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滴定实验实验原理及过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0891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滴定实验实验原理及过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无机化学滴定实验实验原理及过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无机化学滴定实验实验原理及过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无机化学滴定实验实验原理及过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无机化学滴定实验实验原理及过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滴定实验实验原理及过程Word下载.docx

《无机化学滴定实验实验原理及过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滴定实验实验原理及过程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机化学滴定实验实验原理及过程Word下载.docx

准确读取滴定管中的体积。

终度数和初读数之差,即为和中和所消耗的体积。

注意:

三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应大于0.2%。

【相对平均偏差用途:

进行分析时,往往要平行分析多次,然后取几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组分析结果的代表。

但是测得的平均值和真实数值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分析结果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要注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寻求分析工作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和误差出现规律,要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赖程度作出合理判断;

公式:

平均偏差除以平均值(注意最后求出的是百分数)】

实验四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一.实验原理

标定溶液的基准物质常用无水碳酸钠,其反应式如下:

232→222O

滴定至反应完全时,化学计量点的为3.89,可选用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指示钟点,其终点颜色变化为绿色(或蓝绿色)到亮黄色(3.9),根据23的质量和所消耗的体积,可以计算出盐酸的浓度c()。

  

二.实验材料

23基准物质:

先置于烘箱中(270~300℃)烘干至恒重后,保存于干燥剂中。

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

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

取4份w为

0.002溴甲酚绿酒精溶液和1份w为0.002二甲基黄酒精溶液,摇匀。

三.实验步骤

用减量法准确称取经干燥过的无水23 

3-5份。

每约0.15-0.2g(应准确到小数点后第几位?

)。

分别置于250锥形瓶中,各加入80水,使其完全溶解。

加9滴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溶液(或1~2滴0.2%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溶液滴定,快到终点时,用洗瓶中蒸馏水吹洗瓶内壁。

继续滴定到溶液由绿色变为亮黄色(不带黄绿色)(甲基橙由黄色突变为橙色)。

记下滴定用去的体积。

 

四.实验报告格式

盐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记录项目

序号

1

2

3

称量瓶+碳酸钠质量(倒出前)

称量瓶+碳酸钠质量(倒出后)

称出碳酸钠质量

最后读数

最初读数

净用体积

C()/()

平均值C()/()

标准偏差s

实验五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酸碱滴定法)

混合碱中组分23,3的含量和总含量(以2O表示)的测定,一般可以用“双指示剂法”。

实验中,先加酚酞指示剂,以标准溶液滴定至无色,此时溶液中23仅被滴定成3,即23只被中和了一半。

反应是如下:

233

然后再加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到亮黄色,此时溶液中3才完全被中和:

322↑

假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时,用去的酸体积为V1,再用溴甲酚绿—二甲基黄作指示剂时,又用去的酸体积为V2,则23,3以及2O的含量可由下列式子计算:

w(2O)=[1/2*c()*V*M(2O)]

 式中为碱灰式样质量(g);

V为滴定碱灰试液用去的总体积()。

二.实验试剂

碱灰试样,酚酞指示剂,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指示剂,0.1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0.15~0.2g碱灰试样三份,分别置于250锥形瓶中,各加50蒸馏水,1滴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呈红色。

用0.1标准溶液滴定至无色,记下用去体积(V1)。

注意滴定过程,酸要逐滴加入并不断地摇动溶液以避免溶液局部酸度过大,防止23直接转化为2,而不是转化成3。

第一次重点到达后,再加9滴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指示剂,继续用滴定,直到溶液由绿色变为亮黄色。

记下第二次用去体积(V2)。

四、实验报告格式

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测定

称量瓶+试样质量(倒出前)

称量瓶+试样质量(倒出后)

试样质量

第一次终点读数

初始读数

净用量

第二次终点读数

w(2O)

平均值

w(23)

w(3)

实验六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乙二胺四乙酸(简称,常用H4Y表示)难溶于水,分析化学中通常使用其二钠盐。

能和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

1的稳定配合物,因此可以用含有这些金属离子的基准物,在一定酸度下,选择适当的指示剂来标定的浓度。

标定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3、、、4⋅7H2O、、、等。

用作基准物可以用铬黑T()作指示剂,在3·

H2O—4缓冲溶液(10)中进行标定,其反应如下:

滴定前:

2++2-

(纯蓝色)(酒红色)

式中为金属指示剂。

滴定开始至终点前:

2++Y4-2-

终点时:

+Y4-2-+2-

(酒红色)(纯蓝色)

所以,滴定终点时,溶液从就红色变为纯蓝色。

二、实验试剂

H2O—4缓冲溶液(10):

取6.754溶于20水中,加入573·

H2O,用水稀释到100。

铬黑T指示剂,纯,二钠盐。

1、0.01的配制

称取3.7二钠盐,溶于1000水中,必要时可加热加快溶解。

2、0.012+标准溶液的配制

取适量纯锌粒,用稀稍加泡洗,以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再用水洗去,然后,用酒精洗一下表面,沥干后于110℃下烘几分钟,置于干燥剂中冷却。

准确称取0.15~0.2g,至于100烧杯中,加51:

1,盖上表面皿,必要时温热,使完全溶解。

冲洗表面皿及杯壁,小心转移于250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计算2+标准溶液的浓度c(2+)。

3、浓度的标定

用25移液管吸取2+标准溶液置于250锥形瓶中,逐滴加入1:

13·

H2O,同时不断摇动直至开始出现白色沉淀()2。

再加53·

H2O—4缓冲溶液、50的水和3滴铬黑T,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

记下溶液的用量V()。

平行标定三次,计算的浓度。

实验七水的硬度测定(配位滴定法)

用测定2+、2+时,通常在两个等分溶液中,分别测定2+量以及2+、2+总量,2+量则从两者所用量的差数求出。

在测定2+时,先用调节溶液到12~13,使2+生成难溶的()2沉淀。

加入钙指示剂和2+配用呈红色。

滴定时,先和游离的2+配位,然后夺取已和指示剂配位的2+,使溶液的红色变为蓝色为终点。

从标准溶液用量可计算2+的含量。

测定2+、2+总量时,在10的缓冲溶液中,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滴定。

因稳定性>2->>。

铬黑T先和部分2+配位为(酒红色)。

而当滴入时,首先和2+和2+配位,然后在夺取中的2+,使铬黑T游离,因此到达终点时,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

从标准溶液的用量,即可以计算样品中的钙镁总量。

6,3·

H24缓冲溶液(10),铬黑T指示剂,钙指示剂

1、2+的测定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水样50于250的锥形瓶中,加50的蒸馏水26(12~13)、4~5滴钙指示剂。

用溶液滴定,不断摇动锥形瓶,当溶液变为纯蓝色时,即为终点。

记下所用的体积V2。

用相同的方法平行测定三份。

2、2+、2+总量测定

准确吸取水样50于250锥形瓶中,加入50蒸馏水、53·

H24缓冲溶液、3滴铬黑T指示剂。

用溶液滴定,当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的时候,即为终点。

记下所用体积V1。

用同样方法平行测定三份。

按下式分别计算2+、2+总量(以3含量表示,单位为)及2+和2+的分量(单位为)。

3含量={[c()*V1*M(3)]水样}*1000

(上式为2+的含量,下式为2+的含量)

式中V1、V2均取平均值。

四、实验记录

水硬度的测定记录

实验八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是氧化还原滴定最常用的氧化剂之一。

高锰酸钾滴定法通常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反应中锰原子的氧化数由+7变到+2。

市售的4试剂中常含有少量的2和其它杂质,高锰酸钾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常混入少量的还原性杂质,可待它们可和4-反应而析出()2沉淀,标定其准确浓度。

然而这些生成物以及光、热、酸、碱等外界条件的改变均会促进4的分解,因此配好的4溶液应除去杂质,并保存于暗处。

H2C2O4·

2H2O和2C2O4是较为常用的还原剂,因为它容易提纯,性质稳定,不含结晶水,是标定4常用的基准物质。

其反应式如下:

24-+5C2O42-+1622++102↑+8H2O

反应要在酸性、较高温和有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

滴定初期,反应很慢,4溶液必须逐滴加入,如滴加过快,部分4在热溶液中按下式分解造成误差。

44+2H2442+2K24+2H2O+3O2↑

在滴定过程中逐渐生成的2+有催化作用,结果使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由于4溶液本身具有特殊的紫红色,滴定时4溶液稍微过量,即可看到溶液呈微红色,示终点已到。

故不需另加指示剂。

H24(3),4(s),2C2O4(s)

(1)4标准溶液(0.02)的配制:

称取41.7g,溶于适当量的蒸馏水中,置于洁净的棕色试剂瓶中,用水稀释至约500。

摇匀,塞好,暗处放置7~10天,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上层溶液,存于另一棕色玻璃瓶中,摇匀,待标定。

(2)4标准溶液(0.02)的标定:

精确称取0.2g左右的2C2O4三份,分别置于250锥形瓶中,各加蒸馏水40和103H24的使之溶解。

慢慢加热直至(75~85)℃(见冒热气),趁热用待标定的4溶液滴定,刚开始滴定时,速度较慢,滴入第一滴4溶液后,不要摇动溶液,待溶液褪色后,再加第二滴4。

待溶液中生成2+后,因起催化作用,反应速率加快,此时开始摇动溶液,滴定速度也可适当加快,但也绝不可使4连续留下。

滴定接近终点时,紫红色褪色很慢,应减慢滴定速度,充分摇匀,防止超过终点。

滴定至加半滴4且摇匀后,能持续半分钟呈现微红色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下终读书并计算4溶液的浓度c(4)。

四、注意事项

(1)滴定完成时,溶液温度应不低于55℃,否则反应速度慢而影响终点的观察和准确性。

操作中不要直火加热或使溶液温度过高,以免H2C2O4分解。

(2)开始滴定时反应速度较慢,所以要缓慢滴加,待溶液中产生了2+后,由于2+对反应的催化作用,使反应速度加快,这时滴定速度可加快;

但注意仍不能过快。

否则来不及反应的4在热的酸性溶液中易分解。

近终点时,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度也随之变慢,须小心缓慢滴入。

(3)4溶液受热或受光照将发生分解:

分解产物2会加速此分解反应。

因此配好的溶液应贮存于棕色瓶中。

并置于冷暗处保存。

(4)4在酸性介质中是强氧化剂,滴定到达终点的粉红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时,由于和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和灰尘作用而逐渐褪色。

实验九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H2O2是医药上的消毒剂,在酸性条件下很容易被4氧化。

在强酸性条件下,4和H2O2进行如下反应:

+5 

H2O2 

H24= 

24+ 

K2 

5O2↑+ 

8H2O

在一般的工业分析中,常用4标准溶液测定H2O2的含量,有反应式子可知,H2O2在反应中氧原子从-1升到0。

工业H2O2样品、4(0.02)标准溶液, 

H24(3)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10H2O2样品(w约为0.03)置于250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

混合均匀。

准确吸取25稀释液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锥形瓶中,各加53 

H24,用4标准溶液滴定之。

计算未经稀释样品中的H2O2含量。

实验十碘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碘量法的基本反应式是:

配好的I2和溶液经比较滴定,求出两者的体积比,然后标定其中一种溶液的浓度,算出另一种溶液的浓度。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K22O7基准试剂,配成溶液,加入过量的,在酸性溶液中定地完成下列反应

生成的游离的I2,立即用2S2O3溶液滴定:

结果实际上相当于K22O7氧化2S2O3了。

虽在反应①中被氧化,但又在反应②中被还原为。

结果并未发生变化。

由反应①减去三倍量的反应②,即可知K22O7和2S2O3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6,即:

n(K22O7):

6n(2S2O3)

因而根据滴定的K22O7溶液的体积和所取的K22O7质量,即可算出溶液准确的浓度。

碘量法用新配置的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I2和淀粉生成蓝色的加合物,反应很灵敏。

K22O7(s)、

(2)、2S2O3·

5H2O(s)、(s)、I2(s)、淀粉溶液(w为0.005),23(s)。

1.0.05 

I2和0.1 

2S2O3溶液的配制

用台天平称取2S2O3·

5H2O约6.2g,溶于适量刚煮沸并已冷却的水中,加入23约0.05g后,稀释至250,倒入细口试剂瓶中,放置1~2周后标定。

在太天平上称取约3.2g,至于250烧杯中,加6g,再加少量水,搅拌,待全部溶解后,加水稀释到250。

贮藏在棕色细口瓶中,放置于暗处。

2.I2和2S2O3溶液的比较滴定

用移液管取25.00I2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50水,用2S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后,加入2的淀粉指示剂,再用2S2O3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

平行滴定2次。

计算出两溶液体积比。

3.2S2O3溶液的标定

准确地称取0.15g左右的K22O7基准试剂(预先干燥过)3份。

分别置于3个250的碘量瓶中(最好用带有磨口塞的锥形瓶或碘瓶),分别加入10~20蒸馏水使之溶解。

加2, 

10 

2,充分混合溶解后,盖好塞子,以防止I2因挥发而损失。

在暗处放置5,然后加50水稀释,用2S2O3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浅绿黄色时,加2淀粉溶液,继续滴入2S2O3溶液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而3+的绿色出现为止。

记下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2S2O3的浓度。

再根据比较滴定的数据计算I2的浓度。

实验十一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碘和作用可天生次碘酸钠(),葡萄糖(C6H12O6)能定量地被次碘酸钠()氧化成葡萄糖酸(C6H12O7)。

在酸性条件下,未和葡萄糖作用的次碘酸钠可转变成碘(I2)析出,因此只要用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2,便可计算出C6H12O6的含量。

其反应如下:

⒈I2和作用:

I2+2++H2O

⒉C6H12O6和定量作用:

C6H12O6+C6H12O7+

⒊总反应式:

I2+C6H12O6+2C6H12O7++H2O

⒋C6H12O6作用完后,剩下未作用的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

33+2

⒌在酸性条件下,歧化产物进一步作用生成I2:

3+5+63I2+6+3H2O

⒍析出过量的I2可用标准2S2O3溶液滴定:

I2+22S2O32S4O6+2

由以上反应可以看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作用,而一分子I2产生一分子,也就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I2相当。

本法可作为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含量测定。

I2的标准溶液(0.05);

2S2O3标准溶液(0.1);

溶液

(2);

(6);

葡萄糖注射液(w为0.50),淀粉指示剂(w为0.005)。

用移液管移取25.00待测溶液于碘量瓶中,准确加进I2标准溶液25.00,慢慢滴加0.2,边加边摇,直至溶液呈淡黄色。

加碱的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天生的来不及氧化C6H12O6,而歧化不和葡萄糖反应的和,使测定结果偏低。

将锥形瓶盖好,于暗处放置10~15分钟,加62使成酸性,立即用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进淀粉指示剂2,继续滴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记下滴定读数。

实验滴定重复一次。

并按照下式计算葡萄糖的含量()。

(式中,V样为25.00)

留意事项:

2S2O3溶液的配制用新煮沸且刚冷却的蒸馏水;

I2溶液配制在的溶液之中;

标定2S2O3溶液时淀粉指示剂加进的时间和滴定的现象。

实验十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

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

和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

人体不能自身制造维生素C,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维生素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维生素C。

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O6。

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简写为:

由于维生素C的还原性很强,较容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考虑到 

在强酸性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为3~4的弱酸性溶液(稀醋酸)中进行滴定。

维生素C(s);

1:

1;

0.05I2标准溶液;

淀粉指示剂

准确称取约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0.2g)研成粉末的维生素C药片,置于250锥形瓶中,加入100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再加101:

,完全溶解后,再加入3淀粉指示剂,立即用I2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重复滴定一次,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十三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银量法)

银量法需要借助指示剂来确定指示终点。

根据指示剂不同,银量法又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

莫尔法是指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24为指示剂,用3标准溶液滴定氯化物。

(白)

(砖红色)

的溶解度<24的溶解度,因此溶液中首先析出沉淀当达到终点后,过量的3和42-生成砖红色沉淀。

3(s,AR),(s,AR),K24溶液(w为0.05),生理盐水样品

1.0.1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可直接用分析纯的

结晶配制,但由于

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故若要精确测定,则要

基准物来标定。

(1)直接配制

在一小烧杯中精确称量1.7g左右的

,加适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100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其准确浓度。

(2)间接配制

置于坩埚中,用煤气灯加热至500~600℃干燥后,冷却,放置在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称取:

称量4.3g的

溶解后稀释至250。

标定:

准确称取0.15~0.2g的

三份,分别置于三个锥形瓶中,各加25水使其溶解。

加1

溶液。

在充分摇动下,用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出现稳定的砖红色,记录

溶液的用量,计算

溶液的浓度。

2.测定生理盐水中的含量

将生理盐水稀释1倍后,用移液管精确移取已稀释的生理盐水25.00置于锥形瓶中,加入1的

指示剂,用标准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出现稳定的砖红色(边摇边滴)。

平行滴定三次,计算

的含量。

实验十四铁的比色测定

邻二氮菲()和2+在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 

32+,其21.3,ε508=1.1 

×

104L·

1,铁含量在0.1~6μg·

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其吸收曲线如图所示。

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3+全部还原为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

有关反应如下:

23+ 

22·

1=22+ 

2↑+2H242C1-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以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测得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试剂:

邻菲罗啉水溶液(w为0.0015),盐酸羟胺水溶液(w为0.10,此溶液只能稳定数日),溶液

(1),(6)

4(4)2标准溶液:

称取0.2159g分析纯4(4)2·

12H2O,加入少量水及206的,使其溶解后,转移至250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3+浓度为100。

吸取此溶液25.00于250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此溶液3+浓度为10。

722型分光光度计

1.显色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序号为1~6的6只50 

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0.20,0.40,0.60,0.80,1.0 

铁标准溶液(含铁10 

),分别加入1 

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后再各加入5 

1.0 

1乙酸钠溶液和2 

邻二氮菲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以上述试剂空白溶液(1号)为参比,用2比色皿,在510波长下,测定2~6号各显色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在坐标纸上,以铁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2.总铁的测定:

吸取25.00被测试液代替标准溶液,置于50容量瓶中,其他步骤同上,测出吸光度并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于的含量()。

32+的测定

操作步骤和总铁相同,但不加盐酸羟胺溶液。

测出吸光度并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于2+的含量。

()

有了总铁量和2+量,便可求出3+的量。

四、实验注意事项

1.试剂的加入必须按顺序进行;

2.定容后必须充分摇匀后进行测量;

3.分光光度计必须预热30,稳定后才能进行测量;

4.比色皿必须配套,装上待测液后透光面必须擦拭干净;

5.切勿用手接触透光面;

6.在进行条件试验时,每改变一次试液浓度,比色皿都要洗干净;

7.同一组溶液必须在同一台仪器上测量;

8.标准曲线的质量是测定准确和否的关键,标准系列溶液配制时,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

9.待测溶液一定要在工作曲线线形范围内,如果浓度超出直线的线形范围,则有可能偏离朗伯-比耳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就不能使用吸光光度法测定。

实验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