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采面回采作业规程2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0174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7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1采面回采作业规程2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1101采面回采作业规程2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1101采面回采作业规程2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1101采面回采作业规程2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1101采面回采作业规程2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01采面回采作业规程2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01采面回采作业规程2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1采面回采作业规程2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01采面回采作业规程2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节支护设计10

一、工作面支护密度:

10

二、乳化液泵站12

(三)泵站使用规定12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12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12

二、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13

第三节巷道及端头顶板管理15

一、工作面上下出口的超前支护15

二、工作面端头的管理15

三、支护材料的备用数量16

第五章生产系统16

第一节运输系统16

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16

二、移溜方式16

三、煤炭的运输16

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17

一、通风系统17

二、瓦斯管理安全措施18

三、综合防尘系统20

第三节排水系统20

第四节供电系统20

一、供电系统20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1

第一节劳动组织21

一、作业方式21

二、劳动组织21

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1

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22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22

第一节一般措施22

第二节顶板管理23

一、工作面顶板管理23

二、两巷维护管理与回撤25

第三节防治水28

第四节“一通三防”28

第五节运输管理29

一、起吊运输重物及大件29

二、运输机30

第六节打眼、装药、爆破和火药管理35

第七节其它38

一、初次来压和后部悬顶38

二、处理断层39

 

安全规程会审贯彻情况

参加会审

人员签字

年月日

会审意见

矿长意见

法人意见

贯彻时间

贯彻地点

主持人

工作地点

管理人员

签字

参加

学习

人员

签字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1101采煤工作面,四周均为实炭区。

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表一所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水平名称

一水平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地面标高

+1430m

井下标高

+1430m-+1444m

地面的相对位置

山地、丘陵,无房屋等其他建筑物。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11101采面距地表35m-73m;

地面系山坡丘陵地带,无住户、无水库等大型水体,回采后对地面影响不大。

井下位置及与相邻关系

位于主平硐东北翼。

北面和东面是小煤窑采空区及边界保护煤柱

走向长度

430m

倾斜长度

110m

面积

47300m2

第二节煤层

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编号为K,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全区可采,煤层的厚度在0.47-0.7m。

具体情况如表二所示。

煤层情况表

煤层厚度

0.6-1.0m

煤层结构

较简单

煤层倾角(度)

-6°

开采煤层

K

硬度

一般

煤种

无烟煤

稳定程度

较稳定

煤层情况描述

该工作面四周均未回采,煤层厚度0.6-1.0m。

煤层结构简单,属于半暗、半亮型煤,具有带状结构,层状构造,该煤层属烟煤。

煤层走向为NW31°

,煤层倾角3°

K层煤比较稳定,煤层顶板比较完整,在开采过程中,沿采面倾向有一正断层切割采面,断层段距为4m,对回采会造成一定影响。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

特征

直接顶

炭质硅质页岩

3.5m

深灰、暗黑色炭质页岩,较为坚硬,节理不发育,稳定性中等。

底板

长石石英砂岩

30m-50m

灰白色中博层状细粒,较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稳定性中等。

第四节地质构造

据地质报告提供,宁旺煤矿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区内未见大的断裂和褶皱,在该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有一小断层沿采面倾斜方向贯穿整个采面,对今后回采有一定影响。

第五节水文地质

据地质报告提供,本矿区属中山地形,该工作面标高在1240-1260m之间。

河谷标高一般在1600m左右,相对高度在300m左右。

以冲蚀、侵蚀地貌为主。

区内地形陡峻,水系不发育,大气降水后,地表水沿陡峻山坡汇入山谷急速排泄,无雨期呈干枯状态。

地下水与区外联系不大,无侧向补给。

整个工作面范围,接受大气降水后的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

煤层与富水性强的石灰岩地层和地表水之间有一定厚度的相对隔水层:

不构成水力联系通道。

能流入煤层中的水很少见。

根据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编制的《贵州省惠水县宁旺煤矿采空区及构造富水带探测电法勘探报告》,我矿所属矿床是以底板进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以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其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应为第二类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涌水量

预计该面正常涌水量为0.1m3/h,最大涌水量7m3/h。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附表)

瓦斯

属低瓦斯矿井,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3.90m3/t。

煤尘爆炸指数

煤尘无爆炸性,指数为0%。

煤的自燃倾向性

三类不易自然。

地温危害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时间

一、储量

工业储量:

5.49万吨;

可采储量:

5.10万吨。

二、采煤工作面服务时间

工作面的服务时间=可采储量/月设计可采煤量=5.1/8550=6个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1101采煤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布置。

1101运输巷作为工作面的进风、排水、运料用,1101回风巷作为工作面回风用;

该工作面四周均未开采。

(见1101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二、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

在工作面运输巷383米位置沿煤层倾向向上布置,长度112米;

工作面上、下出口超前回采工作面掘出2米的切口做为安全出口。

1101工作面运输巷、1101回风巷各布置防尘管路、压风管路一趟、1101运输巷另布置液压管路一趟。

三、采煤面切眼

切眼位于在工作面运输巷383米位置沿煤层倾向向上布置,长度112米;

采用工字钢支护。

采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工作面如遇构造必须重新开工作面。

第二节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按照煤层及其赋存特点,参照矿井开采方案,确定采用走向长壁式后退式采煤方法进行回采,(钻眼爆破法落煤,基本支架型号为DZ08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绞接顶梁支护;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一)落煤方式

该面落煤方式为爆破落煤,先把

1、炮眼布置方法:

工作面配备ZM1.2型电煤钻两,SD型电钻一台,(备用一台),1.2米煤钻杆4根,(配直径32钻头)。

两台钻机同时作业,分别从工作面两端往中间钻眼。

根据煤层结构特点,确定采用单排布置方式:

眼距1.米,眼深1.0米,(斜长1.2米)水平角度为80度。

(见炮眼布置图一):

炮眼布置图

2、装药:

采用煤矿许用2#炸药,瞬发电管,正向装药爆破,单个炮眼装药量:

300克(两条)全工作分三次串联起爆,MEB-100型发爆器引爆。

3、爆破说明书:

工作面爆破说明书

序号

眼称

炮眼角度

炮眼深度

炮眼装药量

封泥

长度

雷管个数

联线

方式

水平

垂直

斜长

单个

合计

1-30

上段

650

100

1.2m

1.0m

300g

7800g

0.8m

1发

30发

串联

31-65

中段

36发

66-99

下段

8400g

33发

24kg

99发

备注

MFB-100型发爆器引爆

4、放炮警戒,放炮警戒点:

运输顺槽放炮警戒点设于距工作面70米处;

回风顺槽放炮警戒点设于回风顺槽入口处。

二)支护

1、支护方式:

采场采用DW10-30/100单体液压支柱配合DJA-1000铰接顶梁支护顶板;

(支柱支撑高度为690-1000mm;

工作阻力100吨/根),采用“四五”排(见“五回一”)布置方式管理。

排距1.0米,柱距0.8米,最小顶距4.2米,最大控顶距5.2米,放步顶距1米,(如图2-3-2)。

2、上下端口(安全出口)及两巷支护:

上、下端口超前采面煤壁一排(一米)开口长度2米,采用摩擦式金属支柱配工字钢顶梁(长2.2米)4梁8柱双台棚迈步式(前进)支护。

上下顺槽巷距采面20米采用在原支柱中间加套DZ08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配合或木支柱的办法进行加强支护。

3、特殊支护:

①、为使老唐顶板按需要冒落,应在靠老唐一排支柱,每挡加一至二棵光头柱作为切顶柱。

为防止老唐大块石矸或悬顶推倒支架,采用在老唐上排支架每隔一根加一条单体液压支柱作为戗柱。

②、为防止采场来压时支架支撑力不足,采用放炮落煤后,先行清除部份煤炭,缍隔一至二棵支打一棵临时柱。

③、当采面来压强力,采用在上、下出口和工作面中部加用1200×

120×

120的方木,架设木垛的方式,作为保安性支护。

④、为掌握顶板来压,采用在老塘每隔10—20米留设一棵木柱作为信号柱

支柱具体操作见《支护工操作规程》(附后)。

三)、回柱放顶:

①、初次放顶:

工作面推进四排后,即进行初次回柱放顶,本采面为复合型顶板,根据邻近采面观察,一搬顶板悬露4000平方米-500平方米后即自行冒落,因此,推测该采面放顶3-5循环(采面推进7-9循环)后,顶板即出现初次来压并冒落。

如推进6-8排后仍不冒落,则必须采用强制放顶方法使之冒落。

②、工作面正常放顶:

工作面采用拔柱器,配合人工放顶,实行“见五回一“方式回柱,放顶步距1.0米。

从机头(下顺槽)往上(机尾)依次回柱。

(见图2-3-1)

具体支护和放顶操作顺序和安全技术措施。

(附后)。

四)、装运煤:

工作面落煤采用铁铲人工装入刮板机,然后运到1101顺槽刮板运输机再转至中部车场装入矿车,再由机车拉出地面。

五)、移机:

因为工作面所用的是22型刮板机,较为轻便,采用移溜器配合人工移机,从机头往机头顺序依次推移。

六)、回采工艺流程:

钻眼

交接班安全检装药放炮

移机永久支护

装运煤

临时支护特殊支护回柱

工作面顶板管理图(最大控顶距)

工作面顶板管理图(最小控顶距)

第三章施工劳动组织与正规循环作业

第一节施工劳动组织

见下表

工作设备器械配备表

设备

名称

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

数量

使用

备用

1

煤电钻

MDZ-12C

电压127v,N=1.2kw

2

3

发爆器

MFB-150

每次引爆电雷管100发

刮板输送机

SGB-420/30

30KW×

2,660V

4

单体液压支柱

DW10-30/100

0.68~1.0m

750

850

5

DW22-30/100

支撑高度1.44-2.24m

20

120

6

铰接顶梁

DJA-1000

7

回柱绞车

JH-8

7.5kw/660v

8

乳化液泵站

XRB2B(A)80/20

37kw/660v

9

乳化液箱

X4RX

10

调度绞车

JD-25

25kw/660v

11

二、劳动组织:

1、劳动力配备:

本工作面配备队长2人、班长3人,钻眼放炮工8人、支柱、回柱工8人,刮板机司机6人、移机工3人,装煤工36人,共和66人,(安全员4人,瓦斯员4人由矿配给)。

2、劳动组织与作业形式:

该工作面作业人员采用社会招聘,考核择优录用与矿部培训方式,组建成采煤队,该队由矿直接管理,采煤班、队长由矿长选拔认命,队和一正二副三人,班长三人,分班跟班作业。

采取“三八”制作业形式,每旬倒班一次,实行正规循环作业,每班一循环。

施工劳动组织如下表

施工劳动组织表

工种

出勤人数

延续时间

备注

一班

二班

三班

1-2-3-4-5-6-7-8

瓦检员

024

安全员

队长

兼维护

班长

放炮员

16

支柱、回柱

12

08

刮板机司机

攉煤、充填

36

移机工

攉煤兼

26

78

出勤率

80%

在册人数

94

第二节正规循环作业组织

根据本矿煤层赋存与生产各环节工人组织特点,拟采用如下正规循环作业形式(如下图示)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

1、工作面每天3个循环,循环进度1.0m,煤层高度0.5m,煤炭回收率0.95,则

日产煤量=110×

0.8×

1.45×

0.95=380吨

月产量=380×

25=9500吨。

第四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工作面支护密度:

根据K层煤的开采,以及相临矿井的实际开采经验,确定柱距中—中为0.8m,排距中—中1.0m.

预计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

项目

单位

同煤层实测

本面选取或预计

直接顶厚度

m

冒落带

3.6

老顶厚度

下沉带

90

直接底厚度

3.20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12-15

14

来压步距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T/m2

50

60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

mm

来压程度

明显

18

40

T/m2

30

直接顶悬顶情况

<

直接顶类型

巷道超前范围

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表

工作面条件

支架适应条件

采高

0.8

倾角

30-60

-150

煤厚

煤硬度

支护强度

60t/m2

80t/m2

顶板种类

二、乳化液泵站

(一)泵站及管路选型、数量

乳化泵选用XRB2B(A)80/20型两台。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乳化泵:

型号:

XRB2B(A)80/20

公称流量:

80L/min

公称压力:

20MPa

电机功率:

37kW

(二)泵站设置位置

泵站安设在1101运输巷中段,距采煤工作面130m的位置。

(三)泵站使用规定

要保证泵站压力大于15MPa,乳化液浓度3%-5%。

要加强支架与泵站的维修,杜绝系统的窜漏液。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本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工作面配置DW22-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及HDJA1000型铰接顶梁,采用正悬梁支护,“四、五”排管理。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该工作面执行“四、五”控顶制度;

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控制顶板,顶梁前探0.7m,后探0.3m;

柱距0.8m,排距1.0m,最大控顶距5.2m,最小控顶距4.2m,密集采用在后排顶梁档内加设一棵单体液压支柱切顶。

一)、支护要求:

1、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二平、一净、二畅通”的质量要求。

2、加强支柱的支护强度,确保支护质量,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12MPa。

3、工作面出现冒顶时,要及时用木垛接顶支护。

4、工作面生产以前要编制初次放顶的专项措施。

二)、工作面正常回柱安全技术措施:

1、回柱工由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熟练掌握《回柱工操作规程》的人担任,并严格按照《回柱工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工作面有冒顶预兆或来压异常不稳定时不得回柱,并撤出工作面人员。

3、回柱前必须将浮煤清扫干净,并全部挖露柱脚再回柱。

4、将工作面缺失、损坏的支架全部补好、补齐,并支好撑棚等加强支架。

5、加强安全出口的维护,并清理好退路。

6、回收下来的支柱,必须及时运走放好,严禁阻塞安全通道。

7、放倒的支架或梁必须用拔柱器拔出或用长把工具钩出,严禁进入放顶区取出支架。

8、若用回柱绞车挂钩回柱,应该用小绳先拴在支柱的柱脚或柱头(好坏一头露空挂那一头),再将大钩挂在小钩上,严禁将钩挂在支柱的中部。

9、拴柱或拴梁前必须详细观察好顶板及周围的情况,判断确认安全后,方可拴柱或梁,并迅速将小绳挂在大钩上,严禁将大钩直接套拴在活柱体上。

10、遇到支柱扦入顶、底板,可用镐、铲先挖掉柱脚一面(钢丝绳牵引的一面)的煤或矸石,露出柱脚后,再用绞车拉出。

11、回柱时,应站在有支柱的斜方顶板完好处,使用长柄工具,打松水平楔。

12、人员严禁站在水平楔正对方向。

13、对回柱时,应先打上临时支柱护,或用木柱打上替换柱,然后才能回柱。

14、回柱必须严格执行《回柱工操作规程》和《煤矿安全规程》各项有关规定以及措施。

15、同样,当采面推进2-3循环后,若顶板还不冒落,则必须进行人工强制放顶,方法同上:

在靠老塘一侧支柱外30公分顶反是每隔1.5米,打一个80公分的炮眼,然后装药放炮。

16、必须严格执行“先支后回、从外(老塘侧)往里(工作面)”的原则,严禁先回柱再打柱。

二、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

(一)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管理:

1、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一、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初次回柱至初次来压期间必须建立有由技术员、矿领导以及班、队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现场指挥。

2、加强工作面支护,除了正常回柱时必须做的加强支护外,还必须在上下出口增设木垛2-3个。

3、在初次回柱至初次来压期间,工作面设置专人(有经验的老工人)观测顶板及时掌握顶板来压情况。

4、工作面初次来压时,必须加密支柱,并视压力情况增设木垛和一梁三柱台棚,若有片帮危险还必须打贴帮柱。

5、落煤后,及时架设支架,并保证支架数量和质量。

6、严格控制循环进度并采取分段放小炮的办法推进,以减小对煤壁及顶板的破坏,而提高其承载能力,严禁超循环进度回采。

7、老顶初次来压,工作面压力异常时或工作面有冒顶危险的时候,必须撤出全部工作人员。

8、进入采面人员都必须熟识顶板来压的预兆;

①、顶板下沉速度及下沉量急剧增加;

②、支架受力猛增,支柱有卸载现象;

③、煤壁片帮严重,底鼓、顶板裂开;

④、顶板出现台阶状下沉;

⑤、顶板发出巨大声响;

(6)顶板掉渣\突然淋水等.

9、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如工作面后部有局部悬顶(<

5)m2和冒落不充分(小于采高1.5倍)时,要在该地段密集支柱排支设戗柱或戗棚,每隔1个柱档(或2m)支设一棵(架)。

10、当工作面后部悬顶超过5m不陷落时,必须在密集支柱上戗棚外,棚粱采用直径不小于160mm的圆木,长2m,抗在密集上端,一粱三柱,打紧打牢,中~中2m一架。

11、当工作面后部悬顶超过10m不陷落时,除支设戗棚外,还要在靠密集一排的柱档内沿工作面倾斜方向中~中7m支设一组木垛。

木垛长1.2m,宽0.9m,支于实底,使用上、下两面见锯的圆木打紧支牢,各层接点垂直、有劲够力。

12、当工作面后部悬顶超过15m不陷落时,要采取强制放顶措施:

(1)采用煤电钻打眼、爆破落煤的方法进行强制放顶。

(2)炮眼深度不小于0.6m,与顶板夹角保持在45-60°

之间,眼距1m。

(3)炮眼必须提前在面后材料道中打好,距下排密集间距不超过0.3m。

(4)装完药后,要将雷管脚线扭结成短路放在炮眼内。

(5)回撤完密集支柱后,将炮眼中的雷管脚线抽出联接,进行爆破放顶。

直至工作面后部顶板冒落高度达到采高1.5倍为止。

(6)打眼、装药、爆破的其它要求一个执行《打眼、装药、爆破和火药管理》中的有关规定。

(7)在工作面上、中、下各设信号柱一棵,砍有缺口,并有专人观察顶板动态。

(8)必要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另行编制强制放顶措施。

13、当工作面采高过底、面后悬顶异常坚硬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另行编制强化支护措施或架面措施。

14、加强上、下端头顶板管理,提高支护质量,加大支护密度在工作面密集线上中至中7米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木柱支设一架戗棚。

(二)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

1、在顶板破碎处、断层处、压力大处必须在原支架架距间加扶一梁三柱铁板棚(2200×

100×

70)mm控制顶板。

当板棚上方不足顶时,必须用小杆或板皮背牢足顶,并在断层滑面上加支角度适宜的戗棚或戗柱。

2、、工作面过断层、底鼓、压粱,适当缩小柱距,加密背顶,增加临时支柱,加强顶板控制。

3、需要超前处理的范围是:

断层(压粱)落差大于煤厚的三分之二或沿工作面长度大于一节溜子时,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