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考研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考研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考研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些道理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谴责专制暴虐、残酷压迫,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教训。
《狼和小羊》、《农夫与蛇》、《说大话的人》和《龟兔赛跑》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名篇。
《伊索寓言》富含哲理,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开欧洲寓言的先河。
5、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仪式。
春天的酒神祭有歌队参加表演,歌队队员唱赞美酒神的颂歌,歌队队长讲述酒神的故事,后来又加进了表演动作的演员,悲剧便由此产生。
希腊悲剧主要不在于写悲,而在于表现崇高、庄重、严肃的英雄主义思想。
它大都采用神话传说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和斗争,突出人跟命运的冲突,表现反专制、反压迫、反侵略的民主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希腊古典时期出现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
6、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秋天谢神的狂欢歌舞,人们载歌载舞感谢酒神狄俄尼索斯带来的丰收。
希腊喜剧主要是政治讽刺喜剧,大多取材于当代现实生活,反映重大社会问题,讽刺抨击违背民意的当权人物和各种丑恶现象,以浓厚的现实性、强烈的政治性著称。
希腊古典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喜剧之父”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他的代表作是《阿卡奈人》。
7、新喜剧希腊化时期出现的古希腊戏剧体裁。
由于马其顿的入侵和统治,希腊本土文学趋于衰落。
剧场已不再是群众性的政治文化中心,而是上层社会富人的娱乐场所。
新喜剧迎合这一需要而出现在雅典文坛。
新喜剧回避政治和重大社会问题,往往通过男女爱情和家庭关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习俗,表现贵族青年要求自由独立的愿望。
艺术上强调情节的曲折和风格的雅致,注重性格描写和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生活气息浓郁,再加上取消了歌队,更接近于近代戏剧,成为罗马和欧洲世态喜剧的先导。
代表作家是米南德。
他流传下来的唯一完整的喜剧是《恨世者》。
8、古罗马三大诗人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具有独立民族风格的罗马文学正式形成,罗马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
代表这一时期文学最高的成就的是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三大诗人。
维吉尔的代表作是史诗《埃涅阿斯纪》,这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贺拉斯的代表作是诗集《歌集》和文艺理论著作《诗艺》,他的“寓教于乐”等主张对后代欧洲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奥维德的代表作是诗体故事集《变形记》,这是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的汇编。
1、普罗旺斯抒情诗普罗旺斯抒情诗即中世纪骑士抒情诗,因其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有此名。
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
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2、骑士传奇骑士传奇采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忠于国王,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
按照题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古代希腊罗马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三类,其中以不列颠岛凯尔特族领袖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传说最为典型。
艺术上,骑士传奇既有荒诞不经、神秘色彩浓厚、歪曲现实的缺陷,也有想像丰富,情节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画等优点,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
《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和《特里斯丹和绮瑟》是骑士传奇中的名篇。
3、中世纪英雄史诗中世纪英雄史诗原先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由教会神职人员用文字写定。
早期英雄史诗大多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生活,歌颂部落英雄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事迹,如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贝奥武甫》和芬兰的《卡列瓦拉》(又译《英雄国》)。
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
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象,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
4、城市文学城市文学又名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新兴市民阶级思想情趣的文学。
它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讽刺封建贵族和宗教僧侣的专横、贪婪、愚蠢和伪善,表现市民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
艺术风格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
城市文学体裁众多,有韵文故事、市民抒情诗、市民戏剧和长篇叙事诗等。
法国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传奇》的成就最为突出,长诗《玫瑰传奇》也颇有声誉。
1、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口号下,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从被排斥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发掘积极因素:
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抨击教会的唯心主义经院哲学;
以现实主义精神强烈、生活气息浓郁的古代文学反对神秘的、奇迹色彩浓厚的封建文学;
用古代形象生动、体态优美的雕刻、绘画否定形象呆板、缺乏生气的宗教艺术;
用维护私有财产的罗马法来论证积累财富的合理性。
其目的在于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思想、新文化。
2、人文主义文学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主流,它集中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愿望,具有鲜明的特征:
1、在思想倾向上,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
否定禁欲主义,赞美现世生活;
批判蒙昧主义,颂扬文化知识;
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建立中央王权的统一国家。
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强调真实地描写现实世界,作品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注意从矛盾冲突和发展中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人物;
打破用拉丁文写作的陈规,代之以活生生的语言。
3、在文学体裁方面,以歌颂真挚爱情的抒情诗取代讴歌精神恋爱的宗教赞美诗;
以适合反映人间生活的小说排斥宣扬天国幸福的圣徒传和梦幻故事;
以表现各国社会矛盾的民族戏剧冲击神秘剧和宗教剧。
3、七星诗社是16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法国的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团体,由龙沙等7人组成。
由杜倍雷执笔的论文《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该社的宣言,也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流派宣言。
龙沙被称为法国第一位近代诗人。
七星诗人肯定生活、热爱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强调向希腊语和拉丁语假借词语,对法国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但他们一味模仿古人,轻视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并强调作家必须“出身高贵”,带有明显的贵族偏见。
4、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
《托尔梅斯河上的拉撒路》(中译本又名《小癞子》)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
此后出现了大量的流浪汉小说。
这些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成,主人公的身份多是仆役,而且不断更换主人,长于行骗偷盗,他们偶尔也有走运发财的时候,但最后总是跌落下来。
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流浪生涯,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的腐朽、黑暗、弱肉强食,充满了幽默辛辣的讽刺,但也有结构松散的缺点。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对后来法、德等国的同类作品有重要影响。
5、英国诗歌之父指的是乔叟(1343-1400),他是早期英国人文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无论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都为英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
作品以31位香客从伦敦前往坎特伯雷朝圣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英国的社会风貌。
集子中的24个故事包括传奇、道德教育、戏剧或滑稽故事、动物寓言等,表现了作者娴熟地运用各种文学样式进行创作的卓越才能。
乔叟将中世纪英语的伦敦方言提炼成英国文学语言,作品幽默生动,犀利深刻。
乔叟的创作对后来的英国文学有很大影响。
6、大学才子16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富有才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并锐意创新的剧作家,他们被称为“大学才子”。
他们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文学社团,但都对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主要代表作家有:
黎里、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
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
他的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将浮士德塑造成打破宗教教条,追求现世享受,强调知识和科学,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巨人。
7、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
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
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
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划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
语言要丰富,且富有表现力;
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盛行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
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强调克制个人感情,服从国家整体利益;
思想上崇尚理性,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
创作上强调模仿古人,大量从古代文学中选取题材;
艺术形式上对各种体裁有严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剧体裁和喜剧体裁,剧本创作须遵守“三一律”等。
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悲剧和喜剧。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
2、启蒙文学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
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
它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反映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思想感情;
启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义的文学形式,给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也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
启蒙文学的缺点是:
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
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3、三一律“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律。
“三一律”规定一出戏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三一律”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戏剧结构严谨、情节集中,冲突能迅速展开,达到高潮;
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
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
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
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5、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这种小说往往通过带有明显寓意的形象表现作者对于哲学、政治、社会等问题的见解,而不重视对现实生活本身的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形式有书信体、对话体、叙事体等。
哲理小说追求的是通过形象巧妙地表现哲理,是最能体现启蒙思想的文学样式之一。
但是在有些作品中,人物缺乏个性和真实感,成了作家思想的传声筒。
6、狂飚突进运动“狂飚突进”运动是1770年至1785年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主要人物有赫尔德、歌德、席勒等。
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
“狂飚突进”运动宣扬天才、力量,歌颂自由,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作品言辞激烈,热情洋溢,体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
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和领导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品。
7、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产生于英国并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它由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得名。
感伤主义文学同情不幸者的遭遇,醉心人物感伤心理的描写,置感情于“理性”之上,喜用的体裁是哀歌、旅行记和书信体小说。
感伤主义文学对后来的意识流小说有较大的影响。
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像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
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
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
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10.自然主义:
流行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
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
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
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该派的代表作家是左拉。
比较典型的体现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龚古尔兄弟合写的《翟米尼•拉赛德》等小说
4、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
唯美主义作家愤世嫉俗,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但又采取逃避现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他们反对“附庸美”,既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也反对艺术为人生服务,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他们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就只是感觉和印象,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美。
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唯美主义作家还是创作了一些从独特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唯美主义的作品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绘,形式较为精致。
代表作家主要有:
英国的王尔德、法国的戈蒂耶等。
5、巴黎公社文学是1871年公社革命时期的文学,包括公社诞生前后近20年公社战士的文学创作,它宣告了无产阶级文学新时代的到来。
公社文学生动地描述了战士为推翻专制制度而进行的浴血斗争,讴歌了他们们的大无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控诉了资产阶级对革命的血醒镇压,同时表达了共产主义的理想。
公社文学体裁多样,有小说、散文、政论、诗歌、戏剧等,以诗歌成就最大。
最著名的诗人是《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
6、美丑对照原则“美丑对照”是雨果著名的美学主张,也是他不少作品的鲜明特色。
雨果认为: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作者在《巴黎圣母院》中就是通过这种原则来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
作品中的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个法庭、两种法律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洋溢着平民的善良、友爱,另一个充斥着残暴、昏庸、伪善。
作品中的人物对照是多层次的,有人物间的善恶对照,如爱斯梅拉达与克洛德;
有人物自身的光明与黑暗的对照,如克洛德;
有人物外表与心灵的美丑对照,如加西莫多等。
7、《人间喜剧》《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主要创作的总称,内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类。
其中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和乡村生活六个场景。
实际上包括了长、中、短篇小说90余部,人物2000多个。
这些作品形象地再现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上升的历史,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种种罪恶,成了社会的“百科全书”。
《人间喜剧》规模庞大,分类法与人物再现法运用巧妙。
8、湖畔派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是诗人华兹华斯。
他与柯尔律治和骚塞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并在思想观点和创作理论上有不少相同之处,因此被称为“湖畔派”。
这些诗人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
1798年,华兹华斯在他与柯尔律治共同出版的诗集《抒情歌谣集》再版时所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
9、宪章派文学宪章派文学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是早期无产阶级文学之一。
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激化了劳资矛盾,宪章运动兴起。
诞生于这一背景下的宪章派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战斗性。
作者多为产业工人,作品取材现实,内容丰富,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主要体裁是诗歌,特别是群众喜爱的歌谣体和圣诗体诗歌。
代表诗人有琼斯和林顿等。
10、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孤立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
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是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
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拉德。
11、十二月党诗人十二月党人是俄国19世纪初期的贵族革命家,他们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十二月党诗人”主要有雷列耶夫、奥陀耶夫斯基和别斯土舍夫等。
这些诗人认为,文学应该反映时代精神,关心人民命运。
他们的作品与贵族革命运动紧密联系,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理想。
“十二月党诗人”是俄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的较为激进的作家,雷列耶夫的《致宠臣》和《沉思》等诗篇对普希金等进步作家产生过影响。
12、多余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
从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多余人”形象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13、新人“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理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屠格涅夫在小说《前夜》中最早塑造出了“新人”英沙洛夫的形象,但车尔尼雪夫斯基小说《怎么办?
》中的“新人”罗普霍夫等形象则更为典型。
14、自然派“自然派”是19世纪30-40年代在俄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要求文学创作真实反映生活,揭露农奴制的黑暗现实,注重描写下层人民的命运。
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许多青年作家追随果戈理,文坛出现了一批所谓“果戈理传统”的作家。
批评家布尔加林他们是只写黑暗的“自然派”,别林斯基则在以自己的理论著作接过这个名词,肯定“自然派”的创作,并加以理论总结。
于是,“自然派”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
15、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的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概括为“心灵辩证法”,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心灵辨证法”是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托尔斯泰从来不是静止地去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
他特别注意描写人物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和更替,思想情绪的瞬息变化,通过人物复杂的矛盾的心理全过程来反映人的变化和社会的冲突。
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塑造精神探索性的人物形象。
在心理描绘中,托尔斯泰还创造了与作品艺术构思相应的丰富多样的形式。
16、托尔斯泰式主人公托尔斯泰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在思想上一脉相承的独特的主人公形象。
这些形象有各自的个性,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如不倦地探索人生的意义,不满贵族阶级的腐朽道德和社会黑暗,寻找与人民接近的途径等。
这些形象体现了作家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中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也表现了俄国部分贵族知识分子力图从平民化中寻找出路的时代趋向。
这一类形象主要有:
伊尔倩耶夫、奥列宁、安德烈、彼埃尔和聂赫留道夫等。
17、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拯救俄国和人类的政治和道德主张。
它的基本内容是“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其核心是“不以暴力抗恶”。
托尔斯泰的上述主张在青年时代已有萌芽,世界观激变后正式形成。
“托尔斯泰主义”是作家精神探索的结果,有其合理的部分。
但是,其基本面是空想的,与时代脱节的,它是俄国宗法制农民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
18、耶拿派“耶拿派”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派别,它以创办于耶拿的文艺刊物《雅典娜神庙》为阵地,因此称“耶拿派”。
它的代表人物有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和弗里德利希•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
“耶拿派”反对古典主义理论,提出个性解放的要求,强调创作自由,反对传统束缚。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诺瓦利斯歌颂黑夜与死亡的《夜的颂歌》就是一例。
19、社会问题剧19世纪60-90年代,易卜生针对挪威社会存在的道德、法律、婚姻、教育、妇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等问题,写出了十多部剧本。
这些剧本真实地描写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冷酷无情的法律、以男权为中心的家庭婚姻关系,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庸俗和自由主义政客的丑恶。
这些剧本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其中最著名的是《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等。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以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剧坛,并引发了19世纪末的欧洲戏剧的一场革命。
20、超验主义美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与19世纪30-40年代兴起的“超验主义”思潮有密切关系。
超验主义认为大自然内蕴着终极真理,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某种精神的象征,人凭借着直觉就能感悟宇宙精神,应该充分信赖自身的智慧和力量。
超验主义虽带神秘主义色彩,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潮,它所针对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至上、拜金主义和庸人哲学,具有积极意义。
美国不少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中都浸淫着超验主义崇尚自我、解放个性的思想。
21、废奴文学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反对蓄奴制的斗争蓬勃发展,废奴文学应运而生。
废奴文学站在反对蓄奴制度的进步立场上,描写黑奴的非人生活,揭露奴隶主压迫奴隶的残暴行为,批评蓄奴制的野蛮性和反动性,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并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废奴文学的代表作家有斯托夫人和希尔德烈斯等,《汤