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9551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Word格式.docx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Word格式.docx

③Mg+CuCl2===MgCl2+Cu

④MgO+2HCl===MgCl2+H2O

⑤Mg(OH)2+2HCl===MgCl2+2H2O

⑥MgCO3+2HCl===MgCl2+H2O+CO2↑

⑦MgSO4+BaCl2===MgCl2+BaSO4↓

物质的分类

[例1]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分类

组合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CH3COOH

CaF2

Na2O2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解析] A组中Na2CO3虽俗称纯碱,但不是碱,而是盐,SiO2不是碱性氧化物;

B组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

C组中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而是过氧化物。

[答案] 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2O3是金属氧化物,也属于酸性氧化物。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

1.金属单质的通性

(1)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2Na+Cl2

2NaCl。

(2)能与酸溶液反应:

Zn+H2SO4===ZnSO4+H2↑。

(3)能与盐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单质的通性

2H2+O2

2H2O。

(2)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

2Fe+3Cl2

2FeCl3。

(3)能与碱溶液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4)能与盐溶液反应:

Cl2+2FeCl2===2FeCl3。

3.酸的通性

(1)能使指示剂发生变化:

使石蕊试液变红。

(2)能与金属反应,一般生成H2:

2HCl+Fe===FeCl2+H2↑。

(3)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HCl+NaOH===NaCl+H2O。

(4)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HCl+CaO===CaCl2+H2O。

(5)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2HCl+CaCO3===CaCl2+H2O+CO2↑。

4.碱的通性

使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试剂变红。

(2)能与非金属反应:

(3)能与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4)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5)能与盐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NaOH+CuSO4===Cu(OH)2↓+Na2SO4。

5.盐的通性

(1)金属+盐―→金属+盐:

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2)酸+盐―→新酸+新盐:

生成的酸更弱或生成的盐难溶于强酸中。

(3)盐+碱―→新盐+新碱:

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可溶于水,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4)盐1+盐2―→盐3+盐4:

参加反应的盐都必须可溶于水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6.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有些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O2+H2O===H2CO3。

(2)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CO2+Na2O===Na2CO3。

(3)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7.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1)有些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Na2O+H2O===2NaOH。

(2)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Na2O+SO2===Na2SO3。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Na2O+2HCl===2NaCl+H2O。

[特别提醒]

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具有同种类别物质所具有性质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特性,如硝酸除具有酸的通性之外还有不稳定性等特性。

[例2]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

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Na2SO4

KCl

K2CO3

O2

CuO

Fe

CuCl2

Zn

[解析] A项,甲(H2SO4)与乙(Na2SO4)、乙与丙、丙与丁之间不反应;

B项,丁(HCl)不能转化为乙,且甲与乙、乙与丙、甲与丁之间不反应;

C项,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不反应;

D项,Fe与CuCl2、Zn与CuCl2、Zn与HCl、Fe与HCl之间能反应,且HCl与CuO或Cu(OH)2等反应可转化为CuCl2,符合题意。

金属与酸、盐的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可能与酸反应生成H2;

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对应考点一)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解析:

盐均属于电解质,也均属于化合物,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故D项应为

2.(对应考点一)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

D.两种单质

由于碳元素的单质是固体,因此不可能存在单质碳,可以存在单质氧。

3.(对应考点二)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a2CO3→NaOH   B.CuO→CuCl2

C.CaCO3→Ca(OH)2D.Ca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CuO+2HCl===CuCl2+H2O;

CaCO3是不溶性盐,不能与碱反应转化为Ca(OH)2,可先高温分解为CaO,再与水反应生成Ca(OH)2。

4.(对应考点二)甲、乙、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

甲+乙―→沉淀;

甲+丙―→沉淀;

乙+丙―→沉淀;

丙+丁―→沉淀;

乙+丁―→无色无味气体。

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A.BaCl2 Na2CO3 AgNO3 盐酸

B.BaCl2 Na2CO3 盐酸 AgNO3

C.Na2CO3 盐酸 AgNO3 BaCl2

D.AgNO3 盐酸 BaCl2 Na2CO3

AgNO3

BaCl2

盐酸

/

沉淀

气体

丙与甲、乙、丁三种物质都生成沉淀,则丙为AgNO3,能生成气体的是Na2CO3和稀盐酸,则甲是BaCl2,可推知乙为Na2CO3,丁为盐酸。

5.(探究题)2011年9月20日是第23个全国“爱牙日”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是“呵护孩子,预防龋齿”,就是为了防止龋齿,正确的刷牙方式和选用适宜的牙膏很重要。

对牙膏中物质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

牙膏

×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1)三种牙膏的摩擦剂中,氢氧化铝是氢氧化物,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________(填“易溶”和“难溶”)。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

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物质分类依据可知CaCO3属于盐、SiO2属于氧化物。

(2)依摩擦剂的性质可知它应难溶于水。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若将CaCO3分离出来必先将其溶解得到钙盐后再得CaCO3。

(1)盐 氧化物 

(2)难溶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

反应条件简单,不需高温,易于操作,所得碳酸钙纯度高

(1)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非常活泼的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如钠元素、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

(2)物质分类的角度不同,其分类结果不同。

(3)化合物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4)化学反应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区分两种类型的依据是看是否有电子转移。

(5)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图是学习化学的有力工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石灰石B.醋酸,烧碱,硫酸铜

C.磷酸,熟石灰,苛性钾D.醋酸,小苏打,熟石灰

纯碱是Na2CO3,小苏打是NaHCO3,属于盐;

熟石灰是Ca(OH)2,苛性钾是KOH,属于碱。

2.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

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图。

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根据物质摆放位置可推知:

A应是酸,B是酸或指示剂,C是指示剂或盐,D是碱或其他类别。

3.[双选题]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B.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

C.根据是否含有氧原子,酸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D.含有H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CH3COOH分子中含4个H原子,但它是一元酸,A错。

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B错。

NaHCO3、NaHSO3等物质含氢元素,但它不是酸,属于盐。

CD

4.[双选题]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实现的是(  )

A.Na―→Na2O2B.MgO―→Mg(OH)2

C.K2CO3―→KOHD.CaCO3―→Ca(OH)2

2Na+O2

Na2O2,

MgO

MgCl2

Mg(OH)2↓,

K2CO3+Ba(OH)2===BaCO3↓+2KOH,

Ca(OH)2。

BD

5.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如CuO不与水反应,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如SiO2也不与水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6.(9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3种不同。

A.CaO,Na2O,CO2,CuO

B.Si,C,P,Cu

C.O2,Fe,Cu,Zn

D.HClO4,H2O,H2SO4,HNO3

(1)以上四组物质中类别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物质类别),该反应中________元素化合价变化(填“有”或“无”)。

(2)2Cu+O2+H2O+CO2===Cu2(OH)2CO3,生成物为盐,反应中,元素Cu、O化合价发生变化。

(1)CO2 Cu O2 H2O

(2)盐(或碱式盐) 有

7.(12分)现有下列八种物质:

①纯碱,②盐酸,③稀硫酸,④氯化钙溶液,⑤烧碱,⑥二氧化碳,⑦氧化铁,⑧氢氧化铁。

按下列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无氧酸与钠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与无氧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盐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酸性氧化物与可溶性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含氧酸与不溶性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物质。

盐酸是无氧酸,纯碱是钠盐,碱有可溶性的烧碱和不溶性的氢氧化铁,硫酸是含氧酸,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

(1)2HCl+Na2CO3===2NaCl+H2O+CO2↑

(2)NaOH+HCl===NaCl+H2O或

Fe(OH)3+3HCl===FeCl3+3H2O

(3)CaCl2+Na2CO3===2NaCl+CaCO3↓

(4)CO2+2NaOH===Na2CO3+H2O

(5)3H2SO4+2Fe(OH)3===Fe2(SO4)3+6H2O

8.(9分)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碱性氧化物、碱等物质发生反应。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①A同学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

②B同学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________同学的方案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同学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Ⅰ________;

Ⅱ________;

Ⅲ________;

Ⅳ________。

(3)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同学只采用图甲的方式来观察现象,显然不能说明使石蕊溶液由紫变红的是哪一种物质;

B同学运用对比实验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盐酸、水、CO2及CO2的水溶液分别与石蕊溶液接触时的不同现象,并加以对比。

(1)B B同学通过比实验的方式显示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水和CO2均不能使其变红,CO2的水溶液能使其变红,证明水和CO2均不显酸性,CO2与水反应后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

(2)纸花变红 纸花不变红 纸花不变红

纸花变红

(3)CO2+H2OH2CO3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2)根据物质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3)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FeCl3+3NaOH===Fe(OH)3↓+3NaCl,再经过滤,得到Fe(OH)3固体。

一、分散系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

(1)分散质:

分散系中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2)分散剂:

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

3.分类

(1)溶液:

分散质微粒是分子或离子,直径小于1_nm。

(2)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分散质微粒是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直径大于100_nm。

(3)胶体:

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_nm之间。

二、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1)概念: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2)原因: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

2.聚沉

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2)方法:

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或对胶体加热、搅拌等。

3.电泳

胶体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分散质微粒细小而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较强地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从而使胶体微粒带电。

4.胶体的精制——渗析

利用半透膜将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

1.判断正误。

(1)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

(  )

(2)一种分散系是不是溶液,可观察宏观特征是否透明、均匀。

(3)微粒直径大小介于1~100nm之间,则一定是胶体。

(4)溶液是一种分散系,其分散质都分散成阴、阳离子。

(5)Na2SO4溶液是一种分散系,分散质是Na2SO4。

(6)蔗糖溶液是分散系,分散剂是水。

(7)烟、雾属于胶体,是分散系的一种。

(8)碘酒是一种胶体,分散剂是酒精,分散质是碘。

分析:

分散系中、微粒直径大小介于1~100nm之间,才是胶体。

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可分散成阴、阳离子,也可能是分子;

烟、雾是固体小颗粒、液态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碘酒是一种溶液,判断是否是溶液,不能只从宏观特征是否透明、均匀判断,要从微粒的直径大小来判断;

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 

(2)×

 (3)×

 (4)×

 (5)√ (6)√ (7)√ (8)×

2.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下列有关现象或操作后括号内。

丁达尔现象  聚沉

电泳渗析

(1)清晨在密林中看到的一缕缕光束。

(2)通电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微粒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3)向豆浆中加入石膏(CaSO4·

2H2O)制成豆腐。

(4)鉴别溶液和胶体可采用的方法。

(5)利用半透膜将淀粉和NaCl从它们的混合液中分离。

(6)黄河三角洲的形成。

云、烟、雾都是胶体,胶体都有丁达尔现象。

鉴别溶液和胶体的主要方法是丁达尔现象。

利用电泳可进行电镀。

“石膏点豆腐”是利用了豆浆是蛋白质胶体,石膏属于盐,有较强的聚沉能力。

淀粉溶于水可形成胶体,分离胶体与易溶性盐常用的方法是渗析。

黄河河水中含有胶体,在入海处遇海水,海水中含有大量盐、发生聚沉现象。

(1)丁达尔现象 

(2)电泳 (3)聚沉

(4)丁达尔现象 (5)渗析 (6)聚沉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浊液

胶体

分散质微粒直径

<1nm

>100nm

1nm~100nm

分散质微粒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均一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较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鉴别

无丁达尔现象

静置分层或沉淀

有丁达尔现象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油水混合物、泥水

Fe(OH)3胶体、血液、云、烟、雾

(1)有的胶体微粒也不带电,如淀粉胶体。

(2)根据溶液中的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可利用半透膜来除去胶体中的电解质,以提纯、净化胶体。

[例1] 有关溶液和胶体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C.胶体不能透过滤纸,而溶液可透过

D.通直流电后,溶液中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而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

[解析]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带电荷,而整个胶体显中性。

A错。

溶液和胶体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