春二检)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结合起来,共同协作,“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

集体的意志即公意(公共的利益),公意不能违反,“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意至上放弃个人自由具有专制主义倾向

B.个体服从公意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体现

C.卢梭的思想只能实现于小国寡民的国家

D.这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说的鲜明体现

解析 “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一说法有可能导致一种现象的发生,那就是不论公意正确与否,个人都要服从,事实上违背了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原则——民主自由,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公意的强制性,不是就公意本身的意思解释,故B项错误;

“只能”的说法过于绝对,从理论和现实来说,该观点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国家实现,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契约论,故D项错误。

11.(2017·

广东深圳模拟)康德说: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审判”。

这里“批判”的本意是强调(  )

A.批驳否定B.批评指正

C.质疑分析D.理解同情

解析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是简单的批驳否定,故A项错误;

不是简单的批评指正,与材料中“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审判”不符,故B项错误;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与材料中“康德说: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相符,故C项正确;

理解同情,与材料中“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审判”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7·

山西吕梁模拟)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

这反映了当时(  )

A.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

B.“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

C.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

D.人们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解析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与“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不符,故A项错误;

“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又与材料“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矛盾,故B、C项错误;

材料“把上帝赶出了家门”体现了理性的一面,材料“把上帝请了回来”体现了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一面,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

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

……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自由。

——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多少时代中,有些人的心一直紧紧依恋着自由,使他们依恋的是自由的诱惑力、自由的魅力、呼吸的快乐。

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1856年,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卢梭与托克维尔自由观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卢梭与托克维尔不同的自由观形成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信息“依靠暴力……夺回了……自由”“结合形式”“革命摧毁了……制度、思想、习惯”等从获得自由的方式、怎样保证自由的角度分析。

(2)问结合时间信息“1762年”“1856年”和所学知识从二人所处的时代、立场等方面说明。

答案 

(1)卢梭:

主张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按照社会契约建立政权保障自由。

(4分)托克维尔:

反对人民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认为君主的渐进变革有利于保证自由。

(4分)

(2)两人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

(2分)卢梭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提出自己的观点;

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英美民主自由观的影响。

(8分)

14.(2017·

山西晋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

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的互动,为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科学文化在经历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后,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法国科学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出现空前繁荣。

启蒙运动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

“哲学家们”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

反思启蒙是学者们对研究领域的重要拓展。

近代启蒙实际上抽离了人的信仰与道德,人的纯粹理性没有价值关怀。

近代启蒙的后果是物质文明伴随着物欲的泛滥,并最终使人类陷身于疾病、灾害与诸多血腥的争斗之中,近代启蒙之后出现了传统社会不可能有的诸多灾难。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首先,要写明所支持的材料观点,如:

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

其次,展开具体论述,史论结合,可从中外近现代史中列取史实,如:

牛顿经典力学,从无生命的领域把神驱逐出去,奠定了启蒙运动反封建反教会的理论基础;

中国的戊戌变法,利用西方进化论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政治改良。

最后,可根据论述做简要的总结。

答案 观点:

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论证: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成为启蒙思想家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

科学家探索自然的精神鼓舞了启蒙思想家探究社会问题,提出了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一系列理论。

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科学的欲望,19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出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一系列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