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1300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Word文件下载.docx

《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Word文件下载.docx

济南)已知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胃液中含有蛋白酶,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结果

2毫升淀粉糊+2毫升清水

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变蓝

2毫升淀粉糊+2毫升唾液

不变蓝

2毫升淀粉糊+2毫升胃液

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以证明;

(2)比较乙和丙两组实验可以证明;

(3)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第1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二)

1.小肠长约m;

小肠是和的主要场所。

2.小肠绒毛的每根绒毛表面覆盖一层保护性黏液,并有丰富的。

3.肝脏分泌,流入浓缩、贮存。

4.分解食物中的脂肪的器官是()

5.下列消化液中,对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A.唾液和胃液B.肠液和胰液C.胆汁和胰液D.胃液和肠液

6.下列与小肠结构及其消化功能不相适应的特点是()

A.小肠长约5—6mB.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小肠壁内有肠腺

7.右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分(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那么图中D代表消化道中的()

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

8.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腺是()

A.唾液腺、胃腺、胰腺B.肠腺、胃腺、胰腺

C.肝脏、肠腺、胰腺D.肠腺、肝脏、唾液腺

9.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

置于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

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A.唾液、胃液、肠液B.胃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D.肠液、胰液

10.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最终消化为()

A.氨基酸B.葡萄糖C.甘油D.脂肪酸

11.血液中没有()

A.氨基酸B.脂肪酸C.麦芽糖D.维生素

12.下列表格中部分消化道能吸收的营养物质,请在表格中打“√”。

名称

葡萄糖

甘油

氨基酸

脂肪酸

无机盐

酒精

维生素

小肠

大肠

13.小肠内含有多种,是和的主要器官。

14.(2012·

衢州)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钻了两个“生命之孔”,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营养液。

该营养液中主要供能物质是()

A.水B.葡萄糖C.维生素D.氯化钠

15.(2011·

浙江)下图中的曲线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被消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表示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才开始被消化;

(2)丙表示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在就开始被消化;

(3)这三种营养物质在中都可以被消化,而在、、等处不被消化。

第1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三)

1.酶是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具有能力的。

2.酶具性、性、性,催化能力受和影响大的特性。

3.下列器官或消化液中,不含有消化酶的是()

A.口腔内唾液腺分泌的唾液B.胃内胃腺分泌的胃液

C.小肠内肠腺分泌的小肠液D.肝脏分泌的胆汁

4.在人的口腔中含有能把淀粉水解的酶是()

A.蛋白酶B.胰淀粉酶C.唾液淀粉酶D.肠淀粉酶

5.关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C.酶催化受pH影响D.一种酶可以催化多种物质分解

6.人的血液中,碳酸酐酶的一个分子每分钟可催化分解1900万个碳酸分子,这说明酶具有()

A.多样性B.专一胜C.催化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D.高效性

7.如图,横轴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能正确反映温度(或PH)与绝大多数酶的催化效率效率关系的是()

A.甲和乙B.丙和乙C.丁D.甲

8.下表是小明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

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2

0℃

A.需要适宜的pH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D.效率很高

9.在消化道里,含消化酶最多的一段是。

步骤

项目

注入1%的淀粉溶液

4mL

注入稀释的新鲜唾液

2mL

3

放在一定温度下保温5min

60℃

4

滴加碘液

2滴

10.右表是某同学关于酶的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

(1)碘液滴入后可观察到(填“甲”或

“乙”)试管内的试剂变蓝色。

(2)本实验说明了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

受影响。

(3)本实验(填“有”或“没有”)对照组。

11.人体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

某同学为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酶溶液的PH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5

>60

准备五支盛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

试管,在每支试管内加一块边长lcm的正方体凝固

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的室温下,记录各试管内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胃蛋白酶的活性

越(填“强”或“弱”)。

(2)据表中数据推测:

当pH约为时,

胃蛋白酶的催化活性最佳;

(3)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明显不足之处:

(4)根据上述不足,请指出能使实验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的正确方法:

12.(2011·

潍坊)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填表并回答问题。

试管号码

浆糊、清水

浆糊、唾液

浆糊、唾液、盐酸

100℃

时间

10分钟

加碘后的现象

(1)若以1和2为一组,实验目的是验证。

(2)若以2和3为一组,实验目的是验证。

(3)若以2、4和5为一组,实验目的是验证。

(4)进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唾液中含有可以消化,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是。

雁江区)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1—5号试管内分别加入0.59%的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00mL,使各试管中的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6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内加入0.5%的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1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l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如下表:

PH

5.60

6.20

6.80

7.40

8.00

结果(颜色)

++

橙黄色

注:

“+”表示蓝色的程度

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37℃的恒温?

②3号试管加碘液后呈现橙黄色,说明了什么?

③如果反应速度过大,应当对唾液作怎样的调整?

④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第2节人体的呼吸

(一)

1.人体通过与外界进行的过程叫呼吸。

2.呼吸系统包括、和控制呼吸的。

3.呼吸道包括。

4.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的场所,主要由和组成。

5.气体从外界进入人体血液中的路线可以表示为()

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支气管⑤气管⑥肺泡外毛细血管⑦肺泡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⑤→④→⑦→⑥

C.①→②→③→⑤→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⑦→⑥

6.下列不是呼吸道对空气作用的是()

A.杀死空气中的细菌B.湿润空气C.清洁空气D.温暖空气

7.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随地吐痰的危害主要是()

A.痰中有黏液B.痰中有尘土C.这种行为不文明D.痰中往往有病原微生物

8.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

A.鼻腔B.喉C.气管D.肺

9.呼吸通常是指()

A.通过鼻腔吸入氧气的过程B.用口或鼻腔呼出CO2的过程

C.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D.人体细胞内氧化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10.用手接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

A.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B.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扩大

C.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缩小D.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1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含有大量的肺泡,肺泡外面布满,肺泡与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气体交换。

12.(2013·

泰安)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是因为()

A.有利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有利于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D.与气体交换无关

13.(2013·

山东)进入2013年,网络中点击率最高的词语中“雾霾”排在了前五位,中国人几乎是一夜间知道了PM2.5的含义,这些颗粒物能够通过肺泡直接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危害人体的健康。

为探究PM2.5的浓度是否与汽车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关,我市某中学在某车流量较大地段对空气进行了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第一组

19

89

43

97

第二组

22

83

38

98

第三组

20

86

41

99

(1)人体呼吸道中有能够阻挡灰尘的结构是,而形成雾霾的颗粒物直径不大于2.5,

却无法被阻挡,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些颗粒物从进入鼻腔到进入肺泡依次要经过的呼吸器官

是;

(2)为探究PM2.5的浓度是否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关,我市某中学在车流量较大地段对空气进行了采

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右表所示;

表格显示:

各小组的实验的变量是都是,

为减小实验的误差,应对表中的数据如何处理?

分析实验数据,你可以得

出的结论是。

第2节人体的呼吸

(二)

1.呼吸肌:

呼吸肌指肌和肌。

2.呼吸运动是指气体与的交换。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分子从浓度(填“高”或“低”)的一侧向浓度的一侧,通过作用来实现。

4.呼吸是指()

A.肺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B.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C.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D.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5.当人体呼气时,体外气压和体内气压相比()

A.体内气压大于体外气压B.体内气压小于体外气压

C.体内气压等于体外气压D.两者无法比较

6.氧气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

A.与静脉血结合B.与血红蛋白结合C.与动脉血结合D.与白细胞结合

7.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是()

A.肺泡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组织细胞D.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8.呼吸过程中有两次气体交换,一是内的气体和的气体交换;

二是内的气体和的气体交换。

9.吸气时:

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肌),胸廓体积,肺内气压,气体入肺。

呼气时:

呼吸肌(肋间内肌和肌),胸廓体积,肺内气压,气体出肺。

10.图所示的装置是模拟呼吸系统中某一结构运动的示意图,其中箭头

代表运动方向:

(1)图中

(1)可以代表呼吸系统的;

(2)图中

(2)代表呼吸系统的,是的主要场所;

(3)图中(3)代表。

中考链接自测卷

11.(2014·

广东)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紧密联系的。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的过程叫做吸收。

(2)在血液循环的肺循环中,肺静脉内血液的氧气含量(填“=”或“<

”或“>

”)肺动脉内血液的氧气含量,这是由于的结果。

12.(2014·

曲靖)如图所示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结构示意图,

请依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肺的结构单位;

图中②是其外面包绕着的丰富

的。

(2)图中①和②都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壁

和壁都是由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第3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

1.血液循环系统由、构成的心血管系统及里面流动的组成。

2.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人体内物质的。

3.人体内血管分、、三种。

4.下列动物中,血液循环途径与人类基本相同的是()

A.家兔B.鲫鱼C.鳖D.蝮蛇

5.肺动脉连通于心脏的()

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

6.心脏的功能主要是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

A.血液B.养料C.动力D.场所

7.当血液流经下列哪种血管的时侯,才能够与其它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

A.毛细血管B.动脉C.小动脉D.静脉

8.心脏工作时,有关部分动作正确的是()

A.左心房收缩,左心室舒张,房室瓣关闭B.右心房收缩,右心室舒张,房室瓣关闭

C.左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D.有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

9.心脏的四个腔中,与主动脉相连的是()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10.请你依据图的观察填写三类血管的比较表。

血管类型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甲是

乙是

丙是

11.

(1)若用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据此判断:

①所示血管是;

②所示血管是;

③所示血管是。

(2)你在显微镜下寻找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3)血液在哪个标号所示的血管中流速最慢?

其功能是什么?

(4)血液在哪个标号所示的血管中流速最快?

12.(2012·

南充)观察心脏内部结构,发现瓣膜只能够向一个方向开放,从而保证血流方向只能()

A.由心房→心室→静脉B.由心房→心室→动脉

C.由心室→心房→动脉D.由静脉→心室→心房

13.(2012·

合肥)如图所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请据图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血管①是______,如果其位于上肢,其中流动的血液是______;

(2)图中三种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填血管序号);

(3)血管③的管壁特点是________,如果该血管位于肺泡周围的话,其中血液的氧气含量比肺泡中的氧气含量(填“高”或“低”);

(4)图中a是具有运输功能的血细胞,其中富含,该成分的特点

是。

第3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二)

1.血细胞各组成的特征:

(1)红细胞:

细胞核,因含而使血液呈红色。

(2)白细胞:

细胞核,比红细胞但数量。

(3)血小板:

细胞核,个体最。

2.血红蛋白特性:

在氧浓度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

在氧浓度的地方,又容易跟氧分离。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或红细胞中的含量偏少,使血液运输的能力降低,从而出现精神不振、头晕、脸色苍白等现象。

3.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血小板和白细胞C.血小板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

4.将新鲜的鸡血置于试管内,血液逐渐分成液体和固体两部分,这两部分的组成成分分别是()

A.血浆和血细胞B.血清和血细胞,纤维蛋白

C.血清和血细胞D.血浆和红细胞

5.血友病患者如有伤口便会流血不止的原因血液中缺少了()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红蛋白

6.贫血主要是由于()

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②血液的总量减少③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④血液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过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含量为110—150g/L

B.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是鉴别贫血的惟一标准

C.血红蛋白与氧容易结合而不易分离

D.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力强且不易分离

8.小李到医院验血的结果是白细胞数量为18×

109L,说明小李可能患有()

A.贫血B.血友病C.白血病D.炎症

9.在无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对患者来说危险性最大的血型是()

A.AB型B.A型C.B型D.O型

10.下列不属于循环系统基本功能的是()

A.将氧和养料运输到组织细胞

B.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C.将一些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D.参与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

11.如图是研究血液成分实验:

取一定量的血液与

抗凝血剂混合,离心使血细胞下沉压紧,上层

浅黄色的液体为血浆,下层是红色不透明的红细

胞,中间不透明的一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液是由和悬浮在其中的组成的,

血细胞包括、和。

血浆占血液总量的%,其中%

以上是水,其余是和。

12.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形体最大的细胞是,形体最小的细胞是。

眉山)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下面有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属于人体基本组织中的营养组织

B.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C.动脉血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

D.静脉血流速度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14.(2014·

四川)图中的坐标系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同答:

(1)曲线AB段表示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

都;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

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

(4)在曲线AB、BC段的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况;

AB肋间外肌,膈肌;

BC肋间外肌,

膈肌。

第3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三)

1.血液循环即血液在由和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2.血液循环的两个大途径:

(1)和

(2)。

3.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

织作用产生的和其他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4.血液循环的过程是血液由左心室流出,通过全身血管,流回到()

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5.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血液中氧含量最高的血管是()

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上腔静脉

6.流动着动脉血的血管是()

A.主动脉和肺静脉B.主动脉和下腔静脉C.主动脉和肺动脉D.肺静脉和下腔静脉

7.血液通过肺循环后,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其结果是()

A.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B.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C.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D.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8.人体内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

A.先进行体循环,后进行肺循环B.先进行肺循环,后进行体循环

C.同时进行D.各自独立进行

9.某人的上臂受外伤,伤口出血时,血液鲜红,呈喷射状,止血的正确方法是()

A.包扎近心端的已断静脉B.包扎近心端的已断动脉

C.包扎近手端的已断静脉D.包扎近手端的已断动脉

10.甲血管与心室相连,流动着静脉血;

乙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着动脉血,则这两条血管的名称依次是()

A.主动脉和肺静脉B.肺动脉和上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