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1228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营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动物营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动物营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动物营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动物营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营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动物营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营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二:

动植物化合物组成差异:

1)动植物的化合物有三类:

第一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矿物质;

第二类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氨、尿素、肌酸等;

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

2)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

3)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动物无;

4)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

动物为脂肪,碳水化合物少(<

1%),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

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

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

动物蛋白质含量高,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

6)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

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

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6.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9.6%、EE3.6%、CF1.3%、粗灰分1.1%、Ca0.03%、P0.29%,问饲喂态时NFE含量绝干状态时CP、Ca

例:

(将某一干物质基础下的养分含量换算成另一基础下的养分含量,须按养分占干物质的比例不变的原则来计算。

某饲料新鲜基础含CP5%,水分75%,求饲料风干基础(含水10%)下含蛋白质多少

设为x,则x∶90%=5%∶25%

x=(5%×

90%)÷

25%=18%

解:

无氮浸出物(nitrogenfreeextract,NFE)

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NFE%=100%-(水分+粗灰分或矿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饲喂状态:

NFE%=100%-(8+1.1+9.6+3.6+1.3+0.03+0.29)%=76.38%

干物质养分:

100%-8%=92%

绝干时:

CP:

9.6:

92=X:

100

x=10.43%

Ca:

0.03:

92=x:

X=0.0326%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概念:

动物的消化力:

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饲料的可消化性:

饲料能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消化率:

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它是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吸收:

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视为可消化营养物质。

饲料抗营养因子:

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

2、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消化的利与弊?

利:

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着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物质供宿主利用。

弊:

瘤胃微生物消化不足之处是微生物发酵使饲料中能量损失较多,优质蛋白质被降解,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发酵生成CH4、二氧化碳、H2及O2等气体,排出体外而流失。

3、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有那些?

(一)动物1、动物种类2、年龄及个体差异

(二)饲料1、种类2、化学组成:

饲料中粗蛋白质愈多,消化率愈高;

粗纤维愈多,则消化率愈低。

3、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三)饲养管理技术1、饲料的加工调制2、饲养水平:

随饲喂量的增加,饲料消化率降低。

4.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非反刍动物

分为单胃杂食类、草食类和肉食类,除单胃草食类外,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是以酶的消化为主,微生物消化较弱。

反刍动物

牛、羊的消化是以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中进行化学性消化。

在盲肠和大肠进行的第二次微生物消化,可显着提高消化率,这也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营养学基础。

禽类

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

但禽类没有牙齿,靠喙采食、撕碎大块饲料。

口腔内没有乳糖酶。

食物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膨大部—嗉囊中贮存并将饲料湿润和软化,再进入腺胃。

腺胃消化作用不强。

禽类肌胃壁肌肉坚厚,可对饲料进行机械性磨碎,肌胃内的砂粒更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

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尿液,通过泄殖腔排出

5.蛋鸡每天采食120g饲粮,饲粮含CP18%,Ca3.5%,每天随粪排出CP4.32g、Ca1.95g,随粪排出内源CP1.5g,内源Ca0.90g,问该饲粮的CP、Ca表观与真消化率是多少?

(TD)真消化率=[食入养分-(粪中养分-粪中内源养分)]------------------------------------------------×

100%

食入养分

 [食入养分-(粪中外源养分+内源养分)]

(AD)表观消化率=-------------------------×

120*18%--4.32     120*18%--(4.32—1.5)     

Cp:

表观=--------------------,真=--------------------

120*18%,120*18%-4.32

120*3.5%--1.95      120*3.5%--(1.95-0.90)

表观=--------------------------,真=----------------------------

120*3.5%     120*3.5%--1.95

第三章水的营养

1、水的生理作用:

1、水是动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3、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4、调节体温5、润滑作用

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那些?

1.动物种类

大量排粪需水多反刍>

哺乳>

鸟类

2.生产性能

产奶阶段需水量最高,产蛋、产肉需水相对较低。

3.气温

气温高于30℃,需水量明显增加,低于10℃,相反。

4.饲料或日粮组成

含氮物质越高,需水量越高;

粗纤维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

盐,特别是Na+、Cl-、K+:

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

5.饲料的调制类型

粉料>

干颗粒>

膨化料

3、动物机体水的来源与流失?

一动物体所需水的来源

1饮水(主要)

2饲料水(因饲料不同而异)

饲喂青绿饲料,可保证其来源。

3代谢水(有机物代谢产生,占5%-10%)

二动物体水的去路

1呼吸(随气温体重变化而异)

2皮肤蒸发、出汗排水(与环境温度有关)

3 粪便排出(是主要去路)

1)因动物而异

2)饲料性质影响粪中排水量

3)人为调控对粪便含水量影响不大

4尿液排水(主要渠道)

受摄水量影响较大。

饮水增多,排尿量增加,一般尿中排水量占总排水50%左右。

肾脏对水的排泄有很大的调节能力,一般饮水越少,环境温度越高,动物活动量越大,由尿中排出的水越少。

  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过高,饲料中含有毒素(霉变、氧化、ANFs)、抗生素类药物等,饮水量和排尿量增加。

5 随产品排水

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

必需氨基酸(EAA):

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NEAA):

是指可不由日粮提供、体内能够合成且合成的数量能够满足动物的生理需要的氨基酸,但也是动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需的。

理想蛋白质(IP):

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为应100%。

真蛋白质(TP);

真生物学价值(TBV);

RDP(瘤胃降解蛋白);

UDP(瘤胃未降解蛋白)

2.简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1.机体和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除水外,含量最多的养分,占干物质的50%,占无脂固形物的80%。

2.机体更新的必需养分

动物体蛋白质每天约0.25-0.3%更新,

约6-12月全部更新。

3.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

(1)血红蛋白、肌红蛋:

运输氧

(2)肌肉蛋白质:

肌肉收缩

(3)酶、激素:

代谢调节

(4)免疫球蛋白:

抵抗疾病

(5)运输蛋白(载体):

脂蛋白、钙结合蛋白等

4.提供能量、转化为糖和脂肪

Pr转化为糖、脂肪、能量的情况一般发生于:

饲料营养不足,能氮比过低;

CP含量或摄入过多;

饲料的AA组成不平衡

★3.解释氨基酸之间的拮抗、平衡、转化及中毒关系。

1.AA平衡理论

(1)AA平衡的概念

指饲料中各种AA的含量、比例与动物的实际需要相符合的情况。

有两种情况:

a.各种AA均满足需要且相互间平衡,生产中很难做到,是一种理想情况

b.主要氨基酸满足需要且平衡

c.主要氨基酸不满足需要但平衡

2.转化技巧

各种养分同比例降低,一般生产中不会出现问题,只是动物采食量大些

3.氨基酸过量与中毒

一般不会发生,除非失误,误加。

指日粮中过量添加AA所引起的负生物学效应,不能通过补加其他AA加以消除的现象。

轻度中毒动物食欲减退,重则为尿毒症。

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4.氨基酸拮抗作用

1)概念:

过多地添加一种AA会影响另一种AA的效价或利用率或提高动物对另一种AA的需要量,这种现象为氨基酸间的拮抗。

2)拮抗作用的实质:

干扰吸收------竞争相同的吸收载体,或影响代谢-----影响酶活性

3)常见类型:

赖氨酸与精氨酸

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缬氨酸

★4.列出猪和家禽常见的EAA名称,常见拮抗氨基酸对、转化氨基酸对。

生长猪:

10种----Lys,Met,Trp,Thr,Leu,Ile,Arg,Phe,His,Val。

成年猪:

8种---不包含Arg和His。

家禽:

13种---包含Gly,Cys,Tyr。

AA的主要拮抗对:

5、比较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1)非反刍动物

A、消化部位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20%在胃,60-70%在小肠,其余在大肠。

B、消化酶胃蛋白酶、凝乳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氨基肽酶、二肽酶

C、吸收

(1)部位:

小肠上部2)方式:

主动吸收(3)载体:

碱性、酸性、中性系统(4)顺序:

L-AA>

D-AA

2)反刍动物

A、瘤胃微生物对N的消化与利用摄入蛋白质的70%(40-80%)被瘤胃微生物消化,其余部分(30%)进入真胃和小肠消化。

B、小肠消化方式与产物:

与单胃动物相同;

底物:

与单胃动物不同(MCP占50-90%、RDP占10-50%)

C、大肠的消化与单胃动物相同,进入盲肠的N占摄入N的20%。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1.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异同?

A.主要部位在小肠,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产生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

B.α-淀粉酶只能水解а-1.4糖苷键,因此,支链淀粉水解终产物除了麦芽糖外,还有支链寡聚糖,最后被寡聚1,6-糖苷酶水解,释放麦芽糖和葡糖。

C.水解产生的单糖经主动转运吸收入细胞,顺序为:

半乳糖>

葡糖>

果糖>

戊糖。

D.幼龄动物乳糖酶活性高,断奶后下降,蔗糖酶在幼龄很低,麦芽糖酶断奶时上升

E.未消化吸收的C·

H2O进入后肠,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产生VFA。

A.幼年反刍与单胃动物相同。

B.反刍动物以形成VFA为主,葡萄糖为辅。

以瘤胃为主,小肠、结肠盲肠为辅。

C.丙酮酸在瘤胃内变成挥发性脂肪酸

D.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终产物为乙酸、丙酸、丁酸,还有二氧化碳和甲烷。

第六章脂肪营养

1、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

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2、必需脂肪酸(EFA)的定义及生物学功能?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在体内通过特定的前体物形成,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FA,essentialfattyacids)。

1)EFA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脂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

2)EFA是合成类十二烷的前提物质;

3)EFA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

4)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3、饲料生产中为什么要添加油脂添加油脂得注意事项

1)添加原因:

①肠肝循环:

胆汁在帮助脂肪消化吸收后再回到食糜,进入回肠末端,重吸收入血通过门脉入肝,再入胆中贮存,最后释放入十二指肠,叫肠肝循环,每分子胆汁每天循环约10次。

提供高浓度、易利用的代谢能;

②提供动物体内所需的必需脂肪酸;

③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外部感观,提高采食量;

④改善生长性能,提高日增重和改善饲料转化率;

⑤可以减少高温条件下动物的应激反应。

2)注意事项:

①贮藏期间应防止水分混入和气温过高;

②添加0.01%抗氧化剂;

③育肥猪不宜添加.④为保证良好的饲料颗粒,最高油脂添加量为2%;

更高添加必须采用制粒后喷油的工艺。

4.简述反刍动物、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

答:

吸收的特点。

脂类的消化、吸收

脂类水解-------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微粒-------小肠黏膜摄取这些微粒--------在小肠黏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

一、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1.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空肠

2.参与脂类消化的酶主要是胰脂肪酶、肠脂肪酶和胆汁。

3.消化产物是甘油一酯、FA、胆酸、胆固醇等,组成水溶性的易吸收的乳糜微粒。

4.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并以异化扩散方式吸收。

5.胃内为酸性环境,对脂肪的消化不利,在胃内起初步的乳化作用。

二、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1.瘤胃是反刍动物脂类物质的主要消化部位,在瘤胃中脂类物质得到明显的改组,瘤胃对脂类的消化有四个特点:

(1)大部分UFA氢化变成SFA,使EFA含量减少;

(2)部分UFA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支链脂肪酸;

(3)中性FA、磷脂、甘油变成VFA;

(4)微生物合成的奇数碳和支链FA数量增加。

2.脂类物质通过网、瓣胃时几乎不发生变化,进入皱胃后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相似。

3.瘤胃壁只吸收VFA和短链FA。

第七章能值

1、能量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

(P90)

2、GE、DE、ME、AME、TME、AMEn、TMEn、NE、HI的概念。

1)总能(grossenergy,GE):

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产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在体外通过弹式测热计测定。

消化能(digestibleenergy,DE):

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消化能(DE)=总能(GE)-粪能(FE)

按上式计算的消化能为表观消化能(ADE)

【粪能(FE):

粪中所含的能量(不能消化的养分随粪便排出)。

是饲料能量代谢的第一道损失,也是最大的损失。

表观消化能=总能-粪能,即:

ADE=GE–FE

真消化能=总能-(粪能-内源物质所含的能量)

即:

TDE=GE-(FE-FmE)TDE=ADE+FmEFmE:

代谢粪能

表观消化能(ADE)真消化能(TDE),TDE比ADE能更准确的反映饲料的有效值,但测定困难】

2)代谢能(metabolizableenergy,ME)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所含的能量。

【ME=DE-(UE+Eg)=GE-FE-UE–Eg

气体能(Eg):

消化道发酵产生气体所含能量。

甲烷能占总能3%-10%(主要针对反刍动物)。

单胃动物消化道产气较少,Eg一项可以忽略不计。

尿能(UE):

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

3)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

【表观代谢能(AME)=总能(GE)-粪能(FE)-尿能(UE)-气能(Eg)

真代谢能(TME)=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

即TME=GE-(FE-FmE)-(UE-UeE)-Eg

TME=AME+FmE+UeE

UeE:

内源尿能,来自于体内蛋白质动员分解的产物所含的能量。

氮校正代谢能(MEn)】

4)净能(NetEnergy,NE)能够真正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代谢能扣除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HI)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

包括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

NE=ME–HINE=NEm+NEp

5)热增耗(heatincrement,HI)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的短时间内,机体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量。

体增热=采食动物产热量-绝食动物产热量

6)维持净能(NEm):

指维持动物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所耗能量。

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

7)生产净能(NEp):

指饲料能量沉积到产品中的部分,也包括用于劳役做功部分。

根据生产目的不同,可分为增重净能、产蛋净能、产奶净能、产肉净能、产毛净能等。

第八章矿质营养

必需矿物元素:

体内存在的矿物元素,有一些是动物生理过程和体内带血不可缺少的,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矿物元素。

微量矿物元素:

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

0.01%的元素。

Fe、Cu、Zn、Mn、I、Se、Co、Mo、Cr、F、Sn、V、Si、Ni、As等。

常量矿物元素:

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0.01%的元素:

Ca、P、Na、Cl、Mg、S

1、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营养作用:

钙和磷的功能

1.骨和牙齿的结构成分

2.钙的功能⑴调节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⑵促进血液的凝集⑶刺激肌肉蛋白的合成

3.磷的功能⑴磷脂是细胞膜的成分⑵高能分子的成分,ATP和磷酸肌酸⑶遗传物质的成分,RNA和DNA⑷辅酶的成分

影响因素:

(1)Ca、P比例:

1-2∶1。

比例不当,易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和碳酸盐。

(2)植酸:

谷物及副产物中植酸磷占总磷3/4,主要以植酸钙、磷形式存在。

(3)草酸

(4)脂肪脂肪多或消化不良,形成钙皂,但少量脂肪可改善Ca吸收。

(5)VD,促进Ca、P吸收。

(6)肠道pH胃酸缺乏,降低Ca、P吸收,添加乳糖提高Ca、P吸收。

(7)饲料种类动物性饲料利用率高。

2、铁的生理功能

A.参与载体的组成、转运和贮存营养素

B.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

Fe2+或Fe3+是酶的活化因子,TCA中有1/2以上的酶和因子含Fe或与Fe有关

C.生理防卫机能:

Fe与免疫机制有关。

3、动物锌钙缺乏的症状?

(一)缺锌时

(1)皮肤不完全角质化症(皮炎);

(2)繁殖机能下降;

(3)骨骼异常;

(4)食欲下降,生产性能下降;

(5)皮肤、被毛损害

(二)缺钙时

(1)佝偻病:

是幼龄动物软骨骨化障碍,导致发育中的骨骼钙化不全,骨基质钙盐沉积不足的一种慢性疾病。

(2)骨软病(溶骨症):

骨软病是成年动物钙缺乏的一种典型疾病。

骨软病是骨基质进行性脱钙,未钙化的骨基质过剩,而使骨质疏松的一种慢性骨营养不良病,临床上以骨骼变形为特征。

多见于高产动物。

(3)产乳热(乳热症):

又称产后瘫痪,是高产奶牛因缺钙引起内分泌功能异常而产生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4、日粮电解质平衡对生产有何意义(仅供参考)

电解质平衡有利于调节水的代谢和摄入,保证营养素的适宜代谢环境,避免重要营养素充当碱性离子利用而降低营养素的代谢利用效率.

DEB不平衡的影响

(1)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如影响营养的消化吸收(猪的DEB提高,养分消化率增加,DEB250-400mmol/kg时,养分消化率最高;

影响AA代谢(Lys与Arg之间的互作关系);

影响N沉积效率

(2)影响动物健康A、造成仔猪腹泻B、鸡的抗应激能力下降,肉鸡骨质钙a化不良,胫骨发育不良(胫骨短粗病)C、奶牛易患产后瘫痪/产褥热(产乳热)

(3)影响动物生产性能饲料DEB不平衡,机体处于过酸或过碱状态,大部分养分用于调节而不是生产。

为了提高生产性能,提倡使用阳离子型日粮。

可使用离子添加剂调节日粮电解质平衡值:

阳离子添加剂:

NaHCO3、KCl、KHCO3、CaCl2、MgSO4

阴离子添加剂:

NH4Cl、(NH4)2SO4

第九章维生素的营养

胆碱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构成卵磷脂和乙酰胆碱。

在脂肪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增强肝脏对脂肪酸的利用,防止脂肪在肝脏中的异常沉积,故称为“抗脂肝因子”。

提供活性甲基。

第十二章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1.简述消化试验、代谢试验的设计、试验步骤。

2.比较全收粪法、指示剂法进行消化试验时各自的优缺点。

全收粪法

1)优点:

试验操作方便、测定较准确;

2)缺点:

排泄物污染严重;

采食量、排粪量难以准确记录;

粪中养分含量受环境影响大;

工作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