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知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1279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防疫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动物防疫知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动物防疫知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动物防疫知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动物防疫知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防疫知识Word格式.docx

《动物防疫知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防疫知识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防疫知识Word格式.docx

5、具有特征的临症表现:

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该种病特征性的综合症状和一定的潜伏期及病程经过。

如口蹄疫病初在嘴唇、乳房、蹄部生成水疱~然后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

禽流感的典型症状是:

鸡冠肉髯肿胀、脚鳞出血。

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分为:

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四个阶段。

但是有一些急性或最急性传染病在不表现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就突然死亡~这种情况下就没有这四个阶段。

1、潜伏期:

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不同的传染病其潜伏期的长短常常是不相同的~就是同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

2

短也有很大的变动范围。

如猪瘟的潜伏期为3-10天~猪口蹄疫的潜伏期为1-2天、牛2-4天、羊一周左右~最长为14天~狂犬病的潜伏期短的1周、长的1年以上~一般为2-8周。

禽流感、鸡新城疫为21天~蓝耳病为14天。

这是由于,1,不同的动物种属、品种或个体的易感性不一致,,2,侵入动物体内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不同,,3,病原体侵入的途径和部位不同等方面出现的差异。

我们平常的疫情监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现处于潜伏期的动物~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2、前驱期:

此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

从多数传染病来说这个时期仅可察觉出一般的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异常等等。

各种传染病和各个病例的前驱期长短不一~通常只有数小时至一二天。

3、明显期:

前驱期之后~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渐明显地表现出来~是疾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

这个阶段因为很多有代表性特征症状相继出现~在诊断上比较容易识别。

4、转归期,恢复期,:

病原体和动物这一对矛盾~在传染过程中依据一定条件~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就要看动物机体和病原体斗争的结果~就像打仗一样。

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或动物抵抗力减退~则传染过程以动物死亡为转归。

如果动物体抵抗力得到改进或增强~则机体便逐步恢复健康。

表现为临诊症状逐渐消退~体内的病理变化逐渐减弱~正常的生理机能逐步恢复~机体在一定时期保留免疫学特性~在病后一定时间内还有带菌,毒,、排菌,毒,现象存在~但最后病原体可被清除。

四,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在畜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

3

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必须同时存在才会造成传染病的发生~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被终止。

对动物疫病采取的措施都是根据这三个环节进行的。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系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和人。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病畜、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病畜:

多数传染病在发病期~特别是在急性过程或病程加剧阶段的病畜~能排出大量毒力强大的病原体~所以传染性强~是主要的传染源。

2,病原携带者:

此指无任何临诊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和人。

如已明确所携带的病原体的种类~可相应的称为带菌者、带毒,病毒,者和带虫者。

病原携带者因缺乏临诊症状~只能借病原学检查才能发现~往往不被人们注意~有的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

3,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即在潜伏期就能向外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如口蹄疫、猪瘟、狂犬病在潜伏期就能向外排出病毒。

病后病原携带者:

即在临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携带期限不超过病后3个月者~称暂时带毒者~超过病后3个月者~称慢性带毒者。

一般的动物传染病~这个时期的传染性极小或无传染性~但也有一些病在这个时期仍能向外排出病原体~如布病。

健康病原携带者:

指过去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或人。

一般认为这是隐性感染的结果~这种携带者只能通过实验方法才能证实。

健康携带者由于带菌时间短暂~排菌数量少~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但有些病原菌~如巴

4

氏杆菌、猪丹毒杆菌的健康带菌现象较普遍~当机体因某种因素而抵抗力降低~即能引起病的暴发~成为引起扩大传染的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常呈间隙性排出病原体~因此只凭一二次病原学检查为阴性结果~而断定携带状态已经停止~这是不合适的。

消灭病原携带者和防止引入病原携带者是动物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艰巨的重要任务之一。

受感染的人:

某些人畜共患传染病~可以通过病人排泄物、分泌物感染给动物~或通过吸血的昆虫叮咬而传染。

传染源能不断向外排菌~但其排菌途径因病而异~有的只有一个途径~有的有数个~其排出途径与病原体在动物体内停留、繁殖的部位有关。

2、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传播途径可分为:

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又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1,水平传播:

水平传播是指病原体在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传播。

2,垂直传播:

即母体的病原体不经过任何媒介物直接传给子代的一种传播方式。

如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布病。

A、直接接触传播:

指在没有任何传播媒介的参与下~易感动物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发生的传播。

如狂犬病、经交配传播的疫病。

B、间接接触传播: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

传染媒介可以是无生命的物体~也可以是活体。

大多数传染病是以间接接触传播的。

间接接触一般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

经空气传播:

主要是以呼吸道为侵入途径的传染病。

经污染的物体、饲料和饮水传播:

主要是以消化道为侵入途

5

径的传染病。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污染了饲料、牧草、饮水~被健畜采食后而造成感染。

此外~水中含有病原体也可经皮肤粘膜侵入健康畜体内引起传染。

经土壤传播:

土壤通常由于被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尸体处理不当等原因而污染~成为传播传染病的媒介物。

主要见于那些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

经活的媒介动物传播:

重要的是蚊、虻、蜱、螨等节肢动物。

传播主要是机械性的。

也可以由人传播~如果不严格消毒~注射时会造成交叉感染。

非易感性动物在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上~也是常见的重要的传播媒介~人畜共患传染病与病畜密切接触的人也可能成为传染源~饲养人员、兽医等~如果不做好消毒工作~也可机械地散播病原体~必须引起充分注意。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传染病有各自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时一种传染病就有多种传播途径~可借助饲料、饮水、空气、土壤及昆虫等多种媒介~经消化道、呼吸道或创伤等种途径传播,有时即使同一种传染病在不同条件下~可有不同传播途径~因此~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处理疫情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查明传播因子和传播途径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措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3、畜群的易感性:

畜群的易感性是指畜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容易感受的程度。

它取决于构成该畜群的每个动物的易感状态~取决于易感者在该畜群所占的比例。

畜群中易感者比重大~则畜群的易感性高~反之则低。

畜群中免疫者的存在~畜群对于传染病病原体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称为群体免疫。

畜群中的免疫比例多大才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呢,应随传染

6

病的传染性、传染期限、畜群的密度以及相互接触的程度而变化。

某种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性~按理说应是一致的~如各种猪对猪瘟都是易感的~但实际上在流行猪瘟时~并不是全部猪都会感染发病~这种差异决定于猪只的自然感染后或预防接种后获得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

机体的免疫力提高即降低了畜群的易感性。

影响畜群易感性的因素:

新生幼畜的增加~可引起畜群的易感性增高~通常新生幼畜均未经过人工免疫~对许多传染病都是易感的。

老龄动物的数量~可相对地影响到畜群的易感程度。

通常老龄动物往往接触或感染过多种传染病~或经过定期预防接种~故有一定的免疫力。

老龄动物的减少~也就是免疫动物的减少~相对地畜群的易感性则增加。

易感动物的移入~在某些具有地区性流行的传染病中~如乙型脑炎疫区~当地的动物~由于患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对乙型脑炎的免疫力~若从非流行地区引进动物常因它们缺乏相应的免疫力~而使该地区畜群的易感性升高。

免疫畜群免疫力的自然消退~预防接种后未按免疫程序定时加强免疫以及多数传染病的病后免疫力~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又成为易感动物~使畜群的易感性增高。

病原发生变异后或出现新的亚型~使原来的免疫力失去保护作用~这就增加了畜群的易感性。

提高畜群的免疫程度对于流行过程有重要作用~免疫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由于有免疫力的动物不致再感染发病~减少动物的发病数~另一方面由于免疫动物分布于传染源的周围~这对易感动物起到了屏障和保护作用~可降低流行速度和程度~因此~加强畜群的饲养管理和群体的免疫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7

4、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1,流行的形式:

在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可分成四种表现形式。

散发:

以零星散在的形式发生~各种疫病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并没有明显的关系。

流行:

当一个地区在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为流行。

流行与散发是相对的概念~应根据各种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情况下的具体情况而定。

大流行:

当某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地区非常广泛~可传播到一个县或几个县~甚至整个省或全国~这类疫病是由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所引起的。

暴发:

此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局部小地区或一个单位的畜群~在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同类的病例出现。

2,流行的季节性:

某些传染病在一定的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现象~称为季节性。

季节性发病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严格季节性:

即某些病仅集中在一年中的某个季节或某些月份~其他季节或月份则无此病发生。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多数有严格的季节性。

明显季节性:

有些传染病虽全年均能发生~但某个季节或某个月份的发病数有明显的升高现象。

无明显季节性:

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和月份差别~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出现季节性的原因:

由于季节对活的传染媒介影响~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和传播有一定影响~季节可影响动物机体的活动和抵抗力。

季节性发病升高是很重要的流行病学特点~因为在流行季节内病畜头数占绝大多数~掌握季节性发病升

8

高的原因、有利于更有效地采取措施。

3,流行的周期性:

某些传染病在一次流行之后~有规律地经过一定间隔期之后~再次出现发病上升的现象~称为周期性。

处于两个发病高潮中间的一段时期~称为流行的间歇期。

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呈周期性升降的原因~除发病期间易感动物死亡或淘汰外~其余的动物由于康复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使发病停止流行。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免疫力逐渐消失~或新的一代出生~或引进外地的易感动物等原因而使畜群的易感性再度升高~可能引起传染病重新爆发流行。

畜禽传染病的季节性周期性~这是自然规律~是指在没有任何因素影响下的一种自然现象~当人们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后~就可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和改善饲养管理~及时预防接种等~可使畜禽传染病不发生季节性或周期性流行。

4,流行的地区性:

不同的畜禽疫病~在自然条件不同地区分布、流行情况会有所不同。

有些畜禽疫病~在具有某种自然环境条件的地区内经常发生或反复流行~呈明显的地区性~称地方性病。

畜禽疫病流行的地区性~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构成畜禽疫病流行过程的地区性主要原因有:

有适宜的传染来源,保存宿主,,有适宜的中间宿主~有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

二、预防措施

一,选址

根据动物防疫的需要~每个养殖场在建场时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这样才能减少疫情的发生~降低疫情风险。

选址要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要远离村庄、学校、水源、风景名胜、交通主干道~最低不少于500米~周围500米内没养殖场~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

9

建场时要设计好、布局好~要分设生活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门口要有消毒池,长4米、深0.3米,和消毒室~各栋畜禽舍门口也要有消毒池或消毒垫。

二,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畜禽的体质

1、供给全价平衡的饲料。

要根据畜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来满足畜禽生产和生长的需要

2、供给洁净充足的饮水

3、创造舒适的环境。

光照充足、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要好、保暖、降温措施要跟上。

圈舍的结构要合理。

4、减少应激。

尽量少转群、少打针、少合群、少惊扰。

三,加强免疫~提高畜禽的抗病力

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

即用人工的方法给动物接种免疫原,菌苗、疫苗、类毒素,或免疫血清,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使机体自动产生或被动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这是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1、我市强制免疫的疫病种类及免疫目标:

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另外还要搞好鸡新城疫、狂犬病、布病、结核病等重点疫病的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的防治~实行强制全覆盖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规模场鸡新城疫的免疫率达到100%~散养户在90%以上~

2、基本要求:

?

规模养殖场,户,实行自主免疫~按免疫程序进行~由各兽医站监督指导养殖场实施,?

散养户实行集中免疫和日常免疫相结合~由乡镇负责实施,

10

3、所用疫苗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为H5N1,re-4、re-6,~颈背部下1/3处皮下注射~大鸡0.5ml、小鸡0.3ml~严禁使用H5+H9双价苗,口蹄疫疫苗:

猪用O型苗,10-25kg1ml、25kg以上2ml,、牛、羊用O型-亚洲I型苗,牛2ml、羊1ml,~奶牛还要用A型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用弱毒苗,2ml,、猪瘟用弱毒苗。

4、免疫程序

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程序

1,种鸡、蛋鸡免疫程序

雏鸡7-14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初免,第一次免疫3-4周后~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

2,商品代肉鸡

7-10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免疫,饲养周期长的在初免2周后~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

口蹄疫免疫程序

仔猪、羔羊:

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免疫剂量分别是成年猪、羊的一半。

犊牛:

90日龄时进行初免~免疫剂量是成年牛的一半。

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一个月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程序

1,商品仔猪

仔猪断奶后首次免疫。

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的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首免后一个月加强免疫1次。

11

2,母猪

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

3,种公猪

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1次。

4,我市在8月底以前~对存栏生猪加强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

猪瘟免疫程序

商品猪:

25-35日龄首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种猪:

25-35日龄首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新引进猪:

应在一周后及时补免。

5、疫苗储存、运输及使用要求

温度是影响生物制品效力的主要因素。

生物制品的合理保存温度~每种制品标签和说明书都有规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保存温度进行保存。

冻干活疫苗一般要求-15?

以下保存~但鸡马立克细胞结合性病毒疫苗必须在-196?

液氮中保存~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

灭活苗一般要求2?

-15?

保存~不能低于0?

~不能冻结。

严禁在冰柜外储存疫苗。

所有生物制品都应严防日光曝晒~贮藏于冷暗干燥处。

生物制品在运输过程中~一要采取保温措施~根据生物制品数量多少~选用冷藏车、保温箱、冰瓶、液氮罐等设备~保证在适宜温度下运输~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特别要防止温度变化无常而引起生物制品反复冻融。

二要避免曝晒。

三要用最快的运输方法,飞机、火车、汽车等,运输~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四要采取防震减压措施~防止生物制品包装瓶破损。

正确稀释疫苗。

各种疫苗使用的稀释液、稀释方法都有一定

12

的规定~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稀释~才能保障使用效果。

注意无菌操作。

免疫接种前~应将使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针头、疫苗稀释瓶等,认真清洗、消毒,免疫接种人员的指甲应剪短、用消毒液洗手~穿消毒工作服、鞋,吸取疫苗时~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瓶盖~再用注射器吸取疫苗~如一次吸取不完~不要把插在疫苗瓶上针头拔出~以便继续吸取疫苗~并用干酒精棉球盖好~严禁用给动物接种疫苗的针头吸取疫苗~以防疫苗被污染,一般注射一个动物或一批鸡要更换一个针头。

接种剂量要准确。

一要按规定的接种剂量使用,二要接种确实~禁止打“飞针”。

使用活疫苗时~要注意防止散毒。

在吸取疫苗、排除注射器内空气及注射疫苗时~严防疫苗外溢~凡疫苗沾染之处及用完疫苗后的空瓶~均须注意消毒。

疫苗瓶开启和稀释后要立即使用~一般弱毒疫苗应在3-6小时内用完~灭活疫苗当天用完~未使用完毕的疫苗应废弃

6、动物防疫技术要点及免疫操作规程

1,掌握疫情动态:

在防疫之前~要了解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保证防疫效果。

2,合理储运疫苗:

要有专门的疫苗冷藏箱。

3,做好疫苗检查:

疫苗使用之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时间、保存方法等。

凡瓶子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形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得使用。

4,防疫器械严格消毒:

注射用具在使用前后必须严格消毒~免疫注射时做到一个动物一个针头~以防交叉感染。

5,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注射部位准确~疫苗现用现配~配制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在最短的

13

时间内接种完毕~己稀释或打开的疫苗必须一次用完。

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冰冻等环境~不要使用过期疫苗或上批未用完的疫苗。

如注射时间过长,超过2小时以上,~最好将疫苗放在4?

冰箱内暂时贮存。

冬季疫苗取出后要进行预温~将疫苗光温度预温到25?

6,严格控制剂量:

注射疫苗时~剂量不易过大或过小~过大会使动物反应加剧~剂量过小则达不到免疫效果。

7,减少应激反应:

注射疫苗时~防疫员要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一旦发现接种动物过敏~要及时救治。

8,做好免疫记录:

建立免疫档案~做好疫苗免疫记录~佩带畜禽标识。

免疫档案记录内容包括:

动物的品种、年龄、疫苗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注射剂量、接种时间等。

9,畜禽在进行预防接种前~要对家畜进行普遍检查。

对患病、瘦弱、怀孕末期的家畜可视情况暂时不注射~其他健康家畜要全部进行免疫注射。

7、动物免疫方法

动物常用免疫的方法有很多种~大体可分为群体免疫接种和个体免疫接种两大类。

1,群体免疫

饮水法:

将可供口服的疫苗溶于水中~家禽通过饮水而获得免疫。

气雾法:

用压缩空气通过气雾发生器将稀释的疫苗喷射出去~使疫苗形成直径1—10微米的雾化粒子~漂游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以达到免疫的目的。

2,个体免疫

14

1,肌肉注射:

一般种禽群和产蛋禽群开产前接种各种灭活疫苗常用此法~注射部位常取胸肌、翅膀肩关节附近的肌肉或腿部外侧的肌肉。

猪、牛、羊一般在颈部。

2,点眼、滴鼻法:

使疫苗从呼吸道进入体内~对于幼雏可避免或减少疫苗病毒被母源抗体中和~可刺激其产生局部免疫~效果好~是最好的免疫方法之一~适用于新城疫I系、II系、C-30疫苗、传支H120疫苗等疫苗的免疫~新城疫首免一般应用此法。

3,刺种法:

适用于鸡痘疫苗。

4,涂肛或擦肛法。

仅用于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强毒型的疫苗。

5,皮下接种法:

主要用于1日龄马立克氏病弱毒苗及小龄灭活疫苗的接种。

四,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监测有免疫抗体监测和疫情监测~免疫后进行抗体监测可以掌握免疫效果~平时搞好疫情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疫情隐患~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还要搞好流行病学调查。

五,扎实开展消毒~消灭病源微生物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不至于引起疾病的数量~一般以杀灭或清除率达到90%为合格。

消毒的方法主要有:

1、机械消毒法2、物理消毒法?

日光消毒?

紫外线消毒?

干热消毒,4,焚烧消毒,5,煮沸消毒3(化学消毒法,1,喷洒消毒法,2,熏蒸消毒法,3,浸洗消毒法,4,浸泡消毒法4.生物消毒法,1,坑,堆,发酵法,2,沼气池发酵法。

15

1、空舍消毒:

圈舍的全面消毒包括圈舍排空、清扫、洗净、消毒、干燥、再消毒、再干燥、进畜前几天最后消毒等。

在畜禽出栏后~先用3%—5%氢氧化钠溶液或常规消毒液喷酒消毒1次~如果有寄生虫须加用杀虫剂。

移出设备,喂料器、饮水器等,~经过清扫后~用高压水枪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冲洗干净。

圈舍经彻底洗净干燥~再经过必要的检修维护后~即可进行消毒。

24小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燥后再用百毒杀或菌毒敌喷雾消毒1次。

在完成所有清洁和消毒步骤后~保持不少于2周的空舍时间。

进幼畜前5—6天对圈舍地面、墙壁用2%氢氧化钠溶液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